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方法第1篇语文这一学科,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伴随着高考改革,有这么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也逐渐流传开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一语文是为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知识学习方法6篇,供大家参考。
知识学习方法 第1篇
语文这一学科,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伴随着高考改革,有这么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也逐渐流传开来。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一语文是为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的阶段,那么高一语文怎么学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份高一语文学习方法,讲一讲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简单技能。
一、语文基础知识的类型及其重要性
“知识是智能的基础,记忆是思维(智力之核心)的基础”,可见掌握“双基“的重要。
“语文基础知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凡语音、字词、句法、修辞、标点符号、文化文学常识、写作常识、诗文背诵等,都包括在内。为学习方便,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类:记忆型、应用型。从高考考纲考点考题上看,记忆型的知识,起码有字词的音形义(历年第1第2等试题),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和填空(如1996年第9题、30题),名言佳句的填空(第Ⅱ卷),文言文实词的比较(1996年12、13、14题)等。应用型的基础知识,如标点符号、近义词和成语的选择、病句的诊断、古今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几乎覆盖所有考题。
二、学习掌握“双基”的有效方法
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这里根据心理科学,总结强化记忆的五条诀窍。
①首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说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 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更增加了间隔记忆复习的困难,实在得不偿失。
②复记:“悬虫低复上,斗雀堕还飞”。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 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我们重点中学的学生,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 对可行。
③化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对复杂的知识系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化简为原始的、天然的、通俗的要素,就能记得牢、多、快。这里介绍三种化简法。第一,抓共性化简。如很多形声字、会意字,其中有很多字的构字部件是“人”和“手”的变形。如“ 亻”、“方”、“元”、“攵”、等是“人”的变形;“扌”、“寸”、“又”、“彐”、“廾”等是“手”的变形。抽出变形“人”和“手”,能帮我们区分很多汉字的形和义。如“陷”左上为人凡īan 韵者皆从“xiàn”(“陷”之古字),“舀”上为手,凡ao韵者皆从“舀”。“舁”下为手,当“举”讲,不是“鼻”的下部。“祭”上以“又(手)”取“月(肉)”,表示恭敬,不是“登”的上部(张开的两只脚)。“牧”以“牛”、“人”会意。“秉”乃以“手(彐)”撮禾,所以有“秉烛夜读”之用,“兼”乃以手撮双禾,所以解为同时取得、同时、再加上、还有等。第二,举“例句”化简,如通过“狼吞虎咽”掌握“使动”;通过“歌喉甜润”掌握“形容式”通感;通过“我有个姐姐在北京读书”和“我有理由反驳你”,掌握“有”字带起的“兼语式”和“连动式”等等。第三,编“歌诀”化简。如学习了逗号的多种用法,可自编自己能领悟的歌诀:句子当中常停顿,要用逗号来分清:复句中,分句间;单句中,很关键--主谓长,或倒装,动词后,宾语长;状语在句前,句中又较长;称呼应对序次后,插入成分在两旁;复杂并有停顿,用逗用顿细思量。
④强联:“变形易色,随风东西”。要善于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抽象与具体之间、杂乱与条理之间,进行识记内容的联系与转换,这是强化记忆的有效方法。如果发现不了上述联系,宁可根据个人体验或外部的、偶然的联系,“强行自制”一种联系,不怕“变形易色,随风东西”。如《为了忘却的纪念》岂不《南腔北调》?《论雷锋塔的倒掉》,乃一《坟》堆;“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正是〈战国策〉;“莫(摸)里哀”作茧自缚〈吝啬鬼〉。又如记忆古代的人名与字,如没有“互补”、“互反”关系,都可用以上方法 。
⑤札记:“闲云一片不成雨,黄叶满城都是秋”。“闲云”飘来荡去,“一片”不能成雨。一定要准备一两个袖珍札记本,按基础知识的纲目分类,随时摘记或剪贴各种基础知识。这里参考考纲考点和考题,提供一个分类纲要:容易读错的字(如形、义也易出错,不妨就地记录,下列各项也可照此处理):容易写错讲错的字词、成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不易掌握的关联词语;语法和美名病句;常用修辞;标点符号;古今文化常识;古今文学常识;名言佳句;常用文言实词;写作常识;写作素材。关于以上内容,有不少现成的汇编书刊,还用自己作札记吗?用,因为一般汇编是针对普遍情况而录辑的,使用起来不切合每个人的情况,浪费时间。应将其中自己模糊不清的重新摘录出来,以免复习时作无用功。很多同学因为时间紧,没空作札记,或者集中突击抄录、背诵,结果还是“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仍是一笔糊涂账。
以上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主要讲的是学好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可以仔细阅读,也在自己的学习中可以灵活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大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学习方法 第2篇
认真抓好“听、思、问、练、记”的学习五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听”是关键,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听讲、自主练习,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和练习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以听为主、记为辅”的习惯。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主动、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练”包括做练习题、思考题、化学实验操作等。要自己动手做一定量的实验、操作练习,才能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
抓住“听、思、问、练、记”五个学习环节,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溶液知识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其主要重、难点知识要点包括:
知识学习方法 第3篇
第一,课前预习,找出疑点。在学习每节新课之前,我们应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提前把握知识脉络,找出难点、疑点问题,使课堂听讲有针对性。
第二,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课堂上我们的注意力要集中,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认真听讲。对老师提出的设问和举例,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力争在课堂上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
第三,及时复习,加强记忆。对所学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很容易遗忘,使知识不能得到巩固。因此,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我们应及时复习,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及时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我们在学完一节或一课内容后,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第五,抓住知识的主线。例如,在学习《大变革的时代》一节时,抓住变革这一主线,可以分为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变法四个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
知识学习方法 第4篇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3)过滤和结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在一些大型考试和竞赛试题中,关于溶液知识的试题往往使众多考生感到困惑和较为棘手。为此,助手主要从关于溶液知识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灵活应用溶解度概念知识解题
【例1】在t1℃时,2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5克X,t2℃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0克Y物质。则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是
A.X>Y B.X 【解析】 依题意知:本题对溶解度的概念进行了另一种较为抽象的理解,即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溶解某物质的质量,说明该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按照溶解度的定义计算:X物质的溶解度应为:15克/20克×100克==75克;Y物质的溶解度应为:30克/50克×100克==60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本题不对溶解度的定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容易误选A选项.由于X和Y两物质所对应的温度不相同,故溶解度是无法进行比较的.故本题的答案为 【例2】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2份。向第一份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 A.40克 B.20克 C.8克 D.无法计算 【解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含有两个隐含条件:(1)分成两等份的溶液中蒸发掉40克水都恰好能形成饱和溶液(2)蒸发掉40克水恰好能溶解9-1==8克A物质。因此原题意可以转化为:某温度下,8克A物质(不含结晶水)溶解在4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试求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显然,经过题意转化后给解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直接求出答案为:8克/40克 ×100克==20克。 故本题的答案为:B。 灵活应用溶液组成知识解题 【例3】要使A克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溶液变为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克水 B.加水使溶液的质量为2A C.蒸发水,析出克固态食盐 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 【解析】 本题是考查关于溶液组成知识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和应用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对于A:加入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20%)/(A+)% 对于B:加入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对于C:蒸发水,析出克固态食盐后溶质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溶液的质量变为,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 对于D:加入2A克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0%+2A×5%)/(A+2A)==10% 综合以上分析得:答案为B、D。 灵活运用溶解度概念 解决结晶问题的计算 【例4】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要用结晶法从A和B的混合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合物中B的质量分数(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克混合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到10℃,若仍然要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混合物中A的质量分数(A%)应该满足的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当W 当W>a+b时, A% 【解析】 (1)在20℃时,若要使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和B的质量总和为50克,所以此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其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 即50克×B%≤20克,即得: B%≤40% 或 B%<40%. (2)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至少要满足:A%==a/(a+b),因为Wa/W; 而当W>a+b时,则a 溶解度和溶液组成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5】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在20℃ 时将该物质20克投入80克水中充分溶解,则该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5% B.20% C.% D.无法计算 【解析】 本题是一道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综合计算题,也是一道容易错解的试题。依题意知首先必需依据溶解度计算出80克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设最多溶解的质量为X)则有X/80克==20克/100克 X==16克,然后依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计算得: 16克/(16克+80克)×100%% 故答案为: 1、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面系统地梳理教材的知识体系; (2)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3)侧重知识的形成原因、分布、发展、变化规律; (4)注重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 (5)注重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应用。 2、地理基础知识的主要学习方法: (1)理解记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核心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查图、填绘地图记忆、模糊记忆、特征记忆、味记忆、比较记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考考试说明对记忆层次的基本要求不仅包括“知道→记住→想起来(再认、再现)”,而且包括“观察、描述现象,了解规律”。描述是指对“记住了”的地理现象用文字做出准确、完整的再现和表达。描述能力除静态描述外,还应注重动态描述和综合描述能力的培养。 (2)分类归纳: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是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 不断对知识进行重新归纳和整合,可以使同学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提高知识迁移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要特别注重:①对地理概念的区分和相互联系的归纳和总结;②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归纳和整理。 举例: (3)巩固落实:基础知识的巩固落实是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考试题不是对教材中地理知识的简单复述或再现,而是重点检查考生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之后,分析、说明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规律,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书本知识的原理和规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有的同学说:“课本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就是几个定义、定理、公式?”孰不知,就是那么几个定义、定理、公式,却以其深刻严谨的思想内涵,筑起了一幢幢数学大厦,而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者,通病之一就是对它缺乏透彻而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是搞好复习,提高成绩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好课本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对数学概念重新认识,深刻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区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如以“角”的概念为例,课本中出现了不少种“角”,如直线的斜角,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复数的辐角主值,夹角、倒角等,它们从各自的定义出法,都有一个确定的取值范围.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锐角或直角,而不是钝角,这样保证了它的性.对此理解、掌握了才不会出现概念性错误. 尽一步加深对定理、公式的理解与掌握,注意每个定理、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范围.如用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有的同学之所以出错误,不是对平均值不等式的结构不熟悉,就是忽视其应满足的条件.又如棣莫佛定理是对复数三角形式来说的.如数列中的前n项和与无穷数列各项和S(S=)含义是不同的,等等. 掌握典型命题所体现的思想与方法.如对等式的证明方法,就给大家提供了求二项式展开式或多项式展开式系数和的普遍方法. 如已知(1-2_)=a+a_+a_+…+a_,那么①a+a+a+…+a=;②|a|+|a|+|a|+…+|a|如(_+1)(_+1)(_+1)…(_+1)的展开式所有项的系数之和为. 因此,端正思想,认真看书,全面掌握,并结合其它资料和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为提高解题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访问:
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20%)/2A==10%
C。知识学习方法 第5篇
知识学习方法 第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