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维 曹玉 赵宇丽 李冕政
引言
兴国必先兴学,强国必先强教。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多年以来带着“应试”的标签,强调甄别和选拔,背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育课程亟待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素质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国各级档案馆面向中小学积极探索档案服务新模式,利用优质馆藏档案资源,滋养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个性成长。
我国现有研究充分肯定了档案服务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建议。少数学者提出了将档案融入课堂的思考和研究,陶甄指出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加强档案教育,改变目前我国档案馆文化教育服务功能的不足[2]。周耀林等人指出档案馆要以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为基础,与教育部门合作,开发专题档案教育素材[3]。启示我们进一步拓宽档案的服务范围。
新时代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仍需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目前,特色素质课程的数量和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档案以其独特的教育、文化功能在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选择4-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遵循教育规律、学段特点,探索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策略,以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调查
因档案馆集中管理着珍贵的档案和史料,各地高度重视其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实现。截至2015年,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名单增加至48个,档案部门拓宽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方式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通过调查2022年中国国家档案局官网最新发布的档案馆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成果发现,各档案馆的实践主题丰富生动。如,天津市档案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中小学生寒假来馆参观天津城市记忆展厅,体验档案抢救修复技术,了解天津历史[4]。广东省佛山市档案馆联合团市委开展“走进档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参与档案基础知识微课堂、开展档案整理实操、参观展览等方式,“零距离”感受档案文化,提升档案意识[5]。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相较欧美国家多种多样的档案教学工具和形式, 我国档案资源用于教育的开发形式还比较单一, 大多还停留在参观展览及实体档案馆的阶段,尚未拓宽功能范围至中小学,面向学生档案意识和档案知识普及开展课程体系建设[6]。
然而,档案教育课程的建设有着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实现路径支持。中小学课程改革和档案服务创新的实践,为推动档案走进课堂、将档案资源与校园资源相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强调国家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数字化进程获得很大发展,这为选取档案资源进入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各省市区县的档案馆大都在档案网站上设立了“档案展览”专题栏目。如上海档案信息网站设立的“爱教基地”“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等多样的主题模块;
再如苏州档案信息网站设立的档案文化栏目,包括“编研成果”“档案影像”“档案数字”和“数字展厅”四个主题模块。数字档案资源契合现代化课堂的教学形式,让教师能够便捷利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使用第一手档案资料。
二、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
笔者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一是认知层面。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12岁以上年纪的儿童进入了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抽象问题。因此要选取富有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档案资源,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鼓励小组讨论、表达分享等课堂形式,采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归纳演绎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是心理层面。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个体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对转变教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小学4-6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勤奋感和自我同一性的重要过渡阶段,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发展特点,因材施教,科学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和训练此阶段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少年儿童在此成长阶段正处于道德形成与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在与小学4-6年级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发现,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价值、情怀、未来等抽象概念,并對这些概念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观念体系尚不完善。调研中还发现,他们的自我意识相较于低学龄的儿童增强,会出现一些叛逆行为,乐于模仿,容易盲目从众。因此,为获得积极的价值取向和健康的情感体验,仍需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明确以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课程目标定位,有统一的定位和标准,以便在落实的过程中为动态调整优化的课程提供方向和指导。因此,该课程体系的构建需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顶层设计原则。一是顶层决定性。不同主题档案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设置都要源自统一的体系方案,允许课程的调整和创新,但核心不能偏移。二是整体关联性。档案特色教育的各个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教学模式在横向上要注重协同,纵向上也要围绕着顶层体系设计的核心理念。三是实际可操作性。整套的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表述要清晰简洁,自上而下,使成果可高效地实施操作。
第二,校本设计原则。一是为了学校,其内容的设计要能够为学校自主运用,将一部分实施主权下放至学校及教师的手中,使其拥有自主决定权,为其课程建设的地方性、特色性提供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二是在学校中,将档案特色教育资源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启蒙学生档案意识。三是基于学校,在特色开发过程中,充分综合考虑学校的教学时间、办学理念、地方特色、师生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性地进行体系构建。
第三,创新设计原则。首先,课程内容要创新。本体系的课程内容既可借鉴已有实践形式,和其互为衔接,又要区别于走出课堂参观档案馆展览、讲座等这种短期片段式的体验教学,更系统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档案意识和人文素质。其次,教学模式要创新。档案特色教育课程趋于开放型学习,在教学中要以课堂任务为导向。课堂教学内容资源也要与社会档案资源互动,让学生感受、体验和探寻家庭、社会中的魅力档案,摆脱教师全盘灌输理论的封闭式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档案特色教育课程能够顺利、高效实施的主要环节,科学优化的课程结构架构需要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和均衡性三个方面的原则要求。
1.课程结构的整体性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结构的构建要保障相互联系、协调拼接。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和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体性。
一是课程内容的整体性。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的内容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国家历史档案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部分的课程内容不是割裂的,教学内容的搭建要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性,要均衡引导学生考虑学生与自我、与家庭以及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个人成长档案中,蕴含的不只是个体的记忆,背后更是一个家庭的记忆,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境况记忆。
二是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语文、历史等科目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写作、信息提取、网络收集、批注等知识能力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强化知识、审美、情趣、道德等方面的内在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改变单一学科的思维模式。
2.课程结构的层次性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结构的层次性体现在教学内容要层层递进,教学目标由浅及深、内容主题由小至大。
一是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由浅及深。一方面,主题教学在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拓展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顺序,遵循纵深发展的原则,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教学目标要設置科学合理的内容主题序列,建立起在学期、学段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联系。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结构的层次性原则旨在避免学生知识遗忘,培养较为完善的档案观念,综合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深化大中小衔接和育人目标。
二是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内容的主题由小至大。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内容的主题按照主体划分,分别为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和国家档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的层层递进。如图1所示,笔者调查发现,57.14%的教师倾向于教授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盒整理,家庭档案和红色历史档案系列的5分占比分别为35.71%和42.86%。可见个人成长档案更为学生所喜欢,根据学生学习习惯和特点,先教授学生乐于接受的个人成长档案主题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入家庭档案和国家历史档案,充实课堂内容,促进学生档案意识的启蒙,增强学生在各种生活、学习场景下感知档案存在的能力。
3.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体现在注重课程类型的合理分配,包括必修主题教学与选修主题教学的均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
一是必修主题教学与选修主题教学的均衡。必修主题教学包括档案普性知识讲解、档案分类、档案联系生活等内容;
选修主题教学是指学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具备地方特色的档案主题内容。选修部分的特色课程内容教学要建立在必修教学的基础之上,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二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教育,但是不能将它完全等同于综合活动课,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的分配应在40%和60%为宜。如图2所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根据他们的教学经验认为,少年儿童对于接受“档案”这一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知识十分必要。按照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和学习方式偏好开展实践操作教学,发展学生的阅读、演讲、表演、合作、手工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二)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内容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是该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与充分发展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建立完善严密的知识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要遵循以下原则标准。
1.课程教学资源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教学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双教学主要是指以理论指导实践开展,以实践巩固加深理论。
以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7]”因此,知识理论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效率。档案的理论教学主要包括档案类型、档案分类、档案整理、档案与生活等内容。带领学生学习档案相关的知识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档案的概念,感知档案的作用,进而在实践中能够对档案的意义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以实践巩固加深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实际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是相互呼应的,在教学中要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重点,从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践教学是指让学生在动手做、探究、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档案分类、整理知识的运用,发现和体验档案与生活的联系。实践过程也是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利用档案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以文字记载、历史图片等资源,让学生致身于直观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对原有知识进行建构,并赋予档案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以学生个人独特的新理解。
2.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共性包括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传递,做到立足知识,立意情感。一是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共性也要具备针对性和实效性,档案特色教育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要在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细化,设置阶梯式的重难点内容,并在教学中,根据课堂反馈和学生表现适时调整,使其更具可操作性。二是教学内容的情感价值传递。在选择和设计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内容时,注重挖掘内在蕴含丰富优质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将其融入到档案教学的共性目标中去,充分体现档案的育人价值和思想性。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个性包括两个方面——课程资源选取和课堂内容设计。一是课程资源选取。本课程体系提出了三个课程内容的主题方向——“个人档案”“家庭档案”“国家历史档案”,在选取课程资源时要充分体现地方的档案特色和特殊之处,并且要考虑地方和学校的特色人才培养需求以及学生的喜爱倾向。二是课堂内容设计。个性的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是指小学学校针对4-6年级段的不同年级各自制定适合的课程内容,学生年龄差异不大,但是身心和学习都是逐步上升发展着的,不能安排完全相同的统一课程内容教学,包括动手操作标准、课堂引导形式、课堂任务等方面都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
因此课程教学内容要将共性和个性两方面相结合,既满足学生共性学习需求,又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特征,提供全面有效的课程指导和教育。
(三)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档案特色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形式设计以创设情境为主,辅之以“因材施教”的趣味教学方法,二者环环相扣,互为联结,凸显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1.以创设情境为主的课堂形式
档案特色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主要以情境教学为主。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于4-6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运用语调、PPT、有趣的讲授等形式技巧,设计课堂形式需要考虑课堂氛围的创设、课堂节奏的调整、课堂活动的设计、课堂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影响要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图3所示,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根据教学经验给出的学生对于课堂形式的喜爱程度评分,超50%以上的教师给手工制作、角色扮演和故事分享会都打出高分。
因此,主课堂的呈现形式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通过创设情境,使课堂内容和形式富有创造性。档案具有直观生动性的特点,使用数字媒体展示图片档案、声音档案、视频档案,情景交融,让学生身臨其境,再现真实历史。调查中学生所喜爱的角色扮演、故事分享会等课堂形式,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情境中与历史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
2.趣味教学方法
小学生特色档案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情境化、趣味化的特点,需根据4-6年级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不同,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策略。如图4所示,多媒体介入、课堂游戏、案例研究、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效果得到众多教师的高分评价,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
通过音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档案,在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出知识点,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唤起学生对档案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课堂游戏通常和案例研究和小组讨论相互配合、结合进行,针对某个游戏情境的演绎,在该环节中穿插探究、讨论和任务驱动。基于笔者在对小学生和教师的调研中发现,“角色扮演”“天马行空”“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最为常见和有效。有利于促进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运用,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所擅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示。
四、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保障机制
实施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和实践界的经验成果获取,但若要开展实施,还存在着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尚需优化、课后服务教师团队的教学素养有待提高、档案特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广度及深度较为局限等问题。因此,为保证档案特色教育课程建设落实,还需进一步优化相关机制。
(一)深刻认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起着制约作用,因此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性,调动少年儿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一门特色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设置适合的课堂任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个性化教学。
(二)培育建设优质高效的教师素质队伍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是档案特色教育课程成果实施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理解课程目标,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意识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还应积极参加培训和专业交流分享会,提升信息科学素养,学习如何利用网站获取档案资源,并将第一手教学资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三)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课程开发模式
完善优质的档案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学校、社区、档案馆和家庭四方联动,联合开展课程开发,教学研究。课堂作为教育阵地,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启蒙学生档案意识。档案馆开展假期社区实践活动作为课堂补充。家长则作为桥梁,在老师的引导下,感受生活中的档案印记,整理家庭档案资源,探寻家庭记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陶甄.在中小学加强档案教育的思考[J].兰台内外,2019,No.252(15):54-55.
[2] 周耀林,陈晋雯.我国省级档案网站教育服务现状调查研究[J].档案管理,2019,No.237(02):68-7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档案文化冬令营”为青少年假期生活增色添彩 [EB/OL]. [2023-0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广东省佛山市档案馆联合团市委开展了“走进档案”社会实践活动 [EB/OL]. [2022-09-21]张夏.关于档案融入中小学课堂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17,No.339(03):29-32.
[4] 木塔里甫.探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No.637(17):57.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藏在档案中的爱与礼——面向小学 4-6年级的课后素质拓展课程开发”(项目编号:202210065149)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特色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中医的特色英语学习(上半月)(2019年9期)2019-10-10完美的特色党建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0期)2017-11-07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2期)2017-05-30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9期)2015-07-01什么是真正的特色陕西教育·综合版(2015年5期)2015-06-28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8期)2015-03-01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