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倩(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和文化体育中心)
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背景下实施内部控制时需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思路为主要的基础,全方位提高内部控制运营成效,保证各项业务活动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相关的优化路径,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模式能够变得更加完善以及合理,真正成为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动力。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模式优化过程中需要把握内部控制的核心内涵,在部门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更加贴合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通过逐步推进,剔除滞后性因素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各项干扰,彰显内部控制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为核心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坚石,积极开展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工作,有效地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以及业务活动中存在的各项风险,使事业单位的基础活动能够具备较强的合法性,同时配合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内部发展流程,保障财务信息质量良好,切实增强各项决策的科学性,为基层事业单位改进公共服务质量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1]。从中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并且所占据的地位较高,因此事业单位要按照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有序推动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现有的内部控制模式,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功能,为促进事业单位等稳定进步提供重要帮助
在事业单位中执行内部控制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减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指出了内部控制要以实现战略目标为主要前提,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来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以及管控,这为内部控制指明了正确方向。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但是在此期间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及经济风险,事业单位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内部控制来关注各项业务活动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防范在此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强化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从体系建立阶段逐渐朝着成熟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且按照不同的风险类型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方案以及管理措施,有效地解决原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矛盾[2]。凸显现代化工作思路,发挥内部控制职能。
其次,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稳定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要求在逐渐提高,再加上事业单位属于履行政府职能提供公益服务的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和文化管理工作不断推进,要配合完善内部控制,约束好不同的工作行为,凸显内部控制的优势,并且实现资源科学配置,为事业单位资源的科学使用提供重要的保障。在内部控制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按照事业单位当前的工作职能做好各项工作方案的科学规划,并且具备较强的预测意识,有效地应对后续工作中存在的各项矛盾,突破以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局限。优化当前的管理方案,使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促进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稳定发展。
(一)缺乏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直以来是重要的管理模式,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较为多样,尤其是缺乏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增加了内部控制职能实施过程中的阻碍,也无法发挥本身的综合效能,导致内部控制水平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发挥的重要价值,将主要的发展重点放在如何实施各项工作职能上,虽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在各项管理环节的利用功能也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依据以及约束,导致各个业务活动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也会增加损失问题发生概率。与此同时,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模式执行过程中各项管理制度太过形式化,没有约束好不同的工作行为,并且也无法和业务活动进行相互连接,甚至是在处理程序上也很少做到标准化处理,再加上一部分事业单位在会计处理程序方面的相关标准经常出现变动,工作效率低下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例如会计处理合法性控制较差,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复杂并且支出项目较多,导致内部控制很难涵盖于不同的业务环节来控制其中的资源浪费,由于各项管理活动太过形式化,对单位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使事业单位发展偏离预期轨道,产生的后果较为严重。
(二)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不健全
在新时期背景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繁琐信息,简化整体工作流程,但是从当前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来看,存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相关单位很少融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来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在共享机制建立方面无法实现信息的高速共享,导致信息传递准确性在逐渐地下降,在重要指令在落实时存在诸多不到位的问题,信息反馈延时性特点较为突出。再加上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存在覆盖面不全的问题,只是将新技术融入到内部控制的表面管理环节中,无法实现更加深入的控制以及调整,导致信息化技术很难在单位内部实现互联互通,也会对各项职能的发挥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尤其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中融入信息技术之后,只是简单地进行电子记账,并没有融合信息化思维来改变当前的核算模式,最终结果出现诸多不准确的问题,影响内部控制的功能发挥。
(三)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内部控制工作中预算管理为关键环节,需要相关单位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强化预算管理力度,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各项工作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但是从当前预算管理情况来看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无法为内部控制提供准确度较高的信息,也会导致内部控制产生失衡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在预算管理活动时,执行效率不高,无法直观反映资金利用效率,并且在事业单位中更加注重的是预算的编制缺乏事后监管,在此环节会导致资金支出和需求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审批流程不完善,缺乏对节点数据的高效率分析。再加上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到位,很难把控预算执行的情况,降低了原有的管理效果。
(四)风险评价机制不成熟
风险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内部控制工作朝着规范性的方向而不断地进步,减少各种问题的发生。但是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来看出现了风险评价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加大了矛盾的发生,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各个工作部门职能脱节和重复的问题,再加上外部政策的更新会导致内部流程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地发现在其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同时,也很难快速揪出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缺失。由于监督管控的不全面仍然停留于初级的阶段,整个风险管理力度偏弱,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具备较强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可以引领各项活动的有序进行,减少突发矛盾对内部控制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管理信息的整理明确内部控制改革的方向,优化当前的管理方案。在内部控制模式执行过程中,需要和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相互的协调,更加贴合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且还需要保证各项内部控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逐步地更新和优化当前的管理模式,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3]。领导人员要具备一定的重视程度,在单位内部扩大内部控制的宣传范围,使各个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模式优化中所发挥的价值以及职能实施的重点,一切要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要的出发点,强化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和行为能够具备较强的规范性。除此之外,在后续工作中还需要开展科学的培训工作,讲解新时期下内部控制的要求以及很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健全与之对应的内部管理方案,要求各个管理人员在掌握基础内部控制的同时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优化,同时还需要加深内部控制的有效认识,切实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有效地应对在内部控制执行中存在各项矛盾。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标准以及流程,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内部控制模式的有序实施。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部控制活动落实时,相关单位需要具备动态化的工作思维,按照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单位的发展特点逐步地更新内部控制模式,剔除其中的滞后性因素,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内部控制的先进性,帮助事业单位获得稳定发展条件,提升单位的发展水平。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
由于内部控制所包含的信息较为复杂,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关单位融入信息技术,并且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思维,加快信息共享的速度,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在部门内部搭建互动性和沟通性较强的软件硬件,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快速地传递内部控制的信息,并且做好信息的接收以及处理,获得有效的反馈,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之后再扩大信息化的建设覆盖面,实现内部控制信息之间的互联以及互通,减少失误问题的发生概率[4]。和原有的核算模式进行相互的协调,在部门内部落实责任机制,防止出现内部控制环节相互脱离的问题,以此来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
(三)构建深层次内部控制的制度
在构建深层次内部控制制度时相关单位需要按照当前的发展现状,健全与之对应的管理制度,修补在以往管理时存在的各项难题,使内部控制水平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在此环节需要清晰划分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有序地分配内部管理工作任务,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完整的凝聚力,使内部控制能够朝着规范性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将事业单位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把握内部控制的实施方向以及需要遵守的原则[5]。只有这样才可以规范好不同的工作行为,构建深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单位发展现状相互的吻合,优化内部控制工作模式。
(四)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在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按照内部控制的标准把握预算管理的实施方向,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细则,做好全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使预算信息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从思想和意识上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例如在预算批复下达之后要保证专款专用,并且还需要严格的执行资金审核以及拨付手续的审查,避免出现资金随意使用和挪用的问题,对于超预算和无预算的申请不予受理,如遇到特殊情况,要进行科学的预算增加对应的资金,严格按照追加程序进行严格的审批,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还需要强化对预算分析模式的有效执行,在关键节点快速地整理预算的数据,重点关注预算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主要的变化趋势,和前期预算方案进行核对,当出现问题时,要分析问题的发生原因之后,再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案,以此来保证预算执行的力度。在各个环节落实时也要实施科学性较强的监督管理策略,保证预算方案的顺利执行。
(五)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内外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认真地分析很有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并且加强对审计模式的实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应对在内部控制环节中存在的矛盾,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在审计活动开展时要突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受任何权利的约束,保证内部控制活动具备较强的规范,持续地更新现有的管理方案。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时,要涵盖于不同的内部管理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有效的更新以及创造真正地发挥内部控制的管理职责,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内部控制的实施水平。
(六)搭建高素质工作团队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是执行内部控制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内部控制时效性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将重点放在搭建高素质工作团队上,有效的应对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各项矛盾,使内部控制专业性能够符合预期的要求。首先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事业单位要引进高素质的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使这部分人员具备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按照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内部控制方案,以此来减少各种风险对单位发展的影响,符合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各项要求。
其次在搭建高素质工作团队时,还需要在内部召开组织会议强化对老员工的科学培训,讲解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临的挑战以及机遇,并且渗透最新的内部控制方法。在组织会议中要促进各个工作人员探讨最新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以及内部控制问题解决方案等等,反复的衡量各个管理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各项工作落实时,相关事业单位需要健全与之对应的评价机制以及考核机制,涵盖于不同的内部控制环节,认真的解决在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同时也可以将信息反馈到不同部门人员中,共同的制定下一步的内部控制方案。通过逐步的落实以及优化,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朝着规范化的方向不断的进步,更加贴合于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凸显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中的利用价值,增强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行使各项公共服务职能离不开内部控制的有效支持,因此事业单位需要逐渐上升内部控制的核心地位,与财务以及业务活动进行连接,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落实于长远,按照事业单位的发展方向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模式的有效规划,科学剔除其中存在的矛盾,再通过经验总结,保证内部控制能够具备较强的成熟性,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序实施,切实发挥事业单位的基本工作职责。
猜你喜欢事业单位单位活动“六小”活动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活动随手拍”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填单位 要推敲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0年5期)2020-06-24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看错单位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