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3-09-21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宋佳荣?林海君?褚海霏?刘庆锋?同雪莉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社会功能日益显著,重視家庭、注重家教、涵养家风建设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家庭教育也逐渐由“私人领域”转向“公共领域”。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立足时代特征,回应现实生活,聚焦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经验。本文依托对陕西省神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实地调研,对其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主要成就进行总结,并基于新时代的新挑战、新问题对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加以分析,以期为创新基层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家庭教育 基层工作创新发展

作者简介:宋佳荣/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安 710127)

林海君/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西安 710068)

褚海霏/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部长(西安 710068)

刘庆锋/陕西省妇女联合会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四级调研员(西安 710068)

同雪莉(通讯作者)/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西安 710127)

一、引言

《孟子·离娄章句上》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教育于身而言,是培养人的社会角色、塑造个体人格的摇篮教育、终身教育;
于家而言,是增强家庭文明素养、提升家庭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于国而言,是加强和创新国家治理、培育社会良好风尚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2]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置身其中的家庭也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人口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迁,公共属性越来越突出的家庭教育由内隐向外显转化[3],家庭教育工作迭代升级迫在眉睫。

如今,家庭教育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在创新主体、整合资源的一体化视角下,家庭教育工作在多地区已然有序开展,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各组织机构认真负责,家庭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随着对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与不断改革,多年来,全国各地在家庭教育建设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以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行动实践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庭教育服务供给不足,体现在知识获取渠道有限、软硬件设备落后、机构设置不合理等”[4]“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有所差异,例如缺少定期沟通交流机制、面向特殊家庭的特殊服务明显不足、执行力度不够等”[5],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同当地群众实际获得感和满意度不匹配。换言之,如何提升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家庭教育工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陕西省神木市地处陕西北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促使各项社会事业走在国内前列,人民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精神追求日益丰富。在推进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中,神木市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为此,本文围绕“如何创新基层家庭教育工作以提升其实效性”这一命题,通过对神木市家庭教育三级体系指导中心、实践基地、服务社区等10多个家庭教育特色站点的调研,梳理其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做法,提炼其创新经验,反思其不足之处,从而为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有效路径。

二、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

基层家庭教育工作作为社会系统变革的“微观基础”,需要深刻把握时代特征,精准把握社会发展,努力满足家庭需求。神木市通过借鉴全国各地的典型经验与创新举措,不断打造当地家庭教育新模式。本次调研聚焦神木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和支持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通过交流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先后与相关单位组织召开了9次交流座谈会,实地考察了神木市10多个家庭教育特色站点、“数字妇联”新媒体平台,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了神木市家庭教育工作现状和进展成效。

(一)以“层级化”工作机制为保障

家庭教育对象、内容、载体、环境等信息流动和要素组合复杂多变,决定了顶层设计的有效执行和整体推进也要经过复杂的往复、调适。[6]多年来,通过对全国各地家庭教育的新进展、新成效进行梳理总结,神木市精细化家庭教育工作体系设计,创新家庭教育三级体系工作机制建设,以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加速发展。第一,由神木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统筹部署,制定全市家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统筹全市家长学校、社区(街道)家庭教育基地和站(点)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策划和开展全市家风家教宣传月等大型家庭教育特色活动,负责全市家庭教育服务机构监督评估和考核表彰工作。第二,以家庭教育实践单位为依托。根据县(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工作计划与实践要求,负责制定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日常家庭教育与实践工作,深化和提升家庭教育特色服务品牌活动,积极承办和参与县(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展的家庭教育活动。第三,以家庭教育指导站(点)为主力。制订本站(点)年度工作计划,建立家庭教育服务档案,了解区域内特殊家庭/儿童的特定服务需要,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家庭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等活动。神木市在落实具体实施办法时强调“自上而下、分工明确”的政策推进要求,同时充分发挥妇联的优势,着重利用妇联组织的基层影响力、凝聚力,听取基层群众的真实诉求,探索创新“自下而上”的家庭教育实践,确保地方家庭教育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以“协同化”联合指导为重点

在探索家庭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各地调动有效资源、整合相关机构,力争形成指导有力、机制灵活、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联合模式尤为重要。[7]神木市各基层单位依托部门协作、区域连带,共同推动家庭教育长足发展,带动学校、社区、社会团体等专业组织,为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而共同发力。在借鉴其他地区家庭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神木市通过建立地区特色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供给体系,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具体体现在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村镇党组织等建立家长学校,在镇街道、社区设立多个妇女儿童之家和家庭教育指导站,定期组织普惠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定点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鼓励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及时向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服务,例如,卫健局在孕妇学习、婚育教育、科学喂养和身心健康方面进行指导,公安局和司法局对未成年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文旅局媒体服务平台对科学教育知识进行宣传推广,文明办对新型家庭关系进行宣传指导以及关工委对老年优秀群体进行模范教育等;
培育和扶持家庭教育社会组织为家庭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
持续拓展家庭教育媒体服务平台,发挥妇联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妇女儿童需求期盼,设置“妇女维权”“素质提升、创业指导培训”等教育板块,初步实现了家庭教育专业化、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以“精准化”家庭服务为突破

“政府职能定位精准、服务者态度精心、管理过程精细、供给结果精品”[8],这是神木市以精准思维实现“群体化、针对性”的特色家庭精准育人新形态。首先,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因人施教”。在开展具有“妇”字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妇联特色,突出“母亲教育”这一关键环节;
在对青少年进行分阶段教育时,注重在内容设计和教育形式上选择符合其认知规律的方式;
针对特殊困境儿童、涉案未成年人、失管失教未成年人等群体,实施一对一服务、点对点追踪,有效落实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服务工作。其次,针对不同地区提供“特殊化”服务。神木市家庭教育工作特别重视教育产品与学习服务的精准供给,针对地区差异、现实诉求,分过程、分内容、分方式开展授课、调解、咨询等服务,充分实现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配置。例如,鸳鸯塔社区落实“幸福家庭万家行”家风家教巡讲活动,宣传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新元社区通过举办“点亮微心愿,圆梦在社区”系列活动,设置以家庭为单位的《文明实践护照》,通过盖章记录志愿服务工作,所得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礼品,促进家庭成员争当“红色代办员”等。最后,考核评估精细化。神木市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工作考核领导小组由妇联主席任组长,成员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其他成员单位负责人担任,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评估。评估项目由立德树人目标完成情况、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家庭教育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能力培训开展及效果五部分组成,各部分又细化为相关具体考核标准。根据考核评估结果,激励先进,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推动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四)以“专业化”教育模式为依托

家庭教育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推进家庭教育管理模式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陕西省妇联结合自身的规律特点,领导开展了具有“妇”字特色的家庭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妇联干部队伍专业化,让更多妇联干部“持证上岗”。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妇联组织服务专业化不足的问题,又广泛吸纳了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为家庭教育的政策制定、教材编撰、队伍建设等提供智力支持;
既通过内部组织、选拔、培养了一批本土化家庭教育服务工作者,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又将专业化社会组织作为补充力量,纳入家庭教育师资队伍;
既积极采用“外引内培”的方式引进全国知名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参与授课培训,又大力鼓励讲师团成员接受系统化、科学化的家庭教育专业知识培训。目前,神木市家庭教育事业专业化服务队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如婚调委的特色微课系列课程、依托社区开展的行为养成课程、行为矫正课程、健康培育课程等,形成“线上+线下”的课程体系。神木市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依托课堂教育、社区活动、心理辅导、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等不同方式,不断拓宽专业育人范围,使家庭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为家庭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也为家庭教育工作走向科学化提供了重要保证。

(五)以“共享化”平台建设为载体

随着通信技术、大数据、智能化等网络技术的加速发展,家庭教育工作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化。神木市妇联通过共享化的网络平台建设,借助技术与互联网,引导服务对象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逐渐完善在线家庭教育支持服务体系。首先,推动网站创新,强化平台建设。多地区通过技术应用调动相关资源,创立在线家庭教育网络支持平台,开发本地区专属的微信、微博、抖音等公众号平台,定期推送特色化、区域化的学习资料;
推行“数字妇联”网上平台建设,打造标准化信息收集模式和精准化资源对接模式,完善追踪调查,实现信息资源的无缝对接。其次,推动多媒体融合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各级妇联组织可以结合实际对内容资源与技术资源进行创造性利用,一方面,促进方法的创新性,如利用新媒体,创造“微视频、微社区、微课堂”等易传播、易学习的数字化服务产品;
另一方面,提高内容的吸引力,切合民意诉求,通过家风家教工作纪实片、情景剧、微活动等,搭建起互动的桥梁,不断为基层家庭教育工作注入活力。最后,推出家庭教育共享课堂,传播家庭教育技巧。神木市妇联通过联合相关专家、机构推出家庭教育共享课堂,组织讲师团成员开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专题课程,内容涵盖父母教育、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家庭健康教育、儿童心理学、情绪管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等,开展“幸福家庭万家行”“家庭教育走基层”等家风家教巡讲活动,助力“智慧父母”“合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

三、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经验启示

近年来,家庭教育工作逐渐被提升到全局性高度,为凝聚良好社会风气、营造良好家庭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家庭环境变迁、家庭结构调整、家庭观念转变为创新家庭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挑战,也昭示着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新趋向。基于对神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梳理,发现虽然在制度体系方面层级分明,但相关保障机制、监督体系还有待提升;
虽然在联合推动方面已建立协同化机制,但在相关部门联动工作的落细落实方面还需统筹兼顾;
虽然通过分类施策指导提供了精细化服务,但还应该注重灵活性与实效性;
虽然在师资培养方面已具备一定专业化素养,但数量和专业度仍然有发展潜力。为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基层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路径,以期为基层家庭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做出努力。

(一)内容维度:聚焦“实”字

家庭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性,就必须联系现实生活、观照社会实践,这既是家庭教育价值的回归,又是立足社会发展、解决当下问题的关键。首先,着手生活实际。家庭教育工作如果只停留在“读文件、讲政策”,只会变成干巴巴的“纯学问”,只有立足个人、家庭所处的现实生活,把教育内容从“漫灌”向“滴灌”转变,力求使之引導有理、引导有力、引导有方、引导有效,落实“现实与可能之需”“显性与隐性之需”,才能使家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家庭教育方式要从“理性化”转向“感性化”,通过“情理之中、合情合理”的方式提升实际效果。其次,建立实地载体。根据自身实际设立特色教育实践基地,创新特定主题形式,打造个性化、特色化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共同体是落实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在丰富不同主题基地的设计和建立中,依托地区人文情怀特色、风俗习惯等创设体验情景,使家庭教育在共情感悟中实现效果最大化。最后,注重实际行动。“生活即教育,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始终是教育的重要命题。”[9]所以,需要通过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及家庭教育服务活动,以更为直观和动态的方式引导参与者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通过在亲身参与、自主体验的活动交流中获得自我发展;
以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和延伸基地为服务平台,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成效的实践服务活动体系,保证家庭教育的常态化、动态化开展。

(二)形式维度:凸显“活”字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底色教育,其教育成效影响家风家教建设。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样式让家庭教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切实提升家庭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首先,内容活。从古至今,丰富的家训家风数不胜数,因此既要呼吁传统家风和红色家风中优秀家庭美德的回归和传承,又要立足时代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更要关注群众现实问题,回应当下社会热点,以解思想之惑、困顿之结。其次,话语活。家庭教育工作建设的有效性离不开合适的叙事话语,注重话语表达的生活化、形象化,是增强家庭教育工作感染力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做家庭教育宣传工作时,既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性与通俗性,力争用最短的时间表达最充分的意义,也要注重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力;
既要注重现实性与流行性,寻找贴近生活的网络语言、激发大众的共鸣,又要提升亲和力与说服力,在现实实践中以温情触动、感化受教育者。最后,方法活。针对目前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度有待提升的问题,需要深耕实践教学创新,善于从地域特色、家庭特点、专业特征等方面挖掘更符合个人需求、融合现实生活的实践教学方法,强化“按需施教”“精准施教”。更要坚持通过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短视频微视频结合等扩大受众群体范围,真正让基层家庭教育工作“冒热气、接地气、有人气”。

(三)制度设计:强化“固”字

家庭教育制度的规范与完善离不开“剧中人”,更离不开“剧作者”,因此家庭教育制度建设要致力于把法治与情感相结合,既要讲制度之真,也要讲制度之善,两者一刚一柔,以向上向善的家教家风弘扬美德义行,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首先,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法律体系建设,总体上要突出“谁来抓”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级部门责任,厘清“做什么”的问题,细化和落实“怎么做”的具体职责,理顺家庭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细节要针对不同人群、领域量化、细化家风准则,明确家庭教育工作奖惩条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激励制度。其次,落实物质保障机制。家风家教建设的物质保障是充分运用物化形式来凸显优良家风的基础,一方面,要对传统家风遗产进行物质投入,比如宗庙、祠堂、家风家训馆等,以有形的物质环境为依托传递隐性精神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家庭教育工作经费,落实经费“专款专用”,持续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审计监督,这是家庭教育工作持续推动的有力保障。最后,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重视工作队伍监督,组建专项工作组,强化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等的监督检查。尤其是注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引导他们廉以持家、修身守正,带头发挥示范作用,以新风尚树立榜样模范,形成上行下效的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加强在线网络教育内容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严把网络舆情关,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更好发挥家庭教育的引导功能,唱响优良家风家教主旋律。

(四)队伍建设:立足“专”字

家庭教育专业化发展是推动家庭教育质量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基础,是家庭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的职业稳定性,影响家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发展既离不开人员数量的增加,更离不开整体队伍质量的提升。首先,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队伍,既要发展壮大一批能够立足本地、具备相关知识技能的指导服务机构,也要吸纳一批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充实专家智库;
扩大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伍,招募热心家庭教育公益事业的志愿者群体,积极提升志愿者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性。其次,增强专业化管理能力。对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发展、考核、晋升进行全方位管理,科学规划选拔、培养和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自觉规划自身职业道路的内生动力。最后,促进管理机制专业化。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制度管理,只有不断完善培养、聘用、奖励、监督机制的顶层设计,注重各种机制之间的协同连贯,鼓励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将实现职业理想作为自身成长追求,调动家庭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确保家庭教育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02-18(002).

[2]习近平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 组织动员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建功立业[J].中国妇运, 2018(11):4-6.

[3]武海英,赵蕾蕾.新时期家庭教育的内涵、现状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2(3):133-140.

[4]毕军梅,陈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实效性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为例[J].前沿,2015(9):101-105.

[5]刘秀英,孟娜,岳坤.中国城市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现状研究[J].少年儿童研究,2020(12):5-28.

[6]张继明,冯永刚.高等教育有效治理的系统化原则及其实践——基于顶层设计与法治问责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0(5):70-76.

[7]王起友,張东洁,贾立平.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23):13-14.

[8]程仙平.精准化: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实施框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1):14-18.

[9]高武,杨婉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3):48-53.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Family Education Work:
Insights based on Empirical Observations in Shenmu City, Shanxi Province

SONG Jiarong LIN Haijun CHU Haifei LIU Qingfeng TONG Xueli

Abstract:
The family is the basic cell of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s. As social ties become closer, the familys role in life, social functions, and civiliz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a social atmosphere that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and family cultur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alient.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national to the local level, there has been a strong emphasis on family education, with activ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based on current developments, responds to real life situation, and focuses on local condition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on family education in Shenmu City, Shaanxi Provin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ain achievements i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family educ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analyzes it in light of the new era, new challenges and new issues, with an aim to delineate a feasible path for innovative family educ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Keywords:
New Era; Family Educatio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Work

(責任编辑:李育倩)

猜你喜欢家庭教育新时代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46期)2016-11-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

推荐访问:教育工作 基层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