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米尔的柔和与精确

时间:2023-09-21 08:05:02 来源:网友投稿

宋冀祥(西安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如果说伦勃朗的作品表现了荷兰17世纪的社会风貌,那就可以毋庸置疑地说,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社会生活最佳的诠释者,他将生活中的普通人带入了永恒的境界,并使他们成为众所周知的人物,例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仆》。同样的特质也表现在维米尔数量虽少但技艺精湛的风景画中,例如收藏于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馆的《德尔夫特风景》。马塞尔·普鲁斯特对这幅画留下了名垂青史的评论:看似隐蔽却又耀眼,甚至描绘得比一般的还要精致,这“一块小黄墙”(即《德尔夫特风景》右方的一堵黄墙)在巴黎的历史展览上,照亮了这幅荷兰画作。维米尔笔下的人物,甚至房舍,都充满了柔和的光线,似乎有了灵魂。当雨水滴落在屋顶时,一切事物看起来是那样的忧郁和孤独;
当晴空万里时,一切似乎又充满了希望;
当阳光普照时,运河是璀璨的蓝色。

后世的评论家认为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最独特的著名风俗画家,也是“荷兰小画派”的代表画家。他的作品总是流露出一种清新、恬静的诗意,宁静的氛围仿佛沉淀着美好的时光。

(一)《倒牛奶的女仆》

《倒牛奶的女仆》(图1)主要表现的是一位女佣正在准备早饭、倒牛奶的场景。女佣脸上透出红润,表情认真,显然是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女佣旁边是一扇窗子,窗子上有一块玻璃破损了。从窗子透进来的光线照亮了墙上挂着的铜水壶,也柔和地照亮了女仆后方的墙面,使室内充满了轻柔、和煦的自然光。专注的女仆、柔和的光线和平整的墙面,增强了场景的安宁静谧感,仿佛可以听到牛奶倒入碗中的声音。作品构图单纯,人物轮廓清晰,周围环境简单。在画面的最上端,女佣头部的左上角,有一根钉在墙上的钉子,在X光的扫描下,可以看出这里有一幅被遮盖掉的地图,应该是为了不分散观赏者的注意力、破坏画面的中心,画家将其删掉了。维米尔用其最常用的两种颜色—柠檬黄和蓝色,让画面表现得质朴、宁静同时又显得有活力。我们从画面上无从发现维米尔的任何明显的作画痕迹,仿佛笔触被柔和的光线吸收了一样。每一个物体,包括人物的轮廓,都无比准确地表现了空间和体积关系,并且无任何跳脱,让人忍不住认为本该如此。作品虽无引人入胜的情节,但一切都被画家安排得恰到好处,显示生活之美。

图1 约翰内斯·维米尔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的柔和与精确,并非在一个物体上、一个细节上相互对立的柔和与精确,而是充满整个画面—各个方面的柔和精确,相辅相成,因柔和而更精确,因精确而更柔和。

(二)《情书》

《情书》(图2)这幅画是维米尔展现诗意和创意的最佳典范,并且包含了其他作品中出现过的细节与对象,例如织棉的帘幕和女子身上的黄色貂皮大衣,至少出现在其他六幅画作中。画中两位人物正在进行眼神交流—女子急切地拿着刚收到的情书,而一旁的女仆似乎已经知道信件的内容并露出欣慰的笑容。从构图来看,画家将主仆二人安排在中央,很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观赏者身处的昏暗前厅和事件发生的明亮房间亦形成对比,给人一种窥看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情绪。从窗户照射进来的柔和光线丝毫没有破坏宁静的氛围,即使是在这样情绪急切的故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那种祥和,空气仿佛安静得可以听到拿着情书激动到脸红的女子的心跳声,毫无疑问女仆人欣慰的笑容增加了整个情节的平衡感和稳定感。这幅画作中维米尔运用了画中有画的暗喻技巧—根据荷兰传统,画中两位女子后方的画作中,平静的海洋意味着幸福的爱情,而未扬帆的船隐喻着格言:尽管你在遥远的一方,却未曾离开我的心。

图2 约翰内斯·维米尔 《情书》

依旧是没有过多的细节,寥寥几笔,画家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观赏者身临其境。这种恰到好处的柔和、充满诗意的恬静,以及对各个细节的精确描绘,让人不得不惊叹。

“所有的色彩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但是典型的色彩有柠檬黄、晕彩的蔚蓝和亮灰色。十七世纪的荷兰没有想象力,但他拥有不凡的品位与绝对精准的组合观感。”凡·高在1877年《给博纳德的信》中曾这样评价维米尔。

(一)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年)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活跃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艺术家,被评论家们誉为巴比松画派成就最高的画家,但他的作品却与巴比松画派的其他画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喜欢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年)和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年)式的形象塑造并不断学习,并且其作品受到夏尔丹(Chardin 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年)、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1525—1569年)以及哥特雕塑的深刻影响。

《拾穗者》(图3)是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拾穗一词源于旧约圣经,指农民需让贫苦人捡拾收割后遗留的碎粒以求温饱。该画描绘的是三名农妇在弯腰捡拾麦穗的场景,背景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三个人的形象谈不上美丽,更说不上优雅,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朴素和庄重,平凡的人物在他的笔下具有了纪念碑式的高度。

图3 米勒 《拾穗者》 布面油画

除了17世纪的维米尔,很少有画家这样极富表现力地描绘平凡的人物。我们虽然无法看清他们具体的表情,但是他们的肢体动作却将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更真切—忍耐、谦卑、希望。

(二)维尔姆·哈默肖伊(Vilhelm Hammershoi,1864—1916年)

维尔姆·哈默肖伊是丹麦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因他本人很少走出他的公寓,以至于他的朋友给他取了个绰号“丹麦绘画的秘密皇帝”。

哈默肖伊的作品,不管是肖像画还是风景画,甚至是家庭或是画室的场景,都具有一种静谧的力量,他的沉默让你感受到他自身的坚定—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能一生拒绝参加任何沙龙,并且几乎不留下艺术理念。他留下的,只有他的作品。

白色与黑色是这位画家创作时的基本色调,似有柔和的光线照亮了昏暗的房间。柔和的氛围中又不乏理性的精确,虽门角、墙面的比例有些不协调、不对称,甚至线条歪曲,但却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效果,总能让观赏者沉溺其中。

(三)对比

哈默肖伊、米勒、维米尔都是影响力很大的艺术家,虽然他们的画面都有一种让人平静下来的力量,可这种力量的特点却各有不同。维米尔的画面柔和、精确,与米勒充满希望的画面比起来,多了一分宁静;
与哈默肖伊的沉默与神秘相比,又多了一分生动与鲜活。

维米尔可能不是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画家,但绝对是最独特的一位画家。汉斯·蔻林斯伯格在《维米尔的世界》(1967年)中提道:“在一个实例中,气氛的渲染达到了完美,纯粹的准确从未被超越……它不只关注画中的某一点,却能让所有的事物置于完全平衡的焦点上……他有单一的目标—专心致志地寻找平凡中的美丽,甚至平庸。”

猜你喜欢哈默维米尔女仆维米尔“持笛女孩”惨遭除名艺术品鉴(2022年31期)2022-12-19《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艺术品鉴(2022年25期)2022-10-11Chapter 8 An absurd case 第8章 冤假错案疯狂英语·新阅版(2021年9期)2021-10-30《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和维米尔幼儿100(2021年14期)2021-05-26听候芦苇发落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2019年43期)2019-12-30由“不包括”引发的思考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年3期)2019-01-11摔倒了就趁机抓一把枯草意林·少年版(2018年15期)2018-09-12一位年轻画家笔下的古老神话——青年维米尔和《狄安娜与同伴》艺术设计研究(2018年1期)2018-05-19哈默卖酒爱你(2016年5期)2016-11-26家中有贼故事大王(2016年2期)2016-04-21

推荐访问:米尔 柔和 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