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镕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六五环境日”到来在即,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主题既意蕴深厚、承古启今,又思维现代,高瞻远瞩。
自古以来,人类和自然万物始终共居于地球之上,勤劳朴实的古代先民很早便有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良传统。
据《论语》所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意思是不用大网捕鱼,不杀夜宿归鸟,就是要给动物们留有足够生息繁衍的空间。《庄子·齐物论》又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其中就包含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万物理应相合相生、和谐共处的含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发展方向和鲜明特征,同时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题中应有之义。因为生物多样性是维系地球健康、人类福祉和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底,《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新蓝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是人与万物唇齿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姿多彩、生生不息的世界,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对其他物种负责,更是对人类自身负责。只有不断提升和增强公众保护自然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道德境界和行为自觉,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设的全过程,才有助于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猜你喜欢共生万物共同体万物皆可折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2年7期)2022-09-20万物生今古文创(2022年33期)2022-08-19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0年10期)2020-11-10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共同体的战斗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0年6期)2020-09-11共生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年6期)2020-07-10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10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