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认识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9-08 19: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数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认识教学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数认识教学设计8篇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的内容。

教学设计

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提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注意创设让学生估数、数数,建立数感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课件显示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a.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种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先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再数数,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锻炼提高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b.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a.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与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b.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c.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
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
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d.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e.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
5个二十是100;
2个五十是100……)

f.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a.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了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重视让学生通过边操作边数数的强化训练,突破学生在数数的拐弯处即接近整十数时的难点。]

b.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巩固与发展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位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

先是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注意向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 )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 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

(3)九千

(4)五百

(5)一千零一十

(6)一万

3、数学书92页4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数学书92页第5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5、数学书93页第6、7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6、数学书93页第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 204

② 20xx

③ 2400

④ 20xx

(2)550比150多()

① 600

②700

③400

④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

②100

③1000

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 1009 1100 1909

(2)9999 8900 9990 8909 10000

(五)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使学生知道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准确数数、读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比较数的大小。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并能熟练地口算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11~20各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1~20各数的组成,由以“一”为计数单位,到以“十”和“一”为计数单位的连用,是学生认知上的飞跃,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10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学用具:课件、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借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学生数出自己开学以来获得“红花”的数量。

2、指名汇报,教师利用板书简单记录学生汇报的数(9,18,12,20……)。

3、揭示课题。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10大的数,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说出(1115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

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
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
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
……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电脑出示直尺图

(1)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

①从左往右,数越来越大;
从右往左,数越来越小。

②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让学生帮助11~20各数找到相应的位置。

(3)从小到大读一读0到20之间各数,再从大到小读一读。

(4)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13比15大还是小?

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4、出示计数器

(1)分清个位和十位

出示个位1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6个珠子,十位1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出示个位没有珠子,十位2个珠子,问:用数怎么表示?是多少?

(2)小结: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个十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上写几。

5、教学十几加几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2,再在个位添上3颗珠子,让学生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3=

学生正确说出这道题的结果并不难,但要清楚说明算理,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

①谁知道12+3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12是1个十和2个一,3是3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5个一,所以得15。或用个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师说明,第一种想法是道理,第二种想法是算法,口算时怎么想都可以。

请你们试着算一算17-4=□。同学间相互说说怎样想的?(从1个十和7个一中去掉4个一,还剩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学习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12+3=15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加号前的12和加号后面的3都叫加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5叫和。在17-4=13这个算式中,我们把减号前面的17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4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13叫差。教师一边讲,一边板书如下:

小结:这节课学习的十几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口算时,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也可以用个位上的数相加减进行计算。

(三)实践应用

1、基础应用

(1)数数

学生独立数出教材第73页“主题图”中不同学具的个数。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按要求数数

同桌互相检查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2题。

(3)按要求读数

完成教材第74页“做一做”第3题。

2、巩固延伸

(1)比比谁的卡片举得快

学生拿出写有0~20各数的数字卡片,教师或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出答案后将相应数字卡片举起来,速度快且正确者获胜。

①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什么?

②在16和19之间的数有哪些?15前面的数是什么?

③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学生按要求举数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说一说在实际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11~20各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和相关的加减法。数学问题是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课后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用11—20各数说一句话,通过进行有关数的表述,来加深同学们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同学们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这个道理。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王老师昨天去给班上的同学买写字本,可是商店里一共只有23本,如果每个盒子能装10本,这些本子能装满几个盒子?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在复习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
8+70、70+8;
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之后,再引领学生验证,解惑,最后提炼出方法。】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1)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2本没装在盒子里,剩下的都装在盒子里,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
53—3、53—50;
75—70、75—5;
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这一环节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同时注重对算法多样化的渗透,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对快的方法。】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基础练习为主,让学生巩固所学,通过多样的练习形式,促使学生掌握又对又快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难度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笔头表达能力与逆向思考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整理归纳的能力和灵活选择策略与方法的能力。】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5篇

设计理念:

认识整万数是学生整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因为当一个数出现万级后,它的读写方法不再是原有经验的简单沿袭,在学情调查时不止一位学生将250000读成“二十万五万”,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已经无法同化新知,学生必须在读数方法上获得新的突破,即分级计数。让学生运用数级思想来认识整万数是本课的教学关键,它对于学生理解数位顺序表中数位之间的内在关联有着深远意义,为知识的承前启后,实现数学思想、方法上的迁移提供了可能。

但笔者在实践中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教者首先会直接告知学生“四位一级”的规定,然后告知学生万级数的读写法和个级数相同,只不过要加一个“万”字或添上4个“0”,接着通过大量的读数写数练习,强化训练。在这里,“数级”实际上只是作为一个知识结论被灌输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被学生自主体验和自觉应用。

由此,笔者反思:如何让数级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被有效“提取” 呢?进而的,如何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沦为知识的“搬运”过程,让数学教学具有知识建构的生长性呢?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和千万以及对应的数位,掌握含有个级和万级的十进制计数法,体验“数级”产生的意义,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整万数的大小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试读大数,引发认知冲突。

1、 师:我们以前认识一些数。先利用这些知识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

出示:宝应实验小学有58个班级,206位老师,大约3400名学生。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迅速“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2、 师:现代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一些大数

引导:想知道它们是怎样读,又是怎样表示的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试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拨拨想想,感知万级计数单位。

1、 师:要认识这些大数,我们需要掌握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你们还了解哪些计数单位?

(生自由回答,相机板书:……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你觉得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有什么理由?

教师首先要引导出新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重点呈现一万一万、十万十万、一百万一百万、一千万一千万的拨珠数数过程,“点”明计数器“满十进一”的规则。并指出:它们所占的位置分别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其次还要让学生发现这些计数单位四个一组、一一对应的关系。

2、 师:你能用你们的语言描述一下,新的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汇报时,师相机使用多媒体呈现:一个小正方体表示“个”,再依次展示“一十”、“一百”、“一千”、“一万”、“十万”、“一百万”、“一千万”个小正方体,对应表示各计数单位。

接着教师说明:计数器上有没有这么多的珠子呢?(生:没有)古人发明的计数器真是很神奇,可以“化繁为简”。你知道十万、一百万、一千万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吗?

(设计意图:以“满十进一”为突破口,体验万级计数单位的形成过程和位值原理,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同化新知,同时通过正方体的个数之多形成视觉冲击和大数体验,直观形象的形成大数概念,也引出计数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计数器的计数方法,这些都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迁移类推,写整万数,渗透数级思想。

1、 尝试五位数的写法。

师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三万、四万、九万,先说出表示什么,再尝试着写出。思考:这几个数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会这样?

交流时引导总结:写几万的数,都是先写几,再添4个0。

2、 同化六、七位数的写法。

师分别报数十一万、二十三万、一百九十五万,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尝试写数。

归纳:写多少万的数,还是先写多少,再添4个0。

师报数一百万,生拨珠写数。

对比思考:写一百万时一共写了几个0?刚才我们都是再添4个0,这里怎么会有6个0呢?

3、 迁移八位数的写法。

师报数一千零二十万,生拨珠写数。比较总结:写法仍然和前面一样。

(设计意图: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知识经验,由五位逐渐扩展到八位,引导学生发现,整万数的数位增加了,但写的方法没有变,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同化。同时,在写整万数的过程中,学生也初步感受了万级数的意义:都表示多少个万。)

四、观察写法,介绍数级,提炼数级思想。

1、 师:很多同学写整万数时,都是很自然的分成两部分写。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这样写呢?

师介绍其中的数学道理:按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位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表示有多少个一,称为个级。那么,新学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就是万级。

2、 师:先写多少再添4个0,实际上就是分成万级和个级来写的。

(设计意图:由整万数写法的特殊性引出数位分级的规则,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用数学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也能更深刻的领悟数级思想。实现了学生对写数方法从量变(数位增加)到质变(数位分级)的知识提升过程。)

五、利用规则,读整万数,理解数级思想。

1、 师:大数也可以用分级的方法来读。先把刚才写过的一些数分级,再试读。比如10200000,分级10200000,读作:一千二百万。

2、 完成数学书87页的第3题。

思考:读一读,比一比。每一组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引导: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相同,万级读完后要添一个“万”字。

3、 出示课始的三句话,让读错的同学再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数中感受分级的好处,进一步体验万级数的意义,加深对数级的理解。)

六、分层练习,巩固拓展,应用数级思想。

1、 读、写整万数。

师: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大数了解更多的信息。

生独立完成数学书87页的第4题、第5题。

2、 拨珠猜数。

师:玩一个猜大数的游戏。请根据老师给出的条件,当你能确定这个数时,可以举手抢答。

(设计意图:运用数级思想读数、写数和猜数。)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深化数级思想。

1、 师:课上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问题?

2、 师:我国的计数习惯是“四位一级”,而很多西方国家是“三位一级”,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引导回答:很多西方国家没有“万”这个名称,他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十千(即我国的万,后同)、百千(十万)、密(千千,即百万)、十密、百密……这样,三位为一节就比较方便,每节分别表示多少个一、多少个千、多少个密……

3、 师:如果再遇到更大的数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思考会新增加哪些数位、什么数级。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数学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数级思想,自觉地应用数级思想解决新的问题。)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总复习“数的认识”第一课时P113~116

教学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

2、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对各种数进行分类整理,体验分类整理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重点: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各种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关键: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整理,课上交流,形成网络。

1。课前,同学们把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你是按什么分的,分成哪几类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整理出一份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小组长做好记录。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全面又条理。

2。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一会儿你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也可以反驳。

(学生汇报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二、唤醒记忆,沟通联系。

1、用数表示数轴上的各点,唤醒学生对数的认识。

(1)我们所学的这些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首先确定“0”和1、—1、的位置,然后由学生分别指出2、—2、、0。3、1、1。7所在的点各用什么数表示。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从这条数轴上,你能发现什么?

(正数>0,负数<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从0往右,数越来越大,从0往左,数越来越小,把数按大小来分,可以分成正数,0和负数,真分数<1,假分数>或=1)

2。沟通联系,加深认识

(1)教师:我们认识了很多的数,可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呢?(指名学生口答)

如果生活中缺少了数将会是怎样的呢?(只问不答)

请同学们看一则新闻:(课件出示)

看了这则新闻,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数据)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80%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有多么严重,也同时深刻的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人民的团结和友爱。

(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这些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

谁能概括的说一说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试着说给你的同位听。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都可以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但是百分数不能表示具体数量。

三.应用提高

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

1.书P115T5(投影出示)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同学们看,这个同学做的,对吗?

同位互相批改,做错的请改正过来。

2.T6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不用抄题直接做

集体订正: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

通过用正负数记录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用正负数记录数据简单,清楚,明了。

3.T7

同学们看,这是著名的四川乐山大佛,在这次地震中,它幸免于难,请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集体订正时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7篇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2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
在一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学生认识100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
在二年级下学期,认数范围则由100以内扩展到万以内,学生认识万以内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本单元教学处于数概念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结合我们班的学情特点,我进行了一下教学设计:

一、课前常规检查:

学习用品是否摆放到位,学具是否准备好并放好。

二、5分钟精彩口算:

我说15,你说8,15—8=7······

三、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0一直数到20吗?齐数。

2、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你们认识吗?

3、看来大家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四、呈现百羊图,感受100有多大:

1、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只羊?(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一下子说出结果)

2、这时候我们请一位老朋友上场(10),先圈出10只,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请大家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4、大家都数对了,这是100只羊。100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20比较,怎样?(100比20多得多)

五、摆小棒、突破数数难点——拐弯数:

1、请同学们快速拿出小棒,3、2、1,坐好!(师停顿检查)

2、在桌面上,摆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后一眼就知道是21根。

(请生上台示范摆小棒,其他同学摆完、看黑板订正。)

(1)能一下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就请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先摆10根小棒,再摆10根小棒,再摆1根小棒)

(2)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多请生回答,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3、下面我们在21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往下数:

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边摆一边数,数出声来。当数到拐弯数时,停下来并追问:“29添一是多少?(30)”,看到散着的这10根,你想怎么做?(把这10根捆成一捆),现在有几个十了?(3个十),谁来说说30的组成?(多叫学生回答30的组成)。

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
39再添1是多少;
40里面有几个十;
39、49、79、99的后面分别是多少······

4、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99再添一就是多少?(多叫生回答)

我们就这样,10根、10根地数,(10、20、30···90、100),10个十根是多少?(10个十根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

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根,谁能说说100里面有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啊?(板书:10个十是100)

六、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做一做第2题:你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请“十”来帮忙)。请大家用笔10个10个地圈一圈,(33个泡泡)。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能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

做一做:数的组成。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咱们一起数了100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呢?

八、生活中的数:

刚才我们借助小棒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其实100以内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请大家回家找找,你身边都有哪些数是100以内的呢?明天分享给同学们听。

数认识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数位顺序表,初步建立亿以内数的概念。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数位顺序表。

【教学难点】

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万以内数位顺序表(数位、计数单位、及进率)。

2、比千位大的数位还有吗?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来创造出千位左边的数位呢?

3.学生创造数位表中千位左侧的数位。

二、新授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过渡:刚才同学们创造出了许多数位,真有创造力。请你动脑筋想一想万位

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呢?

1.万是比"千"更大的计数单位,一万里有几个千?(拨珠)

2.借助纸的厚度感受1万。

你们觉得1万这个数怎样?

3.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继续拨2万,3万……9万,10万怎样表示?

(2)十万是个多大的数呢?十万张纸有多厚。(10米,比三层楼

房还要高)

(3)十万十万地数倒100万。

说出"百万位"的计数单位。

通过百万张纸的高度理解赶至100万。

(4)千万位的计数单位是千万,推算一下一千万里有几个一百万?

结合纸的厚度理解一千万

(5)理解1亿

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10千万--1亿

1亿究竟有多大呢?打个比方说:(课件)

①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高10000米,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②每秒画一个点,一刻不停的画,要画三年零两个多月。全世界人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的赤道够长吧,一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4.揭示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计数单位,(师指生读:个、十、百、千、万、……亿):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5.认识数级。

(1)刚才咱们认识了许多数位,先来读一读。

(2)按一定标准给数位分成三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三级)。

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多少"个";
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多少"万"。再往左是亿级。

6.学习读数。

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亿以内的数?

(1)出示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中两件藏品的价格让学生试读。

三件藏品的价格分别是:8000元2000000元

(2)大屏幕上出现北京、西藏、四川、新疆的人口普查数据,让学生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A师生一起读北京的人口数。

B学生读其它省市的人口数据,边读边想一想下面问题。

含两级的数怎样读?

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引导学生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只要意思对就给予肯定)

①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读信息。

据科学测定,倘若节约水龙头滴下的小水滴,1小时就可积攒约4千克水,1个月就能节水2880千克,足以供应一个人30天的日常生活用水;
倘若节约水龙头连续流下的小水线,1年就能节水144000千克;
那么就可以供应四口之家1年的日常生活用水。

谈谈你的想法。

2.摆一摆:

用四个"6",四个"0"按下列要求摆出八位数。

⑴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

⑵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

⑶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

⑷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补充习题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数认识教学设计8篇 数认识教学设计(合集8篇) 认识数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