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层指导的应用对策

时间:2023-09-25 11:20:02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简介:张德琼(1970~),女,汉族,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底坝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摘 要: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课堂使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在固定的学习区域中按照课标进行集体性学习。这种形式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自此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在班集体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文章先是分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的意义,并重点阐述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分层指导,最后介绍开展分层指导取得的成效,旨在通过此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分层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9-0023-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及“个性化教育”,希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其个体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都能自主合作探究。此表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不同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制订差异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层指导的意义

(一)可适当缓解班中学生两极分化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主要组成,普遍性与义务性强,在中低年级中开展统一授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表现不明显。但是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提升,学生受思维发展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逐渐产生差距,在班级中就会产生“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代名词,主要表现在学生成绩差异、课中表现差异、作业完成情况差异等方面。教师若没有培优补差,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久而久之在班级中会出现两极分化明显的问题,即“优等生”更优,“差生”更差。而分层教学指导的运用就可对班内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进行有效处理。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计划等,希望通过此帮助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快速提升,缩小学生差距。

(二)可适当解决个体发展与班集体进步之间的矛盾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需要教师更加关注个性教育。学生个体发展与班级集体的进步实际上并不矛盾,但是在实际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班级进步大方向,设置课程的内容也趋于班级整体水平,看似所有学生都得到了练习与锻炼,考试成绩获得提升。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会发現“优等生”提升较快,但是“差生”几乎没有进步,整体平均分下降。虽然班集体在前进,但是“差生”“拉后腿”情况严重,会产生个体发展与集体进步矛盾的问题。分层指导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问题,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围绕学生个体进行,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慢慢产生对自己的认同感,增加对班级的信任,自此班级的进步会更明显。当然,也不能忽视集体教育的作用,需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个体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三)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高效的教育需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学习需求,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可实现整个社会的进步。课中教学分层指导的意义就是可以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经验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教学。在此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自我认同感,产生学习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发挥创造力。通过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其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会获得更多肯定性的评价,这对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促使心理健康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促使学生活动更加科学与有效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强调知识性,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能力与接受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名师指导”却教不出“名生”的原因。无论一节课多么多姿多彩,若是没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知还是会一头雾水,收获甚微。课中分层指导首先是对教学目标分层,然后对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实施分层,让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调整自我,会大大增强学习体验,提升活动参与感。在此,以“以人为本”理念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分层指导,在班级中形成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能更快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的来说,分层教学就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扬长避短,促使自身个性化发展。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层指导的应用

(一)课内阅读教学的分层指导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理解书面语言能力。传统课堂中开展的全班教学,让个别学生变成“陪读”。因为在此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多是教师与“优等生”的对话,时间一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就变得不愿意思考与表达,降低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种教学不能让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教学效率自然变低。开展课内的分层指导可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升学习质量。如何在阅读课堂中实施分层指导呢?课堂作为践行教学的主要场地,课中进行分层指导可在这四个环节中贯彻执行。

第一,备课环节确定教学目标。每一名学生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对相同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适合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教学法最开始需要备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深度挖掘教材,设计分层课程。为了科学地为学生制订对应教学目标,教师要“吃”透教材,做好备课。对总体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标准为:A层次学生能够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勇于创新;
B层次学生则能独立完成基本任务,在自主学习下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掌握与运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语文阅读能力;
对C层次的学生则以达到基本学习要求为主,能够掌握生字词,熟读全文,在外界帮助下可初步厘清文章结构与中心思想。例如《伯牙鼓琴》文言文结构与记叙文相比更加复杂,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所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一定差异性。基于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求其不但要背诵课文,还要掌握文下的注释,更全面地了解文本。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先要求其掌握基本的课文背诵就可以。如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努力下学习到语文知识。

第二,课堂中根据分层目标进行教学。备课是为了上课准备的,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两项工作:1)时刻明确课中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采取适当手段鼓励学生达到标准。教师的分层教学工作对学生来说是保密的,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教师要在每节课开始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清晰自己的位置。2)要精准掌握对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让每名学生都得到收获。例如在课堂中运用因人提问、分层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A层次的学生提出扩展类、智力类的问题作为课堂练习;
对B层次的学生则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以阶梯性问题引导此层次学生前进;
对C层次的学生则提出记忆类的问题,以难度较小的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无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适当的肯定与表扬,让其能够展示自己,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学习的动力,都能在课堂中获得进步。

第三,分层指导学生朗读。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个体差异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之中,有的学生在阅读一次文本后就知道大意,而有的学生则阅读多次还是不知所云。基于此,教师则要进行分层指导,巧妙点拨,引导学生高效朗读,从“读准”到“读懂”。

初级阶段,正确朗读。正确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小学阶段要想正确朗读,要做到“正字正音”,此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层次。只有读准每一个汉字,才能流畅地朗读出文本。基于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阅读中知道每一个词语的读音,同时想象出文字所描绘的场景,在场景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

例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中对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学生阅读起来有些难度。在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句阅读,将一段文本进行分割,将“大困难”变成“小困难”,最后“无困难”,通过正确读准字音与想象,慢慢学生可以读出句子的节奏,提升熟练度。当然要想熟练阅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多读”,此处的“多读”不是为学生布置简单的阅读作业,而是在课上落实阅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教师组织其开展比赛朗读互动;
对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其进行同桌齐读,让同桌之间互相监督与帮助地朗读;
对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教师可组织其开展自由读。通过分层指导帮助学生找准语感,读通句子。若句子较长,教师还要教授学生用“/”对其进行划分节奏,在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就能流畅朗读了。

高级阶段,分层指导学生朗读情感。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包含一定的情感,有的是直抒胸臆地呈现,有的则比较含蓄地隐藏在文本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呈现的主题情感比较直白,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对课文情感的感悟,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进行体验。例如一般情况下文章的结尾部分是总概括,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减慢语速,抑扬顿挫地阅读,以此体现文本中包含的感情。2022年版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使用普通话流利、带感情地进行朗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形成默读的习惯,通过略读的方式提升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在阅读后还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要传达的情感。

第四,课中阅读提问的分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分层教学目标,为了鼓励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可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让所有学生稍微“够一够”就能得到问题答案,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其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如基础性问题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提问C层次的学生;
提升型的问题主要针对B层次的学生提问;
扩展型问题主要面对A层次的学生。在提问的同时还要鼓励其他层次的学生思考,以“你是怎么想的?”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若学生回答正确需给予大力表扬,若回答得不正确,也要给予鼓励,巧妙引导,促使学生改正。

(二)课后阅读作业的分层设计

语文阅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思维与语言,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后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以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抽象思维为主,同住注重其批判性、深刻性等不同思维品质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从形象向具象过渡,低年级的学生多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感知语文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判断与推理能力逐渐提升。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设置适合的作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渐提升。在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分层的课后阅读作业的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突破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此才能让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提升思维。

第一,结合分层指导构建差异性作业,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详细分析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发现每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在设置课后阅读作业的时候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针对其最近发展区设计难度适中的作業,在不断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经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分析,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包括易、中、难三个层次,对应的作业是基础类、提升类、创新类。设置这样的作业可以促进所有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能够在思考与想象中不断扩展思维。在此,教师要先确定设置作业的属性,然后针对不同属性的作业进行分层,直接为学生发放,让所有的学生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快速发展。如教师将设计的语文作业题型进行分类,从基础类到创新类层层递进,每一种类别对应几道题目,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作业。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作业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例如一次阅读课中,教师设置的作业为:第一,基础类,熟读课文,抄写好词好句、了解文章的结构与句式;
第二,提升类,尝试背诵经典段落并仿写、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课外阅读,尝试将这篇课文与课外阅读文本进行比较,讨论文本结构的异同;
第三,创新类,对课文进行仿写,或者结合课文的主题自拟题目,进行习作练习。

第二,结合分层指导设置1+X作业系统,整合学生的思维。在语文阅读后,教师可以结合分层指导为学生设计1+X作业系统,这里的1是常规性作业,如阅读、背诵、抄写、习作等,X则是扩展性作业,如针对课中阅读开展的社会调查与手抄报等。让学生利用课中学习的知识,通过课后实践提升实践能力。课后扩展性作业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如通过制作手抄报,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美能力。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课中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与实践能力,选择适合的扩展性作业。如课中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选择手抄报、社区实践等高难度的扩展性作业;
课中学习效果一般的学生,则可以在课外选择艺术鉴赏、制作手抄报等难度不高的扩展性作业;
课中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选择家务劳动、体育锻炼等作业。此处的扩展性作业类型的设计要多样化,让学生能够提升学习热情,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能够主动思考,提升思维活跃度,随着课后实践类作业的完成,还能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实现思维的整合。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分层指导

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学阶段就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一定要求,因为语文阅读单依靠教材中的文章是不够的,还需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更多语言积累,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分层策略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都能获得收获。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开设课外阅读课,为学生推荐经典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第一,分层次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明确阅读对象后,教师要结合其特点推荐适合的阅读书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选择书籍时以儿童文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发挥经典文本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层次推荐适合的文本,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对C层次的学生可让其在一年内对《神秘岛》《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等进行基础性阅读;
对B层次的学生在这三本书阅读外,还需增加《上下五千年》书籍;
对A层次的学生在一年内阅读完上述四本外,再增加《小泥公鸡的秘密》《格列佛游记》扩展提高类文本。

第二,开设课外阅读课与活动。新课程标准只是规定了学生课外读书的量,但是却没有规定什么时间阅读,所以可能会产生课外阅读不能有效落实的问题。在此教师要保证下面几点:保证一星期有一节专门课外阅读的课;
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记录本;
要求学生每天都有时间阅读;
每周进行一次“阅读能手”的评比。希望通过此让书籍慢慢成为学生的好“伙伴”。以指导学生阅读记录的辅导为例,教师可先教授学生阅读记录的类型,然后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写出读书笔记。如对C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教会其摘录,可以不限制摘录范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进行摘录;
对B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其阅读,并通过此掌握文章大意,将获得的心得体会、优美段落记录下来;
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完成上述几点,教师还要引导其在阅读中对遇到的好词好句给予评价,以此扩展发散思维。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分层指导取得的成效

(一)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一,经过分层指导会发现学生在课中回答问题更加积极,举手的次数增多。在进行分层指导时,教师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课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特别是语文基础知识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极少在课堂中举手。而在分层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又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举手发言,以前课上不愿意与教师互动的学生也愿意举手与同学或者老师互动,课堂体验感增强。第二,在分层指导下学生课下对阅读学习收获的讨论次数增多。以前的课间往往是学生放松与娱乐的时间,经过教师观察发现有的学生会在课下进行复习、预习等学习,但是不多。而在教师分层指导后的课间,发现开始有相同层次的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学习,这表示分层指导已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第三,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增多。在本次阅读教学的分层指导中,课外阅读虽然不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经过观察可知,学生在课下经常讨论自己阅读课外书籍的故事情节。同样学生在校内图书馆的借书量也增多,这说明小学生更加习惯阅读,分享阅读。

(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的成绩

成绩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重视的要素,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成效,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分层指导则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

第一,在阶段性测试中,学生的阅读题分数有所提升。阅读分层指导中,能够引导学生加强思维的训练,增强自我反省意识。经过对高年级学生的小考与阶段性测试可知,经过分层指导的班级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提升的幅度更大,并随着分层教学的深化,发现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开放性问题、创新性问题的时候能够提出更多自我想法;
中层次的学生则能够完成试卷中提出的提升类问题,掌握基础性语文知识;
低层次的学生也能完成试卷中的知识积累问题,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提升。第二,提升归纳概括文本含义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文本归纳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经常直接阅读原文,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答案;
或者只是着眼于一个大点,不能详细分条论述;
或者不能找到文章主旨,缺乏整体意识。这些问题都是因为学生缺乏概括文本的能力。基于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分层指导,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教师会通过选择题或者填空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建立文本的信息。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请学生对文章进行初步阅读,在此基础上知道大概内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诉说印象深刻的细节与自己的想法,或者在图文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借助课前预习先让其经历阅读、思考的过程,然后课中引导其扩展思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升归纳概括能力。第三,文本信息捕捉能力增强。挖掘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就相当于完成一半的阅读学习,经过教学观察发现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但是有时候回答问题还是不能答到“点”上。这是因为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较弱。基于此运用分层指导法,多带领学生开展“圈画”关键信息的练习,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关键词语与关键句子,在阅读的时候能够快速捕捉适合的文字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提升做阅读题的效率。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閱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一旦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有积极影响。以往虽然教师也十分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是实际教学中却难以顾及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此分层指导就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很好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使用适合的阅读策略,开展阅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快速养成。

第一,分层指导促使学生阅读达到“眼到、口到、心到”。在阅读活动中的“眼到、口到、心到”指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做到先用眼睛看一遍,然后发声读一遍,最后再进行心灵体会达成思想上的共鸣。而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分层指导,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通过“眼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对学习能力一般或者较弱的学生则让学生在“眼到”基础上,再增加“口到”“心到”的内容,训练这两个层次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悟与体会。

第二,分层指导促使学生开展动笔标记的习惯。在阅读的时候用笔勾画标记,记录关键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内容的记忆,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扩展知识面。对文本中的重要信息,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动笔记录,如使用圈点法,在文本中运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进行标记,此方法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
还可使用批语标记法,讓学生边阅读边书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此方法适合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
还可运用摘抄法,请学生准备一本专门的笔记本用来摘抄好词好句,积累写作素材,此方法适合学习能力弱的学生。

第三,分层指导促使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阅读。小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是新华字典、汉语词典,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要善用更多种类的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等。一般情况下语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比较擅长使用工具书,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不会运用工具书。所以教师在分层指导的时候要鼓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触更多更复杂的工具书,而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则鼓励其尝试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逐渐提升其工具书的使用能力。

四、 结语

综上,分层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是新的思想与理念,为教师教学扩展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语文阅读课中充分运用分层教育方法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内容上都要有详细的分层,综合分析课内阅读教学分层与课外教学分层的形式并提出些许建议,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喜凤.“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2(24):24-26.

[2]赵念蓉.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J].农家参谋,2022(19):168-170.

[3]林建高.共话“双减”,“语”你同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新思考[J].华夏教师,2022(14):27-29.

[4]翟丛珊.“双减”背景下小学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作业设计研究[D].洛阳:洛阳师范学院,2022.

[5]周大路.农村小班化背景下语文学科分层教学策略实施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25):116-118.

[6]王晶晶.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4):246-247.

[7]蒋宜荣.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6):169.

[8]张继平,赵欢.试论因水平而教的课堂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求解[J].教育导刊,2018(3):57-60.

猜你喜欢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分层 浅谈 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