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曦 赵雨
摘 要:中国教育日益全球化,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融汇中西。本文选取《新思维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4 Text A“Great Four Innovations”作为案例文本,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傳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英语;
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张雨曦(1990.09-),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ESP专门用途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文体学;
赵雨(1978.11-),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翻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陕西省社科联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研究项目“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能力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2022HZ0830)、2022年度陕西省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叙事认同视域下高职院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教学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ZJS202220)、2022年度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人文社科类一般科研课题“跨文化背景和新媒体视阈下大学英语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素养和传播策略探究”(项目编号:2022YKYB-064)的研究成果。
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沟通日渐频繁。“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开始关注中国,了解中国,思考中国成功背后的原因。在全球化发展和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能否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到能否传播一个真实、全面且充满自信的中国形象。如今,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际或民间的涉外交流活动都涉及文化领域,因此,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就必须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要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强调文化自信,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主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现状,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必修通识课,内容丰富,授课者多,受众面广,因而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一方面,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发现,国外学者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概念。但是国外学者对文化的研究角度多、内容丰富,例如从文化软实力、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包容等角度展开研究,均体现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理念;
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知网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初步探究,以一级关键词“大学英语”、二级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三级关键词“中国文化”依次作为依据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章进行分类统计,如表1所示:
通过关键词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章842篇,其中 2018年至2021年间共发表175篇。2018年至2021年国内相关研究涉及以下几点:大学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国文化失语症、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探究等。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将“新媒体视阈”作为四级关键词进行检索,总论文数量只有12篇,时间跨度从2015年至2021年。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可探究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研究理论和方法
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确定为国家战略。国外有关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cross-cultural competence)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研究成果颇丰,主要围绕阐释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分析其构成要素和提出培养跨文化能力的教学模式这几个方面展开。本文主要选取《新思维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4 Text A“Great Four Innovations”作为案例文本,主要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早期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侧重于对能力的探讨,学者们多从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行为能力或是从认知、个性以及态度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西方学者的研究集中于对个体能力维度的研究,普遍共识是跨文化能力是特定跨文化环境下个体进行并完成有效、得体的交际活动的能力。跨文化能力研究代表人物迪尔多夫(D.K.Deardorff)将跨文化能力定义为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效的和恰当的行为和交往,凡蒂尼(A.Fantini)等持相似观点。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以实证性为主的研究方法,拟在新媒体视阈下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来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对策和建议。首先,对大学英语课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研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前期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分析的实证性研究,深入思考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实施。其次,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创新性,是具体的、真实的,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依赖于文化敏感性(cultural sensitivity)和交际技巧(communication skills),其中文化敏感性体现在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的差异识别,以及文化适应的灵活性(cultural flexibility)。交际技巧包括文化语言(cultural language)、文化展示(cultural exposure)以及文化技巧(cultural technique)。
(一)分析讨论
教学案例:《新思维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Unit4 Text A“Great Four Innovations”。本文主要探究从新媒体视阈和跨文化的角度探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引导学生做好中国文化传播使者。
(二)课前驱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文化自信不足、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等问题。许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不少教师自身对本民族的文化认识不足,不能有效地渗透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而无法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只停留在讲好语言知识点的层面,没有深挖有关本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导致大学生对文化自信的认识不足。
课堂预热:教师提前一周发布“学堂在线”学习任务,关注评论区,答疑解惑,并及时批改学生主观题作业;
学生登录“中国日报”App,上网搜集本单元相关话题资料;
学生利用“扇贝英语”App提前预习本单元重点词句。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高铁组”“网购组”“移动支付组”“共享单车组”。
(三)课中促成
新奇导入:播放有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趣味中英文视频,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单元主题“Four innovations in China”。
话题预热:组织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在“雨课堂”发起问卷调查:能否用简单的英语讲好有关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故事。
小组任务:布置读写任务,小组合作后展示“讲好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故事”,并完成同伴互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跳读练习:要求学生在四分钟内快速阅读Unit 4 Text A的第一、二、十段,教师讲解跳读技巧。教师利用Quizlet App讲解本节重点词汇和短语;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结合刚学过的重点单词和短语,用不超过50词对课文进行总结。
同伴互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同伴互评表格的各项内容完成评估。
(四)课后拓展
话题拓展:组织学生在线观看钱学森用中英文霸气回复华人记者问题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钱学森先用英文、后用中文回答华人记者的尖锐问题?成为一位优秀的发明者或科学家需要哪些品质?教师播放“让外国人叹服的中国新四大发明”的视频,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再次强调本节课教学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创新开拓、文化自信、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三、总结反思
(一)特色创新
第一,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文化交际体验,并结合新媒体技术,组建特色学习小组,增强文化知识带入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学生分为“高铁组”“网购组”“移动支付组”“共享单车组”,让学生加深对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印象;
第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之树立文化自信,让学生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第三,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借助英语学习类App、互联网、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反思诊改
第一,加强监督,因材施教。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完成课前预习任務,对知识点较为生疏,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强预习任务的可评可测效果,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对个别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课前课后完成材料阅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设计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
鼓励同伴互助,根据学生语言基础进行互补性分组。第二,教学效果评估方式的多样性有待提高。在未来教学中,教师应更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教学评估方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真实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冯勤.略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及现代价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116-118.
[2]谢晓娜,李晓鹏,何芙蓉.新媒体视阈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7(15):26-27.
[3]黄高锋.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3):15-17.
[4]杨修平.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现状与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36-41.
[5]薛靖,王美玲.跨文化交际视阈下大学生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J].编外英语,2021(24):179-180.
猜你喜欢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英语新媒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祖国(2016年20期)2016-12-12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