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交流”,搭建“平台”——部编版教材“交流平台”教学策略管窥

时间:2023-09-20 17: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吕贺

部编版教材自三年级始便在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板块,它以情景对话、案例分析等形式呈现,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单元语文要素、渗透语文知识,以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从本质上看,交流就是组织对话,平台就是提供环境。因而“交流平台”就是要在课堂合理合宜的时间内,建构一种能指向学生语文要素习得的,学生间、师生间交流互动的多维对话场域。基于此,笔者拟从交流与平台两个维度,谈谈对“交流平台”教学策略的浅见。

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言语对话才是一种真交流。交流随时都可发生,因而“交流平台”之“交流”的发生时间并非固定的,它应随着平台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体现交流的灵活性与适时性。

1.知识类——“前置性”交流。

部编版教材的“交流平台”中设置了许多关于语文知识的内容,它们大多是缄默知识,虽陌生但却是语文要素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语文知识可以依托“交流平台”进行“前置性”交流,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它们感性而整体的认识,然后再开展具体的课文学习,以实现对语文知识认识的理性升华。如部编版三上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初步介绍了关于童话想象的有关知识,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经验说说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还读过哪些、哪些最有意思。然后出示单元目录,让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接着便可呈现“交流平台”相关内容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想象,让他们对童话的注意力由原先的故事性转移到想象性上,为之后的想象的教学埋下伏笔。

2.策略类——“内置性”交流。

有关方法策略类的内容是“交流平台”中占比最大的,这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但大多教师会在学完本单元后,用“交流平台”进行归纳总结。此做法往往脱离具体文本语境,学生只能以回顾的方式与所学勾连,造成了学习的事倍功半。为此,我们可将此类“交流平台”教学前移,内置于教学之中。如部编版四上第七单元“交流平台”主要涉及“批注式阅读法”,呈现了批注的位置、批注的方式等策略。教学《牛和鹅》时便可让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读批注示范,初步认识批注。然后和学生交流:为什么要在这里批注?批注有什么作用?你会批注什么?此时,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学生便可发现:刚刚彼此互动交流的问题都可在这里找到答案。最后再让学生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再读课文,写下批注。这样,通过“内置性”交流既深化了学生对批注的认识,也趁热打铁有效运用批注方法,帮助其内化所学策略。

3.习惯类——“后置性”交流。

语文学习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形成带得走的语文习惯,但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关于习惯类的交流内容可将其后置在完成总体教学之后,采用整体归纳、反复运用的方式来促进语文习惯的养成。如部编版四上第三单元“交流平台”涉及到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善于从多角度提问等习惯。教师可在学完第三单元后,逐条出示“交流平台”,让学生回忆分别对应本单元的哪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齐读“交流平台”的最后一条内容,并就此交流“如何才能养成敢提问、善提问的习惯”。最后出示课外拓展文章,让学生边读边多角度提问,同时鼓励他们要将这种好习惯坚持下去。当然,这里的“后置”不仅仅是学完这一单元后,更应是延伸到学生此后的学习:每次上课、每次课外阅读都可进行“后置性”交流,直到习惯成自然。

只有能让人展现自我的地方才称得上平台,否则只是普通的“一隅”。同样,“交流平台”之“平台”也应是一个可让学生交流看法、习得知识、形成素养的地方。显然,此时的平台会随着交流内容、价值定位的不同而变换角色,突出其综合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1.情境的平台,指向表达。

能调动学生进行真交流的平台才是合格的“交流平台”,它使学生在宽松交互的环境中活化思维、充分表达。为此,教师应积极创设契合学生心理发展、靠近生活实际的趣味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让交流水到渠成。如部编版四上第八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在让学生复述《西门豹治邺》之前,可结合“交流平台”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有的学生说复述本文时,调查民情是重头戏,应该多说一些,而惩治坏人是结果,可一句带过,你们同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大讨论与真交流。当答案呼之欲出时便可出示“交流平台”内容,为学生搭建情境化的平台,使交流从没话可说、没话硬说变为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表达自然发生。

2.实践的平台,指向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且“交流平台”也大都与读写方法相关,故而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系列与“交流平台”相关的读写活动,把平台打造成锤炼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练兵场。如部编版四上第五单元“交流平台”梳理了精读课文“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对学生很有启发。在教学《麻雀》4、5 两段时,可先让学生交流作者是如何把老麻雀救小麻雀的过程写具体生动的,接着出示“交流平台”,让学生明确:把所见、所闻与所想都写下来就可把一件事写得活灵活现;
然后再出示本单元“初试身手”,让学生任选一幅图把内容写具体。当然,学生完成后还要进行再交流。这样,通过“交流—写—再交流—再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巩固所学,提升运用能力。

3.开放的平台,指向素养。

“交流平台”所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如在方法的归纳、内容的梳理等方面并不是圆满全面的,但平台不是封闭固化的,它应是一个综合而开放的存在。教师可依托“交流平台”补充、拓展其他内容使之丰满,从而让小平台成为提升学生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核心素养的大舞台。如部编版五上第二单元“交流平台”聚焦快速阅读,并给出三种方法。其实,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很多,不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交流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则根据交流情况适时做好补充、拓展。

总而言之,教师要心怀学生、立足语文要素,让“交流平台”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猜你喜欢交流平台交流课文如此交流,太暖!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7年7期)2017-09-18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7年4期)2017-06-2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6年11期)2017-03-16交流平台中华奇石(2015年3期)2015-07-09

推荐访问:创生 管窥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