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农田防护林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3-09-24 20: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梁存峰

摘 要 安徽省萧县现有农田面积126 160 hm2,其中永久基本农田83 733 hm2,适宜建设农田林网面积95 953 hm2,已建成农田林网面积68 126 hm2,农田林网建网率达71%。树种基本为杨树,有少量的银杏、女贞、国槐、刺槐、栾树、楸树、柳树及泡桐等。为解决农田防护林建设质量偏低的问题,在综合分析安徽省萧县农田防护林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未来农田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科学规划、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突出成效的原则,综合运用林学、生态学等的理论,采取科学的营建技术和保障措施,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防护效果。

关键词 农田防护林;
建设技术;
保障措施;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

中图分类号:S727.2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3.058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林业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农田防护林建设是粮食主产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林长制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萧县是安徽省宿州市下辖县,土地面积1 853.6 km2,辖23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39.63万人,目前林地面积67 452.6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2 293.9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 590 238 m3,森林覆盖率34.3%。萧县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具南北方气候特点,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不定期会遭受低温冷冻、台风、干旱等重大灾害影响,如2013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018年“摩羯”“温比亚”台风,2022年“梅花”台风及干旱,因此开展农田林网建设极为必要。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改善萧县生态环境,防治风沙和干热风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保持水土、改善农田小气候、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及增加林业碳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  基本情况

萧县始终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作为平原林业发展的重点,当地农田防护林建设大体经过了3个快速发展阶段。1)20世纪90年代,萧县开始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初步完成了国道、省道和河流两侧的防护林带建设;
2)21世纪初,萧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构筑了农田防护林的基本框架,形成了以环城、环镇、环村绿化为点,以河、渠、路、堤绿化带建设为线,以速生丰产林、名优果品基地、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
3)2012年以来,萧县实施的森林增长和“林业双增”行动,完善了农田防护林建设体系。通过以上3个阶段建设,萧县基本实现了沟河路渠建林带、平原农田织林网、荒山秃岭披绿装、村庄变成小“林场”的建设目标。

萧县现有农田面积126 160 hm2,其中永久基本农田83 733 hm2,适宜建农田林网面积95 953 hm2,已建成农田林网面积68 126 hm2,农田林网建网率达71%,林网树木折算面积5 336.8 hm2,活立木蓄积量569 655 m3。树种基本为杨树,有少量的银杏、女贞、国槐、刺槐、栾树、楸树、柳树及泡桐等。2021年,安徽省启动四条廊道建设,为萧县农田林网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依据。

2  典型模式

借助于万里绿色长廊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增长工程、“林业双增”行动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萧县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构建了“点、线、面”结合,乔、灌、草、花、果搭配,多林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综合性农田防护林体系。

1)点:以城、镇、村绿化为点,遵循“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花则花,灵活布局”的原则,在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的村旁、房前屋后、宅基隙地进行绿化提升,发展庭院经济,栽植经济林树种;
对村内部道路、河沟统一规划栽植用材树种;
对沿街道路、公共绿地栽植园林绿化树种和灌木花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村庄绿化林分。

2)线:以河堤、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绿化带为主线,合理配置宽10~50 m、长约150 km的主副林带,构建森林长廊,构筑了萧县农田骨干防护林带;
以沟、渠、堤、路为辅线,在两侧栽植1~2行用材林木或2~4行果树,完善农田林网建设。

3)面:分别在西南部张庄寨木材加工产业园区、中北部黄泛平原地区、东南山区坡地建立杨树速生丰产林基地、名优果品基地和干杂果基地,建设农田林网面。

3  存在的问题

根据数据统计,2005年底,萧县农田林网建成率在87%左右,而2021年底下降到71%左右,16年间跌落16个百分点,出现了北部乡镇防护林建网连带困难、西部乡镇防护林保网提质困难的局面,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3.1  单一树种制约可持续发展

萧县农田防护林建设主要树种为杨树,树种单一,成熟林、过熟林比例偏高,造成病虫害大暴发,特别是美国白蛾的入侵,使杨树林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新植杨树寥寥无几,林网网格面积和林带质量下降。

3.2  违背生态发展规律无序采伐

不少镇村以杨絮干扰生活、影响环境为由,借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土地复垦治理、交通水利工程实施之机,违反生态发展规律,未经批准肆意采伐杨树。

3.3  农田防护林建设缺乏科学规划设计

相关部门实施的农林工程中,农田防护林设计未向权威部门征询意见,未邀请业内专家参与督验,导致设计树种不科学,栽植质量无保证。不少地方盲目追求景观效果,无视绿色经济收益和生态防护效益,在农田防护林建設上单纯使用女贞、石楠、樱花、石榴等小乔木、花灌木,致使村庄绿化园林化、道路绿化矮灌化、树种选择外来化,增加了造林绿化成本,削弱了农田防护能力。

4  对策建议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新确立农田防护林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前提下,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庄绿地,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

4.1  科学布局

以林学、生态学、林业工程学等学科的理论为指导,以真正发挥防护功效为目标,以合理优化解决农林水等争地问题为前提,研究全域与农田区域内森林斑块、廊道的连接水平,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见缝插绿,灵活运用规则式、自然式和综合式布局方式,推进立体绿化,增加林网连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打造复合森林生态防护网络[3-6]。

4.2  建设原则

1)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坚持以森林生态高质量发展为指导,抓住安徽省四条廊道建设契机,将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林业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构建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2)因害设防,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等现有空间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特别要强调防护效果。农业、资源规划、林业、水利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协调农林水等用地问题,把农田林网纳入生态和农、林、水综合建设中。

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萧县地平田阔,农田防护林建设选用的造林树种须适地适树,遵循速生、高大、乡土、多效的原则,以乔木为主,营造速生用材林和复层景观林。

4)突出成效,明确目标。农田防护林建设要突出建设成效,实现乡村森林化、村庄林场化、路渠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树种多样化的“五化”目标。

4.3  树种选择

依据生态互补原则,大力推广抗逆性强、根深、冠窄、速生、干直、寿命长、经济价值高及养护成本低的造林树种。同时,增加树种多样性,优先选用优良的乡土特色树种为骨干乔木树种,城乡、村落附近及通道等特殊区域,可适当增加景观树种,株间套种花灌木。适宜萧县的树种有榉树、南京椴、青檀、薄壳山核桃、刺槐、国槐、泡桐、楸树、银杏、白玉兰、紫玉兰、柳树、栓皮栎、麻栎、黄连木、朴树、皂荚、水杉、枫杨、椴树、杨树、懸铃木、黄山栾树、重阳木等骨干乔木树种,乌桕、女贞、臭椿、香椿、白蜡、苦楝、桂花、侧柏、枇杷、榆树、国槐、无患子等辅助乔木树种,以及石榴、海棠、紫薇、红叶石楠、栀子、枣、杏、柿、梨、桃、樱桃、山楂、花椒、火棘、小叶女贞等小乔木与灌木树种。

4.4  林带设计

依据农田防护林的空气动力学特征,综合考虑重点保护季节的风害、寒害、雪灾、旱灾特征,依据通透度科学采用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林带,合理布局配置林带的走向、间距和宽度等,平均降低旷野风速20%左右;
林带与主害风方向垂直,主林带以疏透结构为宜,其他林带可采用通风结构或疏透结构;
主林带实行2~4行乔木、1~2行灌木的乔灌配置模式,副林带可因地制宜,既保证了农田通风透光,又提升了土地产出效益和森林的碳汇功能,实现林粮互益共生[7-9]。

4.5  科技支撑

依靠科技推动农田防护林快速、高效发展。1)围绕农田防护林建设大力开展技术攻关,培育新品种,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2)选育抗逆性强、生态效益稳定、经济价值高的优良乡土树种,逐步扭转当前农田防护林建设树种单一的现状。3)加强农田防护林结构、布局、树种配置、混交方式等最佳模式的筛选,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提供布局科学、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生态屏障。4)通过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科普宣传、开通科技服务网、市场供求热线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农田防护林建设全过程技术咨询和信息服务,切实提高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综合防护效益。

4.6  抚育间伐修复

1)农田防护林要依据《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2015)及时松土、除草,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灌草;
在树木休眠期施有机肥或复合肥,生长期追肥。加强林木修剪整形,剪去病虫枝、干枯枝、卡脖子枝及下层生长衰弱的枝条。林木修枝强度不宜超过30%。2)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3)适时开展抚育间伐,保证间伐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6,主林带疏透度不低于40%,副林带疏透度不低于60%。针对成熟林带,依生态和经营目的采用隔带更新、半带更新或全带更新。4)对因受造林和经营不当、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退化、濒死、生长不良的林带,需要依据退化程度分别采用更新修复、补造修复、抚育修复等方式进行林带修复。

4.7  开展防护成效评价

通过生态学、林学调查与等级评分,开展农田防护林树种组成、结构,增产效益价值、营养循环价值、固定CO2的价值、净化环境价值等防护成效评价,筛选合理的农田防护林配置模式和配套技术,构建平原区高标准农田林网营造技术体系[9-11]。

参考文献:

[1]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积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意见[EB/OL].(2018-11-20)[2022-12-01].http://www.forestry.gov.cn/main/195/20181120/100525265303545.html.

[2]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EB/OL].(2022-05-10)[2022-12-01].http://www.forestry.gov.cn/main/586/20220606/115248033428062.html.

[3] 杨书雅,杨会巾,刘丽娟,等.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田防护林景观格局评价[J].生态学杂志,2017,36(6):1690-1698.

[4] 史晓亮,李颖,赵凯,等.农田防护林林网景观结构异质性动态评价[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2,29(1):54-61.

[5] 朱廷曜,周广胜.农田林网地区风速减弱规律的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1993(2):136-140.

[6] 李德文,季倩如,刘英,等.农田防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形态特征[J].森林工程,2022,38(3):8-15.

[7] 王栋,肖辉杰,辛智鸣,等.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田间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20,34(5):223-230.

[8] 王葆芳,赵英铭,王志刚,等.干旱区人工绿洲不同农田防护林模式防护效应及相关性[J].林业科学研究,2008(5):707-712.

[9] 齐永青,刘荣慧,沈彦俊,等.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及其潜力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8):69-73.

[10] 范志平,关文彬,曾德慧,等.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高效多功能经营的指标体系及标准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5):701-705.

[11] 李春平,关文彬,范志平,等.农田防护林生态系统结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3(11):

2037-2043.

(责任编辑:刘宁宁  丁志祥)

猜你喜欢保障措施分析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策略财会学习(2016年24期)2017-01-10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架构来探讨社保档案的管理办公室业务(2016年12期)2017-01-09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1期)2017-01-04网络通信技术在信息安全保障中的作用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22期)2016-12-26网络通信中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年20期)2016-12-21毕节试验区耕地污染治理与轮休改革对策及思路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0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5期)2016-11-16天津市地表水资源保护保障措施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企业导报(2016年8期)2016-05-31

推荐访问:萧县 防护林 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