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枢轴的守正与开新

时间:2023-09-20 15:40:02 来源:网友投稿

郑流爱 陈宁

摘    要:立足于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枢軸,提炼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并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设置课程内容,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其中,“学业要求”为新增项,对每个内容板块提出了总体学习要求,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亮点和创新点。为科学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还增加并明确了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等,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其明理、增信、崇德、力行。

关键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守正与开新;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学业质量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版课标”),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新理念、新方案,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枢轴的守正与开新,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以核心素养体现课程育人导向

2022版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从问题解决角度来看,正确价值观体现的是明晰做事意义、端正做事态度的素养,必备品格体现的是愿意做事、坚持做事的素养,关键能力体现的是能够做事、成功做事的素养。它们是对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的整合与提炼。

(一)科学提炼与全面界定核心素养

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2022版课标提炼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其中,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继承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精神,又兼顾了初中学生的学业水平层次要求,要求学生达到:初步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有担当。

(二)系统阐明核心素养的地位与作用

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2022版课标如是表述:“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可见,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相互交织,协同互动,共同发展,凸显出课程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或者说,它们统一于历史认识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分别对应于历史认识的方法论、时空性、证据性、解释性、人文性。因为,“历史的学习,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我们知道,真正对历史的认识,不是取决于记忆现成的历史结论,而是要面对历史学习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对历史的认识”[1]。2022版课标指出,要总体上帮助学生形成“人类社会不断演进”的历史认识。具体到课程内容板块,上述认识又分别表现在:中国古代史中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近代史中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中国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世界古代史中的“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世界近代史中的“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世界现代史中的“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二、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内容、学习与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内容中除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之外的六个板块——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都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体现了对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教)的系统化设计。其中,“学业要求”为新增项,“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则分别是对2011版课标中“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建议”的修订。

(一)新增“学业要求”

“学业要求”对每个内容板块提出了总体学习要求,其重要特点是将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有机融入每个板块内容中。基本设计思路如下:一是通过了解板块中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知道重要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提升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素养;二是知道与板块学习相关的史料类型,理解史料的含义,并尝试运用它们分析、说明历史问题,提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三是结合板块中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演变或文明交流等,深化历史认识,提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四是兼顾各个板块内容在核心素养,尤其是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素养培育上的独特性。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要通过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二)优化“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和“学业要求”的提出,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优化。如在中国古代史板块中,为了突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历史认识,对秦朝统一、西汉“削藩”、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元朝统一、清朝版图奠定等史事进行了重新定位。又如,在世界现代史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内容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并新增了现代世界的特点、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世界各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作出的努力、时代发展的潮流等历史叙述和解释。

(三)改进“教学提示”

与2011版课标的“教学活动建议”相比,2022版课标的“教学提示”内容更科学,也更丰富。在表述上,每个板块的“教学提示”分为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个部分。“总体要求”规定了板块教学总体任务、重点难点和资源运用三个方面的注意事项,这有助于增强板块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古代史部分还特别指出了学习内容的特殊性及相应的教学对策,如“中国古代史距离今天极为遥远,却又是学生学习历史最先接触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尽可能以感性的、易于理解的、多种多样的呈现方式开展教学”,又如“世界古代史的学习内容,尤其是一些历史地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等,对于学生来说相对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材料,拉近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而且,与以往“教学活动建议”侧重某课内容而呈现的零散性不同,“教学提示”将活动类化,在各个板块中系统地安排了计算历史年代、绘制与运用历史地图与示意图、图说历史、举办历史展览、开展历史人物故事会或深度阅读活动、开展研讨会或辩论会、编演历史剧、实地调查、撰写历史小论文以及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方法,以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部分,2022版课标明确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具体包括: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助于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学方式方法等。值得注意的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部分,它提出了基于单元主题学习整合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以确定教学重点、运用大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等新举措,而单元主题、关键问题和大概念都蕴含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的基石。此外,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022版课标指出要以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南,“通过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使教学过程成为教材内容的持续生成与意义建构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中,“意义建构”“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就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

三、发展共通性素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可以说,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是以往研究性学习的延续与发展,也与前述“教学提示”中的项目学习及“教学建议”中的单元主题学习等教学方式方法对接。它是2022版课标的一大亮点和创新点,因此,笔者将其单列出来加以论述。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界定与实施原则

所谓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置旨在发展共通性素养。首先,它是“主题学习活动”,即通过真实问题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它是“跨学科”的,旨在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加强学生对中外历史进程及其发展特征的总体性把握和比较性认识,并体现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是多种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注重学科界限、逻辑、素养的合理跨越以及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有机统一。

从“跨学科”的角度出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秉持综合性、多样性的原则。其中,综合性表现在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整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历史学习与现实探究有机联系、史料研习与社会实践有机配合以及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历史课程资源运用、学习视角、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学习途径、学习手段等方面,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从“主题学习活动”出发,它又要求坚持实践性、探究性与可操作性原则。实践性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关注学习的有效迁移。探究性是指探究主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延伸性。可操作性是指路径选择、材料选取、活动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要因地、因校、因材而制宜,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主题与示例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2022版课标融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六大板块,设计了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10个参考示例,即“中华英雄谱;小钱币,大历史;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看电影,学历史;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每个学习活动的意义、设计思路以及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

然后,围绕“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两个学习主题,2022版课标分别从目标、任务与方法,活动知识图谱,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四个方面提供了具体示例。其中,活动知识图谱是指所涉及的中外历史知识及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例如,“历史上水陆交通的發展”这一主题,在工业革命时期的活动知识图谱不仅包括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等历史知识,也包括交通路线的丰富与扩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等地理知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科技是生产力等道德与法治知识,以及蒸汽机、转动装置、钢铁冶炼、电力等科学知识。

上述主题与示例既为历史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供了整体框架,也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设计规范,有助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变表浅学习为深度学习。而活动知识图谱的界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能力,使其学习方法从单一走向综合,培养问题意识、通史意识增强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共通性素养。

四、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业质量及课程评价

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的相关表述。所谓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总体刻画,它集中反映了核心素养的要求。因此,在学业质量标准上,2022版课标要求“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层次,综合评定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关于学业质量的描述

在7~9年级,历史课程的学业质量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事,包括运用记录历史年代的基本方式、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对教材及可信史料的理解与辨识、运用史料解释史事、初步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和评价史事等。二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古今联系、不同史事的因果联系、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三是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包括两个方面:简要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初步把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了解世界文明的多元性、差异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了解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初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上述三方面的学业质量描述,从“史事”到“历史联系”再到“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体现出历史认识由事实性到关系性再到价值性的发展进程 [2]。不管是确认历史事实、在多重联系中揭示史事的本质,还是在纵通与横通中挖掘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其中都蕴含着核心素养的培育。如果说,时空观念素养突出体现在运用记录历史年代的基本方式、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歷史发展的古今联系、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以及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中,史料实证素养突出体现在对教材和可信史料的理解和辨识、运用史料解释史事中,那么,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的过程,则完整地体现了五大方面核心素养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基于学业质量的课程评价

2022版课标的“评价建议”指出,历史课程的评价要“以历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评价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两方面。

教学评价在原则上要求从学业质量标准出发确定评价目标,并提倡多元主体评价、跨学科评价、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以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与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内容掌握程度等并列,重视评价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在评价方法上,注重整体规划和设计,重点关注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单元评价、跨学科主题评价和期末评价。其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参与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这种表现既包括学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历史素养,也包括具有各学科共同特征、共通性的素养。

学业水平考试是“依据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完成历史课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命题在原则上要注重考试命题的素养导向,通过设置开放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相应地,在命题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内容范围,也要考虑核心素养的体现程度。在试卷结构和试题要求上:一要坚持素养立意,符合核心素养的总体考查要求,同时顾及素养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考查要求;二要明晰每道题目所考查的核心素养的达成度;三要适当增加探究性与创新性题目的分值,有效衡量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2022版课标从历史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出发,试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使其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由是,核心素养成为上述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成为课程改革守正与开新的主轴。因此,教师要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意图,认识核心素养五个方面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实施路径和策略,将核心素养的落实变成教学中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叶小兵.简论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特征[J].历史教学,2017(12):8-11.

[2]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6.

猜你喜欢跨学科学业核心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科学大众·教师版(2022年6期)2022-05-23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21期)2021-04-14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学校教育研究(2021年22期)2021-01-19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2期)2020-06-27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6期)2017-06-15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文学教育下半月(2017年4期)2017-04-13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黑河教育(2017年2期)2017-03-07

推荐访问:枢轴 素养 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