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海英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粮食的质量安全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其作为食品加工最原始的开端,是保障食品安全最原始的起点。而粮食质量安全又牵涉国家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这种广度还涉及农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由于粮食食品质量安全的多视角展示出其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价值,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对食品安全有一个共同的意识,就是期望食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使人民的幸福指数稳步升高,切实做到农业生产用心、食品销售贴心、人民吃的放心。
粮食质量安全的保证断然离不开对粮食的质量检测,在这个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检测技术。与此同时,检测技术的多样使用也会加强检测效果的精确程度和全面可靠。随着农业产品的健康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也发展起来。在现今阶段的科学技术的极大发展程度下,粮食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有生物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其中,生物检测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使用生物食用以检验农产品的质量状况;
物理检测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检测农药的表现特点、以快速发现农产品中农药含量是否超标;
化学检测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使用化学反应以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内涵类型。
1.1 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检测技术是进行粮食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最常用、最常见、效果最明显的的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采取对粮食的随机挑选,并对粮食中含有的农药数量进行生物物种实验检测的预估,细分影响粮食的生物品种,对生物接受粮食摄入后的活动加以细微观测[1]。比如,可知生物对粮食的啃食以摄入后,对其入食后的活动轨迹和生理反应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发生中毒事故。如使用饲养的小白鼠为被观测的生物,对粮食进行相应的检验,此种检验是建立在小白鼠入食以后发生的连续的不正常身体行为,判断其是否中毒,以说明粮食农药残留物是否不符合标准。因此,生物检测技术的使用呈现出比较方便的特点,不需要辅助的其他方法,只需要对生物进行定性检验,如此一来,粮食所含农药量就会被检测出是否符合标准,但是具体农药含量程度和准确数值无法做出界定,因而生物监测本质上是定性检测而非定量检测。
1.2 物理检测技术
所谓物理检测技术是使用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法等物理技术方法。因此,可以被物理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的粮食数量比较广泛[2]。气相色谱法的涵盖范围非常广泛,这种广泛性是由于其所自身的优越性决定的。这种优越性在于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将粮食进行试样取试,并通过升温操作以使农药微粒分子得以分流,然后对其反应过程中色谱柱上的保持情况加以比较,从而对其含量进行检测。气相色谱法的这种工作原理决定的优越性使得其成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在检测结果上的准确精细程度。通过式样比较的检验农药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会随着粮食数量种类的增多,客观增加其检测要求难度。因而,伴随着其检测的时间的增长和效率的降低,加之处理过程的纷繁复杂,会增加检测的困难程度和检测结果的误差[3]。
1.3 化学检测技术
化学检测技术所涵盖的技术数目是非常丰富的,例如,同位素标记法、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同位素标记法是利用同位素的化学原理,这个化学原理就是对于同一元素而说,其所包括的质子数的相同而中子数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农药的残留物进行检测工作,从而对粮食残留物检测的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并对其所放出的射线进行追踪,利用同位素追踪器对其进行快速定位。分光光度法又分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其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操作比较简便,并且可以对农药残留的具体类型和含量进行有效检测[4]。
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是多样的,因为时代的生产方式是多样的,所以对其的影响因素必然是多样的。对上述这些因素进行阐发,有利于明确检测技术之后对粮食质量安全的影响动因的根源追溯,并在明确粮食质量安全因素之后,对农产品检测技术的进步提供合适的方案[5]。因此,粮食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阐述是极具意义的。
2.1 工业排放污染
关于工业排放污染主要是种植粮食作物在空间上,属于工业区域的毗邻地带或者覆盖地带。此种空间关系为工业液体、气体、固体废物持久向附近生态区域排放,最终经过地下水、风尘向农田进行污染,从而引发农田土壤、农田水域和农田作物的污染。面对这个现实的工业原因所导致的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只有深挖工业污染排放的原因,才能最终消灭对农产品质量的破坏。
2.2 农药使用不当
农药的使用极大增加了整个粮食的产量,这种产量的极大增长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处于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时期,广大的粮食种植者为了增加粮食作物产量,会选择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但是在这个大的趋势中,农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诸多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这种情况的产生条件是不同的。
2.3 运输加工不当
所谓运输加工不当主要指对粮食作物的运输过程中的冷冻冷藏、包装材料、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冷藏冷冻的过程中,处理不当导致原来的低温环境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比如,运输途中停电、设备清理不干净等诸多因素,使得粮食发生腐烂,最后产生二次污染。在运输加工的包装材料环节,由于粮食包装材料的功能低劣、自身毒性散发、病原体携带等,使得粮食与粮食包装材料直接接触的时候,会致使粮食发生污染或污染转移。
对于粮食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从其形成方式、来源追溯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其质量安全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不论其形成方式还是来源,农药残留是影响粮食质量的主要成分,这个现状使得农药变成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直接不利因素。使用什么应对措施以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农业企业、农业管理部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等领域中重点关注的内容。由此可见,管控好粮食质量安全的问题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问题促使监管者需要提出措施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的问题。
3.1 提升粮食作物的供给质量水平
(1)提升粮食作物的供给质量水平主要从农业生产者抓起。此种抓手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农业生产者关于粮食作物安全保证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唤起生产者对质量安全的重视意识,这种意识需要生产者由内而外产生的动力驱动,使其认识到产品质量不仅对消费者有好处,对生产者也有间接的好处。
(2)需要进一步分派宣传员和绿色安全技术人员,对基层粮食的生产安全进行科学指导,提升生产者对各种农药使用的规范知识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因而,上述两方面是提升粮食质量供给水平的关键所在,对此措施应当加强推行,以稳步推进粮食供给质量水平的发展进程。总之,对粮食的供给质量水平的重视可以稳步推进粮食安全质量保证工作。
3.2 加强粮食生产流通监管
加强粮食生产流通监管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这个举措的着力点是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监管,这个措施的主要内容是对该领域的管理力度和生产质量的双重监管。因此,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中的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生产领域中使用的农药量和各种病虫害的防治加以重视。此外,还要对粮食种植用地进行绿色无污染的检测,进一步对加强粮食生产流通领域中的各项事业进程的稳步推进。总之,加强粮食生产流通监管是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措施的关键性步骤,这一步骤可以实现粮食生产领域中的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
3.3 合理使用粮食种植技术
解决粮食质量安全的又一重要措施就是合理使用粮食种植技术。要想提高粮食的质量,就需要升级粮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环节,进一步加快绿色粮食种植技术的更新升级,使其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种植的效率,而且可以持续推动粮食作物的绿色无污染的事业进程。这种种植技术的升级主要从技术人员、组织机构、粮食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更新换代。比如,研发绿色化肥、水源检测、重金属超标等。总之,合理使用粮食种植技术需要从多方面角度着手,从而对粮食种植技术进行实质性提高和改进,并在此技术上继续推进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改革,推动粮食产量的增长。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检测技术工作的剖析,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揭示,并进一步指出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为了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的现代化,给人们的食品安全提供真正保障,相关监管部门和技术检验部门都应当增加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深入了解粮食质量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工作灵活使用检验技术,从而推动检验技术的创新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的落实。
猜你喜欢粮食农药生物珍惜粮食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上上生物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请珍惜每一粒粮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0期)2021-10-20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07-28第12话 完美生物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