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女性的危机与幸运

时间:2023-09-26 13:15:03 来源:网友投稿

35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和转折点、35岁是最后一个进入体制内的机会、35岁熬不到管理层就可能被淘汰……曾经,社会热议的女性“35岁”门槛就那么坚硬地矗立着,但眼下,人们对“熟女”的魅力愈加认可,《女士的品格》《玫瑰之战》《爱情而已》等聚焦“大龄女性”的影视剧成为新宠,不少文学创作也逐渐从“青春疼痛”走向了“女性独立”……时代洪流之下,35+女性带着困顿与挣扎、艰辛与磨难,义无反顾地蹚出了一条条绽放之路。

编剧和作家是这个世界最好的观察者与亲历者,她們有着社会文化风向中的最强嗅觉,书写着属于自我和她者的故事,一起来听听作家蒋离子和编剧罗小葶关于35岁的讲述吧。

蒋离子:困境和桎梏,要靠自己去打破

年龄不是成熟的节点,经历才是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这是我度过35岁之后,感触最深的话语之一。

35岁那年,我觉得一切都挺好:自己处于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有一定的阅历积累,也有更成熟的写作方式;
父母刚刚六十出头,身体康健;
和先生正计划着要个宝宝——可以说既生活丰富,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但刚度过35岁,我的父亲突然因为车祸离世,这件事成了我最大的“中年危机”,完全打破了我曾经所信奉的“人只要好好努力,就一定会收获不错的生活”,原来再怎么努力,有时也敌不过一场意外。我开始重新思考和整理自己的人生、审视和消化“死亡”,我必须去接纳和解决这一事件,之前所有的计划,比如备孕、写作等,全因此而停滞。

并不是说到了35岁这个年纪,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一定会有所改变,而是要看具体遭遇了什么。有的人可能20多岁就经历了我经历的,那他就会更早有所感悟;
有的人可能到了40多岁依然没有遇到过什么坎儿,也就不需要重新思考和整理自己的人生。所以,重要的成长节点不是年龄,而是事件。

把这些感悟都融入写作,也是我在35岁之前从来不曾料想到的。35岁之后,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又多了一重——如果以后我不在了,我的作品、我创作的人物还会在,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父亲离去的事实,让我不再迫切地急着去证明什么,从前我有一部新作品出来,或者是作品获奖,我都会第一时间告诉父亲,但现在我明白了,重要的是去找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向谁去证明“我很好”。我在创作时也不再迎合出版社和读者的想法,我要去挖掘和表达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真正想要传递的理念和态度。

出走“青春文学”,关注女性现实

我早早就从青春文学“出走”,专注于现实题材的领域,细致入微地刻画35+女性生活。比如作品《老妈有喜》,我描写了三四个中年人家庭所面临的困惑与纠葛,把生活赤裸裸地摊开给大家看,但我不是一个说教型的作者,我希望每个人在读到之后,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感受。一地鸡毛也好,幸福瞬间也罢,我想让人们懂得的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

站在写作者的角度,我认为35岁的困境和桎梏,需要靠自己去打破,因为真正现实中的人,是没有“金手指”的,我作品中的主角们也一样。为什么有的“大龄女性”面对催婚一点不焦虑?因为她们拥有了把自己生活过好的能力——不仅是物质能力,更重要的是精神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把两个人的生活过好,而幸福往往会眷顾这样的人。

年龄会让人失去一些东西,也得到一些东西。对于作家来说,35岁到45岁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创作黄金期,对生活的感悟是20岁无法比拟的,但相应的,也会失去年轻时的“创作激情”。20岁的时候,我一天甚至能写2万字,管什么人设不人设、大纲不大纲的,就是要表达,就是要写,但我现在几乎不会再有这样的时刻了,而是会在写作之前做好大纲、做好人设,每个章节要写什么、把握什么样的重点,都是要心里有数的。很难去评价哪一种更好,这只是不同阶段带来的不同变化。

“年龄”和“性别”是既敏感又有很大创作空间的话题,作品和社会语境需要“同频共振”。我很早就发现了这点,并在写作中抓住了这一点,同时我也在认真感受自己35岁之后的那些细微改变,这些都将成为我创作的源泉。

走过35岁这个年龄,大家会发现很多难题可以很简单地被化解。其实事儿可能还是那个事儿,换汤不换药,但重点是35岁之后的我们有一定的经验去处理了,而且在处理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成本也降低了。

我观察了自己以及身边35+的女性们,往往抓大放小,执着更少——小时候大家什么都想要,现在明白把人生重要的事情抓住就可以了,比如三五知己、家人、必要的事业……体力精力都不如20岁了,为什么不把它们集中起来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讲述人:蒋离子

民盟盟员,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丽水市网络作协主席,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得主,文学创作二级,代表作《糖婚》《老妈有喜》。

罗小葶:“女性向”流行,改变人们对30+刻板印象

如果年龄增长会带来焦虑,那就是怕失去“少女心”

我再过两年就满35岁了,对这个即将到来的年龄节点,期待比焦虑更多,期待就是能看到自己的每一步都没有白走,都有收获,未来也会有惊喜等着我;
剩下的那一丝焦虑是:或许现在就要开始物色一个适合做我孩子爸爸的人了,虽然我目前单身,但一直非常喜欢小孩。

和大家普遍认为的“35岁危机”不太一样,我最焦虑的时期是30岁左右。我28岁才转行做编剧,那时面临很多不确定性:这个选择究竟是对是错?现在转行是否来得及?放弃了稳定工作会不会后悔?……我的30岁,和我小时候曾经设想的不太一样,小时候我觉得自己30岁时一定会经济独立、有能力处理好所有事情,但事实并非如此。不过,来到33岁,我发现我的心态更平和了,也能够从容处理很多难题。

我不否认,年龄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熟,还有衰老。20多岁和30多岁的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肌体上的变化。以前我可以通宵,第二天早上五六点才睡觉,饮食也很不规律;
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基本不熬夜,早上起来跑步、遛狗,按时吃饭和工作,还培养了很多爱好,比如养花、拼图、弹钢琴、做羊毛毡……30岁之前,我从来没有让自己的生活自律起来,30岁后,年龄让我自律了。

编剧是一个需要累积经验的行业,我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是个“新人”,所以也不太会受到传统意义上的职场年龄歧视。但目前我主攻方向为偶像剧,偶尔也会担心到了一定年纪后“少女心”减弱——当生活更从容、更平静之后,或许会失去“一眼动心”的感受,如果连我自己都不动心,写出来的东西也很难去打动别人,毕竟,情绪是编剧的宝藏。

不过,编剧群里的“妈妈们”和“姐姐们”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大概是做文字工作的人比较浪漫吧,她们依然是很有“少女心”的,不会只关注柴米油盐和养育孩子,甚至孩子谈恋爱了,她们也能以“嗑CP”的角度去看待和面对。

人们对30+女性看法转变,“姐姐女主”大量出现

随着人们对30+女性的看法逐步转变,影视剧的主题也在慢慢“转型”,更多植入了对这个年龄段女性现状的思考,“女性向”成为一个标签。而这样的呈现又会反过来影响观众,让人们对30+女性的刻板印象有所改变。

近年来,轻熟系题材尤其是“姐弟恋”的流行,其实就是一种“照进现实”。在传统偏见里,女性的价值主要是生育,而且认为30+女性的重心必须要转入家庭,否则要么是大龄剩女,要么是职场女魔头,其实,30+女性更热爱生活和工作,包容性更强、更有魅力。

目前整个写作大环境中,大龄女主很常见,即使是偶像剧,也不是20岁主角了,制作方和创作者都在有意向这个方向倾斜,因为一部剧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立意,传递的是当下的思想。

我也逐漸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融入自己作为30+女性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与思考。35岁不是一个可怕的年龄,我不想去制造焦虑。我一直认为,但凡自己觉得痛苦的东西,可能是思考的角度出现了问题,如果在思维上进行一些调整,其实是可以从容面对的,如此,不仅能够自如地迎接35岁的到来,甚至能够自如地迎接50岁、60岁的到来。我并不认同“什么年龄段就必须得做什么事儿”,无论哪一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讲述人:罗小葶

青年编剧、作家,四川省、湖南省作家协会成员,2016年参加90后青年作家百强评选,获第23名。作品有《良辰美景好时光》等。

猜你喜欢大龄年龄创作变小的年龄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9期)2022-11-04大龄女也该有春天海峡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大龄儿童的春节萌囧CUT传奇故事(上旬)(2018年2期)2018-03-21大龄海蟾蜍故事作文·高年级(2018年2期)2018-02-25年龄歧视小学生作文选刊·低年级版(2017年2期)2017-03-06算年龄小学生导刊(低年级)(2016年8期)2016-09-24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大龄新妈瘦身也easy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创作心得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推荐访问:幸运 危机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