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的论文第1篇相信大家都玩过“放纸炮”吧!那么,在玩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现吧!现在就到了揭密的时刻了,首先,就由我带领大家去揭开“放纸炮”的“神秘面纱”吧!在玩的过程中,我看见有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科学论文必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科学的论文 第1篇
相信大家都玩过“放纸炮”吧!那么,在玩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出现吧!现在就到了揭密的时刻了,首先,就由我带领大家去揭开“放纸炮”的“神秘面纱”吧!
在玩的过程中,我看见有很多的同学放出来的声音不同,有放出来声音大的,也有放出来声音小的,还有的甚至放不出来声音。
现在,我们针对这些各种各样的情况,来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吧!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放纸炮”有时候放出来声音大,有时候放出来声音小,还有的甚至放不出来声音?
根据这个提问,我们做出了猜想。“会不会‘放纸炮’放出来的声音大小与折法,力气有着很大的关系呢?”
现在,我们又根据提出的.提问,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首先,我们先把这个实验分成了两组,第一组负责“折得宽与折得窄”,第二组负责“放得力气重与放得力气轻”。第一个实验组我们叫它“折法组”第二个实验组我们叫它“力度组”。分配完毕,我们开始做实验了。
一开始,我们先让“折法组”出场,“折法组”首先派了陈碧青来折“折得较宽”的“放纸炮”,让包宏宇来折“折得较窄”的“放纸炮”,开始放了,两个人用同样的力气放“放纸炮”,结果,“啪”的一声,陈碧青的声音很重,而包宏宇的声音不是很重。
现在轮到“力度组”了,这次,由我来做实验,我们组的组员都帮我准备好了“放纸炮”,放得力气重的“放纸炮”与放得力气轻的“放纸炮”的宽度相同。我先放力气重的“放纸炮”,然后再放力气轻的“放纸炮”,结果,是放得力气重的“放纸炮”声音大。
通过这个实验,我得到了一个结论——“放纸炮”的声音大小与折法,力气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
小学生科学的论文 第2篇
初探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摘要: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始,科学始于好奇,发现始于观察。“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宏伟目标的实现,起始于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指出让学生从观察开始科学课的学习,并设计了系统而又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进行观察的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观察:良好习惯 培养 兴趣方法 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需要直观形象的观察做支撑,通过实验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它充满了好奇,科学教材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
一、留心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他们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他们智力的基础,更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在观察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因为良好的习惯是做事的良好开端,比如学生平时在玩时或在校园里、同家的途中,让他们处处留心看看,如周围的植物变化,家养的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等等,然后再与同学相互交流,慢慢形成观察的习惯。这段时间学了《植物种子》,学生天天观察自己亲手种下的绿豆种子,观察它的变化,并且相互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在周记上面记下了许多观察到的现象。同时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教师要多加指导,让他们边观察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就会慢慢的养成。
二、善于观察,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多应用感官,展开细致的观察。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时,不但要去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这就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较好的得到培养和发展。
如,在教学《水是什么样的》这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感觉”的方法来找出水的特征,感知水足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并且区分了白色与透明的不同,然后再用白酒、白糖水、盐水、牛奶、醋,可乐,再让学生用看、闻、尝的方法来进行区别、比较水与其他液体的不同,让他们动用了各种器官,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也很高。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的判断,找出了各种液体的不同性质,进一步的归纳出了水的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样,观察方法也得到了训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动手探究的兴趣,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明确观察,找准观察的方向
在新课标科学探究里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求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之前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告诉学生:“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要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观察刘象不同,观察的目标也就不一样,观察的方法步骤也不同。”小学生年龄小,情绪化比较明显,注意力经常被观察事物不相关的事情吸引开,有些同学甚至以为观察就是玩耍,东窜西窜,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注意力根本不集中。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比如教《水是什么样的》一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看颜色等等。所以,明确了观察目的,找准了观察的方向,就能避免学生在观察中偏离观察内容,做到了观察的有效性。
四、持久观察活动做到实效性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各种事物,能把课堂上学到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验证。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学探究活动,力求让这种活动成为他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展知识,发展兴趣,锻炼能力,促进和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这段时间学了《养蚕》,学生天天带着到学校观察,了解从卵到蚕蛾的经过,并且相互交流有趣的事情,在观察中把发现的变化、趣事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享观察中的乐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而,而且在观察中获得了课堂上难以得到的知识,使活动落到了实处,同时电提高了观察能力。
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进行训练才能形成,通过科学教学,让小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探究中最基奉的观察技能、技巧,用观察帮助学生逐步构建科学概念。
小学生科学的论文 第3篇
浅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单是给小学生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热爱科学,将来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科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问题,下面以我个人之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科学课;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 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不单是给小学生传授浅显的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热爱科学,将来能够成为祖国建设的科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就此问题,下面以我个人之见,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 注重学生情感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志从趣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因此学生兴趣的培养是至关总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涉及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都是具有好奇和诱惑力的。如静电是怎么形成的、食物腐败变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为什么夏天昼长夜短、能量、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太阳系、银河系、宇宙……这对小学生来说是多么富有神秘好奇而又想知道东西呀!教师要抓住他们知识狭窄点,形成矛盾,激其生疑形成强劲的内驱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学,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循序渐进,推波助澜,逐步提高。教师也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例如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马铃薯在水中时沉还是浮”一课,同一个马铃薯为什么在一个杯子中是沉,而在另一个杯子中却变浮了呢,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了问题,在进一步观察、分析,“可能两种液体不一样吧”——提出了推测;让我们来观察两种液体有什么不一样,“可能是水中的白东西引起的吧、这可能是盐水吧”——然后调配浓盐水进行验证。这样环环相扣,勾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善于学习,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2 加强学生学习科学必备的品性培养
心理学家认为,宽松、民主的氛围可以使情绪具有产生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指导学生行为。教师应积极创设这种愉悦的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想象、有话敢讲、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促使学生形成注重实际,尊重客观,积极向上,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的良好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还要以身作则、脚踏实际、一丝不苟去影响学生,严格的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在探究和解决任何问题中都要认真仔细、严谨、用事实说话的良好习惯,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3 强化其他非智力因素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 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冷漠、迟钝、安于现状、意志薄弱的人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凡在科学事业上又突出贡献的人,他们都有坚强的意志,极大的热情,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发自内心强劲驱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用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去启迪他们,力求使他们具有创造型人才所具有的自信、热情、敏感、勇敢、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的心理品质。为他们将来成长为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加强实践能力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才是自己真正能够驾驭的知识。科学课是面对实际的一门课,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不能搞纸上谈兵,要重视实验,特别要搞好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只有大胆的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心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大胆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去按步骤进行实验、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归纳,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锻炼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使学生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分析、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的活动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科学素养核心。
5 求异创新思想的培养
求异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而阻碍学生创造思维的最大障碍是思维定势。要引导学生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鼓励他们冲出思维定势的围城。如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蚂蚁身体”的实验中,由于蚂蚁在不停的运动,我们如何做到不伤害蚂蚁观察蚂蚁,由于同学们看到了书上的插图,有些同学说,把蚂蚁放在饭盒上,将饭盒放在水盆的中央,我们就可以好好的观察蚂蚁了;有些同学说将蚂蚁放在塑料泡沫块上,将塑料泡沫块放在水盆中央也能一样观察;教师还启发学生还有其他办法吗?有个同学说,“我们还可以将蚂蚁放入透明的玻璃瓶里观察”。我当时表扬了该同学办法想得好,还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激励。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使学生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有多种途经,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道路通北京。教育学生要勇敢地、独立地、多角度地、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求异创新。使他们能够具有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想。
总之,科学素养所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心理、性情、品质、能力、意志等方面。我们要培养好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雕塑工程,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去不断地去研究,不断地去反思,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培育学生才有远大的目光,才能担负得起时代的重托
小学生科学的论文 第4篇
浅论小学生科学前概念
摘要:学生的前概念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将要探究的科学概念和前概念比较一致,学生就容易理解;反之,学生就会觉得很难。因此,作为科学概念建构的基础,前概念在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前概念 特点 形成 探查方法 意义
小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前,已经感知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现象、经历过观察和过程体验,并且由此产生了一定的间接经验及对自然界的独特的思考,这些就是学生的前概念。
一、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特点与形成
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特点:
1.内隐性。学生的前概念往往是内隐的,只有在特定的环境里才会显现出来,因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暴露已有知识的教学情境。
2.差异性。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经历的不同,思考和理解能力的不同,生成的前概念千差万别。例如,“使瘪的乒乓球鼓起来的决定因素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就有很多种不同的回答。
3.稳定性。学生对于那些认识比较丰富的感性的前概念,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保留在大脑中,而且这种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存在于一定的认知框架或体系中。学生的前概念尽管是不连续的,但却是十分稳定的,有的前概念甚至非常顽固,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转变。因此要改变学生的错误前概念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而且学生即使在已经接受相关的科学学习后,对于相应的问题往往还是不能深刻理解,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依赖和运用的还是他们固有的前概念。
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科学概念而言,其已有的相关前概念大多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而且比较顽固,难以转变。那么,学生的科学前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1.简单枚举。在一定生活经验基础上,使用简单枚举法进行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形成科学前概念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学生掌握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尤其是学生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表面属性,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容易造成错误的前概念。
2.错误推理。在解释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现象时,由于学生脑海中没有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简单的推理来解释碰到的问题。如在学生观察了高锰酸钾和食盐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之后,就推测“面粉在水中也是溶解的”。由于面粉颗粒的细小且颜色为白色导致学生错误地推理为“面粉在水中均匀分散了,溶解了”。
3.望文生义。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自己不熟悉的概念时,他们会根据字面意义来给概念下定义。如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铅笔中有铅”,近半的孩子认为“磁铁是铁的一种”,许多孩子认为“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的废品污染”。自然科学中许多概念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历史,使得概念的内涵不能仅用概念的外壳——文字来决定,因此当学生望文生义时,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即随之产生。这类前概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扭转,而望文生义的学习方式在科学学习中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小学生科学前概念的探查方法
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我们的科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吻合,那将有利于其科学概念的形成;如果学生的前概念与科学意义上的概念相冲突,那将阻碍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揭示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区别科学前概念的真伪,才能真正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调查分析获得学生前概念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访谈了解法。访谈了解法是指教师有意识地抓住一切和学生共处的机会,面对面地跟学生交流,并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回应。这种了解的方法是开放式的,最好利用课后的时机,因为相对于课堂上而言,课外学生会更真实地将自己的观点展示给教师。为提高谈话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实效,在实际的谈话前应有充分的谈话准备,谈话时做到有目的性、针对性。访谈可以围绕某一概念进行,也可以围绕某一实例展开。
2.绘图展示法。绘图展示法是指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对某一概念或某一实验过程的理解。与传统的访谈法相比,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画图能直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原始认识,可以更加简易地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概念图表法。概念图由节点、连线、连接词的主要部分构成,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出知识结构,具有内在优良的联结性与逻辑性,能够清晰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绘制的概念图可以简单一些,甚至是由教师提供一个留有缺失的概念图,再让学生补充完整。
三、获得小学生科学前概念信息对科学教育的意义
1.获得学生前概念,有效促进科学概念的构建。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具有差异性、内隐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如果学生的前概念与所要构建的科学概念相近、吻合,那将有利于其科学概念的形成。虽然学生拥有的前概念是各种形式的、各种层次的、非本质的认识,但都是学生从自己角度、自己的经验来观察和理解世界得到的。他们的这些前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概念的“阶梯”与“临时支架”,可以有效促进科学概念的建构与掌握。
2.关注学生前概念,有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学生的前概念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前概念。了解了学生的前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就会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误区,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选择各种不同学教学策略,使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起点连接起来。这样,教学就能有针对性地实现“各个突破”,实现“层次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小学生科学的论文 第5篇
星期日,早上七点,外面冷风一阵阵地吹,外面的人冷得要死,爸爸严肃地说:“今天这么冷,一定要多穿衣服,还要用热水洗脸。”我认真地说:“多穿衣服是一定的,但是用热水洗脸,我不答应。”爸爸生气地说:“你要冻死啊?不行,用热水洗脸。”我也生气了,楞是不答应。
后来我们父子俩决定请别人来说理,看是我的正确还是爸爸的好,我来到李爷爷家,李爷爷微笑地对我说:“什么事啊?”我说:“爷爷,早上洗脸用热水洗好还是用冷水洗啊?”李爷爷认真地说:“我知道,是用冷水洗脸好,因为冷水可以给你提高你的免疫能力。”我听了非常高兴。接下来,我去了王奶奶家,王奶奶与李爷爷的答案事相同的,王奶奶还说:“冷水洗脸可以锻炼人的意志。”之后我又去了其他几位爷爷奶奶地家里,得到的答案也是用冷水洗脸好。
回到家,我喜滋滋得向爸爸叙说我地“战果”,爸爸听了,任然不服。
之后,我就去看书,打开目录,查找冷水与热水的资料。书上说:寒冬腊月,一定要坚持用冷水洗脸,冷水不仅可以锻炼出坚强地意志,提高抗寒能力,同时可以预防感冒,并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等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我把书上的资料告诉爸爸,可是爸爸任然不服。于是我和爸爸打赌,明天我用冷水洗脸,爸爸用热水洗脸,然后一起出去。
第二天,我和爸爸请出评委:妈妈和姐姐,早上八点,比赛开始了,我用冷水洗脸,“好冷!”身子也不自觉得抖了一下;
爸爸用温暖地水洗脸,“好舒服啊!”哼,想引我用热水,不可能。
过了五分钟,我们一起走出去,凉风吹来,我一点也不冷,还很爽,而爸爸冻得要死,急忙跑回房间,我和姐姐笑了。妈妈和姐姐说:“冷水洗脸胜!“我很高兴,赢了爸爸。
这一次我懂得冷水洗脸好,虽然用冷水洗脸很冷,但是洗好后出门不会觉得太冷。从此,我们家每一个人都用冷水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