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亲见,亲闻——游寿先生书事琐忆

时间:2023-09-21 08: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杨克炎

游寿先生追悼会大厅庄严肃穆,参加告别仪式的人非常多,在哈的省市书法界人士几乎都到场了。遗体前方右侧摆放着黑呢子大挽幛是多位游寿先生生前交往比较多的书法界人士集体送的。挽幛上的挽联是应嘱由我仓促撰写的,忘记是谁书写了。哀乐低回,人们垂首肃立默哀,不由回想起认识游寿先生问道三十多年一幕幕往事。

1962 年,哈尔滨市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发起人是资深碑派书法名家刘忠先生。在刘忠先生诚恳邀请下,哈尔滨师范学院(现名哈尔滨师范大学)书法家游寿、苏渊雷、张聿飞、周齐、王大安、吕挺立等都加入了研究会。由于都推崇汉隶、魏碑,游寿先生和刘忠先生交往更多一些。游寿先生不但邀请刘忠先生接替她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为学生们讲授书法课,还赠给刘忠先生一些金石拓片。现在可以见到的两张小题签,一是明锦题“金石拾锦,壬寅夏于哈尔滨书法研究会”。一是古红纸题“刘忠先生存念,游寿敬赠,一九六二年夏”。所赠物品有陈介琪手拓青铜器拓片,游寿先生自己手拓汉砖拓片等。刘忠先生也有回赠。游寿先生在研究会上的讲座题目是《论北朝书法碑志》,并有钢版刻油印讲稿分发给会员们。她编选的《历代法书选辑》会员们也每人得到一册。研究会只举行过一次笔会,游寿先生也为大家进行了书写演示。她用的是高悬肘回腕,顿挫曲郁行笔,应当是何绍基法。刘忠先生称她“执笔如壮士”,在场的人都叹道“太难了!”1966 年春天,书法篆刻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美术馆举行了“黑龙江省第一届书法篆刻展”,游寿先生写的是集辛弃疾词句“文字觑天巧,江山见性灵”隶书对联,非常精采。王文斌和我都想撤展后向先生求赐这幅作品。谁知刚撤展作品就不见了,去向不明,觉得非常遗憾。“文化大革命”开始,哈尔滨市书法篆刻研究会被迫停止了一切活动。

虽然有幸在哈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上见到游寿先生,真正接触却是业师苏渊雷先生带我去游寿先生家的一次拜访。苏先生收藏有一幅北魏《曹望憘造像》拓片,造像原石曾由陈介琪收藏,后被其后人卖到法国。国内原拓片非常稀少,很珍贵。游寿先生一直想见这幅拓片,苏先生就拿着拓片裱轴带我去了游先生家。这次拜访不但知道了她家具体位置,也与先生有了直接交流,但她一口浓重的闽东方言也大多听不懂。告辞时游先生还赠我一幅她手拓的《武梁祠造像》朱砂拓片。“文化大革命”初期,造反派抄苏先生家,《曹望憘造像》拓片与其它苏先生收藏文物一同被抄走。两位先生都被关进牛棚,还被造反派扣上“八大怪”的绰号,之后下放到五常拉林镇南土大队,住当地农民家接受改造。1971 年,苏老师被迫退休回浙江平阳县玉龙村,后来,游先生则回到哈尔滨师范学院。虽然相隔万里之遥,他们书信交流信息并没有中止。国家图书馆2015 年出版的《苏渊雷往来信札》一书中收录了游寿先生致苏先生的三封长信。有两封信涉及到《曹望憘造像》拓片。1972 年11月17 日信中提到学院返还造反派抄家物品时,她代苏先生领取了两幅有名款的横幅,并说:“另见《曹望憘》横幅锦裱,疑是尊藏,未敢领回。”1974 年12 月7 日再致苏先生信解释了当时没有代为领取的原因是:“因没有标题,不能取回。”期间两位先生肯定还有许多信件往来通报事情的变化发展,只是我们难以寻见了。1975 年,我陪苏老师二女婿张连生去师范学院游寿先生处取到一箱子学院返还的书画作品,其中并没有《曹望憘造像》拓片,个中原因不得而知。总之,在争取返还被抄藏品时,游寿先生帮了苏先生不少忙,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位先生友谊非平常关系可比。

游寿先生在生活上非常简朴,衣着很随便,不注重衣饰的搭配。饮食也很简单平常,苏渊雷老师夫人付韵碧先生好几次说:“游寿老师吃高粱米饭,连咸菜都没有,就那么干吃,咱真吃不来。”由此可见一斑。她家里布置与苏渊雷老师非常考究的书房完全不同,屋内杂乱无章地堆叠着书籍、手稿、文玩等。笔筒中笔不少,却没有太好的笔。甚至有时需要临时写字,随便拿一支笔,如果这支笔是干的,揉搓揉搓,再用水涮洗涮洗,蘸墨就开写了,人们珍藏的游寿先生的妙笔真迹就是这么写的。“善书不择笔”在游寿先生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有人戏言:“判别游寿作品真伪,你闻一闻,臭墨写的就是真的。”虽然话中含有调侃的意味,却也言中了游寿先生墨池不干、随性书写的特点。

游寿先生很谦虚,从不说自己是书法大家。她说:“我的学书过程是不足道的,更谈不上法了!”“有的同志说我的字‘生’,我自己知道,我学字时日不多,‘自愧无成’。”实际是,她的书法风貌卓异,个性特点非常突出,“南萧北游”不是随口乱喊的。尤其是小楷,个人认为是游先生诸体之冠,故而说“如果游先生真能在中国书法长河中占一席之地,首选应当是她的小楷”。游寿先生写小楷数量之大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她的小楷名作巨制如胡小石《中国书学史》《伐绿萼梅赋》《陈幻云诗稿》等为业内所崇仰。她仙逝后,家人一大袋一大袋售出她的手稿也绝大多数是毛笔小楷手迹。证明游先生在小楷字体上是下过大功夫的,并非一个“生”字所能含盖。因多次亲见游先生写小楷,很有感触,曾写过一段话:“游寿先生的小楷,是以金石甲骨笔法写楷书的点画,又巧融行草游丝幻画入其中,使其小楷笔画在峻拙中透出流畅,沉稳里不乏秀润之致;
从而形成一种古朴野逸、峻迈脱俗的风韵。使人如对上古之人,不复有尘俗之想。”“游寿先生的小楷是以女性独具的细腻情感,敏锐观察与金石学者特有的学养,综合多种古人楷书经典而形成的一种‘妙楷’,是她人难以复制的绝唱。”自己也曾向先生表达过愿从学习小楷的愿望,先生推荐学习《张猛龙碑阴》,并送我十幅她临写的从金文到隋《董美人墓志》临写本,以便了解小字的传承流变。后来王立民编辑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游寿临董美人墓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游寿书法集》都有从这十幅临帖作品中选入的作品。可能个人才气学力的关系,最终小楷没有学成,有负游寿先生教导之恩,也从不敢以游寿先生学生自居。

游寿先生早年是以擅诗赋著名的,自来哈尔滨后,不知什么原因很少作诗写赋。倒是她的夫君陈幻云热衷写诗,和苏渊雷老师诗笺往来,唱和不断。1963 年1 月24 日,是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诞辰925 周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心过问下,苏渊雷老师右派帽子终于被摘掉。高兴之余,他邀无名小诗社成员游寿、陈幻云、张志岳等小聚钵水斋。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了苏老师珍藏的苏东坡墨妙亭残刻十七字断碑砚,领略古人风雅遗韵,与会者当场均有诗作。游先生写的一首七言古风《东坡诗翁九百二十五年生辰诗会有作》,是第一次见游寿先生当场赋诗。这个小小诗会影响可不小,海内大学者张宗祥、马一浮都有诗作咏和,先后有几十人寄来和诗。此后“文化大革命”动乱中,游寿先生对诗会仍念念不忘。她在1972 年11 月17 日寄苏渊雷先生信中开头就是:“回首南楼吟赋,匆匆十年,月明风霜,多增感慨。”岁月淘洗,劫难频繁,也难抹去风雅记忆!

1975 年秋,苏师寄赠给我《金陵杂诗十六首》,写南京历史兴衰。读后有跃跃欲试的冲动,也学写了一组《金陵杂诗十六首》。春节拜年,抄了一份请教游寿老师。游老师问:“你去过南京?”“没有。”“没去过写到这样,还不错。”先生饶有兴致地讲了一些她在南京学习的趣事,胡小石豪迈卓逸的板书,他的夫人好打麻将,好化妆……。游先生从中挑出一首诗,认为是十六首中写得最好的:“歌尽滛邪玉树花,画船歌舞月初斜。石头城下风烟冷,夜半涛声独自哗。”后来组诗寄给苏师,他也认为这一首好。1976 年秋天,苏师从浙江平阳县寄给我一幅水墨菊石图,游寿先生听说后想看看,于是我带着画作拜访游老师。游先生见后大加赞赏,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逸品。欣然在画的左下方题跋:“秋菊有佳色,骚人餐其英。贞石洁且白,采之以为磬。东篱一杯酒,缶拊声铿铿。钵翁菊石图,喜其高洁。题应克炎学友雅属。一九七七年新秋,闽东赤岸媪寿”诗与书写都是一时完成的,非常珍贵。也有人说这很可能是世间唯一的一幅苏画游跋的合作妙品,不会再有了。

游寿先生并不以画见长,偶尔会一试绘事。1945 年曾在自画朱竹图上自题“全不知法度,但写胸中潇落耳”。她收藏的古画并不是很多,质量却不低,都是名家真品妙笔。她推崇逸笔草草的文人学者书法家的画,如评倪元璐“书法超妙,画亦称逸品。”至今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拜访游先生,她出示了一幅倪元璐所画墨松图大中堂,是为某翁祝寿而作,笔力雄健,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我整整在她家观赏了小半天。后来也询问过几位和游先生过往很近的人,他们没人看到,也从未听说过。很尴尬,孤证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但我确实见过。还有游寿先生曾为我写过一幅“龙沙万里”横幅,钤有方形图章一枚,阴文“闲锄明月种梅花”。游先生说是明朝人文彭所刻,后来也没见她用过。这些珍贵的文物的下落也不知道归于何处了,可叹!

游寿先生为我的画作题跋约有七八次。倒不是我画得有多好,原因是有两点:一是她对传统文人学者画偏爱,而对新派画法不是很欣赏。特别是对我在逆境中坚持拜师苦学很同情,认为自己节约衣食花钱跟外地老师学习不是件容易事。所以先后为我题大字“泼墨有真趣”,小楷“艺苑以清俊入手,从而积渐,乃见其气韵,至于美善。克炎学友好泼墨写意,业暇染翰,为山川林木,神游宇内。以所作索题,书以应之。丙辰秋,七十媪寿”。游寿老师和黑龙江省考古队一些学者很熟,知道考古队急需一名出土古物摹画工作人员,就命我拿一些个人绘画作品,由她和考古队沟通推荐,以改变我长期困在工厂当工人的窘境。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但游先生惜人爱才的胸怀却使我特别感激,至今难忘。二是可能长期远离故乡工作,想家的乡愁郁结萦怀,难以排解,见到画中山水,别有情绪。“余家负山面海,草木长青,海雾烟霞,(阴)晴幻变。春秋佳日,临流看花,轻雨雾迷,涛声悬瀑争鸣。五十年远客,每怀太白天姥之吟,放翁霍童之忆。菊园石涧,历代名流吟咏之矣。余好烟雨苍翠之景久矣,每梦游奇景。克炎学友以此册复嘱题,烟影晴晖,触余怀兮,因忆书此。寿”等都是。还有一些则是直接在画幅上题字,不署她的名字,好像是我所写,实际是游先生代笔。

游寿先生八十岁的生日过得很风光,哈尔滨师范大学专门为她安排了庆祝生日典礼,省长亲自到学校为她祝寿。也正是自那时起,游寿先生平静生活被改变了,拜见的、采访的、求字的如过江之鲫,应接不暇。游先生不停地写呀写呀,书债却难以偿清。一天,无意中收到游寿先生一封信,内装先生书写的一幅大篆对联“凤楼得石砮,馬骨见原人”。据游先生的助手栾继生先生说,游先生八十岁生日时,给很少的一些关系比较近的人每人寄送了一幅书法作品,这应当是其中之一。对于晚辈后学提携之情,可见一斑。

游寿先生一贯主张:欲学书法,必通书学(书法理论研究)。只重碑帖临写必蹈字匠旧辙。因我学魏碑,游寿先生嘱我必须熟读《魏书》《北史》等典籍,《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也是要深入学习。1987 年,黑龙江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召开,应邀到会的游寿先生对我提交的《有关〈孝文皇帝吊比干文〉几个问题的探讨》论文推翻康有为认为该碑是崔浩书写的论点大加赞扬,认为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现论断。表示她手头有一些资料,可以帮助我进一步完善。1988 年,《书法研究》第二期全文刊载了这篇论文,我将刊物寄呈游先生。不久收到她的回信:“克炎同志,惠书及大作收读,甚好,甚好!《吊比干》书体为隶,是北魏后期书,与前期不同,近日出土诸刻可证。前嘱件,连月打开包,翻箱倒箧,均未找到,甚歉。”游先生还主张,研究书学,必重考证,以实据说话。在1989 年2 月4 日写给我的信《书法新认识》中说:“近来书法之风新起,作文章人甚多,但深入考证的人却不多。中国书法是依赖文字生长的,所以会书法的,必以多读书为内在力量。东坡有言:‘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此是名言。克炎同志,有志于学,初好诗词,近来多读史书。一晤书学,必以学术为根,一洗当时任意挥毫之病。既成此文,可以悟学书之理矣。”当时我正在着手古代咏书法论书法诗的收集整理选注工作,就此拜访请教游寿老师。游先生认为选题很别致,属独辟蹊径。她同时提出两点意见,一是这类诗属冷僻类,原始资料收集非常难,只限于黑龙江省藏书肯定不够。二是注释专业性太强,我的能力精力能否胜任?最后先生还是鼓励说:“你是个踏实做学问的人,还是有成书希望的。”并答应可以为书作序。

辽宁美术出版社审阅书稿后,愿以本版书出版发行,定书名《书法咏论》。1992 年,我兴匆匆地提着已经排好版的打印书稿去游寿先生家。敲了几次门,“哪位?”游寿先生问。等了好一会门才开,家中无他人,游先生是扶着墙慢慢挪步为我开的门!先生病了,足疾眼疾都很严重,且经常失眠。聊了一会,实在张不开口求先生审书稿写序,放下水果,提着装书稿的口袋怅怅告退。《书法咏论》已经出了三个版本,至今仍以缺少游寿先生序言为憾,因此中也有先生的见解心血在内。

游寿先生仙逝后,痛惜的同时发现涌现一批游寿先生的书法学生。这也算是件好事,说明游先生的影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衣钵有传,无可厚非。但所谓金石书派所学典范是指青铜器、石刻原拓本,而不是坊间普通印刷品,这类印刷品不会有金石气的。所谓“求分于石,求篆于金”,求的是原拓本书法神韵而不是文字形体,这又是印刷品难以反映的。再一点,金石书派几代代表人物首先是大学者,然后才是名书法家。李瑞清,进士,曾任江宁提学使,晚清著名诗人。胡小石,教授,国学大师,拜名诗人陈三立(陈寅恪父亲)为师学诗。游寿,教授,古文字历史学者。游寿先生书学核心是“废笔成冢,池水尽墨,不如读书万卷”。不太了解一些粗通文墨或半文盲自称游寿学生的人是如何与以上现实对接的。联想到近些年所见到假冒游寿先生的赝品,都是在以上两个方面难以瞒天过海。网上常见游寿先生写给我本人的那封短信,格式内容与原件(现藏哈师大文博馆)相同,但笔画如面条,丝毫没有游寿先生笔下高古的金石气。还有的看字确有几分游寿先生用笔特点,所书内容及声律漏洞多。如这幅“干戈韩项岂定论,前代名公侭挥豪。山阴胜绩英贤事,万古丹青勋业高”。前言不搭后语,难以理解全诗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诗句平仄声律也有错处,假品无疑。大家的作品肯定会有过人的独特之处,不求精髓、只摹皮毛,不会走得太远,取得大成就的。唯愿后学正确认识金石书派,真正解读游寿先生的书学思想,使我国异彩纷呈的传统优秀书法流派一代一代传承。

猜你喜欢拓片小楷书法——曾来德小楷展">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中华书画家(2022年6期)2022-11-04节录《尚书·君奭》小楷草堂(2022年7期)2022-10-22书法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草堂(2022年5期)2022-07-16书法欣赏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书法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文物季刊(2021年1期)2021-03-23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书法欣赏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你读过历史,有没有见过历史的影子大观周刊(2017年4期)2017-07-06

推荐访问:亲见 亲历 书事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