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张文宇 黄小玲
摘 要:该文针对财经院校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跨学科赋能、导师指导能力存在短板以及日常管理松散三方面问题,构建基于跨学科团队协同的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蓝图,详细探讨学科破壁促赋能、团队协同补短板、精细化培养出实招等具体的改革方法和举措,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所需的学科融合化、知识复合化、技术智能化的跨学科赋能,取得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
关键词:财经院校;
经管类硕士生培养;
跨学科赋能;
团队协同;
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7-0034-05
Abstract:
Aiming at the three ke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master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blueprint for th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master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disciplinary team. The study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specific reform methods and measures such as breaking discipline barriers, team collaboration and refined management, so as to meet the interdisciplinary enabling needs of discipline integration, knowledge compounding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which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the training of master students in mainstream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isciplines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universit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reform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master students.
Keywords: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ultivation of master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terdisciplinary empowerment; teamwork; refined management
近年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和重塑了经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1],财经类院校亟需探索一套符合学科融合化、知识复合化、技术智能化趋势的经管人才培养新模式[2-3]。在此背景下,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以下简称信智学院)从2012年起,主动联合校内的工商学院、公管学院、财税学院等主流经管类兄弟学院,在企业管理、行政管理、财政学等传统经管类二级学科下共建了企业数智化管理、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财经大数据分析等跨学科的硕士点特色方向,开展经管类硕士生的跨学院联合招生与共同培养,以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人才培养的赋能。
因此,我们从2013年起先后牵头组建了5个紧密协作型的跨学科导师团队,并针对以上特色方向的经管类硕士生开展联合指导,强化计算机建模、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编程开发等信息能力与素养的训练,注重引导经管类硕士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硬科学技术来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管理场景中的软科学问题,培养了一批掌握新兴信息技术、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树立长期学术志向的复合型经管类拔尖人才,为促进财经院校主流经管学科与新兴信息学科的跨学科协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和经验。
一 经管类硕士生培养亟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过广泛的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财经院校在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过程中亟需重点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
问题1:如何破除学科壁垒以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硕士人才培养的赋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与管理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财经院校主流经管学科的人才培养迫切需要新兴信息学科的赋能。但是由于两类学科在学位点归属、学科思维、硬件场地和导师归属等方面存在着较多壁垒,导致新兴信息学科难以满足主流经管学科硕士生培养对学科融合化、知识复合化、技术智能化的赋能需求。
问题2:如何破解经管类硕士生培养的全面性与导师学术领域的专一性之间的矛盾。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和重塑了经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外延,对经管类硕士生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经管学科与新兴信息学科日益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导师个体由于学术领域的专一性导致其指导能力存在明显的短板,难以从理论、模型、算法、实验及写作等各个层面给予经管类硕士生全面的学术指导与训练。
问题3:如何加强经管类硕士生的日常管理。与理工类硕士生相比,财经院校经管类硕士生大多没有固定的实验室场地归属,加上90后学生的吃苦能力不够、抗压能力偏弱、心理问题频出,且经管类硕士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更加注重个性自由,毕业压力偏小等原因,导致日常管理比较松散,难以按照理工科的团队模式进行有组织的严格管理,“导师不想管不敢管,学生不愿学不必学”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 经管类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法与举措
针对以上三方面问题,浙财大信智学院在长期的硕士生培养实践中构建并实施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跨学科团队协同的财经院校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蓝图。下面从学科破壁促赋能、团队协同补短板、精细化培养出实招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我们在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具体方法和举措。
(一) 学科破壁促赋能
针对如何破除学科壁垒以实现新兴信息学科对主流经管学科硕士人才培养赋能的问题,我们以“学院联合、课程复合、场地聚合、优势整合”为抓手,打破学位点归属壁垒、学科思维壁垒、硬件场地壁垒和导师归属壁垒的阻碍,以激发学院、学科、学位点、导师等不同层级组织和个体的内生动力,自底向上地推动依托跨学科赋能的硕士生联合培养,注重引导经管类硕士生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硬科学技术来分析和解决经济和管理场景中的软科学问题,从而满足了主流经管学科硕士人才培养所需的学科融合化、知识复合化、技术智能化的赋能要求。
1)学院联合:信智学院以跨学科赋能为导向,先后与工商学院、公管学院、财税学院等经管类学院联姻合建了企业数智化管理、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财经大数据分析等硕士点特色方向,并以“结婚养孩子”组成命运共同体的方式开展硕士联合招生与培养,以打破学位点归属壁垒。
2)课程复合:信智学院联合经管类学院重组现有专业性课程,开设出经济大数据可视分析、商务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等一批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来解决经管场景问题的复合型课程,引导经管类学生掌握信息学科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以打破学科思维壁垒。
3)场地聚合:信智学院对本院1/3的实验室场地进行了门禁改造,增加APP共享预约功能,吸引了全校每年200多人次的经管师生进驻使用,并与本院师生聚合成跨学科团队,以打破硬件场地壁垒。
4)优势整合:鼓励导师跨学院定期发布财经数据分析、智能投顾等财经与信息交叉领域课题的合作需求,从而整合经管导师的场景优势与信息导师的技术优势开展联合攻关,实现“1+1>3”的整合效应,以打破导师归属壁垒。
(二) 团队协同补短板
针对经管类硕士生培养的全面性与导师学术领域的专一性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我们构建了一套基于导师协同、校企协同、跨国协同、本硕协同的团队协同机制,以弥补导师个体的单一学科知识短板、高校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短板、国内导师的英文论文写作短板、经管类硕士生的算法编程能力短板,确保从理论、模型、算法、实验和写作等各个层面给予经管类硕士生系统的学术指导与训练,从而解决了经管类硕士生培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性与导师学术领域的专一性之间的矛盾。
1)導师协同:以“软科学硬化、硬科学软化”为导向,由信息、计算机、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等多学科导师组成以“课题共研、成果共创、经费共享、学生共导”为特征的“四共”型导师团队开展联合指导,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与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以弥补导师个体的单一学科知识短板。
2)校企协同:依托我校在财经领域厚重的校友资源,与信雅达、盈阳资产、半云科技等知名企业通过共建AI实验室以及聘请实务导师等方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以弥补高校导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短板。
3)跨国协同:即坚持学术国际化导向,定期邀请国外特聘教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硕士生开展全英文的学术指导和训练,以弥补国内导师的英文论文写作短板。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德州大学等知名大学学者建立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并借助“浙财大-德州大学”中美暑期夏令营的有利条件,由中美学生组成跨国团队共同完成小型课题或项目,以培养硕士生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跨国协同能力。
4)本硕协同:即每年定期从大二学生中择优选拔编程能力强且有志于读研的本科生参与课题组的学术研究。硕士生负责发现问题、数学建模以及论文撰写工作,本科生则负责协助硕士生完成数学模型的算法编程和实验验证工作,从而共同发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弥补经管类硕士生的算法编程能力短板。
(三) 精细化培养出实招
针对财经院校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日常管理松散的问题,创新并实施了一系列面向精细化管理的硕士生培养举措和制度,强化思政引领、过程管控、人文关怀、学术导向,努力营造紧张、活跃、团结、友爱的学术氛围,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强大的内生学术动力,确保对整个硕士培养过程加以科学组织和严格管理,进而促进了经管类硕士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坚持思政引领,即引导硕士生逐步树立学术报国的宏伟志向,以激发出学生强大的内生学术动力,主要举措有:①团队师生恳谈会制度,即导师组成员定期与团队学生进行平等且坦诚的恳谈,逐步明确未来的长期学术规划,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②榜样的力量——博士学长报告会制度,即定期邀请在“985”高校读博的优秀学长返回团队给在读硕士生做主题报告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帮助学弟学妹树立投身科研、终身学术的远大志向;
③科技热点研讨会制度,即定期组织团队学生针对当前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如美国封杀华为、中国芯之痛等)进行专题研讨,以激励学生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④对话名企首席技术官(CTO),即定期邀请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CTO来学院与研究生开展技术讲座和面对面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学术兴趣,并从中发掘出科学研究的学术乐趣。
2)强化学术导向,即在学院和团队内部努力营造崇尚学术、勇于创新、潜心研究的良好学术氛围,主要举措有:①早鸟先飞抢跑计划,即每年6月本科生毕业离校后,动员硕士新生提早来团队报到,系统学习团队积累的100多个算法案例、10余个科研项目代码,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系统的文献阅读强化训练,并要求学生在9月份开学前撰写一篇文献综述小论文;
②本硕连培播种计划,即对有志读研的本科生予以研究经费专项资助,并指派导师组成员从本科阶段就加以专门的学术指导,以帮助其在本科阶段与硕士生合作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同时提升其对本团队的学术认同感,进而在其内心播下报考本团队读研的种子,进而改善团队硕士生源的质量;
③优硕升博登顶计划,即设置读博专项基金,激励学生攀登学术顶峰,想方设法在团队内部营造出浓郁的读博氛围。对于那些有明确读博意愿的硕士生,加大学术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术潜能,进而指导学生在硕士阶段发表2篇左右高质量的SCI/SSCI学术论文成果。
3)倡导人文关怀,即通过多种人文关怀帮助硕士生减轻高强度科研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努力营造紧张、活跃、团结、友爱的团队氛围,主要举措有:①“每日水果餐、每月集体生日会、每季聚餐会”制度;
②每年两次团建活动制度;
③学术减压休假制度, 即当学生感觉科研强度超过了自己的承受力时,允许学生申请1~4周左右的“学术减压假”进行状态调整和修复。
4)加强过程管控,即对整个硕士培养过程加以科学组织和严格管理,主要举措有:①“996”考勤制度,即要求周一到周六进行打卡考勤,并要求学生每天用于学习和学术研究的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10个小时;
②“每日QQ汇报、每周研讨会、每月学术报告会”制度,即要求学生在每天晚上睡觉前通过QQ向导师汇报当日的学习和研究进展以及碰到的问题,每周抽出半天时间召开一次团队研讨会,每月抽出一整天时间召开一次团队学术报告会;
③寒暑假留校制度,即除了寒暑假各放一周探亲假外,其余时间要求学生留校开展学术研究。
三 经管类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自2013年我们开展改革探索以来,信智学院依托与经管类学院共建的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管理统计学等二级硕士点,跨学科培养了7届总计71名经管类硕士毕业生,成果丰硕:①26人进入“985”高校和境外名校读博,5人进入“211”高校和一般大学读博,升博率高达43.7%,远超我校6%左右的平均升博率,中国教育网、新浪网、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连续四年对信智学院硕士毕业生读博深造进行了报道;
②以学生一作或通讯,或学生二作且导师一作发表学术论文139篇(生均2篇),其中SCI/SSCI期刊论文89篇(生均1.3篇,JCR-1区论文50篇)、EI检索论文12篇;
③主持各类课题62项(生均0.9项),其中浙江省“新苗计划”课题15项、校级研究生科研课题47项;
④以学生二作且导师一作申请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1项;
⑤5人获省优硕士学位论文奖,11人获国家奖学金,7人获省优毕业生,6人获我校研究生最高荣誉——卓越之星奖(全校共14人获此殊荣),获国家级学科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其他各类省级或校级奖学金和荣誉73项。⑥信智学院硕士生的生均科研绩效为190分,是全校硕士生生均科研绩效的15倍,高居全校第1名。
与此同时,信智学院参与建设的各学科实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①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智学院协同建设的公共管理学科从上一轮排名前70%大幅上升至本轮排名前40%,另一个协同建设的工商管理学科从上一轮排名44%上升至本轮排名前30%;
②以信智学院为主体的工程学学科从2020年起进入ESI全球前1%,且排名稳步提升;
信智学院参与建设的社会科学总论学科也于2021年进入ESI全球前1%;
③信智学院依托管理统计硕士点参与申报的统计学一级学科于2021年成功获批博士点。
四 结束语
基于跨学科团队协同的经管类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多次获得中国教育在线、钱江晚报、今日头条、青年时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如图2所示)。英国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以及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的研究生先后慕名前来学院进行了访学和交流,并与我院硕士生合作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SCI期刊论文。近年来,西南财大、江西财大、吉林财大、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和浙大城市学院等省內外高校的导师团队多次就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培养主题赴信智学院进行调研和交流。导师团队负责人多次应邀在全国财经高校信息学科院长论坛和浙江省本科院校计算机学院院长论坛以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培养为主题做大会主旨报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19年,基于跨学科团队协同的财经院校硕士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人工智能时代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9(9):35-38,44.
[2] 王维国,徐健,盖印.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的研究与探索——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2):95-100,143.
[3] 王维国,徐健,盖印.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数智化升级与教学方法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22(3):31-36.
猜你喜欢精细化管理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职教论坛(2016年22期)2016-11-19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医院精细化管理下的预算支出控制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浅谈现代企业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路径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论医院如何完善精细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建设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商(2016年27期)2016-10-17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