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整数教学设计21篇

时间:2023-09-05 16: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整数教学设计第1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2.情境引入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数教学设计21篇,供大家参考。

整数教学设计21篇

整数教学设计 第1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暑假生活交流

2.情境引入

师:暑假里天气炎热,为了消暑,人们通常会买一些水果吃。来看看(多媒体展示买卖水果情境)

师:从图里,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西瓜每千克3.5元,苹果每千克2.6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提出问题

师:这时,来了一位小朋友,她要买3千克西瓜(多媒体展示问题)

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并说说估算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同学们各自的理由很充分,思考问题也很有深度。那么到底花多少钱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吗?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谁把你的成果展示给我们大家看。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方法,在实物投影演示,并从中选择板书。)

竖式笔算35角×3=105角。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千克西瓜一共用多少钱时,老师注意到学用这种方法,(教师指板书),3千克西瓜花了10.5元,你们算得对吗?

师:你能说出理由,或者利用以前的知识来验证10.5元是对的吗?

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怎样?(学生各抒己见)

师:这些方法证明了我们大家算对了。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观察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小数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法)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即聪明又很会应用知识,能把没学的小数乘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乘法。

2.尝试解决

出示0.72×5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师生共同写出来。)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那怎么办呢?

3.理解竖式笔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②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③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④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⑤理解算理算法。

师: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解板书,让学生质疑。如果没有,教师问:"在计算时,实际上算得是哪两个数相乘?","那么0.72×5=360吗?","横式的乘积怎么写?")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3点: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乘积小数点的位置如何确定;
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指出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的过程在笔算时可以不写。

4.练习巩固,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会计算小数乘法了吗?看老师这有一组算式,请同学们算一算,比一比。

整数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的例1和第28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联系不同的知识,作出不同的推理,体会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

2.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最优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问题,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理策略

谈话:从三年级上册起,每一册数学都教学一种策略,你们知道我们学了哪些策略?(学生可能已经忘记,教师帮助回顾整理:依次是分析量关系的从条件向问题推理和从问题向条件推理,帮助理解题意的列表整理和画图整理,还有枚举转化假设与替换等策略)

提问:这些策略你们都学会了吗?今天我们将合理的选择这些策略来解决新的问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板书课题:转化的策略)

二、合作探究,运用策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

学生读题,自主完成。

谈话:这是一个稍复杂的分数问题,除了用刚才我们做的方法来解决,你们能否用以前学的策略来思考呢?(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

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遇到困难可作适当的引导。)

①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理解2/3这个分数的意义,可以画线段图,看出男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2/5。原来的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2/5,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3/5,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这是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②根据分数2/3的意义,可以推理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原来问题就转化成美术组一共有3/5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③根据分数2/3的意义,想到女生人数看作3份,男生人数是2份,于是产生解题思路:先算出1份是几人,再算2份、3份各是多少人。

④把作为单位1的女生人数设为x,那么男生人数就是2/3x,利用美术组一共35人,能够列方程解题。

谈话:通过刚才的汇报和交流看出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呢?(让多名学生回答,征求各自的看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不同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检验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吗?(引导学生交流检验方法)

2.做第28页的练一练

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学过的策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要求学生说说你选择了什么策略,是怎样想的(通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这些体验,让学生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回顾策

1.练习五第1题。

要求学生根据示意图里的数量关系,写出分数,并转化成比。或者写出比,再转化成分数。(这道题可以看作沟通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组建概念系统的练习,有助于问题的转化。)

2.练习五第2题。

根据已知的比或百分数,把线段图补充完整,要求借助线段图,把稍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探索原来问题的解法。(在线段图上可以联想到的数学信息越多,思维就越开放,问题转化的思路会越开阔,解决问题的资源也就越充分。)

四、课堂小结,提升策略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果能合理选择,就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3题。

整数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内容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学会简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获得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计算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元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二、尝试练习,探究算理(预计23-25分钟)

(一)探究算理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小结:3.5转化成35,也就是小数点向又移动了一位,即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中,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要使积不变,就要缩小到原来的。所以结果就是10.5 10

3.明确算理

(1)想一想:现在老师手上只有一根4.6米长的线,老师放风筝需要5段这样长的线,你知道老师需要线的长度是多少米吗?先自己独立思考,如果无从下手的同学,可以向老师要准备题,,如果还是有困难,可以自学课本,也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想一想:小数乘整数应怎么计算?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若积的末尾有“0”,最后的“0”可去掉

三、拓展应用,巩固新知(预计13-15分钟)

(一)基本技能练习1.计算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用竖式计算

3.森林医生

1.7× 51.6 ×5 8.08.5

(二)计算方法应用

(1)下图是一块长方形菜地。如果宽扩大到原来的1.6倍,则菜地的面积会增加多少平方米?

12米

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板书:

小数乘整数

1看,2数,3点

整数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8~9页的分数乘整数,例1、例2及“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相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在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能够较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大小完全一样的图形学具板,学生自己准备水彩笔。

教学过程:关键词: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2、++=

做第一题时,让学生说一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做第二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特点。

3、问题:两组意义相同,那第二组还可以怎样计算?

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2.学生读题列式

(1)++

(2)×3

3.可以这样列式吗?为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集体交流。

总结:求人跑3步的距离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实际上是求3个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教师结合线段图解释)

4.尝试:那×3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数乘整数。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做,有问题可以与同位商量一下。(揭示课题)

学生汇报:

(1)是2个,乘3后就得到6个,因此×3=×6=

(2)利用加法算乘法。

×3=++===

说明: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可以省略不写。

5.通过这道题,你觉得分数乘整数该怎样计算?

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6.出示练习:

×4×3×6

学生独立练习板演黑板,集体订正,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出示最后一题的两种做法:

(1)×6===

(2)×6==

乘得的积要化成最简分数,哪一种约分方法比较简单呢?

总结: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使计算比较简单。

二练习:

1.计算

×8×3×2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出示第9页做一做的第2、3题:

先说说为什么用乘法,再列式计算。

3.课堂作业

练习二1、2题。

板书设计:分数乘整数

×3=×6=

×3=++===

总人数 全对人数 对题率 分析

整数教学设计 第5篇

课题:

分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的例1,第9页的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二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重难点、关键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1/5+ 2/5 3/10+1/10+7/10 3/14+3/14+3/14

过程要求:

(1) 写出计算过程。

(2) 说一说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想一想,能不能把 3/14+3/14+3/14改写成乘法算式呢?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

根据题意,电脑课件呈现示意图。

(2) 根据题意列出解答算式:

2/11+ 2/11+ 2/11= 2+2+2/11 = 6/11

2/11×3= 6/11

(3)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2/11×3= 6/11,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① 学生在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小组讨论后反馈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师板书:2/11+ 2/11+ 2/11= 2+2+2/11 = 6/11

③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口述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B、 教师整理并板书:

分数乘整数,整数与分子相乘的乘积作分子,(数学教案 )分母不变。

2、教学例2

计算:3/8×6

(1) 学生独立计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步骤。

(3)归纳: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计算过程和结果。

(2)第3题,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2、课本练习二第1、2题

四、课后作业设计

计算

5/6× 7 4/13×8 3/8×3 2/15×4

3/10×5 4/9 ×3 27×2/3 16×5/32

五、列式计算

1、3个2/5是多少?

2、7/12的6倍是多少?

3、5/14扩大7倍以后是多少?

4、3/16与24的积是多少?

课后反思:本部分知识相对来说简单,学生接受的比较快,容易掌握。

整数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例1、例2,练习八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个数除以几,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 ×= ×= ×= 2.根据算式30×25=750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750÷30=25 750÷25=30 3.回忆一下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4.在上一章里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章我们要学习分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板书课题:分数除以整数。

二、理解意义,发现算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乘法算式。

(2)怎样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呢?

板书:300÷3=100(g)300÷100=3(盒)

(3)如果将100g改写成分数1/10kg,那么这3个问题相对应的算式会是怎样的呢?看书上28页,将课本上三道整数问题,改成分数问题,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上面3道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小结:分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5)完成例1下面的做一做,填在课本上,并说一说是怎样填的。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把一张纸的折一折,算一算。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

(2)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同桌合作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

(3)汇报交流各自的折纸方法、计算过程及其算理。

预设学生两种折纸方法与相应的算法:

①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就是。

② ÷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也就是×。

(4)如果把这张纸的方法去计算呢?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会用哪一种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也就是×。

÷3=×=

(5)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算法适用范围更广,为什么?

(当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一种方法才方便,当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时用第二种方法简单,并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进行计算,可普遍使用。)

(6)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7)齐读法则,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2= ÷3= ÷6= ÷15= 2.完成课本第32页

1、2两题。第1题说明根据什么得出的除法算式。第2题说明左右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 ÷5= ÷7= ÷12=

四、师生共同小结

1.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知识?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略)

整数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辅垫

出示上好佳薯片:每袋薯片售价2元,买3袋共用多少元?30袋?300袋?3000袋呢?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因数2积200

因数3积600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小结:说一说).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

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整数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推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20角=( )元,123角=( )元

2、2.14与3一共有( )位小数

2.5与1.4一共有( )位小数

3、11+11+11+11+11+11=( )×( )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

进行讨论

列式

(1)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3.5+3.5+3.5=

方法2:3.5×3=

(2)引导学生比较3.5+3.5 +3.5与3.5×3的联系

3.5×3的3表示什么

买100个风筝你会用加法吗?为什么?

(3)感受相同加数可以改用乘法更简便

0.9+0.9+0.9+0.9=( )×( )

0.72+0.72+0.72+0.72+0.72=( )×( )

100个9.3相加列式: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全班齐读)

(四)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1、计算结果

3.5+3.5+3.5=

3.5×3=

2、比较

3.5元○35角

3.5×3与35×3

10.5元与105角

计算时方法一样,10.5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之和相同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根据所得结论,进一步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的计算方法。

3、出示0.72×5

(1)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注意:积的小数末尾有0时,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练习拓展

1、口算

5×7= 24×3=

5×0.7= 2.4×3=

2、列竖式计算

6.7×2= 0.82×50=

3.9×17=

四、课堂小结

交流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师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3.5+3.5=10.5

0.72×5=3.6

3.5×3=10.5

整数教学设计 第9篇

课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做第2题时,商中间有零是怎样处理的?跟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整数教学设计 第10篇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这样的理念,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以下简要说明:

1.创设情境,让学生易上手。

新课伊始,让课堂走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熟悉的“买风筝”活动为背景,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2.自主探究,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敢于放手。

在例2的教学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然后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并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循序渐近,使学生成为学习小能手。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逐步加深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强化重点,突出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活动卡、学情检测卡

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备教学目标”“备重点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师:瞧!文化广场真热闹,有好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你们想玩吗?(课件出示卖风筝画面)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条件。

⊙自主探索

1.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尝试计算。

(1)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师:有3个小朋友也想去放风筝,他们都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3.5×3)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生1:根据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列式为3.5×3。

生2: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就是求3个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5×3。

师: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两个因数一个是小数,一个是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2)尝试计算。

师: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3)展示方法。

方法一3.5+3.5+3.5=10.5(元)

方法二3.5元=3元5角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方法三3.5元=35角35×3=105(角)

105角=10.5元

师小结:我们在求买3个蝴蝶风筝需要多少钱时,可以用小数连加来解决,也可以把3.5元化成元、角来解决,还可以把元转化成角用乘法竖式计算来解决。

设计意图:

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进行尝试计算,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联系。

整数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6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3=(千克)÷=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3÷20÷5÷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甲数÷乙数(0除外)=甲数×乙数的倒数

(1)300÷3==100(2)÷3=×==

分数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整数教学设计 第12篇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做)

食堂买茄子和西红柿各25千克,每千克茄子4.6元,每千克西红柿5.4元。买这两种蔬菜共用多少钱?

五、学习收获

通过探究学习,我的收获(体会)是

整数教学设计 第13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

一、自学反馈:

关于小数学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关于小数乘法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二、提示课题:

师:真是好样的,通过自学,不但知道自己懂什么,还知道自己不懂什么,想懂什么?而且还提了许多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在你们这个年龄可没这么厉害。虽然多数同学对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都有了初步了解,但有些同学还不是很明白,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深入的探讨,这节就让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小数乘法的王国里去乐上一乐,同时把所有想解决的问题都解决掉怎么样?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师: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0、2×4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说说0、01×10、0、01×50、0、01×100、0、01×1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图示观察,看看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整数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
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
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
真的!

师;
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8.3×4转变成48.3+48.3+48.3+48.3,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师:“转变”多好的一个词。小数乘整数没学,人家运用已有的加法经验解决了新问题。谁的方法和他一样?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8.3×4=48×4+0.3×4=192+1.2=193.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48.3拆成48和0.3,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0.3×4为什么等于1.2吗?

生:0.3是3个0.1,乘4后就有12个0.1,所以是1.2。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0.3看成3个0.1,不管0.1,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0.1,那么就是1.2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0.1,4份就是12个0.1,不就是1.2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0.1呢?”

生:0.3×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0.1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0.3×4=1.2,合起来就是193.2。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平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48.3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48.3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48.3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好清晰简洁的思路!可是同学们只写了一个竖式,一个竖式就行吗?那咱擦掉得数再试一试?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193.2,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屏幕出示三峡信息。

(1)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正式蓄水。蓄水3天,每天水位上升3.28米。水位一共上升多少米?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0.996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3.28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0.996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习

1、4.8×9=0.165×4=7.96×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整数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材解读:

本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

课前,我引导学生回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整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笔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知识点,为探究小数乘整数扫清知识障碍。

(二)知识迁移,探究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其信息,理解题意后,提出用小数乘法解答的问题,独立列出算式,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58.6×6=,鼓励学生尝试计算,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通过汇报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以下三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小数点对齐,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要末位对齐。

(2)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即586×6=3516,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算出的积是正确积的10倍,要想得到正确的积,应该把3516缩小到它的十分之一,即58.6×6=351.6

(3)积的末尾如果有0应该把0去掉,从而把数进行化简。此时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又鼓励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独立解决0.62×45=?(指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同桌检查订。此题完成之后,使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理解。

然后我引导学生把这两道题目结合起来观察、分析、探讨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中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经过这一启发,学生恍然大悟,马上意识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应该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一发现很有价值,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小结: 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应把0去掉.

教学反思:

从课堂练习中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较好,也有几个别学生出现以下问题,以后在讲解本节课时,供大家参考。

1、有些学生在列竖式,仍然把小数点对齐,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相混淆。

2、积末尾的0没有去掉。

3、需要特别注意,有的学生可能是受第一道题的影响,58.6×6的积是一次计算的,所以算出积后,就直接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但一个小数乘两位整数时,有些学生就在两次的部分积中也点上小数点。

×45

————

3.10

2.48

————

2.790

整数教学设计 第16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折纸。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操作情境,尝试计算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你会列式吗?(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预设结果:

1.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
用算式表示是:。

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
用算式表示是:。

设计意图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采用先让学生尝试的方法,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把自己和同伴的真实想法进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二)借助直观,实现沟通

教师: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结果吗?(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纸,先折出这张纸的

涂上阴影,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2份。)

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两种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种图示分别对应着上面哪种算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结合分数的意义和直观图来沟通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是得出分数除以整数一般算法的关键步骤,也是理解算理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操作,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有效地降低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整体感知算法的推导过程。

(三)体验冲突,发现一般规律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自己看图写出计算结果。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折法呢?

教师: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说明计算结果吗?

预设:通过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学生应该能领悟到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该选择哪种图示,并能说清: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即。

教师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或者根据教材第30页图示进行填空,写出计算结果。教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操作和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结果:

1.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子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计算方法是分子除以除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如果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转化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来计算。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相比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以前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诱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初步体会新旧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转化与统一,比较自然地渗透转化的思想。

(四)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教师:请你独立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关键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把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具有普适性。

(五)巩固练习,熟练算法

1.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2题。

先尝试独立填空,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明白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互逆关系。

2.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题。

左边的三个算式的分子都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分子除以3,也可以转化为乘法;
右边一组的分子都不是3的倍数,只能用一般算法。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和练习,体会算法的灵活性和一般方法的普适性。

3.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3题。

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也可转化为小数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整数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定标: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3/48/57/711/1836/1251/1719/1450/50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出示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自学互动: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8/2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中4是什么数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21/7化成整数是多少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中3是什么数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4,教学P71.例4:(1),把4/4,8/4化成整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4/4=4梅4=18/4=8梅4=2

(2),把7/3、6/5化成带分数。

板书:7/3=7梅3=6/5=6梅5=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

7/38/215/59/413/1311/630/11

练习,提高能力

P71.做一做

三、适时点拨:

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四、测评训练:

练习十三第4、5题

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6、8题

板书设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整数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略)

整数教学设计 第19篇

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些知识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新鲜;
倒数的认识是本单元第一节,根据对上节课的教学反思情况,由于知识点较简单,学生掌握良好;
通过课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整数除法的意义较以上知识点学生相对生疏,所以在课前需要帮助学生复习重温。

教学环节:

1.播放校长的问题——为迎接创文活动,学校进行卫生大扫除,校长把操场的五分之四平均分给六年级2个班打扫,每个班应该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

2、引导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怎样列式?从图上看 出式子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3、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画法,展现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如果把这张纸的五分之四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

学生活动:

1、边观看边思考、讨论和记录,通过视频中图形展示如何把这张纸五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学生讨论后,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汇报操作过程,理清思路,得出结论:将一张纸的五分之四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五分之二。

3、观察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教学反思:

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作用。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

整数教学设计 第20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之间的关系,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初步学会用x表示要求的数,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并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求未知数x。

2、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分配律,结合律,能够运用定律简算。

[第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以定义的形式概括出乘、除法的确切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3、 使学生学会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今天我们在过去学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学习乘除法的意义。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2、 口算练习:

5×7= 6×8=

35÷5= 48÷6=

35÷7= 48÷8=

二、新授:

1、(投影)例:(1)一年级有3个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哪两种?

用加法算:40+40+40=120(人)

用乘法算:40×3=120(人)

提问:40×3=12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引导提问:

(1) 比较两个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 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板书: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判断下面两种说法确切吗?为什么?

A、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B、乘法是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从中找出乘法意义中的关键词语:相同加数、简便运算)

(5) 复习: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什么?(因数)板书:因数

2、引导扩大:

(1) 例(2)一年级有120人,平均分成3个班,每班有多少人?

列式:120÷3=40(人)

答:每班有40人。

(3)一年级有120人,每40人分成一个班,可以分

成几个班?

列式:120÷40=3(个)

答:可以分成3个班。

(2) 看两个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120 ÷ 3 = 40

120 ÷ 40 = 3

被除数 除数 商

(3) 观察比较:

提问:三道小题所列出的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0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4)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从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的关系来看,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总结:

1、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相同加数叫做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叫做乘数,得出的结果叫做积,被乘数和乘数又叫做积的因数。

2、 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得的另一个因数叫做商。

3、 除法中的被除数是乘法里的积,除法中的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里的两个因数。因此,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 回忆表内乘除法,从一道乘法题能推出两道除法题实质是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练习:

1、 练一练:

(1) 根据52×28=1456,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1456÷52= 1456÷28=

(2) 根据504÷36=14,直接说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36×14= 504÷14=

(3) 根据27×13=351,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 )

2、 想一想:

提问:下面两道除法算式能够求出商吗?为什么?

板书:
5÷0 0÷0

得出结论: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练习:判断下面算式是否成立?

1×0 0×0 0-0 0+0

1÷0 0÷0 0÷1 0×1

3、 默读题,并做出来。

(1) 根据已知算式,写出与它们又关系的另外的两个算式。

27×34=918 375÷15=25

(2) 根据题义列出算式,再直接写出有关的两个算式。

A、一个因数是86,另一个因数是68,它们的积是多少?

B、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444,其中一个因数是38,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还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p4-3、5、7、8、9、10

六、板书:

乘、除法的意义

40 × 3 = 120 120 ÷ 3 = 40

121 ÷ 40 = 3

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

课后小结:(略)

整数教学设计 第2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展台出示信息窗2的第一幅图:兴趣小组的同学用2米布做书信袋。一个小书信袋需要1/5米,一个大书信袋需要2/5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布衣兴趣活动”为素材,创设了布衣兴趣小组“做书信袋和小裙子”这一情境。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窗,引导学生理清图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让学生思考由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从学生的身边发生的事件作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红点问题一: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怎样列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1/5。

设计意图:注重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师展示分析过程。“1”里面有5个1/5,2里面就有(2×5)个。也就是10个1/5。也就是2÷1/5=2×5=10(个)。所以结果等于10。

师:那么,5和1/5有什么关系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并画图理解算理,再在小组里共同分析、讨论,解释计算方法。由于学习是开放性的,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可能会出现多种推导的方法,这时老师可补充肯定各种不同的推导方法,重点借助直观图,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交流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计算方法,这一环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4、红点问题二: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

2÷2/5=2×5/2=5(个)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5、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步骤是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最后小组讨论,归纳整数除以分数算式的意义和算法。由于前两个例题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得出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后一个分数的倒数。知识的获得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旧知识的学习感悟得到的,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师可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练习时,要让学生解答完第1小题后,讨论数量关系,在明确“燃烧总量除以时间等于每小时的燃烧量”的基础上,再来解答第2小题。这样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全面巩固知识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推荐访问:整数 教学设计 整数教学设计21篇 整数教学设计(精选21篇) 整数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