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危 周美慧
摘 要:目前,我国处于“万物皆媒”的融媒时代,全媒体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模式,新闻生产的底层逻辑正在被全面重塑,新闻工作者面临着新闻生产领域的重大变革。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在新闻工作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融媒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为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提供借鉴。
关键词:融媒思维;
全媒体记者;
全媒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6-0047-04
一、引 言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我国新闻行业急需完成的紧迫任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中,新的媒介环境和生态引发了新闻业界对媒体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融媒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困境
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面对提高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等新任务,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媒体融合的融点在于体制机制,在于传播方式,归根结底在于新闻人才的培养[1],目前,我国在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资源落后、全媒体人才培养观念不强、对融媒体技术把握程度较弱等问题。
(一)传统新闻学教材未及时更新
融媒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部分传统新闻教材未及时更新,依然侧重于对传统新闻理论知识的整理和叙述,信息容量较小且固定,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从教材中掌握业界先进经验和前沿热点。
(二)传统教学方式与现实脱节
目前,高校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仍然采用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新闻理论和传统实践教育,例如,以中外新闻史、新闻学概论为代表的新闻理论课程,以及以传统采集、写作、编辑、发布技能为代表的实践教学[2]。融媒时代,新的媒介环境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掌握新媒体技能和运营思维,要有创新思路以及灵活的应变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新闻工作者难以适应当下的媒介环境。
(三)新闻工作者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新闻无学”的伪命题充斥在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新闻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忧。一方面,由于新闻学所涉猎的知识非常宽泛,从业者需要掌握各行各业的知识,久而久之,便成了新闻行业的“杂家”。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新闻可以包容众多行业的知识,许多非新闻专业的人士跨行业参与相关新闻工作,人才大批量流动,不断稀释着它的专业性,导致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四)部分新闻工作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新技术
在新闻生产领域,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在改变新闻的生产方式,这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大数据技术、场景技术、H5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多种科技在媒介环境中的广泛运用,新闻生产逐渐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方式被打破。全新的媒介生态要求新闻工作者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紧跟时代步伐,在做好当下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新的媒介技术,努力提高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
三、融媒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无论在传统媒体时期还是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都是新闻专业理念的外化形式,都是对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修养。
(一)新闻工作者要实事求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在传播迅速、瞬息万变的网络舆论场中,热点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假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焦虑和社会恐慌。新的媒体生态要求新闻工作者更加严格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在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客观的信息,及时制止谣言传播,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合格的媒介使用者、网络舆论环境维护者和社会工作协作者。
(二)新闻工作者要具有融媒体思维和融媒体视野
新闻工作者在生产、传播新闻的过程中要运用好融媒体思维,开拓新的视角,这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下,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思路较为固定、单一,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新闻工作的前期准备会很全面,能更好地协调各个工作。随着媒体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对信息的需求也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具备融媒体思维和视野,从原来的“编辑思维”转变为“用户思维”。
(三)新闻工作者要熟练运用各种新型传播媒介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新的传播环境正在不断催生新的传播媒介,而新的传播媒介代表着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同时,也意味着它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新闻工作者要掌握新媒体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四)新闻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积极学习的热情,还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度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快速准确地辨别新闻事实的价值。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
而一个没有新闻敏感度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記者。”除此之外,一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还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新闻工作者就其本质而言是社会成员,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也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责任心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社会活动的参与度,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融媒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思路
互联网时代,媒介技术的快速革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闻人才的培养,要在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培养方法,力求培养出适应新媒介环境、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一)培养具有新时代新闻思想的新闻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中国媒体的实际工作经验时,就中国新闻业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大局观的论断,并形成了具有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的新理论体系———习近平新闻思想,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要自觉学习并遵循习近平新闻思想,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新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拥有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以及工作取向。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新闻工作者,都要紧跟时代步伐,在党的领导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断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培养具有复合型融媒体思维的创新型新闻人才
1.培养新闻人才的媒体融合意识
媒体融合是当下新闻传播领域媒介形态逐渐演变呈现出的新趋势,对此,新闻人才要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变化,以及媒体融合的本质特征,转变单一的媒体生产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主动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潮流。
此外,打造优质融媒体作品,还要培养新闻人才的团队协作精神。新闻媒体要利用互联网“万物皆媒”的传播规律,充分发挥各媒介单位和平台的作用,将不同媒体间相互协作的整体效率发挥到最大。
2.强化新闻人才的互联网思维
万物互联的数字化时代,新闻人才要积极适应互联网的传播模式和传播方法,还要提高把握新闻传播规律的能力、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力以及互联网文化建构与引导能力,从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3.强化新闻人才创新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意识
新闻媒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闻内容的创新性以及新闻报道形式的特色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新闻人才要树立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报道方式和报道手段。
内容方面,新闻人才要充分发掘地域优势和特色,从而使新闻内容更加具有独特性;
报道形式方面,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在做好新闻信息的准确阐述和舆论的正确引导的前提下,创新新闻内容的呈现形式,积极与受众互动,在保证新闻信息全面有效传达的同时,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
(三)加强全媒体新闻人才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新闻队伍建设,认为人才培养是媒体竞争的关键,也是媒体发挥其优势的核心。全媒体记者作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培养出的高质量新闻人才,拥有着创新的全媒体思维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对我国媒体行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4]。
面对新媒体,部分传统新闻媒体机构面临着创新意识不足、创新动力不足以及人才大量流失等问题。因此,对于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其融媒思维,还要强化其实操能力,除了教育层面,还要加强对主流媒体过去多年积累的新闻人才的继续培养,加强媒体机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事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媒体人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发媒体人的再学习能力。例如,在全媒体记者队伍培养方面,新闻媒体机构可以创新培训方式,对全媒体记者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多维度的考核与评估,从而促进全媒体人才的全面发展[5]。
五、融媒时代新闻人才的培养路径
融媒时代,新闻行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学校和业界的交流也是新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为新闻媒体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着扎实理论基础的新闻专业人员,业界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前沿的行业动向和实践平台。
(一)行业层面
1.媒体机构要与新闻工作者紧密联系
在新闻媒体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业务方面还是考核机制、激励机制方面,新闻媒体机构要与新闻工作者保持紧密联系。例如,在岗位聘用过程中采用人岗双向选择机制,使每个岗位尽可能地匹配到合适的人才,从而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此外,还要给予优秀青年媒体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和机会,增强媒体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
完善考核制度,构建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媒体融合时代新媒体岗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2.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渴望获取新的信息,只要对于信息的需求一直存在,新闻就永远会被人需要。而传播技术的进步、算法等程序的运用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正因如此,看似简化了的新闻采集、制作、传播流程实则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把关。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努力提高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各项新媒体技能,更要在提高工作水平和媒介素养上下功夫,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高校人才的培养层面
1.打造全面型教学团队,优化课程配置
目前,我国新闻专业的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课程配置、专业实践无法满足当下融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新闻专业要在把握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打造全面综合型教学团队,引进业界专业人士作为“双栖型”教师,将课程安排与前沿热点、先进的媒体操作技术、创新的业界工作理念、高效的工作方法相结合,使高校新闻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适应媒体整合的现状[6]。
2.建立全媒教学实践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前沿知识理论与具体的社会实践都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在打造全面型教学团队、优化课程配置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建立全媒体、全流程的教学实践平台,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全媒体的工作流程、新闻信息采集传播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中的全媒体实践。
3.加强校际优秀项目合作
高校在新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寻求与其他优秀院校的学术交流、合作,发挥不同院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在融媒体环境中的创造思维。此外,也可以通过开设实训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式鼓励学生多参与融媒体的多元化实践,从而实现媒体教育资源的共享,最大化发挥媒体教育资源的价值。
4.促进校企合作。
各级媒体单位和媒体机构可以根据本单位的融媒发展计划和媒体人才招募计划,积极与高校新闻学院保持合作,既可以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发现人才,也可以根据单位全媒体人才培养计划精准培育全媒体人才[7]。校企之间通过建立轮岗机制,媒体单位定期选派资深媒体人到高校进行讲解和实践指导,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新闻媒体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能够使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实现最大化。
六、结 语
目前,传统的新闻教育方式不能完全满足新闻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参与,只有加强教育机构、新闻行业、社会企业等多个层面的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给新闻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世才.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及对策思考[J].新闻文化建设,2021(6):60-61.
[2] 黎伦俊.融媒时代新闻人才培养途径的几点思考[J].傳播力研究,2018,2(13):105.
[3] 王健.融媒时代对新闻人才的要求[J].编辑之友,2011(5):47-48.
[4] 王晓霞.全媒体记者的素质能力与培养路径[J].新闻传播,2022(20):58-60.
[5] 杜静怡,邹戈胤,朱学波.探索全媒体时代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全媒体记者培养为例[J].传媒论坛,2021,4(10):27-28+31.
[6] 王杨.融媒时代新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报业,2017(23):64-65.
[7] 周高琴,谭科宏.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目标调整与路径探索[J].东南传播,2017:103-105.
[责任编辑: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