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第1篇一、试卷分析。本份试题满分为120分,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纵观整张试卷,难度不大,题型规范,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积累运用版块注重了课内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热门12篇,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1篇
一、试卷分析。
本份试题满分为120分,时间为两个半小时,纵观整张试卷,难度不大,题型规范,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阅读、写作能力,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积累运用版块注重了课内知识的考查。语言运用形式多样,从字词运用到对对话的理解再到解读材料,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阅读版块体裁有课内外记叙文、课内外文言文,覆盖了1-3单元的知识,考查知识点全面。写作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易于表达和抒发真情实感。总之这份试题是一份不错的试题。
二、数据分析。
1、总体数据分析:
2、数据分析:
本次对70份试卷作分析。
从数据可以看出,课外文言文句子理解,记叙文阅读第15题理解破折号的作用这两题问题最大,有待加强阅读基本技能训练;
第1、2、4、5、6、8、9、22、25这几题情况较好,可以看出平时注重了字词及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
诗词背诵默写、名著阅读及记叙文阅读、作文大体情况还是训练到位的;
正确答题人数大体过半,2小题课外文言文答题情况不是很好。有待今后教学中改进。
三、主要问题及失分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太扎实。
(1)一些学生课本上最基本的字词等基础知识没记住,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不得要领。
(2)教师忽略强化标点符号的训练。如“我---我----”中破折号的作用,很多学生乱答一气。
(3)还有的学生书写缺乏应有的基本功,默写字写错被扣分,更有甚者态度不够端正,书写潦草,不做,导致失分严重。
(4)名著导读《童年》,学生对整篇小说的情节识记不牢固,表现在部分学生完全没记住对外祖父最为详细的情节而失分严重(如抽样调查表中只有3人做全对)。
2、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如第3小题、概括材料题以及部分主观题。
3、审题不仔细,对题目没有充分理解。很多学生题目甚至没看明白、短文略读一边就匆匆动笔,有的甚至很简单的问题没看清楚就做了与题目要求相反的答案(如部分选择题),导致出错。
4、阅读部分:
(1)部分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低下。无法很好地归纳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主题,导致答题时不知如何动笔从而乱答一气。
(2)语言语言组织与表达不够简洁,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3)能用原文作答的由于对文章理解不够,没有一双“慧眼”而失分,这点在记叙文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5、作文很多同学没有把握好题意,构思简单粗糙,下笔随意。主要问题有:中心不突出,泛泛而谈;
命题作文没点题;
凑字数甚至离题;
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作文字数不够。
四、今后教学措施。
1、把好理解审题关,避免大意失分。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
2、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训练。
3、加强规范书写的训练,书写要求整洁规范。
4、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答题的能力和语文活动、名著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加大课内外优秀文章及习作的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阅读基本技能训练及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主题的理解能力训练;
重视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的训练及规范答题技巧的训练。
6、重视学生写作基本技能及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7、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从近几年考试题来看,面向每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摆在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2篇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稳中求变、适度创新”的特点。
一、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
从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古诗词名句的“默写”、“名著的导读”、“语言的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古诗词名句的“默写”,这是一个重要题型,是学生考试中必考的题目。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写出上句以及要求背诵出某首诗;
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
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写出相关的诗句。此次试题只涉及到了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写出“凭君传语报平安”、“峨眉山月半轮秋”等,这几句难度小,不易丢分。但也出现较多错别字,或者答非所问,乱用另外一首诗的语句的混用现象,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较注重机械的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出现错字率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词语释义题,这是学生的一个弱项,很多学生对成语的整体意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成语中某个字词的理解就能力显得非常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语言连贯题。此题着重考查句子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此类题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能力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
2、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掌握能力。阅读文段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言文《口技》。第8题解释加点的字;
第9题翻译一句话;
第10题是对文中某句话的描写内容及其目的。
第8题,跟第7题类型一样,同是考查的是理解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从答题情况来看,能拿满分的学生不多。总的来说,“古诗文阅读”部分得分情况比较理想,学生的得分多数在6分以上,失分主要是第8道题。从中看道现在考试的考查范围虽然比较宽广,不受拘束,但只要还是集中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因此以后在上课时应该尽量具体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学生在复习时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总共三个语段,主要考查学生的认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鉴赏与评价能力。命题形式也无外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体现了语文新课标“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此外,试卷中出现的课后原题,也有助于教师钻研教材,重视课文教学和关注学生的课文掌握程度。
4、作文
这是一篇以半命题作文。从命题形式看,半命题作文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限制,又能让他们更真实地展示自己的真实写作水平;
从内容主旨上看,作为情感话题作文,考生不会有太大的写作难度,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从文字表达上看,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学生必须明确记叙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区别,文章体裁上不能沦为“三不像”,否则体裁不正确,文笔再优美也得不了高分。
二、今后教学建议:
1、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在学习中要强调多读多背,多接触文本、精彩的文章或片段,力争做到熟读成诵,切实加强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大量的事实证明,语文能力的形成,其关键不在于汉语知识学了多少,而在于语言积累是否丰富,语感的积淀是否深厚。因此,语文的教与学必须重在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多读多背至少有以下四方面作用:①积累语言材料;
②储存语言模型;
③积淀语感;
④接受文化熏陶。如果我们能认真落实,学生将受益匪浅。
2、重视方法的指导与能力的培养。现代文阅读,重在研读材料,审清题意,按点答题。对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三个层次,应培养学生准确抓住问题要害,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因此,应强调学生解题方法的学习,光记住答案是没有多大意义的,重在怎样解出这个正确答案的解题过程、思路。
3、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报刊,做好一些摘抄,背诵有关课内外诗句、名言警句。
4、作文加强平时的练笔,如日记、周记等,一定要养成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良好写作习惯。重视作文指导、作文评改、作后评析等几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参与到这几个重要环节中,可采用个人自改、小组互改、全班评改、重写一次的流程,让他们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变“别人要我写”为“我要写”。只有这样,才能为提高作文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3篇
一、总体情况:
全年级五个班,总人数290人,优秀人数150人,优秀率占52%(其中85分以上高分约为30%);
及格人数275人,达到95%以上。没有出现20以下的参考生。各班综合指数在0.9到0.95之间。与平时检测成绩基本吻合。
二、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书写、积累和运用,共18分。第一小题改错字抄写,一般都能做对,但是书写规范不够。二三小题注音、看拼音写汉字、根据意思写成语做的比较好。第四小题找中心句并抄写出现少量画蛇添足现象。五小题根据意思续写句子质量不是很高,形式上过得去,这方面平时训练不多,多数答题意境上尚且值得推敲。六题考察课外阅读推荐书籍常识,做的也比较好。七小题古诗文默写前三个做的好,俗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出错比较多,一是出现“赤足”,二是把前后句写颠倒了。
第二大题: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八小题的语言环境题,除开少量学困生外,一般都能在鼓励李萌,表达祝愿,依依惜别上着笔,不乏精彩之处。九小题根据戏曲活动拟标语做的也还好。关于活动步骤补充有与前两步重复现象。戏剧发源地地举例正确的大约有只有60%。今年春季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教研重点应该是很有成效的。
第三大题:阅读理解占32分。阅读(一)是课内文言文《伤仲永》,10、12、14做的都很好,11题找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错的比较多,因为这个题目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有两个选项里出现有上册的内容,学生分辨不准确。13小题找过渡句也出现了40%同学找的不准确。
阅读(二)也是课内的文章《安塞腰鼓》节选,考查了首句作用,衬托静的景物,任何朗读,以及对画线句子的理解。16、17做的好,15、18有一定难度,学生能够抓住要点做简要精到分析的少,大部分是尝试性的写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不是很到位。
阅读(三)是课外阅读,难度适中,19题概括主要,23题你喜欢的人物以及原因,正确率都在90以上。20分析两次笑的含义不是很全面准确,21刻画人物形象举例例子一般都能找到,分析不够深入,22“执意“的理解很多是用原句解答,而原句并不能很好的来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读者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概括。
四大题作文。两个题目都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关于成长的话题,中考出现了,第一单元成长的烦恼也训练过,半命题作文永恒的( ),也是一个有话可写的题目。这次作文题目我们认为是很人性化的。从抽查的50份(每班随即抽查的10份)样卷来看,平均分为32.5分。符合要求的四平八稳的文章多,有灵性的文章少。保守的文章多,有创造性的文章少。学生都能结合实际的生活来写,并且表达了真情实感,语句通顺流畅,特别是错别字现象得到了遏止,兔尾巴作文大大减少,具备了正确表达自己意图的能力。但是平铺直叙的想象比较普遍,鲜活的东西少了一些。在写作技巧的运用上不熟练,比如修辞的运用、过渡衔接、叙议的有机结合,有部分文章假大空,主要原因是空乏议论、干瘪的抒情,不能打动读者。卷面书写合格率为86%,不注意分段、一逗到底、文不对题、三言两语的低水平作文占8%。在样卷里也不乏高水平作为,写到山东看到父亲把提着脑袋下矿井挣钱养家的父亲,改变了自己看法而认为这一天我长大了,写因为误解没有向同学说清楚而同学转学联系不上了,而永恒的伤痛……
三、主要成绩
1、今年我们的基础方面下了功夫,5位语文老师通力合作,见到了成效。
2、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共同努力,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教学各环节落实,复习比较对路。
4、在抓课外阅读上想了很到的办法,拓展了山区学生视野,这次阅读与过去有了提高。
5、在学风建设上能够配合班主任工作,把抓点与面结合起来,促进学科均衡发展。
6、在技能技巧培训上做的比较扎实,循序渐进,举一反三。
7、领导意图贯彻较好,教学研究促进了语文能力培养,综合性学习互相听课评课。
四、努力方向:
1、深入学习新课标,教学中贯彻新的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抓住文本,吃透教材,扎实掌握文本的知识,多进行迁移训练。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硬。
2、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常用实词虚词的掌握,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和译文,同时加大课外阅读量。并注意训练学生的语言。
3、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书写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有反馈措施。加大培幼转差力度。
4、改变学生依赖性强的毛病,把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
5、加强作文教学,多布置当堂作文,要求把字写工整,要求学生看好题目要求再动笔,提倡新鲜的表达,大胆的选材,高雅的格调,快乐作文。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4篇
一、字词基础(10分)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5分)
①别shù ( ) ②chī( )笑 ③lán( )褛 ④xiāo( )索 ⑤chóu( )怅
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5分)
①恣肆( ) ②桀骜( )
③蹩脚( ) ④栈桥( )
⑤拮据( )
二、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枫桥夜泊》)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杜甫少年漫游之际,曾临泰岱,有《望岳》传世,清人赞曰:“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此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金圣叹曰:“诗者,诗人心中之轰然一声雷也。”《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运用典故,表
现将士们为国为民置生死于度外的壮举之句是:□□□□□□□,□□□□□□□。
晏殊《浣溪沙》这首词,在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思慕中,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的句子是:□□□□□□□,□□□□□□□。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真切的表达出天涯沦落人的孤
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节选自《 》,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1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
(3)虽乘奔御风( ) (4)飞漱其间( )
《水经注》是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三峡之水应是这部书中的重点描写对象,但作者为什么要先从三峡的山写起?(2分)
《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佳作,作者不仅以地理学家的目光探寻自然,而且以文学家的心灵感受自然。请把能够体现三峡夏季水流特点的两组句子抄写在下面,并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三峡似一轴瑰奇多彩的山水画长卷,细细涵咏,三峡之美,何等神奇,令人不胜喜悦。然而,文章结尾处,作者却引用一首渔歌,意味深长,试分析其用意?(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初,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①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②。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追谥③飞曰桓侯。
《三国志·张飞传》
【注释】①挝:击、打。
②悛:改,悔改。
③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咸称( ) (2)先主伐吴( )
先主常常告诫张飞:“你的刑法杀戮已经过分,这可是取祸之道啊!”文中哪件事证明了先主的说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张飞雄壮威猛和关羽相当,魏国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赞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张飞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实习老师
钟国光
那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早课上,班主任领了位很漂亮的女大学生姐姐模样的人走进班级,向我们介绍说:这是我们学校新来的音乐实习老师。
她长得非常漂亮,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班主任介绍后,她向我们微笑、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乡下的学校大都是这样的了,美术课、音乐课通常都是形同虚设,写在课程表上而已。因为学校里根本就没有专职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课后偶有学生哼唱几句流行歌曲外,学校里能传出整个班都唱歌的声音是很罕见的。现在忽地有一位专职的音乐教师来了,所以我们大家都给予她鼓掌,以示欢迎她的到来。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而且一个星期才一节课,一个年级有四个班,一个星期上完也只是才上到四节课,一个月下来也不过是十六七节课而已,很少。于是,为了可以多上一些课程,但又不占用其它课的时间,她在每天放学后,抽时间轮流给每个班多上一节课,当然了,不想上的学生可以回家去,但通常都是没有人走的,大家都愿意留下来。如此,一个月实习下来的话,可以上到三十几节课。
虽然平常时没有什么音乐课上,但每个学期却都有一本《音乐》课本发,薄薄的一本。然而除了一些平时对音乐有些爱好的人看得懂课本上面的1、2、3、4……的音符如何唱外,大多数人都是对之不明了、甚至一窍不通的。所以,头几节课老师都是给我们简单讲一下课本上的知识性内容,也唱一下课本里的歌曲,她唱“哆雷咪发……”的旋律曲调,然后学生们跟着旋律的发音唱出歌词。虽然对音乐知识不甚懂,但“哆雷咪发”却是小孩子都会哼的。或许是我们本地的发音生硬一些,大家都一向把“2”的音读为“雷”,而她教我们的时候,这个音总是念作“锐”,rui,从她口里唱出来,听着软绵绵的,非常的令人舒服。
如此过了几节课之后,她不再教课本上的歌了,因为课本上的大抵都是学生们不喜欢的歌。老师拿了自己用大张的白纸用手抄写下来的旋律和歌词,挂在黑板上,教大家唱,相比起课本上的来,都是流行一些、而学生也喜欢听一些的歌儿了。
同时,老师还带上一把手风琴给我们伴奏。这是她自己的手风琴,红色外观,看上去已经很旧了,或许是陪了她很多年吧,连远远地来这里实习都带来了。
这个乐器,我们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现实里是从没见过的,因为没有人有,学校里也没有,更不会有人给我们弹奏。老师非常沉浸陶醉于手风琴里弹奏出来的声音,轻轻地随着琴声晃动着身子,或者轻轻地点点头和抖动着腿,神态非常的好看,把我们融到其中去了。
最记得她弹的其中一首曲子了,名字叫《嘎达梅林》,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老师介绍说了一下它的背景,说的是:1929年,为了反对军阀张作霖和蒙古王公屯垦开荒、掠夺人民,嘎达梅林率众起义,1931年因寡不敌众牺牲了,年仅39岁。这是蒙古族现代史上著名的牧民起义,影响很大。嘎达梅林的民歌产生在起义以后不久,开始以抒情短歌流传,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首概括嘎达梅林起义全过程的唱白结合的、有两千多行的叙事长诗。
老师上课的时候,她站在讲台上,穿着洁白的长裙子,有风从破旧的残缺了玻璃的教室窗外吹进来,而我的位置是坐教室里的第一张桌子的,她穿着长裙子,风拂动了她的裙子和头发,看得清切,那个美,那个风姿,真是没法形容的。何况,她本来就长得青春漂亮。
那个时候我就在心里说:这才叫美女。因为乡下,很少人穿裙子,即使是在学校里年轻小女孩多,但老师和学生里也是鲜见有穿裙子上学的,而她穿。即使偶尔碰得到有别人穿,但因为农村里的女孩大都皮肤不好,比较粗糙、黝黑、甚至会有很多疮疤,所以即使穿裙子,通常也会穿上丝袜以掩饰不足,而她不会。
每次来上课,都是见她穿长裙子的,而裙子下面的腿上就是穿的凉鞋了,不穿袜子,腿非常的白晰美丽,那时我就想呀:这就和电视上看到的演员明星一样美。因为我在身边,真没遇到过有哪位同学及其他熟人、甚至路边看到的陌生人,能有她长得这么白净美丽的,或许,我们那个小镇里本就不是出美女的地方。
当然了,不只是我,全部同学都视她为一位美丽温柔的女老师的。乡下学校少有音乐课上是一个原因,但也为的是可以和美女老师多相处一下,看看她那风中头发裙子随风拂起的风姿,和听听她那软绵绵的令人舒畅融化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放学之后不急着回家,而愿意留下来多上一节音乐课的原因。
一个月的时候间很快过,最后一节课,她教我们唱的是《萍聚》。歌词里说的是:“别管以后将如何结束,至少我们曾经相聚过;不必费心地彼此约束,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只要我们曾经拥有过,对你我来讲已经足够,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
老师或许也是在感叹我们的这匆匆一聚的,所以在最后的一节课里教我们这首歌。她来我们学校实习一个月时间,这是她初出校门,走上当一名音乐老师之路的前奏,一个月的时间很短,她如果不给我们在放学后多上课的话,一个月实习下来,四个班也只是上得到十几节课而已。
风依旧的从破旧的教室窗户外吹进来,拂动她的头发和裙子,而《萍聚》的旋律本就有些哀,看老师此时的样子,听着这样的歌儿,就如同在看一个电影里的令人哀伤回忆的画面。
再下一星期的时候,一次早课上,我不经意的望向教室外,正好看到老师提着一个大包儿,背着她的手风琴,走在校门前通往镇上的小路上。那应该是她离开学校的时候吧,也没有人送,只是她一个人,很是孤独的身影。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交际,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相遇、相识、相互琢磨”,结果,或许成了恋人,或许成了夫妻,或许成了朋友,或许成了仇敌,当然,也有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萍水相逢之后便永远地陌生的过客。
她匆匆地来了这里实习了一个月,和大家认识并且刚开始要相处熟悉的时候,却马上的要与大家告别,变成也许是永远陌生的人了。接下来,不知她要去往何处了。
过了这么多年,我们老家的学校还是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选自《黄河文学》20XX年2期 有删改)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模样( )②罕见( )③黝黑( ) ④融化( )
已经读到了初中,开天辟地来了实习老师,开了音乐课。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月,但在音乐方面给“我们”做了哪些音乐上的“启蒙”?(4分)
若干年后,当作者回忆起的往事时,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依然清晰如昨。文章三处划线句,都提到了实习老师的裙子和头发以及吹拂的风,说说此三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文中“老师非常沉浸陶醉于手风琴里弹奏出来的声音,轻轻地随着琴声晃动着身子,或者轻轻地点点头和抖动着腿,神态非常的好看,把我们融到其中去了”一句意蕴丰富,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对此句进行评析。(4分)
《萍聚》这首歌曲是表达爱情方面的,用到文中却也恰当。作者用一段来写实习老师她教唱《萍聚》并提及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写老师的文章有许多,其中不乏写实习老师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还不谙世事的中学生们,实习老师教的是音乐,她自己就是音乐的标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实习老师给同学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4分)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道:“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交际,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相遇、相识、相互琢磨”,结果,或许成了恋人,或许成了夫妻,或许成了朋友,或许成了仇敌,当然,也有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萍水相逢之后便永远地陌生的过客。”这句话看似淡然如水,却饱含作者深情,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含义的?(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把桌子上器皿踏扁了,揣几件在怀里。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扶。
以上选段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人名)。(1分)
别人杀了人躲之不及,武松却“去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一做法。(2分)
张恨水曾评说武松有“过人之才”和“惊人之举”,请就其中任意一方面,结合此选段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成长路上有你相伴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4)不得少于600字。
初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字词基础(10分)
(5分,每空1分)①墅 ②嗤 ③褴 ④萧 ⑤惆
(5分,每空1分)①zì ②ào ③bié ④zhàn ⑤jū
二、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每空1分,错1字,该空不得分)
斜晖脉脉水悠悠
秋风萧瑟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枫渔火对愁眠
春潮带雨晚来急
一夜征人尽望乡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水经注 郦道元(1分)
(1)通“缺”,空缺。(2)日光,这里指太阳。(3)这里这飞奔的马。(4)冲刷(共1分,每小题分)
围绕“山之高峻,为下文写水之湍急作铺垫;山水相互映衬进而形成一幅优美的山水图画”其中一点回答,意思对即可。(共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乘奔御风”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三峡夏季水势之急。(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写出了水势的迅猛。(共2分,抄句子1分,赏析1分)
围绕“渲染秋天峡谷清冷肃杀的氛围;表明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艰苦,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其中两点回答,意思对即可。(共3分)
(乙)(5分)
【参考译文】
先前,张飞雄壮威猛,比关羽稍差。魏的谋臣程昱等人都称关羽、张飞可以敌万人。关羽善待士卒,但是面对名士却十分倨傲,张飞崇敬有才能的名人而对部下十分粗暴。刘备经常告戒张飞,你用刑和杀人过于严厉,又经常鞭打部下,且对这些部下继续使用,让他们留在你的身边,这种做法会引起祸端。张飞没有听取这个意见。刘备起兵攻打东吴,张飞应率领万人,从阆中而行,与刘备会师江州。出发前,张飞手下的将领张达和范疆将张飞杀死,拿着张飞的头顺水而下,投降孙权。张飞军营的都督将这件事表奏给刘备,刘备听说张飞军营的都督有表送来,就说,噫!一定是张飞死了。张飞被追谥为桓侯。
①全(或“都;普遍”) ②讨伐,进攻(共1分,每小题分)
围绕“张飞帐下将领张达、范疆杀掉张飞”(共2分,意思对即可)
围绕“有万夫莫当之勇,爱惜尊敬上流人物,却不关心体恤下层士卒”其中一点回答,意思对即可。(共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①mú ②hǎn ③yǒu ④róng
围绕“课本上的音乐知识,简单的发声;教唱大家喜欢的歌曲;认识、聆听、手风琴的伴唱;大致了解了《嘎达梅林》的曲子和背景”等,回答即可。(共4分,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第一处:围绕“老师站在讲台上上课,长得青春漂亮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第二处:围绕“放学后愿意留下来可以和美女老师多相处的留恋与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第三处:围绕“听着《萍聚》这样的旋律,想到老师要离去的伤感与不舍之情”意思对即可。(共3分,每点1分)
围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及其作用”回答即可。(描写手法2分,作用2分)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实习老师里弹奏手风琴时的认真投入神态与优美的姿态,表达了我们对实习老师弹奏手风琴的好奇与喜爱之情。
内容上:围绕“同学们很喜欢、欣赏、甚至爱慕实习老师,放学后主动听她的课就是证明;就要分别,再学《萍聚》,有离别伤感之意”其中一点回答即可;
结构上:围绕“为下文写看着老师一人离开的身影及作者的感慨做铺垫”其中一点回答即可。(4分,内容作用2分,结构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围绕“实习老师年轻漂亮;朝气和热情;与同学们相处更为融洽,和蔼可亲;虽然没有更多的经验,但全心投入、认真负责;投为当时教育入更多的清新的空气,创设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其中两点回答即可。(4分,形象2分,结合文章2分)
围绕“作者对与音乐实习老师这段相识、相处过程的怀念和留恋;与音乐实习老师萍水相逢后成为过客的淡淡的怅惘”其中一点回答即可。(共4分,意思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水浒传 施耐庵(1分)
围绕“艺高人胆大,是敢作敢当的大丈夫;也可从其他角度做答,自圆其说”即可。(2分,其中任何1点,可给满分)
围绕“单枪匹马杀张都监和蒋门神,直至割得二人头颅,足见‘过人之才’;血溅鸳鸯楼,并用血写下姓名,足见‘惊人之事’”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共2分,情节1分,看法1分,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50分)
略。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5篇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正确、美观、流利地抄写下面一段文字。(2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2分)
枯涸(hé) 蜷曲 (quán) 酝酿 (niàng) 一丝不苟(gǒu)
收敛 (liàn) 肥硕 (shuò) 滑稽 (jī) 忍俊不禁(jìn)
憔悴(qáo ) 匿笑(nì) 静谧 (mì) 头晕目眩(xuán)
啜泣 (chuò) 感慨 (kài) 宽恕 (shù) 踉踉跄跄(niàng)
解析:
B选项里“收敛”的“收敛”应读“liǎn”;C选项里“头晕目眩”的“眩”应读“xuàn”;D选项里“踉踉跄跄”的“踉”应读“liàng”。故选A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B )
自作主张 持之以桓 洗耳恭听 赅人听闻
塞翁失马 恍然大悟 神通广大 瘦骨嶙峋
梦寐以求 仙露琼桨 疲倦不堪 更胜一畴
各得其所 美不盛收 不求甚解 一叶孤舟
解析:A选项里“持之以桓”的“桓”应写成“恒”; C选项里“更胜一畴”的“畴”应写成“筹”;D选项里“美不盛收”的“盛”应写成“胜”。故选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
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解析:D选项里“骇人听闻”是贬义词,不能用来修饰“神十”的发射。
下列语句没有病句的一项是(B )( 2分 )
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本题也可采用“逐句淘汰法”。A句病因为并列不当。词或短语结合在一起,可发生并列关系,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并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凡不合乎规律的并列,都属并列不当,产生病句。本题“全班同学”和“团员”这两个概念分类角度不同,二者语义交叉,不能并列在一起。应去掉其中一个。C句病因在于介词“通过……使”构成介宾关系,使得句子没了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D句属于句式杂糅。一个分句结构已经完整,却又把它的宾语用作另一分句的开头,不仅使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而且整个句子都不通顺。可在“是世界上……”这一分句前加逗号,并且后一分句应改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选出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 A )(2分)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 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解析:B选项里“反对派们”“反对派们”时直接引用要加双引号;C选项里“.野花遍地是”后面应该加冒号,表示解释说明;D选项里“他对我说”后面是逗号,“说”在两边。故选
下面的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分)
《绿色蝈蝈》——散文——法布尔——德国
《西游记》——小说——吴承恩——中国
《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
《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中国
解析:A选项法布尔应该是法国作家。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①⑤②③④ ①③②⑤④ ⑤③④②① ⑤④②③①
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2分)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一棵大树(一片树林);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一盏明灯;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一条大河。
走进名著。(共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诗我国著名女诗人 冰心 的诗。蕴含 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别人成功所得到的荣誉,而要了解在这成功后面所蕴含着的艰苦努力,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任何的成功,在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奋斗和努力,付出了血汗才能到达成功的巅峰哲理。《繁星》《春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诗 母爱 、童真、自然。
读下列寓言故事回答问题(2分)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不该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满足了自己的欲望或 人不该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捡了芝麻丢可西瓜 。
读下列材料,做题,(6分)
材料一:语文课上,老师强调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材料二:据调查,现在大多数中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大量的作业,课外补习班,玩游戏,聊QQ占据了,阅读时间越来越少。
材料三:《看书的外国人与玩手机的中国人》一文报道:和国外通勤族喜欢在公共交通上读书相比,中国人则更喜欢掏出手机刷微博、微信。记者出差看到有三位外国人与三位国人在候车,外国人只是静静看书,或相互间轻声聊天;国人则是人手一部手机,低着头,不停地把玩着。
(1)针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请你谈谈对国人读书现状的看法(2分)
答:大多数人在玩游戏和刷微博、微信。
(2)为营造多读好书的氛围,请你推荐一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同学肖威除了做老师布置的的课堂作业,其他课余时间都在外游戏,写作时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他父母伤透了脑筋,劝他多读点优秀的课外书籍,他说书有什么意思,玩游戏多爽,如果让你去劝说,你会怎样说?(2分)
答:
肖威,古人说的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经常读优秀的课外书籍可以帮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我的观点你同意吗?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共6分)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⑤《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16题。(9分)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3分)
一寺临河干(靠近) 山门圮于河(倒塌)
阅十余岁(阅读) 但知其一(只)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奇妙的动物玩耍》,完成第17~20题。(10分)
奇妙的动物玩耍
①玩耍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通过玩,可以启发我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我们的创造力,那么动物呢,它们玩耍吗?据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动物也是玩耍的高手,甚至有些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②和我们最亲近的狗,就是一个玩耍的高手,每当我们带着它散步时,它就会在你的前前后后跑来跑去,并且时常摆出前腿微曲,臀部后翘的姿势,不停地摇动尾巴,好像在告诉你:来吧,我在这里呢,和我一起玩儿吧。
③那么动物为什么要玩耍呢?科学家经过潜心研究发现,动物玩耍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演练。
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玩耍方式。
老虎、狼、狮子等大型食肉动物,在刚出生不久,就接受父母的“特训”,练习伏击、突袭,练习短跑,为了提高它们的技能,它们的父母甚至抓来小动物进行“实弹演练”,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捕食的技能。对于一些弱小的食草动物,它们一出生,父母就训练它们不规则的短跑,训练它们互相追逐跳跃,训练它们急速转弯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些技巧将成为它们日后逃生的法宝。
⑤ 不仅不同的动物玩耍方式不同,即使同一种动物,雄性和雌性的玩耍也不相同。例如,雌性的猴子,从小就和妈妈玩儿梳理皮毛的游戏,为日后做妈妈而准备着;而雄性猴子,则更喜欢拳击、摔跤的游戏,为其日后抵御外来侵略而练习“看家本领”。
⑥玩耍有助于大脑发育,玩耍对大脑的锻炼就像举重锻炼肌肉一样,因此,有科学家甚至将玩儿称作“大脑的食物”。而且,动物的智商和玩耍的时间成正比。海豚就是一个典型的善解人意的玩耍高手,大部分时间在玩耍中度过,即使捕食的时候也在玩耍;黑猩猩的玩耍时间大于其他猿类。现在你知道它们聪明的原因了吧。
⑦科学家把最典型的三种动物袋鼠、树袋熊和袋熊放在一起,研究发现,喜欢玩耍的袋鼠脑容量高于不喜欢玩耍的树袋熊的脑容量,而且喜欢玩耍的动物,更为活泼、更招人喜爱,它们的大脑也更发达。
⑧那么玩耍是怎么促进大脑发育的呢?研究发现:小动物刚出生时,因活动量小,链接其大脑细胞之间的神经是过剩的,如果这些过剩的神经不被使用,就会慢慢退化,而动物玩耍时,其各个器官和神经都被调动了起来,大脑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无形中锻炼了脑神经链接,大脑就在“玩儿”的刺激下,越来越发达,脑容量也相对增大。
⑨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越来越多“玩儿”的秘密将被我们知晓,但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3分)
本文运用逻辑顺序,围绕“动物的玩耍”,逐层深入地展开说明。
文章第④段中的 “特训”与“实弹演练”中的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文章第①③⑧段,多次运用反问句式,语气强烈,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引出下文的详细介绍。
第⑨段告诉我们动物玩耍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启示我们科学探索无止境。
(文章第①③⑧段,多次运用设问句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引出下文的详细介绍 )
阅读文章第⑧段,说一说加点词语 “研究发现”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示例:不能删去。“研究发现”是“经过科学家认真研究发现“的意思,表信息来源,说明这些知识和结论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可信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去掉后,信息来源不明确,结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降低。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表明态度(不能删)并解释词义,1分;分析说明内容、表达效果以及所体现的语言特点“语言准确严密”1分,分析删去后的不足,1分。
划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起 承上启下 作用;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举例子 说明方法。
(2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动物越来越多“玩儿”的秘密将被我们知晓,但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去探究”这句话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2分)
答:我们应该有一双观察的慧眼,有一颗不断探究的心,时刻保持好奇的心态。
(四)阅读《十三岁男孩的忧伤》,完成第21~25题。(14分)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①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②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jüé,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③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④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⑤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⑥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⑦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⑧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⑨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⑩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⑪“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⑫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⑬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⑭“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⑮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男孩。
⑯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 。
⑰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第④段划线句是什么描写?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
(4分)
答:环境 描写,作用是 写出了病房内的安静,设置悬念,为下文写桑岩不再让“我”送饭作铺垫
文中桑岩的言行导致“我”心理变化的过程是 。(3分)
答:诧异 —— 惭愧 —— 理解 。
文章第⑦⑫⑮段反复提到“十三岁男孩”,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标题中的“十三岁男孩”,前后呼应;内容上:强调桑岩只有十三岁,年纪的小,这种善良是最本能的,与“我”对孩子的爱形成强烈的对比。
结合全文来看,下列句子最不适合填在第16段的横线上的一项是( D )(3分)
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
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隐藏碗中的美味和丰盛。
关注细节体察别人感受,将心比心给人一份尊重。
乐善好施甘于奉献自己,一腔热忱乐于成全他人。
第二天开饭时,邻床哥哥发现桑岩和他一样在吃医院的饭,他会怎么想?请以第一人称写一段邻床哥哥的心理描写。(60字左右) (4分)
答:内容2分(表示惊讶、疑问、揣摩、思考、议论、抒情均可.有相关内容得1分,内容丰富或有细节得1分);语言表达2分(通顺1分,通顺且生动或有文采得1分).
三、作文(二选一)(50分)
(一)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题目的横线上可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二)南宋词人辛弃疾写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事实上,少年也有愁滋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忧愁与日俱增了,请以“少年也有愁滋味” 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①选择(一)题的同学,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思想健康,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文体自定(除诗歌外)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6篇
本次语文评价试卷,紧抓教材,既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关注了学生心灵的成长。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又强调阅读的积累运用,同时还注重了课文的拓展延伸,学用身边的语文资源等等。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题型结构的安排,分数比例的分配合理,除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考査之外,还注重了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考査。题型多样,份量适中,有一定的梯度,难易程度分配合理,是一份很好的试卷。
一、试题分析
基础知识部分典型错题分析:
1、看拼音写词语,相当于数学上的口算题。平时让学生抄写、听写,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加强记忆,失分不多。个别失分丢分的原因:
①审题不认真,将音节拼错。
②书写不规范,会写的字因笔下误而失分。还应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书写习惯上多下功夫。
2、按课文内容填空,总体来看做的还挺好,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失分,对学过的课文内容掌握的不牢固,书写错误。
3、用的知识填空失分较多,从试卷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大写字母掌握的不准确,。
4、补充句子个别同学补充不通顺,错字丢字,导致失分,有侍加强强化练习。
5、补充词语、古诗连线等题是失分率较低的题,也是做得比较好的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的,这与老师平时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
阅读部分
阅读题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本次阅读题不是很难,但学生做得不是很理想。在用横线画出帮公鸡修房子的句子一题,学生完成效果较差。这就说明平时教学中需要教会学生不懂笔墨不读书。
看图写话
从学生的试卷来看,孩子们写得还不错,能够仔细观察图画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运用通顺、连贯的语句将故事内容描述出来,多数学生都能够适当地运用上一些平时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使句子更加具体生动。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不能够运用标点符号,通篇只出现2到3个标点符号。因此,我们在平时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并应用,还应注意教给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方法。为学生今的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二、改进措施
对本套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之后来看,在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还需要下大功夫,在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
1.重视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2、基础知识比如字词书写、背诵实行课课过关、个个过关,对易错、难记的字词反复、滚动式听写或认读,不断巩固加深记忆。
3、课堂上不能光让学生口头上说更要让学生动手写一写,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
4、注重多方面知识的扩充。利用好每天中午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一读课外书,扩充知识面。
5、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做题习惯。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然后再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对题意的理解,该如何做答。
6、对学生写话方面的指导应更细致更全面些,在引导学生完整描述画面之后再加进合理的想象。
7、关注学困生,及时补差,减少知识的负积累。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7篇
一、(4分)全卷书写分。
二、(33分)基础精练,完成1——10题。
将下列的四字短语补充完整。(3分)
一丝不()玲珑()透秋风萧()
毫不犹()苦心孤()()人听闻
给下面加点汉字注音,将拼音写出汉字。(3分)
寥()阔孪()生匿()笑
宽一间滑jī()
根据课文内容填词。(3分)
①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的瓜果。/秋天()在农家里。
②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不信,请看那()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③飞船像一叶()舟在太空中缓缓行驶。……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在飞船的上方。
根据课文内容或提示写出相应的课文标题。(4分)
①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
②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
③一个一眼就可看穿的骗局,竟然畅行无阻,最终演出一场荒.唐的闹剧。
④人们说,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俩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
幽默是一种智慧,口语交际中经常会碰到需要缓和气氛,化解矛盾的时候。如果你是皮埃尔先生,在下面的情境中,你将怎样得体而幽默地要回自己的大衣?(2分)
饭厅内,皮埃尔先生发现一个客人错穿了他的皮大衣,于是就谦恭地碰了碰这位顾客: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皮埃尔先生舒了一口气,“______________”二人相视一笑,客人愉快地脱下了大衣。
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并仿写。(2分)
体谅是友谊中清风一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并答题。(3分)
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①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②简要概括文中划线部分的意思(不超过10个字)。
综合性学习。(4分)
某校七(1)班学生在学习了《月亮上的足迹》一文后,又组织观看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射”的部分录相资料。随后组织了一次“我是月球小专家”的月球知识擂台赛。
假如你是该班一员,请你作好下列准备。
①讲传说故事。(至少写出一个传说故事名称)(1分)
②说月亮美称。(至少说出月亮的两个美称或雅号)(1分)
③吟含“月”诗歌。(咏诵两句含有“月亮”的古诗词)(2分)
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并答题。(4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三行全是______________,后两行重在___________。
②这首小令表现的主题是___________,而点示这一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
古诗文填空默写。(5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牡《泊秦淮》)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三、(13分)文言文阅读,完成11—15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点的词。(4分)
①太丘舍去()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④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下列句子。(2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说说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3分)
文中说“友人惭”,你认为他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2分)
读了本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四、(10分)课文精读,完成16—20题。(每小题2分)
羚羊木雕(节选)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第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一个词语概括)。
与划线句“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相照应的一句是:
万芳妈妈的几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结尾说,“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10分)课外拓展,完成21—25题。(每小题2分)
那夜的烛光
张晓风
临睡以前,晴晴赤脚站在我面前说:
“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
我有一点儿生气。这小捣蛋,简直不知人间疾苦,每刮一次大风,有多少屋顶被掀跑,有多少地方会被水淹,铁路被冲断,家庭主妇望着每斤60元的小白菜生气……而这小女孩却说,她喜欢台风。
“为什么?”我尽力压住性子。“因为有一次台风的时候停电……”
“你是说,你喜欢停电?”
“停电的时候,你就去找蜡烛。”
“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我的心渐渐柔和下来。
“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说我看起来像小天使……”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吧?我终于在惊讶中静穆下来。她一直记得我的一句话,而且因为喜欢自己在烛光中像天使那份感觉,她竟附带也喜欢了台风之夜。
也许,以她的年龄,她对天使是什么也不甚了解,她喜欢的只是我那夜称赞她郑重而宠爱的语气。一句不经意的赞赏,竟使时光和周围情境都变得值得追忆起来,多可回溯的画面啊!那夜,有一个小女孩相信自己像天使;那夜,有一个母亲在淡淡的称许中,制造了一个天使。
(选自《意林》20XX年第9期)
如何理解标题“那夜的烛光”?文中有一句话作了很好的诠释。请找出来。
女儿最喜欢台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从表达方式角度,指出本文的构思特征。
作者对女儿的态度在不断的变化。请写出揭示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
()—压住性子—()—静穆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六、(50分)写作体验。完成第25题。
作文题:读书,真快乐
要求:①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8篇
东城区初一本次期末语文试卷整体难度不高,与海淀试题和西城试题相比较为常规,没有出现特别新的题型,学生审题做题难度不大,这份试卷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的考查。
本次东城区初一语文试卷整体为100分,120分钟。考试各部分分值及题型如下:
(一)积累运用(23分)
字音、字形、字义、修辞、文常、古诗默写、名著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解析词语、翻译句子、文意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行文思路题、词语含义理解题、关键句子赏析题、情节补充题、词语赏析题、句子理解题。
(四)作文(40分)
记叙文《我的老师》;想象文《星星的遐想》
【试卷解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题,难度不大,没有新题型,这部分孩子们在做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值得一说的是:这次东城初一期末考试中第一题字音题、第二题字形题、第五题文学常识题、古诗默写题以及最后出现的名著阅读题,都是咱们东学堂语文课上讲过的原题。如果不会,那就实在不应该了。学生在初一阶段必须要把基础打牢,语文成绩才能更高。
第二部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这部分的课内篇目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虽有佳肴》,出自《礼记》这本书。这个在课内和咱们东学堂语文的课上都给大家作为重点篇目讲解过,难度不高。课外的篇目是也是选自《礼记》的《长善救失》,课外的篇目不难,稍微有点难度是将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做对比,其实这点只要读懂了文章也不难,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就是对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以及相应的答题技巧,咱们初一的语文课,在寒假中会有专门的一讲: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相信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们失分比较多的两大题型之一。这才东城出的文章是两篇记叙文,借助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把整个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题、词句含义理解题、词句作用题和词句赏析题考查了一遍。这种题只要具备最基本的阅读素养和一定的答题技巧,不会失分太多。孩子们需要意识到的是,随着本次期末考试的结束,记叙文这类文体的所有答题技巧需要形成一个体系了,所有的题型都应该有自己答题的固定思路了。如果对记叙文阅读还存在缺陷的孩子们,趁这个假期要补一下了。最简单的记叙文结束了,散文、议论文还会远吗?
第四部分,是作文。这次东城区的作文出了两篇,第一篇是很简单的记叙文——《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没有任何审题的难度,考查的是塑造人物。如何去塑造人物,我们在东学堂语文的课上已经给大家讲过了写作的整体思路,对一个人物的刻画应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去刻画,正面描写要从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这两个主要角度去刻画,如何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是咱们即将在寒假课的第三节课上给大家讲的,孩子们到时候一定要好好听哦!侧面描写主要要次要人物的衬托和环境描写的烘托这两个角度去刻画,关于环境描写也是咱们寒假课上第六节课上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根据这个写作思路去写,一个老师的形象很容易就饱满了起来。
第二篇作文题目是《星星的遐想》,这篇作文是大家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的想象类作文,这类作文是孩子们不太敢写,或者很容易写偏的文章。其实,如果掌握了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这类作文会远比上面的类似于《我的老师》这样的记叙文出彩。对待这种作文,需要把握好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主旨,虽然是想象文,但是一定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在写这篇文章《星星的遐想》的时候,可以走两个方向,第一个大方向是展望未来,第二个是回忆过去。对于第一个题材,可以写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科技带给人的便利的想象,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构想;对于第二个题材,可以写成自己比较熟悉的亲情类文章、友情类文章和对自身人生某段时间经历的反思。无论选择哪个题材,孩子们都要把握好一点: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认知,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回忆和畅想。新中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考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去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平日里的作文中锤炼自己的思想。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9篇
1月3日-4日,学校举行了期末考试,1月8日,公布了年级组考试成绩。依据年级组所分析的数据,现将七(1)班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做一分析,并规划后期的努力对策。
一、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七(1)班语文成绩,从年级组来看,处于年级组中间水平。其中优生人数是9名,和其他各班相比较来看偏少。但不及格人数为8名,是五个班里面最多的。平均分为90.71,年级组平均分为92.17,低于年级组平均水平。所以七(1)班语文成绩拉低了整个年级组的水平。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总共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
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期中包括一篇课内阅读,一篇课外阅读;
第三部分为文言文阅读,包括一篇与课内有关的文言对比阅读,一篇古诗词赏析;
第四部分为作文。相较于往期考试,试卷结构有所变动,但在可控范围之内。就难易程度来说,试卷难易适中,但在以往基础上加大了课外内容。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结合本次试卷,我将近期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教学方法方面
1.从试卷基础知识题目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系统、不牢固。究其原因,还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过于自信,忽略基础知识的系统性、总结性梳理,没有在课堂中时刻贯穿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没有做到延伸拓展。
2.从现代文阅读来看,这一部分失分比较严重,优生的思维逻辑强一点失分率不高,但后进生答题方法和技巧训练有很大欠缺,遇到题目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给学生踏实、清楚地讲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没有针对某个答题方法和技巧点给同学们反复举例练习,有时只是就题答题,导致同学们部分题目没有任何的策略引领,部分题目将答题方法及技巧误用、混用。
3.从文言古诗词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记忆的问题。因为七年级考试的古诗文和文言都是课内所学,所以,记忆背诵是关键。在这一部分中下等同学和后进生失分相当严重,这与我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平时只管教,却忽略学生们真真实实掌握的情况,被学生虚假的、瞬间记忆所蒙骗,没有抓到实处。
4.从试卷作文来看,之前考试作文的问题还没有凸显,这次严重浮现,问题主要归结为:第一,学生抄不对题目;
第二,标点符号方面一逗到底;
第三,内容乱编,并且有抄阅读理解的现象;
第四,明显的三段式作文,不点题。第五,书写太粗糙,不认识。
这与自己的阅历有关,自己就是新老师,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学生在作文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没有加以及时引导。平常只是粗浅地要求学生写够字数,写清楚事情,但忽略了作文语言应该优美、事件选材应该典型、心理描写应该丰富、文章布局更应该合理精巧,这种只注重数量而无视质量的作文教学方式,无形之中导致同学们在作文书写时应付了事、敷衍塞责。
(二)教学能力方面
从教学能力方面来说,由于刚刚迈入教师行列,教学能力欠佳,教学经验不足,对于学情也还在实践了解当中,所以教学中往往抓不住重点,难点更是困难,对待学生也难以把控,经常无从下手。对于学校的各种制度也不太了解,导致干事情匆匆忙忙,经常被动。从而导致学生辅导方面欠缺。对于学生的默写、背诵、周末作业等各项任务,没有做到持续性跟踪落实,导致学生养成得过且过的应付和侥幸心理。
四、后期改正措施
针对以上成绩分析及自我剖析,现将后期改正措施制定如下:
1.自主提升。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不够扎实,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还是模棱两可,不能确定,具体表现为:第一,写作方面专业指导知识不够;
第二,在文言句式,停顿等细节上表现出文言知识结构不明晰;
第三,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技巧不能够很好总结与传授;
第四,语文基础素养不是很扎实,比如标点符号的讲解不能够落到实处。
2.虚心好学。要主动加强与各年级各位优秀教师交流学习,尤其学习我的"两位指导师傅王金玉老师和徐永丽老师。学习王金玉老师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和对各类知识点能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
向徐永丽老师学习对学生学情掌握得极其清楚明白的分析精神和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务实精神;
向其他各位老师老师学习在作文教学方面扎实有效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管理方面不厌其烦的奉献精神。
3.爱心促学。刚上中学的学生新奇、活泼、好动。我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结合学生的心理,无论是课堂还是课间,无论是教室还是宿舍,都将仔细地用心地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生活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尽快习惯和适应中学生活,中学学习。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后期目标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接近并争取超过平均分,坚决不为年级组拉后腿。在班级中,减少不及格人数在5人以内,培养优生至少在13名以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定当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地做好各项工作,以求不忘初心,提高成绩,希望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予以监督和指导。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10篇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晋城市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考试共有226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16分,现将年级成绩分析如下:
班级平均分及格人数 优秀人数 特优人数配套
15768.348人 14.71.33人 8/1
15667.244人 16.63.67人 8/3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2、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如这次用课文原句填空,多数为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降低了默写的难度,)以综合性学习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第一大项的基础知识就是很好的体现。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却掌握得不扎实,如“静谧”的“谧”,有将近1/3的同学写成了“秘”。
(2)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第4小题为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有的学生所答非所问,导致等分。
(3)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尤其是最后一篇阅读13分,年级失分平均仅在5分左右。
3、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4、书写这一块,大部分学生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语文学科是长线学科,语文学习明显见成效需要较长的周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习得的过程。我相信:有领导的理解,有各位老师的支持,有我自身的努力,我的语文教学成绩定将更上一层楼。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11篇
一、试题评价
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控考语文考试内容包含文言文、现代文、写作三大部分,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特别是侧重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查,以此衡量初中学生达到的语文学习目标的水平。试题彰显语文学科特点,密切知识的积累与实际运用能力的结合,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相融合,具有明确的教学导向。
今年试题特点突出三个字:知识面广、题型典型、重点鲜明。题目能兼顾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为其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使之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地发挥。
二、考题分析
文言文总分28分,学校年级均分23.99。本部分共设置四大题,其题型特点是:重视考查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重视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和形式的理解鉴赏;
重视相关课文的联系,有机拓展。试题设计合理,难易适中。考生作答的整体情况正常,
现代文总分30分,学校年级均分24.46。说明文阅读:考本为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个文段。题量有5,题分14分。学生平均分10.91,得分率78.21%。考本是既传统又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题目涉及信息有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点的提取、文意的把握、语言的揣摩与体会,考查学生整体感知、理解分析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虽然考本内容简短,题目难易适中,有一定的灵活性,侧重于文本理解、鉴赏能力的考查。因为是传统篇目,又是选自于课内,学生对考本较为熟悉,但总体得分较差,试卷中也反映出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第13题的填写汉字,错误率较高,汉字书写不规范,语言运用能力不过关;
记叙文阅读:题量有5,题分16分。学生平均分13.45,得分率84.05%。从卷面情况分析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文本阅读找不到感觉,读死书的现象严重,思维不够灵活,不懂得转弯,得分率不高。特别是21题得分率很低,失分最严重,它要求学生回答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方式?而学生对记叙方式的不理解,分不清写作手法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的区别,导致本题答的不好,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抒情,排比,欲扬先抑等等,第19小题有些学生可能没有仔细审题,要求用简洁语言概括选文主要讲述与原谅有关的三件事。在答题中学生基本能注意简洁概括,的要求,明确文中写的是哪三件事,仅有极少的写其他事。主要失误在讲述谁的事和怎样用动宾短语讲述这两个点上,具体表现在:叙述主体与叙述对象混淆;
有的是表述不规范导致的;
或将两件事合并成一句的,在中下考生中出现频率较高。
七年级语文试卷期末 第12篇
一、试题分析
基本情况本试卷共三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试卷以课内考查为主,课内课外并重,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试题的难易的坡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从易到难从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坡度掌握的非常适当。从难度上,试题比较适中。
二、试卷分析
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和成语的积累,很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引导了老师的教学应注重双基的方向。古诗词的积累有所减少,但却并不局限于课内的考查,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病句选择则进一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试题贴近生活。仿写句的试题很有新意,不仅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升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尤其是最后一题,考查的是课本内的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首先这是很多老师和学生容易忽视的板块,而同时这一块又恰恰是最能考查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道题,这对于未来的课堂教学,有着很高的指导意义。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包含对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古文阅读题以课内《口技》为考查内容。题型紧扣课标,难易适中,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现代文的阅读理解题以记叙文为主,一篇为课内阅读《斑羚飞渡》,一篇为课外阅读,体裁倾向于小说。在考查题型上,以内容概括题和语句赏析题为主。这两种题型首先是中考必考题,在方向的把握上,给了老师和学生很大的信心。同时也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演练的平台和实践反馈的机会,有利于以后的语文课堂教学。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比如第10题,16题和21题。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作文设计贴近中学生活,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尤为可贵的是此次两个半命题作文,题目上仅一字之差,“生活”和“生命”,这就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思辨思维,倘若不能辨析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和联系,那学生的作文将会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总之,这份试卷,无论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是考查教师的教学和落实,都有着和高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份经得住考验的试卷。
四、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与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另一个问题就是审题不认真,答非所问。
2、文言文阅读部分理解分析题答题质量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充分表述要点,语言准确、顺畅而得满分;
只有少数学生要么因不完整,要么因语言表述有问题而失分。翻译得分也不理想,重要实词翻译不到位。
现代文阅读部分,失分比较多,尤其是课外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多。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彻。在主观性表述中较为突出,基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3、作文部分,这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出现的问题不少:①叙写比较平淡,没有写出初中学生真实感受,没有表
达初中学生应有的思想层次。②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离题的现象,另起炉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交了白卷或者随便抄一篇文不对题的文章应付了事。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重视。
五、成绩分析:
七年级参加考试的人数为585人,
总分:52908.5均分:90.44188及格人数:535及格率:0.91453优秀人数:98优秀率:0.167521最高分:112最低分:0120-120:0108-119:11102-107:8796-101:13684-95:22472-83:7760-71:3148-59:140-47:6
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学校方面:
在管理上有所松懈,各种管理制度很健全,但在落实和坚持上不是很到位。对课标、教材的理解程度上有所落后,不能紧跟课改的理念和潮流;
对语文学科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有被边缘化的倾向;
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依然占据主流;
教研活动开展不充分,对课标的研究和学习,对课堂的研究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效率等都研究不够。虽然近两年大力推行学案导学模式,但基本属于一些教师的自觉的个体行为,学校缺少明确的模式和具体的操作计划,对参与课改的老师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