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闽 曹珂崯 戴路 何玉林
摘要:在数字经济和数据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技术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大数据相关的专业,以培养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人才,并探究其人才培养模式。该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建设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数字经济;
数据科学;
大数据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3-016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0 引言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引发各类数据持续高速增长,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在日益对经济运行、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产生重要影响。全球范围内,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成為不可阻挡的趋势。2020年底,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正式发布。该建议提出要继续瞄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建设的步伐加快,数据的有效利用、数据价值的充分释放将成为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方向。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求不断增长,就业市场迫切需要一批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在2025年之后,中国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将超过200万,这导致了我国大数据人才的供需缺口大,建设和完善大数据专业势在必行。
1 大数据专业建设现状
2014 年我国部分院校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
2015 年,部分本科高校也开始筹建本科的大数据相关专业;
2016 年,教育部在高职电子信息大类中的计算机下新增专业目录“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开始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试点;
2017 年,部分高职院校以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开始招生。大数据专业属于全世界教育范围内的一门新兴学科,借助于如今数字经济和数据科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在欧美国家教育界呈蓬勃发展趋势,同时在教育界赢得了话语权[1]。而高职院校要求大数据专业能密切联系生产需要,注重实践,国内高职院校的大数据教学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一个新增设的专业,没有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职业院校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1.1 完善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仍需探索实践
全球在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数据科学的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也呈现飞速发展,数据资源已经成了全球关键性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资源。目前,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赢得了政府、企业的高度关注。就业市场迫切需要一批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特别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岗位人才,到2025年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将高达200万。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2019年申请增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提前部署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于2020年开始招生。然而,由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是一个新增设的专业,没有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形成完善的培养方案[2]。从培养内容和能力需求上讲,大数据专业的高职人才应具备编程、可视化、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和数学等相关知识,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只能培养出某个方向的学生,无法培育出掌握多门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大数据人才。大数据专业同样需要建立切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模式。
1.2 大数据岗位的高要求与教学资源短缺等矛盾凸显
大数据人才岗位市场需求大,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知识和技术,具体内容包括:掌握一定的数学理论、数据挖掘算法以及计算机编程能力等,还需要学生具备数据清洗、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3]。高职院校培养大数据专业的技能人才,学生需体验大数据应用的专业实战环境,将学习的技术与所在行业的数据业务需求深度结合,在实战中发现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从而不断地学习、思考并融会贯通。然而,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团队缺失企业经验等问题[4]。目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专业还不具备大数据培养环境,不仅缺乏大规模基础数据,也缺乏对不同领域的业务需求的理解。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相关技能的教学时,也非常需要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与产业、与实际业务需求相结合的各类教学资源以及相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3 “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在大数据专业具体实践中,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逐渐衰退;
传统教案编写存在局限性,教师教学创新缺乏内在激励,教师热情难以持续;
学生混合式学习动力不足,在落实以“学”为主导的实践中缺乏突破口;
线上线下融合度不高,学生线上教学缺乏强有力的监督;
低年级学生实践不足;
高校配套支持不足,相关培训与考核制度不健全,具体操作难达预期等问题。同时,在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也很难支持教师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和课程形式的革新。如何将“线上”“线下”这两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质的“线上”与“线下”融合,仍需进一步探究。
2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1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和省政府部门一直在强调创新育人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育链、企业的产业链、社会的人才链以及国家的创新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育人模式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学校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地去适应大数据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大数据专业的实战背景下去学习和发展。企业具有实际的工作场景与工作环境,校企联合、产教融合模式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行业业务需求相结合,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大数据分析岗位技能培养过程中极其需要基于校企合作基础,对接产业、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的各类教程教学资源,尝试探索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双元”协同育人的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双元六共”人才培养借助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注重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通过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内容的合作制定,培养一批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六共”目标。
2.2 结合产学协同、思政协同育人实践模式
大数据专业是在大数据、“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下,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对接信息技术产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大数据与大型软件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信息化专门人才。大数据育人模式需要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共同配合,校企共建体现大数据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的大数据分析新技术应用课程。
大数据专业通过联合专业教师、思政队伍、企业导师与家庭导师,实施“多方联动,全员育人”;
从新生入学到就业指导,实施“价值引领,全程育人”;
结合“课内—课外—校外”,推动“学习—行为—职业”习惯养成,实施“三课堂融合,全方位育人”,以“价值引领、数据驱动、内涵默化、素质养成”为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如图2所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大数据专业思政协同育人培养模式下[6],专业课程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设计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将思政有机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教学各环节,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专业课程上将建设丰富的专业课程配套资源,包括线下活页式教材、分层次的数字资源、形式多样的在线思政课程与思政教材。全方位培育在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
2.3 项目式、模块化教法、“1+X”证书制度带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项目化教学,即教师以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模块为授课教学的参考点,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授课模式。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7],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进行,模块化教学将授课内容放入框架中,通过大规模框架来规范授课内容。模块化教学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的发展,创新高职大数据专业原有的教学模式。“1+X证书制度”[8]带来的是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学校和老师通过学分制、模块化教学等这些灵活的学习制度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这些新的变革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办学模式带来了重大冲击和挑战[9]。“1+X”证书制度的精髓在于:书证衔接和融通。“1”代表的是学历证书,是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及获取相应的学分,从而获得了学校的毕业文凭;
“X”代表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拟定的培养方案,有对学生获得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和等级证书相关的培训,在毕业前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体系的推行,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0]。
3 结束语
在探究高职大数据专业育人实践模式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如何使大數据专业的人才紧跟时代技术发展的步伐,以有效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职业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双主体”协同培养模式;
产学协同,实践思政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项目式、模块化教法、“1+X”证书制度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大数据专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研发成果和最新技术,从而培育更多的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桂劲松,张祖平,郭克华.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新专业建设思路探索与实践 ——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8(7):27-31.
[2] 傅伟,涂刚.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7,32(32):13-15.
[3] 潘梅勇,陶玉华,孔丽云,等.基于就业岗位核心竞争力导向的高职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9):42-44.
[4] 屈文亭,张春茂.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大数据可视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235.
[5] 王国义,余兴国,李菲,等.职业教育 “岗课赛证融通” 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7):145-147.
[6] 王可,苏红艳.大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方法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28):60-62.
[7] 高婷婷,刘莹,马妍妍.三教改革背景下大数据采集活页式教材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3):120-122.
[8] 张宁.基于1+X证书的多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林区教学,2022(11):
:70-74.
[9] 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4(3):30-35.
[10] 田志琴.“+X证书” 背景下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0):13-15.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大众科学(2017年3期)2017-03-21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3期)2017-03-03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西伯利亚研究(2016年5期)2016-12-23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中国市场(2016年37期)2016-11-12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商(2016年25期)2016-07-29大数据时代我国信用评级业重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6期)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