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错误

时间:2023-09-08 20: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学设计错误第1篇课文分析: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错误,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错误

教学设计错误 第1篇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外国的儿童诗,它借诗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语言,说明了在人生的道路上认识错误,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字里行间,意蕴悠长,很容易使读者一进入课文就产生一种角色置换,仿佛不是在朗读诗歌,却更像是在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正确地反复吟诵。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去感知,体味,欣赏,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2. 要抓能唤起学生相似感受的关键语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丰富对课文中富有人文气息的内容的理解。如“学习击鼓总有漏拍的时候,练习舞蹈也会迈错脚步”等

3. 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4.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 掌握生字“畏”,能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老师是个经常犯错的人。如生性比较懒惰,有时答应同学们的事也没坚持做好,爱吸烟等,现在同学们来说一说学习上的你有什么错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有什么不足?

生交流,(激发学生兴趣,敢找自己的不足)

二揭题

1.我们有这么多的不足,应该怎样去面对,大家来想一想办法?

2.小组讨论

3.各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三、学习新知

1、师:大家都能很好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很好,我们来看看沙班.罗伯特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2、生自由朗读

3、同桌读

4、教师范读

5、让学生评价谁读出作者的感情,谁读得好?

6、学生再读

思考:课文告诉我们要如何对待错误

7、生交流

8、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让你留下深印象?

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9、全班朗读

四、拓展

今后,我们要怎样对待自己的错误码,怎样对待别人的错误?

学生交流

五、作业

1.写片断

假如我错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设计错误 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
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
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
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
意象传统,比喻别致;
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O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O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写“美丽的错误”,在这些词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袭遍全身之后又骤然化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中的过客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
温词中的有对女子出现了正面描写,而郑诗中没有。

教学反思与探讨

1.作为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我们没有华丽的雕饰,只是朴素的教学。通过一首新古典主义歌曲把学生带入相同的诗歌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初读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讲述诗歌叙事化的内容,这样又将诗歌文本内容降低一个层次,使得郑诗可以走近学生。随后,让学生自行提炼本诗理解的最大障碍――意象,通过引领性的解读分析,学生可以渐趋深入到诗歌意境。主体部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为本诗那个“楼台”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种中国独有的古典女子情节油然而生。带着此种认识再来回归诗歌主题、总结诗歌特色,显然已不再有太高难度系数。

2.对于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错误》本身存有一定难度,好在第一单元讲解时,《沁园春》《相信未来》等诗歌,我们已经针对意象、情感等展开过一定解读,学生至少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觉不再陌生。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诗歌教学如果没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传授都是一纸空文。故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将文本分析落实透彻,每位同学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都能各抒己见,特别是初读之后,笼罩着一层浪漫色彩的情感诗歌,更是职高生的青睐之作。我们以一首充满古典意味的《月满西楼》歌曲掀开本诗教学,或多或少带给学生几丝哀怨美的感受,学生可以跟随老师问题的预设,老师可以跟随学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动地去疏通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歌,过程中他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浸润在诗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设身处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们认为,在纯熟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成功的。

3.诗歌文本历来以开放的文本结构存在,读者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品读诗歌本身也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但凡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打开,空间想象被激活,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通对话就能自然实现。因而,引导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弥足珍贵。

教学设计错误 第3篇

教学目标

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诗歌意象,体会抒情主人公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掌握用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本诗的古典意蕴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法,情景入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简介作者姓名由来("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作者情怀(关怀社会关注民生疾苦),主要作品(《梦土上》),作品风格(以婉约见长,婉约如李商隐,豪放如李白)导入、

进入诗歌

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初入诗境(要求学生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一生试读、

教师范读,指导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学生自由读、

教师学生齐读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诗歌化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学生思考,教师巡回指点、

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象的画面、教师总结、

画面一:江南小镇春意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草长莺啼,花红柳绿,绿草茵茵,一片生机

画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斑驳古旧,幽深绵长,凄清冷寂

画面三:马蹄声声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词——过客,马儿,石板路

画面四:
深闺思妇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闺中布置,思妇动作,表情,心理的变化

画面五:途中道白图

具体描述:(略)关键把握过客情感

整体把握诗意

A引导学生思索:从表达方式来看,这是一首什么诗

"我"对"你"的内心独白,——>抒情诗

能找出记叙的要素——>叙事诗

既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叙事诗

共同明确:

时间:阳春 地点:江南小镇 人物:"我"——过客 "你"——思妇(还有两个没有出现的人物)

事件:"我"打江南走过,达达的马蹄声带给深闺中苦苦思念的"你"心潮的起落、

B,学生自行概括诗意,教师总结:

本诗通过"我"一个匆匆的过客匆匆从江南走过为带给深闺中苦苦思恋等待归人的女子内心希望和失落而深感歉疚和无奈,表达了一份古老的情愫——闺怨、

具体赏析:

赏析引子

学生感情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内容:短短的二十字写出了"我"打江南走过带给思妇心潮起落的情景,格调清丽而婉伤、

表现形式及效果

比喻修辞和意象:莲花的开落——江南女子的美丽容颜

——美丽容颜在等待中消退

——思妇情感的起伏

长短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漫长

学生再次感情诵读引子

赏析诗的第一小节

一生感情美读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这一节主要以"我"之视角写思妇的心灵世界、

运用了四个比喻:

不揭的春帷——隔绝

向晚的街道——清冷沉寂

寂寞的城——孤苦寂寞

紧掩的窗扉——封闭

倒装句式

"街道向晚""窗扉紧掩"化板为活,表意委婉

学生齐声美读、

赏析诗的第二小节

一生感情美读

学生齐读

学生讨论研究交流:

在全诗的作用:诗眼

名句赏析——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 (美丽——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

错误——马蹄声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 而停住)

教师总结

这首诗格调清丽凄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我们再次感情美读,尝试着背诵、(师生齐诵)

4、难点揣摩:

教师引导:我们读郑这首诗,总是咀嚼出浓浓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具体表现在何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主题——闺怨

人物形象——深闺思妇

意象——莲花,向晚,柳絮,东风

格调——清丽凄婉

扩展延伸

由此诗你能想到哪些表达闺怨主题的古诗词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

——温庭筠《望江南》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四,师生齐声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错误 第4篇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

师:(导入 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

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

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

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 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 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 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

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

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

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

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

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教学设计错误 第5篇

整体感知:

郑愁予是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他的名作《错误》被誉为“当代抒情诗的绝唱”。这首诗写的是江南一个小镇上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一个遗憾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鉴赏这首美丽的诗歌并针对其中鲜明的意象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懂得好的诗歌应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空间。同时,让学生对郑的诗歌创作及特点有初步的了解。

地点:多媒体教室

方式:以诵读和互动讨论为主

过程:

一:师:(导入新课)

郑愁予是当代活跃在台湾诗坛的一位著名诗人。曾有人评价他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他的这首《错误》并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这些评价呢?那这首诗又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感受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先学生自由读全诗,然后教师范读。

师:请注意本诗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书面化的词语,请同学们指出来。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帏(wei)、窗扉(fei)

“如莲花的开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

生:齐读。

三: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这里隐含的一个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生:(带着思考和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一生答:我这样理解: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信息,又没有漫天飞舞的柳絮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无心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此时教师点拨: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长深远)。终于,她听到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马蹄声,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当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样。(热烈鼓掌)

师:非常好。不错,这首诗是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那时这样一幅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好,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么去安排呢?可以不拘于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生:(热烈讨论)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时间:黄昏时分,火红的夕阳正放射着自己最后的光和热,慢慢向西天坠去。它的光辉照射着青石铺就的街道上。

地点:江南一小镇上。

人物:骑马的游子,女子。

过程:诗中的男主人公是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镇上,在街道的尽头,慢慢走过来一匹马,马上坐着一蓝衣青年。那就是“我”,诗中的主人公。渐渐落山的夕阳照射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小镇上异常安静。“我”骑马踱在青石上,发出有节奏的“达达”声。起风了,“我”的发丝微微地飘扬了起来。然后镜头转到小巷中长满藤萝爬山虎的青石墙。看着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听到“我”在轻轻吟诵席慕容的“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镜头转到小巷尽头一处闺楼之中,梳妆台前坐着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绣,但眉头紧蹙,心不在焉。楼下传来小孩子嬉戏的声音,但她充耳不闻。这时,自街道上由远而近传来达达的马蹄声。略一迟疑,随即她又凝神细听,确实是达达的马蹄声。一束灿烂的笑容自她脸上绽放开来。她放下手中的东西,冲到了窗前,推开窗子,朝街道上望去。远远的,一个人向她走来。但,那张脸,却不是她所熟悉的那个人的。

(合)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词。当四目交错而过的那刻,影片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风起了,柳絮漫天飘洒起来。镜头慢慢向上拉升,雾色笼罩着小巷、小镇。

同学们都凝神静思了一会,热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补充一下。这时的“我”也可以牵着马。

另一生:结尾也可以响起江南小镇特有的街头叫卖声,让影片笼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围中。

师:太好了。现在我们回到本诗,在本课的开头我曾经说过:杨牧曾评价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也就是说他和中国的“外国诗人”是不一样的。那些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郑愁予不同,他的诗歌是中国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语言上还有哪些动人之处呢?

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

一生:文章标题是用“错误”起名,而且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给人跌宕起伏的感觉。

(师补充:这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又与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有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成是它的中国性联想)。

一生:他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这些我们在古典诗词中见的较多。

(师补充:很好,举个例子。东风这一意象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以讲郑具有很深的古典诗词的修养。)

停顿片刻,然后一生又问:诗中有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什么这么说呢?

师: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等待的季节漫长,莲花的开落也日复一日,时间在无声中流淌,作者在这里以音响的延伸来暗示容颜的逝去,体现了诗的渐进性和暗示性。这里,讲求的是诗句表达的一种节奏和韵味。在诗中还有几句也有这种效果,你们能找到吗?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师:很好。

一生:还有“达达”的马蹄声,这在中国文化里才有。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约定的。

(鼓掌!)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错误 教学设计错误 教学设计错误(汇总5篇) 教学设计的误区和解决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