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时间:2023-09-20 16:1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的不断落实,以往历史教学单一课堂模式的弊端越发明显地暴露出来。单一的教学思路及课堂模式、局限于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少之又少的历史学科活动,导致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整体偏低。新课程标准以及“双减”政策的出台,让更多的教师意识到了高效课堂不仅是学科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保证。文章从不同角度入手,简单分析了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背景,然后结合历史学科特征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力求搭建多元化的学习平台,改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2-0105-03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历史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知识记忆牢固程度以及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如时政观念、历史解释等方面缺少关注。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收获相对较少,部分学生只能简单地掌握一些历史基础知识,并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基于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为学生搭建新型的历史学习平台便成为当前第一要务。

一、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背景分析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旨在形成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为目的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初中历史学科改革以及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以往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材为主,重点在于讲解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等不够重视,因此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弱[1]。

其次,在以往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學生根据教师的思路听课、练习。几十分钟的课堂时间被安排得很满,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空间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思路始终存在局限,缺少拓展性。而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将原本单一的课堂多元化,拓展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从学生发展角度分析,历史学科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在普及历史常识的基础上挖掘学科育人功效,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2]。

基于上述几方面因素,当前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从不同维度入手,改革传统理念下历史学科教学的弊端,打造新型的活动空间,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措施分析

(一)围绕学科素养,构建多元课堂

初中历史学科五大素养包含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这五方面素养的培养不仅决定着学生历史知识学习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初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创建。以核心素养为依据,开展历史学科活动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活动空间,有效拓展学生历史学习思路。以学科素养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为例,家国情怀不仅是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历史学科内容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纵观七年级历史教材,从史前时期到明清时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素材都是非常丰富的。因此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教材,自主挖掘其中隐藏的内涵,使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我国古代各方面的成就与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3]。

(二)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能力

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初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逐渐摆脱传统的讲解模式,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探讨知识、收获能力、培养情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小组合作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非常高效的学习模式之一。形成学习小组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合作的机会,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与时间,同时教师也能够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进行分组,每组4人(ABCD四人),人员搭配要综合考虑,尽量平衡,如:其中A生为历史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成绩上游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促进小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的进程;B和C是历史学科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思维比较活跃,对历史知识的串联能力较强;D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较差的学生。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行人员调整,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探究。教师通过教材内容的引导,查找互联网以及一些教辅资料中与传统节日起源相关的内容,通过从起源到发展,然后再到自然环境、人们生活之间关系的探讨,最后到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道德观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探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题,选择其中的某一个点展开深入的探讨。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主题活动为例,春节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节日,但是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却知之甚少。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通过互联网、教辅书籍等分别搜集了关于三个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结合搜集整理的内容,按照历史学习特征等,通过图表或者思维导图的方式对上述节日的起源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效果[4]。

最后组织学生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分享。分享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研讨范围,如从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较少而较为关注西方节日的情况入手,在了解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对外来节日盛行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意愿,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如此,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了解了更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历史知识,同时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也能够学习更多节日发展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变迁。在众多知识、内容的搜集中,学生的知识量有了明显增加,知识范畴也显著延伸,这对于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除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外,随着学生年级段的提升,教师还可以添加更多的学习模式,如项目化学习等。其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项目化探究,改变学生以往学习活动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同时也有效推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多元作业设计,满足个性需求

“双减”政策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管理和课外辅导有着非常详细的规定。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要严格控制课后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五项管理中也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严控书面作业的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在作业布置中要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基本技能,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5]。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突出作业的多重作用,教师要积极贯彻上述两项政策的要求,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需求。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节内容的作业设计中,除了完成教材课后相应的活动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思维拓展类型的作业形式。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画结合的方式系统整理本节的主要内容,可按照科技、建筑、文学三大类对教材中涉及到的这一时期的相关成就进行整理。在系统分析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同时也拓展了其知识面。相比于较传统的死记硬背知识点的方式,系统总结能够更加有效地夯实学生基础[6]。

上述基础知识的总结作业是针对班级所有学生布置的,那么在此基礎上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时间轴为基础进行横向拓展。如布置拓展作业:“对应明朝时期的时间段,国外有哪些著名的作品问世,它们之间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哪些不同呢?”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写作风格等的研究和分析,映射到当时中外之间社会现状的不同,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组织丰富活动,搭建多样平台

高效课堂的创建不能仅仅局限于历史课堂之中,还要向更加广阔的层面拓展。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主动性特征,引导学生能够将历史课堂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以案例讨论活动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历年中考中按照不同类别搜集整理专题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在选择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专题知识点,然后以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呈现出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提炼、判断、分析与研究,并按照清晰的思路总结自己的见解,最后在分享环节中说一说自己的见解。

另外,专题复习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效果,拓展学生历史学习思维的关键举措。历史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背景与特征。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的专题复习中,可以按照时代特征、统治措施、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专题内容的总结与分享。以统治措施为例,隋、唐、宋等每一个朝代都具有自己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在统治措施等相关问题的复习与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某一个朝代为例进行分享,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专题知识点综合的思维,从而实现知识从书本到具体情境的迁移,在具体活动中提高学生历史知识应用能力[7]。

(五)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历史教学课堂评价要从多维度入手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等。评判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都有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组织与完善。以上述小组合作评价为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评价量表中包含学生兴趣、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讨论结果等。在传统节日探究活动中,评价量表主要可以从学生兴趣、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学生讨论结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

除了内容的多元化之外,评价过程的评价主体也应不断拓展,可在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基础上增加学生自我评价。同样结合上述内容,先进行“自我反省”的评价,然后小组内部成员对各自的表现进行公开评价,最后教师结合前两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让学生明确自己未来学习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总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要从不同的维度入手,对传统历史课堂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教师要从方法、内容、作业、活动以及评价等角度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路,改善传统教学形式与内容单一、作业形式单一、活动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单一等情况,通过多维度措施的实施,为学生搭建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的知识学习与探讨平台,有效推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伏勇.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7).

[2]陈艺香.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2).

[3]牛西龙.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

[4]崔郁柏.开卷考试模式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82).

[5]李玉芬.融入情感教育,构建高效课堂——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20).

[6]韩冬.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

[7]王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

【作者简介】

李林竹(1995~),女,汉族,吉林辽源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初中历史构建高效课堂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

推荐访问:高效 构建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