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江豚的融媒体纪录与矩阵传播

时间:2023-09-28 2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江西上饶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上饶台”)《守护鄱阳湖》摄制组9 人,历时近一年,制作了包括纪录片、新闻、短视频等多平台播出的系列节目。节目主要记录了江西省余干县康山巡护队常年守护鄱阳湖的生活历程,展示了志愿者为保护江豚、鱼类、候鸟等默默坚守的平凡身影,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发挥了舆论引导力量,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余干县鄱阳湖水域的闪光实践。

江豚,俗名江猪。在白鳍豚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最后仅剩的鲸豚类动物,目前仅剩1000 余头。长江江豚是唯一一种完全生活在淡水流域的江豚,属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年来,由于长江江豚数量急剧减少,相应的保护力度正在不断增大。作为长江水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江豚处在长江生态食物链的最顶端,它的数量能够直观反映出长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是评价长江生态系统质量好坏和长江大保护及禁渔成效的风向标。保护江豚就是对整个长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从这个意义而言,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江豚保护正日益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

上饶台这次关于余干县康山巡护队的报道,采用纪录加融媒体传播的方式。纪录片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视觉本底,是有温度和情怀的记录,是可以反复“倒带”的历史,可以传达生态保护的强大凝聚力和精神内核。同时,节目产品覆盖多个媒体传统端和移动端。在纵向上,垂直对接省级乃至中央级融媒体平台,如央视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江西卫视、江西台新闻频道、央视频、今视频等;
在横向上,打通“台、网”核心媒体与“三微三端”(微博、微信、微视频,APP 客户端、互联网等多媒体直播端及抖音端)深度融合的媒体矩阵,如“我的上饶”APP、上饶台抖音视频号、“上饶发布”微博、“大美上饶”微信公众号、“上饶之窗”系列网站等。系列节目在题材深度拓展、建设性取向、年轻态表达、全媒体制播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节目播出后,鄱阳湖江豚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

摄制组自2022 年初开始至2022 年11 月底,跟踪拍摄了康山巡护队的日常生活,前期素材长1800 余分钟,主产品为20 分钟纪录片《守护鄱阳湖》,产品系列还有新闻、短视频、论文等。

以时间为经,真实记录人物前行轨迹。把纪录片放在时间的坐标上,就会发现纪录片的视角与脉络,节奏与温度。摄制组自2022 年初开始,历经春夏秋冬,努力以伴随式拍摄记录巡护队队员的工作生活。在人物的选择上大幅聚焦巡护队队长袁文斌,将他作为全片的中心,其余队员作为全片的配角。全片记录了巡护队三月份送别候鸟,夏日稻田耕作,秋夜巡护大堤,冬日嬉戏江豚等,将康山巡护队一年四季的生活脉络清晰存档。循着康山巡护队日复一日守护鄱阳湖的时间轴线,摄制组拍摄了主人公袁文斌大约一年的生活段落。其中有日常巡护、家庭生活、田间劳作、队员交流、监测违法捕捞及队伍人员变动等内容,有欢乐、愤怒、沉默、平静、悲伤等各种情绪,五味杂陈。镜头随季节变换缓缓记录了江豚、鱼类、候鸟在这片土地上的离去与归来,生存与繁衍,以及它们和我们在鄱阳湖的平行与交错,相逢与相守。在这时间支流中,摄制组特别截取了乡镇的菜市场、主街道两处断面,作为反复拍摄的外景点,从这两个窗口来注视时光的流动。由春入冬,菜场里的乡民服装随四季而更替,乡里道路从土路翻新为柏油马路,以无言镜头记有形光影。时间,作为纪录片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元素,是鄱阳湖沧海桑田的历史刻度,也是人与江豚的故事演进的时代背景。

以事件作纬,立体记录团队守护历程。摄制组的拍摄始终紧紧围绕巡护队所经历的各类事件,采取非有机叙事方式。叙事镜头尊重事件自然的生成性,超越故事逻辑的因果关系,通过表达来展现世界本来的面貌。这些事件既是具体的“事情”,也是人物的“故事”,更是国家的“事业”。记者通过蹲点式记录,拍摄了鄱阳县村民到余干县水域偷捕鱼类的整个过程。期间,鄱阳县警察因为偷捕地点在余干县,因此没有出警,而余干县警察又因地形所困,无法赶到偷捕水域执法。当队长袁文斌火急火燎报警,等来余干县石口镇鱼鸟派出所干警后,竟然遭到一名辅警的挖苦讽刺,他认为这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袁文斌的报警是给警察找麻烦。摄像机真实记录,大胆呈现,以客观冷静的镜头叙事,建构事件之下的环境关系、人物关系和社会关系。此外,摄制组敏锐捕捉了队员袁运武的辞职事件。在摄制组拍摄之初,袁运武一直是一个默默坚守的普通巡护队员,但是到11 月下旬,他突然提出要退出志愿者队伍。队长袁文斌和队员袁天朋苦苦相劝,杭州和南昌的环保专家也反复诚挚挽留,终究未能使袁运武回心转意。个中缘由,主要是生活压力。巡护队员都热爱巡护,但一年收入大约四万元,每人每年为巡护鄱阳湖还要贴补进去五千多元。袁运武家里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他的退出是一种矛盾权衡之后的退让。这件事对于巡护队三人而言,尤其对于袁文斌而言,都是巨大的心理冲击。摄制组在拍摄时始终秉持适当原则,既不远离,亦不紧靠,既要化解袁文斌和袁天朋最初的遮掩和回避(他们不希望在镜头前展示内部矛盾),又要冷静保持理性中正的合理距离(我们要努力克制记者出镜调解的主观意愿)。在事件面前,记录不介入,入戏不入场,在场不控场。

以情感为镜,透彻观照个体内在纹理。木心说,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这似乎可以用在片中的主人公身上。无论是袁文斌、袁天朋,还是最终退出的袁运武,他们的生命状态都是冷清的。他们刚开始做保护江豚的志愿者时,很多人并不理解,没有可观的收入,又没有仰视的地位,还整天忙个不停。在村子里,他们不是主流,他们平常的伙伴就是鄱阳湖上冷冷清清的风,但他们觉得自在舒坦。他们像风一样行驶在湖面上,无拘无束,一眼千里,巡护领地,守望念想。这其中,蕴含着他们的热情、高兴、烦恼、尊严,这里有像火一样的生命原动力。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他们做的事情是有用的,是可以给他们的子孙生活带来美好的改变的,他们拼尽全力要让鄱阳湖变回到儿时的亲切模样,水清甜,鱼满舱。纪录片的魅力在于真实性,而真实的力量寄寓于情感。虽然,他们的生命行走介于自觉与不自觉间,但是每个人物的情感内核、性情底色、价值原点,是以一种质朴甚至粗砺的力量释放并发出钝感的光芒。纪录片建构了一套与朴素情感相对应的人物叙事,运用了静水流深、沉稳内敛的叙事语言,设立了泥土纪实糅合鄱湖写意的戏剧结构。全篇虽然始终在时间的光轨上推进,不断演绎人世浮沉剧目,但是最深处的磁场是人无时不在的情感。同时,该片非常注重用镜头语言物化情感,仔细品摩,不少桥段看似随意的画面,实则用意颇深。比如,在袁运武辞职段落开场的环境镜头,选取了袁文斌接听电话时身边一个菜农在手点现钞的特写,以及辞职段落末尾妻子抱走孩子的画面,都是取自现场又都高于现场,意余画外。人是鲜明的,事是浓缩的,情是拙朴的。

纪录片的力量来自于对真实生活的本真记录,而纪录片的影响要依靠多渠道、多形式的融媒体传播矩阵。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大数据等技术集群的发展,一个题材报道多形式融合、多渠道互动、立体化分发、精准化传播,越来越成为新媒体格局下获得最优传播效果的现实路径。

新闻:传统端发力,央视省台市台有声量。新闻,是历史的初稿。以纪录片加新闻的方式来报道同一主题,是上饶台摄制团队的一次新颖探索。笔者认为,对于同一新闻主题,媒体无需固步自封,而应开掘其产品的多种样式。尤其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地市级媒体更需要力破并举,勇于创新。因此,该项目在酝酿之初,即计划在拍摄纪录片同时套拍新闻。所谓媒体融合,既要实现不同媒体间融合,也要实现报道类型的融合,媒体融合理论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完善的。针对鄱阳湖生态保护,摄制组陆续制作了15 条新闻。新闻《江西余干迎来大批候鸟多举措加强保护》《江西鄱阳湖各方共同守护永葆一湖清水》在央视新闻播出;
新闻《余干:精心巡护江豚无忧》《全国放鱼日:我省增殖放流2000 万尾鱼苗》《鄱阳湖禁捕两年越冬候鸟数量创新高》《超过10 万只夏候鸟飞抵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在江西台《江西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栏目播出;
《久旱“烤验”护候鸟》在江西卫视《社会传真》专栏播出;
《余干:保护鄱阳湖湿地为越冬候鸟护航》(上中下)等新闻在上饶台《时政要闻》栏目播出。通过央媒、省媒、市媒多层级新闻平台的叠量滚动播出,大大提升了余干县康山巡护队生态保护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晓度,有力推动了当地保护一湖清水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起到了为巡护队员的无私奉献而鼓与呼的作用。

在制作流程中,纪录片着眼大局,新闻则从局部入手。纪录片切忌摆拍,新闻则适当调度。在题材选择上,纪录片大部分内容新闻性并不突出,但有时将纪录片的一个点放大,则成为新闻的主体素材。在新闻实际操作中,笔者认为两者虽然在理念、语法、镜头语言等诸多方面不尽相同,但是套拍的做法值得尝试。

短视频:移动端优先,小身量多频次高颜值。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端优先是基本原则,而短视频正因其短、平、快的特点而成为新媒体重要风口。要将优势资源向新媒体集聚,打造充满创新、浑身创意、满目希望的新媒体、新平台、新内容,深化一体化传播模式,提升融媒体传播效果。摄制组按照小镜头映射大主题,大舞台聚焦小人物,进行多元叙事表达,强化人物核心。上饶台同步制作了《鄱阳湖极枯水位之上的江豚“护航队”》《生态画卷鄱湖行动/守护“微笑天使”》《越冬候鸟北迁增多》《鄱阳湖区进入冬夏候鸟交替期》《生态画卷鄱湖行动/越冬候鸟来了》《生态画卷鄱湖行动/打造候鸟“食堂”》《生态画卷鄱湖行动/为越冬候鸟备“口粮”》《余干:春江水暖江豚跃》十余条抖音视频号作品。根据不同时节,不同主题,多频次第一时间制作一分钟之内的短视频产品,力求以独家的现场,真情的人物,精美的画面呈现大美鄱湖的风采和大写的巡护人。短视频在画面制作、叙事手法、转场特效等方面讲求创新、细致、立体。在制作内容、音乐表达、传播方式上不断出新出彩,凸显时效、创意、传播效果等。经过近一年的摸索,笔者认为短视频新闻传播媒介可以与传统新闻媒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补互生,相得益彰。

媒体矩阵:融合传播,小屏大屏全向辐射。英尼斯认为,“一种新媒介的出现,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新的媒介技术会重塑媒介环境和社会文明,崭新形式的媒介意味着崭新形式的传播。在《守护鄱阳湖》这个系列节目的摄制过程中,摄制组努力实现“矩阵共振,生态互联”效应,搭建全覆盖、强链接、高协同的融媒体矩阵体系。深度重构内容链条,多元转化内容形态,不断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实现融媒体聚合式传播。围绕巡护队守护鄱阳湖、候鸟的季候性迁徙、江豚保护、护渔行动、增殖放流、打造候鸟食堂、应对极枯水位、遏制非法捕鱼等系列主题内容,团队分别运用电视新闻、广播新闻、纪录片、专题报道、短视频、微公图文等多种体裁予以报道。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通过中央台、江西台、上饶台和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视频号、上饶之窗网站等诸多媒体平台,共同发力,平行发布,立体播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媒体格局日新月异的今天,需要主动建立融合传播体系,整合大屏小屏,多渠道提高竞争力,从而最终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舆论引导效果。

猜你喜欢余干县江豚摄制组长江江豚科考日记军事文摘(2023年4期)2023-03-22“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军事文摘(2022年24期)2022-12-30江豚“归来”民生周刊(2020年22期)2020-11-16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润·文摘(2019年2期)2019-06-11奋进中的余干县第六小学教师博览(2019年5期)2019-05-21水稻和两优625高产栽培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7年9期)2018-01-02余干县垦殖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研究农业与技术(2017年18期)2017-10-31影视剧中的无人机焦点(2017年9期)2017-10-20在高温与严寒之间焦点(2016年12期)2017-03-09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渔业致富指南(2016年12期)2016-11-11

推荐访问:江豚 矩阵 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