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时间:2023-09-21 19: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历史变革和传承,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而音乐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同中学音乐相互融合,不仅能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本文着重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合理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 传承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4.055

随着全球化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真假信息的甄别能力有待提高;
加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学生的日常娱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受到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创新,并有意识地挖掘音乐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二者不断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音乐课堂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发展。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

1.学校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音乐只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一门辅助科目,加上初中音乐课程并不在中考范围内,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时,将时间和精力都分散到主科目上,对音乐科目缺乏足够的重视,每周只安排一节或者两节课程,而这仅有的两节音乐课程也会因各种原因被文化课程替换。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音乐教师无法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更不用说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发挥其育人价值了。学校除了不重视音乐教学课程外,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可见一斑。比如,很多学校会将“传统文化”同科目教学完全割裂开来,认为传统文化只是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方式。而实际上,传统文化不仅同教学活動息息相关,还存在于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忽视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不仅给教师和学生造成思想上的误导,认为考高分重于一切,还间接影响了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学校对音乐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忽视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阻碍。

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音乐教师对本科目“育人价值”的认识不足,加上音乐科目并不在考试范围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常表现出“得过且过”的心态,更别提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调整了。可以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从根本上是教师对本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最常见的是教师在讲台上带领学生学习理解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带唱,学生跟唱。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提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在面对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时,这种音乐教学模式完全没有竞争力。长此以往,学生会以敷衍的方式对待音乐课堂活动,导致教师教得没有动力,学生学得没有新意,不仅浇灭了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热情,还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当然,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过程中,有些教师已经认识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针对“如何渗透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音乐教师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实施体系,导致渗透方式不正确,无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特征和文化风貌。它是意识形态、人文风俗的综合表达, 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神载体,它以丰富内敛的民族内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又在不断变革的新时代中衍生出新的生存模式,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可以说,它的传承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延续,它的发扬代表着中华民族生命力的生生不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学生的视野,在这个“信息快餐”时代,大家更习惯于通过电子设备快速获取所需知识,很难静下心慢慢感悟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而初中生正处于思想迅速发展的阶段,凡事都喜欢“标新立异”,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搜罗新鲜有趣的事物,比如国外的一些特色文化、奇装异服、流行语言等,反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局限于“老古董”“封建糟粕”一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有失偏颇。因此,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要想将传统文化完美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如果音乐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便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倘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即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科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培育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初中音乐本身就是为提升学生“美育”的重要科目,而“美育”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探索其中的道德情感,以此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积极乐观情绪的指引下,提升自我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借助音乐“美”的优势,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
还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中,完成“育”人的最终目标,进一步培育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同中学音乐教学相结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2.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打破以往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帮助其端正教学态度,明确教育使命,使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普及,课堂教学中到处可见多媒体的身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一方面能大大减少教师课下准备教具、教学资料的时间,减轻教学压力;
另一方面还能在使用过程中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观展示教材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活跃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音乐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课堂多媒体设备将其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创新性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堂内容,通过引入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3.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时代的快速发展,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需求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需求,教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初中音乐课程作为教学体系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丰富音乐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提升“美”的鉴赏能力的同时习得优秀传统文化美德,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技能,帮助学生完成对音乐课程的系统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中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

1.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对待中学音乐科目的教学活动时,音乐教师要转变固有的“音乐课程不重要”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美育”的重要性。在开展音乐课程活动前,教师要对音乐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到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将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中国诗歌、民歌等融入其中,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提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不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典故时实现游刃有余。长此以往,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还能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从心底生出对博学多才的音乐教师的崇敬之感。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另外,教师要秉持“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对课堂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课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等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为之后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而创新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打破传统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入丰富有趣的传统文化典故、增加师生互动频率、创设生活情境等方式,提升课堂活跃度,推动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2.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鉴赏中

初中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而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民族音乐体现了本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文化特色,具有独特性、丰富性的特征。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时,教师要着重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歌词、音调、乐器、服装、舞蹈动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从而增加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歌唱祖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这首音乐,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得到学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师继续发问:“这首歌歌唱了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么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音乐的旋律、節奏等有什么变化?”教师重新播放乐曲,鼓励学生针对该问题主动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到歌曲中的情感起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最后,教师再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及创作者向学生展开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曲子所包含的精神内涵,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歌唱祖国》的认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整个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始终站在鉴赏者的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乐曲的魅力,通过适时引入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该乐曲的感情色彩,还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对乐曲展开联想,以此达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的。

3.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活动中

教师在设计音乐活动时,要对活动流程有整体的把控,充分考虑到活动开展的条件、活动内容、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效果等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思考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因此,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为了使传统文化能有效渗透到音乐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体验音乐的机会,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对音乐展开鉴赏、探究,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和人文素养。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这节课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该音乐,让学生在“听曲”中感受《青春舞曲》的节奏特点,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待学生找到旋律规律后,播放《青春舞曲》的舞蹈表演片段,让学生对其产生更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歌伴舞”课堂活动。这一举动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专业点评,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当然,以“歌伴舞”的形式学习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维吾尔族文化,还促进了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4.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音乐实践中

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一切理论知识都要在亲自实践中才能加深理解。因此,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理论知识和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音乐活动,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外娱乐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提升音乐专业技能的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秋音乐节”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课下查阅有关中秋节的相关资料,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民俗、诗歌、乐曲等,帮助学生确定音乐作品主题,鼓励学生大胆上台表演,最后根据学生对“中秋音乐节”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诠释由音乐教师做专业评价及总结,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音乐活动,使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习得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合理改进,能有效提升音乐课程的“存在感”。通过提升课程本身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和理论的兴趣,适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让学生对“美育”有了深入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音乐课堂,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固有认识,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帮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完成对传统文化的内化吸收,实现传统文化在新一代青少年中的弘扬和传承。

参考文献:

[1] 洪叶《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6期。

[2] 杜娟《浅谈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多元渗透》,《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36期。

[3] 刘珊、马丽娜、林云燕、黄发萍《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2021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吴佳璇,1986年生,女,汉族,甘肃庆阳西峰区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传统音乐课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浅谈 传统文化 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