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嵘
内容摘要:大运河流淌千里,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运输通道,更是连接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之脉。自古至今,运河之滨诞生了无数传诵至今的经典和文学巨著。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文学以其独有的方式讲述丰富、多元、有趣的运河故事,弘扬运河文化,阐释运河精神,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瞩目的方向。当前网络文学的运河书写,生动描摹了运河两岸风情,同时还展现了大运河及其两岸城市与乡村的历史变迁,成为现实主义创作逐渐引领网络文学主流的标志之一。梳理运河题材网络文学作品,并进一步探讨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智慧灵活、精益求精为核心的运河精神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文学 运河文化 运河精神 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于2014年6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成为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大空间跨度、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运河类遗产项目。大运河纵贯古今,地跨千里,串起了中华文明东部最繁华的地带。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大量书写运河的作品,如皮日休《汴河怀古》“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是对大运河水利之便的歌颂;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写他所爱的女子樊素顺着大运河南下返回故乡杭州,是对逝去的爱情的缅怀;元代乔吉在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中用一曲《点绛唇》写运河畔都市扬州繁华之下的历史沧桑:“锦缆龙舟,可怜空有隋堤柳,千古闲愁”;沿运河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则更是在一首诗(《登舟》)中写到了大运河人文历史的深度(“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以及便利民生的大利益(“麦苗夹岸穗将作,柳叶笼荫絮已频”)。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同样出现了运河主题的作品,其中以刘绍棠的最具典型性。50年来,他以运河边的农民及其儿女为主人公,创作了长篇小说14部,中篇小說27部和短篇小说上百部。他的作品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运河的乡土风貌,为运河文学树立了典范。而随着近几年网络文学的发展,以网络文学的方式讲述丰富、多元、有趣的运河故事,发挥运河文化的价值和功能,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瞩目的方向。那些传承着优秀运河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大运河的风土人情,呈现了大运河的千年历史,更是向读者传递了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智慧灵活、精益求精的运河精神。
一.网络文学展示运河风情
水是人类社会生存的保障,灌溉、运输都离不开水。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城市也是由水而兴盛,水畔则往往蕴藏着地域文化浓墨重彩的画卷。在中国,大河均是自西向东流淌,其中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在南北方向上,一直存在北方中原为中心、江南偏于一隅的布局,直至一条人工大河的横空出世。这就是大运河,在它出现并不断被修缮之后,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富庶之地终于血脉相通、连成一体,从此滋生出一种视野宽广、格局宏大的运河文化。“运河文化在源头上就是人类赋予的,在漫长岁月的流淌中,水与人、情与景,在交流中不断融会,在融会中不断贯通,所以运河文学对自然景致的描绘总脱不去人文色彩”[1]。
网络文学作品中的运河风情书写,最突出的便是运河民俗。刘凤起《永远的大运河》中就极为精细地呈现了北运河地区的民俗风情,比如小说中提到的北运河畔武宁地界的人们爱放风筝的习俗,刘家对于扎风筝有一手绝活:“绑扎、裱糊、画画儿、挂线四道大工序,必不可少;各道大工序下边,又分若干道小工序,小工序下边还有更小的工序。我粗略地算了算,做一只老鹰,前前后后,总共得需十八道工序!”[2]风筝的十八道工序是北运河两岸传统习俗传承下来的最有力见证。小说中还提到,在日常生活中,运河两岸的百姓有一种独特的如厕文化:在上厕所前,要把腰带搭在厕所壁上,这样外面的人看到就知道里面有人;如外面有人急着如厕,则先干咳两声以示里头的人要抓紧时间。如此民风不仅别有新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谦让与默契。
除运河的民风民俗之外,民俗背后的人文情怀也是运河网络文学要表现的内容。《永远的大运河》中写刘光汉带领大伙儿扎风筝,他讲述扎风筝的方法:“今年的办法,是把大伙儿拢在一块儿干!好让大伙儿更多挣些!这叫‘携余’!”[3]刘光汉所说的“携余”是刘氏家族传了十代家训中的理念,意为兄弟携手,把日子过得富余,实为强调团结与节俭。显然,刘光汉不仅仅传授了扎风筝的技巧,更是强调了对传统家训精神的传承。这部作品中还写到运河人家的除夕夜习俗:吃蒸包子。这个民俗寓意着把过去一年的悲伤困苦包起来,吃掉,从而跟过去的不如意一刀两断。作家笔下的这些民俗民风,生活气息极其浓郁,向读者充分展现了运河生活的真谛:热爱生活、热爱美。
当前网络文学的运河书写,能逼真摹写民俗民风,更能挖掘出民俗背后的人文精神,在浩如烟海的网文作品中显得尤为可贵;也是当下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逐渐引领网络文学主流的一种表现。
二.网络文学呈现运河历史
雨果说过,“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文学创作是完全无法绕开历史的。文学写作,其实质就是把虚构的人和事安放在一个虚拟的社会里;这个社会必然是蕴含着一定的历史逻辑的,这样读者阅读时才能建立起真实感。纸质文学时代,作家都很重视这一点。到了网络文学时代,文学创作变得大众化、娱乐化。特别是对点击率的片面追求,最终导致网络文学中历史虚无主义大行其道。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在2019年5月发布《2018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曾对历史虚无主义提出过严厉批评。蓝皮书指出,虽然网络文学客观描写历史的作品越来越多,但仍然要高度警惕网络文学创作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种不良倾向集中表现在一些网络作家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存在偏差,因此必须引导网络作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4]。
在这一背景下,大运河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因呈现出了很好的历史真实性而倍加耀眼。这显然与网络作家们逐渐树立的正确的历史观、人民观有关,也和大运河文化内在的特质有关。
首先,大运河本身就是历史的,写大运河必然书写其历史。大运河的文化积淀,厚重而深远。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开凿到全线通航,前后持续了近两千年之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大运河阅尽上千年华夏历史,容纳了运河两岸无数中华儿女的人生经历和丰富事迹。另外一点,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目的是为了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京杭大运河于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意味着,大运河是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作家要写大运河,写大运河畔的人和事,展现大运河文化,就不可能把作品写成历史模糊或虚假。
从大运河网络文学创作实践看,在作品中书写大运河历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历史为背景来叙写运河畔的故事;一种是直接叙写运河的变迁,呈现大运河的文化历史。
总体看,以运河历史为背景的作品更为普遍。在大多数作品中,运河都是作为历史的幕布出现的。比如《大运河上的枪声》《大医道:运河缘》《浮沉——大运河创业记》等。《大运河上的枪声》故事背景是1926年的北伐戰争,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地下共产党员田婴齐,凭借机智勇敢,促成运河畔古城杭州的军阀起义,参加革命。作品摒弃了宏大叙事,聚焦于人物命运,通过人物对自身人生道路的选择,展示了仁人志士们的革命情怀。歌颂了为国家民族而牺的英雄主义精神。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深度,蕴含的人文精神有高度,是一部较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佳作。作为祖祖辈辈生活于大运河畔的杭州人,作者春叁拾郎说:“虽然我写的故事已经完结,但是运河的千年传奇并没有完结”。体现了他对大运河深沉的情感。在这层情感的驱动下,他曾表示未来继续写运河,写风土人情,写运河的历史文化和运河的动人故事。《大医道:运河缘》同样以运河为历史背景。作品聚焦于杭州芦家大药房的变迁,展现了大药房女掌门人在战乱之际,照样弘扬医德、治病救人。作品塑造了一位传奇的民间中医师,以保障百姓健康为己任,遵从医德医道;同时也真实再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突,折射出社会近百年的巨变。《浮沉——大运河创业记》的主人公赵万林是一位成长于在运河边的小伙子,在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激情创业,成长为新一代有理想的茶商;作品同时还生动展现了运河两岸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了一幅描绘运河的大幅工笔画。《大钞关:疾风知劲草》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明英宗时代,杭州城里衙门捕头高春雷,因为协助锦衣卫捉拿朝廷要犯,却反而遭到陷害,乃至家破人亡,自己也不得不逃亡;幸而有江湖义士出手相救,最终查明真凶,洗清冤屈。歌颂了英雄虽遭遇陷害却不改初心,匡扶正义、捍卫真实,不畏强权、不惜牺牲的精神。
直接写运河历史变迁的作品则不多见,《江河渡》是很好的例子。作品的时间线分为三段:封建王朝、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年代。每段时间线都通过爱情故事,展现运河的发展和历史变迁。总之,无论是在历史背景下叙写运河畔发生的故事,还是直接写运河本身的发展,都是对运河历史的呈现,读者均能从中汲取到运河的文化精神以及审美营养。
三.网络文学传递运河精神
古老的大运河,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和传奇。从古至今,作为无数文人名士的精神摇篮,大运河从未间断为民间提供绝佳的精神文化养分;而以网络文学为载体展示运河两岸生活,则开启了传承大运河精神的另一个视角。
1.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运河网文创作中得到了最鲜明、最突出的展现。网络小说《船夫余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故事。余伯是一位船夫,在日本鬼子的野蛮占领中,他暗中救助游击队员,协助抗日,展现了普通中国人在外敌当前的特殊时期的爱国情怀。余伯最终血洒大运河、壮烈牺牲。作品以余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阐释了在抗击外侮的斗争中,中国必胜的根本原因。同样写自强不息,《冰上梦·运河情》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作者麦麦在介绍自己的写作灵感时说,“我的灵感来自真实的事件,这也是我实习期间采访过的一位运动员,我就想把这种体育精神和运河情怀结合在一起”。作品的主人公叫罗致焕,是一位短道速滑选手,是我国首位冬季项目世界冠军。这位生活在运河边的运动员,其传奇一生,非常励志,也非常感人。显然,从古自今,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是运河人砥砺前行的致胜法宝。
2.克难奋进的创新新精神。运河网络文学作品弘扬了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运河作为一项创新度极高的浩大工程,本身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因此,在运河两岸人民的文化心理中,始终贯穿着冒险和开拓进取精神,网络文学作家则将这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赋予了文学化的表达。《运河逐梦》以改革开放为背景,写一位农村高考落榜青年离乡逐梦,努力自学成才,最后成长为优秀作家,并且在爱情上收获满满。这是一部反映运河梦、中国梦的现实主义题材的主旋律作品,是一部倡导和鼓励年青人拼搏自强,敢于争先的励志小说。《运河诡事之小河神》以一个在运河畔工作的普通保安的人生故事为线索,书写了一部小人物的成长史:主人公经历种种离奇怪事,在困难中化险为夷,最终收获友情与爱情,化身为守护一方平安的“小河神”。作品展现了其坚持不懈、永不认输的热血精神,以及不畏强暴、勇闯难关的奋斗精神。《六星·轻渡》中的“六星”,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发生在六个历史朝代的故事,这些故事并以大运河作为主线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主坚守正义、追逐梦想的进取精神。
3.不拘一格的务实精神。运河网络文学作品表现了智慧灵活、不拘一格的务实精神。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水”是极为特殊的存在,它代表着灵活和智慧,又不失坚强和充满力量;运河的“水文化”也是如此。考诸历史,大运河的肇始,正在于春秋时期江南水乡的吴国,开凿邗沟,由此打通了长江和淮河;吴国后来利用运用水运之便,逐鹿中原,强化了江南一隅与中原的联系。吴国的逐渐强大,大到可以从偏安江南的边陲而深入中原腹地,正是水文化发扬到极致的结果。而在当代,书写运河的网络文学作品中,水文化的灵动智慧同样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荒流:大江东去》中,四个少年不慎烧毁了供奉祖先的祠堂,只好外出逃避。他们沿着大运河一路前行,风雨人生则由此为他们展开了画卷。作品展现了一幅大运河畔少年生存的群像,时代变迁、码头兴衰都呈现在读者眼前;人物个性鲜明,叙述颇有趣味且具深意。这四个少年的人生历程,则都是围绕着如何运用智慧,闯过一处处人生险关而展开。又如《大河晏清》,作品主人公是隋朝运河畔的浣纱少女;聪明智慧,就是其生存的武器;依靠这武器,主人公最终实现逆袭,获得成功。
4.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大运河北段的华北平原,到南段的江南水乡,自古都是经济发达之区,同时文化也十分发达。大运河北段的华北平原到中原大地,一直就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从中华文明发源时期开始就引领全中国的文明发展。魏晋南渡之后,中原一带的贵族、大士族不断南迁,来到江南一带定居;在中原地区贵族的风雅特质的深刻影响下,江南文化也得到了提升。由此,从北到南,运河两岸人们的审美总体上趋向精致化。许多大运河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也歌颂了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大运河》中,年轻的主人公以其精巧唯美的杭罗技艺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梦想把非遗传承下去。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人执着进取、蓬勃向上的人格特征及精神气质。《运河桥艺(剧本)》则讲述一个祖孙合作设计大运河新桥的故事:建筑系毕业生与身为建筑大师的爷爷,祖孙两代人为了梦想精益求精、呕心沥血、永不言弃。
总之,将厚重的运河精神与网络文学相结合,写出更多更好的大运河网络文学作品,一方面是新时代网络文学作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要求,同时也是网络文学本身发展壮大的要求。运河精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将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运河精神融化为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必将建构出与人民大众心连心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刘勇,陶梦真.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书写[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3.
[2]刘凤起.永远的大运河[M].九州出版社,2016:18.
[3]刘凤起.永远的大运河[M].九州出版社,2016:992.
[4]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2018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N].文艺报,2019- 5-19(3).
基金项目:浙江省杭州市社科联项目“网络文学视野下杭州大运河文化传承研究”;项目编号:2021HZSL-ZC026
猜你喜欢网络文学调查综艺报(2021年20期)2021-10-29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年1期)2021-02-21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南方周末(2020-12-10)2020-12-10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达到4.6亿元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37期)2020-10-12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疯狂英语·新阅版(2020年3期)2020-09-22基于媒介革命视野下我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路径探究ViVi美眉(2020年10期)2020-04-07中国网络文学读者超四亿阅读(书香天地)(2018年12期)2018-05-14热词宁夏画报(2018年8期)2018-05-142017网络文学论坛在京举行综艺报(2017年22期)2017-11-242017网络文学论坛在京举行综艺报(2017年21期)201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