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部分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从教学设计 第1篇
第一部分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文章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②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③合作探究,蛇的故事(突出这节的难点问题)
1、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2、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⑷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②提问: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 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
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③提问: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在、具体。
[小结]: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
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
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 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引导分析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①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 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③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④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研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1、12两段,边读过考虑:
①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讨论并归纳:三味书屋的学习环境:“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②“我”对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主要是敬慕先生,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 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⑵由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12段至末尾。(一人读“我”的语言,一个读先生的 语言,一人读叙述部分)
教师提示:
对19段,要注意引号里的句子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错;
厥贡,苞茅、橘柚。”朗读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鲁迅先生儿时在三味书屋学习七年,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哪些乐趣? (学生讨论,回答。)
写出了五个方面 的学习生活情况:问“怪哉”虫——充满好奇心;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逃课到小园中玩耍;
师生一起朗读时的情景;
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
②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③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 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 ,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④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⑤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⑥作者写三味书屋 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
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容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在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不失开明,如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也无可挑剔,从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非常投入的一种声情并茂好的朗读习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
⑦第二部分表现三味书屋学习生 活什么特点?和百草园中的情趣盎然构成了什么关系?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⑧小结: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是否 存在对比?
三味书屋并不像人们分析的那么坏,那么可怕,作者对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无意持批判态度,因此,文章的前后两部分也就不存在什么对比的问题。
练习
1、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组句子,并说说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找几位同学看谁说得好;
也可以做为书面作业。还可以边说边表演。)
3、作文片段练习。
A.用形象化的儿童语言写一段 童年有趣的生活。
B.用形象、风趣的语言描写某位老师上课的神态、语言、动作,让同班同学一看就知道写的是哪位老师。
从教学设计 第2篇
设计简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是其对精神苦难的温暖慰藉。生命哲学最好的邂逅方式是无言之中的打动,对于处在内心成长起步阶段的学生,作品言说的深层命题是无法读解的,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品味鲁迅“心灵怀乡”的情结,即对儿童拥有健康童年的期盼。语言是思想的外显,以品读简练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抓手”,提升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表现力是教学的重点;
创设情景,了解叙事结构,感悟作者的赤子情怀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童年是生命之树的花蕾,等待绽放的过程就是品味成熟的过程。走进百草园,走进的是缤纷的童年世界;
走进三味书屋,聆听的是感受丰富的读书人生。
二、品味语言,享受乐趣
1.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初步感受百草园的乐趣。
2.走进百草园,你可以参加哪些游戏活动?你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哪一项?
提示:观赏碧绿的菜畦、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爬爬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尝尝紫红的丧葚,听听鸣蝉的长吟、油岭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按按班蝥的脊梁,挖挖何首乌的根,摘摘覆盆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文章描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
3.齐读文章第17段,初步品味读书生活的乐趣。
4.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你还可以“偷偷”地享受哪些游戏活动?
提示: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5.借助文章搭建的回忆之桥,穿越时空隧道,师生分享彼此的童年之乐。
6.小组讨论:是不是所有的乐趣都可以像作者一样这么痛快地与人享?作者是如何将童年的乐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
提示:
(1)品味形容词:碧绿、光滑、高大、肥胖、轻捷、紫红、臃肿,品味动词:伏、吟、唱、弹、按、喷等,说明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是有声、有色、有味、有形的乐园,它在少年“我”心里就像一个彩色的万花筒,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能欣赏到不同的缤纷之景,在中年“我”的心里就像一个遥远的清梦,梦醒了之后,依旧留着青草的芳香;
品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说明百草园中的佳趣比比皆是,只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就不会丧失享用烂漫之乐的契机。
(2)至于那读书生活中“偷来”的片刻之乐,虽然要背负“顽皮”的“罪名”,偶尔会有戒尺罚跪的风险,但却一样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捉了苍蝇喂蚂蚁看作“最好的工作,”可见这群读书郎的童趣之真,也隐隐的表现出私塾学规的清谨。
7.小组讨论:百草园里和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的快乐是一种怎样的快乐,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提示:在百草园里体悟的是充分张扬童年生活本质意义的快乐,即便在常人眼中看来极为幼稚和极为简单的游戏,在儿童的世界里依旧被赋予了难能可贵的精神意义:因为它们是没有任何束缚、彻底自由的实体存在——快乐有时很简单,它让游戏只是游戏就可以了。而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里品尝的片刻之乐,是开始读书的少年郎刻板机械的生活中一抹自己争取到的“阳光”,偷偷呼吸到的自在、宁静的快乐成为一种细腻而充沛的享乐。乐趣,无论是长久的还是短暂的,都会在记忆中留下痕迹,就像那古老的留声机,流泻的虽声质苍老,却依旧持重清晰。
三、生临其景,体验情趣
1.复述长妈妈讲的关于美女蛇的故事。
2.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特点?它给了“我”怎样的一个教训?你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提示:这是个惊悚的故事让“我”感觉“做人之险”,也让阅读者对长草中的赤练蛇产生恐惧。长妈妈不一定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但她的故事却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百草园除了是快乐之园外,还是个神秘之园。它让我们和“我”一起在故事中经历惊悚之旅的同时,还享受新奇、刺激的情趣之美。
3.冬天是相对宁静的季节,作者也由衷地感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但冬天自有法宝,它可以化无味为有趣。它的秘密武器是什么?孩子们可以参加哪些富有情趣的活动呢?
提示:拍雪人,塑罗汉,捕鸟。
4.抓住关键的动词,简述雪地捕鸟的方法。你觉得哪一个步骤最为关键,简单说说理由。
提示:扫,支,撒,采,牵,拉等等。后一个教学要求,学生可以在不架空课文描述的基础上自圆其说。
5.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记忆洋溢着哪些淡淡却亘古的情感?
提示:洋溢着与长妈妈、润土父亲无隔阂的长幼之情,与润土这个农村娃无猜的朋友之情。
四、综合活动,思考理趣
1.朗读体验。齐读第9段,体会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
提示:告别童年,挥别令人快乐的百草园,是成长途中必经的苦楚,也是漫步人生路必须付出的代价。
2.默读第10-24段,涵泳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3.创设情景。思考:用第一人称讲述“我”与先生第一次见面时得的情状;
你觉得遭遇了这样的先生,会学有所获吗?
提示:讲述中应强调“我”眼中的先生形象。第二问应结合先生的性格、下文的铺叙来作答。
4.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探究学习三个读书生活片段之中蕴含的理趣。
提示:采用对话的方式品读提问“怪哉”一虫的事:“我”长于理性思索的精神品质在三味书屋求学的最初阶段就已经有所彰显──怀疑是学习的起点;
先生一声“不知道”的愠怒,是“不愿说”的托词,在刻板追求师道尊严的时代,提问和答问的权力都牢牢地攥在先生的手里。采用动作复原的方式展示师生共读的场面:读书如果仅仅从喉中发出音来,当然得不尽书的奇妙,这叫有口无心;
只有将书装到心里去,连动作姿态都配合进去了,方得文学之趣。采用笔记摘录的方式重视先生读书入迷时学生做游戏、画画儿的场面:兴趣是读书的内驱动力,再有水平和经验的教师也无法在无土的沙漠中栽出一片绿洲来。“之乎者也”的古书当然无法点燃“我”的读书热情,却在三味书屋收获了读书的“副产品”──绘画。这无意之中为日后“我”(鲁迅)对木刻的领悟埋下了艺术的胚芽,属于无心插柳的收获。
五、联想拓展,深度阅读
1.替“我”给寿镜吾先生写封段信,谈谈在三味书屋的读书心得。
2.人到中年的“我”和润土见面了,你觉得他们还会像童年时代那么亲密无间吗?想象他们见面时的情景。
3.“成长”是一个永远说不尽的话题,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对“成长”的阐述。
从教学设计 第3篇
一、译文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游斜川诗序作者: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作者: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谷诗序〔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从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之”等9个生字,会写“之、令、布、直”4个字。
2.在情境中理解“万兽之王、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的意思,在角色体验中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3.初步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懂得彼此相互尊重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自制的动物图片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从现在开始干什么?为什么从现在开始)
3.(小朋友们真会问问题)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从现在开始》。
二、自学感悟,学习生字
1.请同学们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
1、大声读课文
2、借助小树叶当中的拼音读准字音。
2.(看到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那下面老师就要请小朋友们来闯一闯生字关。)
第一关:
课件出示带生字和词语(注有拼音):
rènlúnáo
上任轮流熬夜
qīdìyīng
一个星期第一个猫头鹰
guànshìmīzhèng
习惯方式笑眯眯郑重
学生自由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正音(重点:之、式、郑),小老师带读。
(小朋友们真厉害,看来第一关难不住我们的小朋友哦,现在老师宣布——第一关攻关成功!)
第二关(不带拼音试一试)
上任轮流熬夜
一个星期第一个猫头鹰
习惯方式笑眯眯郑重
擦除拼音读一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小朋友读得这么好,不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小朋友们都知道吗?那现在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上任(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这个词在哪句当中,把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上任是什么意思呢?)
熬夜(这个词又在哪句话当中呢,找出来读一读吧。想想熬夜又是什么意思呢?)
轮流(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那就是大家一个接一下轮流读上面的词语,看看哪位小朋友读得又快又好。)
(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这些生字真是难不住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啊,一口气就过了两关,现在就差最后一关了,大家有没有信心?)
第三关:(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
1、他宣布:“从现在开始,你们轮流当‘万兽之王’,每个动物当一个星期。
2、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
3、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小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4、我郑重宣布:“从现在开始,小猴子就是‘万兽之王’了。”
(老师觉得小朋友真是太厉害了,老师不得不竖起大姆指向小朋友们宣布——小朋友们生字关闯关成功,自己为自己鼓掌祝贺吧)
三、角色体验,进行表情朗读
1.(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好,老师就带着小朋友们进入大森林参加“万兽之王”的竞选,首先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竞选呢?)
猫头鹰、袋鼠、猴子
(那原来的万兽之王又是谁呢)
狮子
(今天老师也把这几位小动物请到了现场,但是他们架子很大,要我们小朋友全体坐端正请他们才肯出来呢)
2.首先上场的是谁?
(1).狮子,它是森林中的?——万兽之王,什么意思呢?(生:大王、首领,全部的动物都要听他的命令,一万只野兽的大王)(师:那这个“的”字你是从哪个字得出来的意思?——之)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之字是怎么写的)教师指导写字。
(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写生字都写得很认真很好,那老师就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大喊一声万兽之王请狮子出场吧。)
既然狮子是大王,那我们现在就来听狮子发布命令吧!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指导学生读出威风。从模仿的学生中挑出最好者授予狮子图片扮演狮子。
(2)。请狮子宣布第一个上任的万兽之王
请猫头鹰上场。(哪位小朋友来演一演猫头鹰是怎么下命令的?)
指导做神气的表情,读出神气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挑出最好者授予猫头鹰图片)
a、猫头鹰大王让我们小动物白天休息晚上做事,行不行?;
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机理解“议论纷纷”。
b、小动物们你们都在议论什么?小动物结合自己的特点,发表见解,随机指导理解“叫苦连天”(刚刚小朋友个个都在叫苦,老师就用第二段当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小朋友们这种不住地叫苦,有没有哪个小朋友也找到了这个词——叫苦连天)
c、(师:虽然小动物们都在叫苦,那小动物们有没有听从他的命令呢?谁能找出小动物们表现的句子来读一读)
指名学生读,指出“不得不”。(动物们为什么不得不呢?——因为猫头鹰是万兽之王)
(那老师相信小动物们一个星期下来一定都很苦,那现在老师就把猫头鹰请上来,你们来向他诉诉苦吧!)
(那猫头鹰听了有什么感受,引导要尊重小动物的生活习惯)
d、(同学们学习得都很认真,不知道分角色朗读读得好不好呢?现在就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一、二段文字,要求学生注意读出原先万兽这王狮子的威风,新上任万兽之王的神气,以及小动物们“不得不”的无奈和“叫苦连天”的痛苦。
四、写字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很棒,生字学得快,课文读得好,老师相信,小朋友写也会写得很漂亮,对不对?那现在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练习生字,)
教师板书范写,学生描红,教师指导,对于写得好的同学给予五角星奖励。
教后反思:
一、本堂课设计意图旨在使学生能通过读生字词(带拼音)、读生字词(去掉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解决生字问题;
通过朗读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万兽之王、议论纷纷、叫苦连天”等词语意思并能分角色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本节课下来,生字问题已大致解决,对于“万兽之王、议论纷纷”两词也有一定的理解,而对于帮助理解“叫苦连天”一词所创设的诉苦环节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将学生引导进入小动物的角色,使得学生的诉苦针对自己平时的生活环境而并非在新任万兽之王的命令压迫之下。
二、在词语解释上,使用利用词语造句、根据词意完成任务、读带有词语的句子在读中领悟等方式讲解词意,对于这三种方法使解释词意效果都还不错。只是在解释“万兽之王”一词时,本想使学生明白“万兽之王”即为许多动物的大王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当中的“的”字是由“之”字得来,但最后的引导效果不佳,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此问题的难度超出了二年级的小朋友的认知能力。
三、在原先的教案基础上主要对怎么写字做了稍许改动,将本课的生字之一“之”字放在了讲解段落学习词语“万兽之王”中进行写字教学,既使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消除单独进行生字教学的枯燥又通过学习生字帮助学生加强学习了“之”字的字音、字形以及字义。
四、在本次教学中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原先预想时会出现紧张、不知所措,对于课堂调控能力还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学习加强。
从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分析】
《从现在开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组教材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狮子想找一个动物接替它做万兽之王。猫头鹰、袋鼠都命令动物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弄得动物们苦不堪言,而小猴子却让动物们按照各自习惯的方式生活。课文蕴含着与人相处要尊重别人的道理。本课中的猫头鹰和袋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腾”。小猴子则不同,让动物们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深受大家的拥戴。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学生乐学,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蕴涵的情趣和道理。
3、教育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学会尊重别人。
难点:通过细读课文,帮助学生弄清猴子当选“万兽之王”的原因。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极力使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和人物的个性特点,使本文的难点在讲读中得到突破。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真阅读全文的重点段,了解动物轮流当“万兽之王”的过程,并抓住动物的语言,让学生充分的读。教给读书方法。努力实现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对话,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心灵的感受。
【教法与学法】
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引导学生自学、理解、感悟、交流。采用“扶”“放”相结合的方式。即教给学法引路,指导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跟老师写几个字,看谁写的最认真(书空)(师板书:从现在开始)。
2.说话练习: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爱读书的人。从现在开始,你要干什么?
3.“从现在开始”就是把过去的都不算数了,把现在作为起点。在动物王国里也发生了一件和“从现在开始”有关的小故事。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21课。(板书21)
二、读通课文,随文识字
1.请大家打开书,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准每一个字的字音,看清楚每一个字的字形。
2.这么有趣的故事,你们想自己读读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请同学们自己练习读课文,待会儿把练得最棒的一段展示给大家。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听后评价,评价重点,读的是否正确。
5.课文大家读的这么正确,真了不起,如果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吗?
①带拼音读生字。(方式:齐读、领读、指名读;
重点纠正字音:之、式、郑翘舌音;
)
②去拼音读生字。(重点:“轮、期、眯”形声字,“任”多音字,“惯”字形,“眯”字义)
方式:“论、期、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任”通过,发现多音字。
“惯”编小故事,结合字义记住字形。
“郑”在哪里见过?渗透生活中识字的理念。
“眯”做动作,眯眼睛、笑眯眯。
③看来,这些生字同学们都掌握了,各个都笑眯眯的。赶快把你的学习成果展示一下,把生字宝宝的名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如果哪一个暂时想不起来,可以请你的同桌告诉你!
④指名汇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⑤小游戏:抢读生字
⑥看,生字宝宝拉着它的朋友来了,你还能读吗?(读词语)(万兽之王、轮流、星期、第一、上任、习惯、方式、笑眯眯、郑重)
三、返回整体,再读课文
看,这些字宝宝呀,又回到了课文里,你能再读读吗?这次,可不要把他们的名字读错了!
四、写字
1.课文读的真正确、真流利,生字肯定也写得漂亮吧!
2.指导书写“路”左窄右宽,观察后,自己练习“轮”、“现”、“期”。
3.书写“直”,重点:不要把三横写成两横。
4.书写“令”,重点:不要缺点。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写了4个生字,真了不起,下一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得让同学们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大森林,来到了“万兽之王”的竞选现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还记得它的名字吗?(板书课题:从现在开始)
2.通过读这个小故事,我们还和许多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这些字宝宝现在都藏到了一个小儿歌里,能读读吗?
万兽之王轮流做,一个任期一星期,
生活习惯被尊重,小动物们笑眯眯。
二、整体入手,把握内容
1.可不是所有的轮值万兽之王发布的命令都使小动物们笑眯眯的,请同学们快些读读书吧!看看都有谁当了万兽之王,他们各自发布了什么命令,小动物们都是什么反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三、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出示句子:
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晚上做事!”
第二个星期,轮到袋鼠上任了。它激动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跳着走路!”
谁知,小猴子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每个动物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瞧,这就是三位轮值“万兽之王”说的话,你愿意当谁,就把谁说的话读一读。待会儿把你练习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在练习的时候,大家可以请插图来帮忙。
2指名展示读。
第一句:重点“神气”的"神态,“立刻下令”时的迫不及待。
方式:“神气极了”
说话练习:在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很神气?你会做什么动作,会是什么表情?
移情:这时候的猫头鹰,和当时的你是一样的,也是神气十足,
带着你刚才的感觉,来读一读吧!(顺势指导“立刻下令”)
指名读后,随即采访:
①采访小动物:你觉得,猫头鹰大王的命令怎么样?(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叫苦连天”,并朗读“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
②采访猫头鹰:猫头鹰大王,你为什么要下这样的命令呀?
总结:猫头鹰大王呀,他只知道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却不知道别人习惯于什么生活方式。看来,这样的大王,大家都不喜欢。
第二句:重点“激动”。
一个星期过去了,终于换大王了,谁来当袋鼠大王?(指名读袋鼠的话)
朗读比赛,教师相机指导,选出最能表现“激动”的情感的同学为其他学生做示范。
指导读后,相机采访:
袋鼠大王,大家喜欢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直摇头”。并朗读“听了袋鼠的话,大家直摇头。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苦练跳的本领。”)
总结:袋鼠大王没有吸取猫头鹰的教训,同样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第三句:重点“只”,句末标点符号。
那小猴子大王大家一定喜欢喽!看,这句话和前两句有不同的地方了。(课件:将句末标点变红。)
你发现了什么?(感叹号和问号)从这里,你可以感觉到,猴子说话的语气应该是什么样的?自己读一读。
指导读后,相机采访:
①采访小动物:你们喜欢猴子大王吗?为什么?
②采访猴子大王:你为什么会想到让大家都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呢?
3.大家都喜欢小猴子,狮子大王也是同样的意思。一起来读一读狮子大王的话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重点:“郑重宣布”
方式:“郑重宣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郑重”宣布?
4.从大家的声音听出来了,不管是大王还是小动物,无论是谁做事都不要光想自己,还要考虑别人,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你帮帮我,我帮帮你,这样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再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四、写字
1.指导书写“之”,重点:最后一笔,字的间架结构。
2.书写“布”,“当”、“第”
五、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排课本剧,演一演。
2.把《从现在开始》这个小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一听。
板书设计:
21、从现在开始
猫头鹰 白天休息,夜里睡觉 叫苦连天
袋鼠 跳着走路 直摇头
小猴子 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 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