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曾侯乙,吉金灼其华

时间:2023-09-29 15:50:02 来源:网友投稿

曾国历史名不见经传,其出土的文物却一再惊艳世人。其中,曾侯乙墓青铜器精品频出,其制作水平之高可居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前列。

曾国,史籍无载,但现代有关曾国的考古发现填补了史料的空白。曾国墓葬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目前,已发现曾国墓16座,相关考古资料和出土文物还原再现了曾国从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约700年的历史。

在有关曾国的考古发现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曾侯乙墓,其出土的青铜器以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精湛的工艺、丰富的铭文、宏大的体量而备受关注,被视为中国青铜器的典范之作。

曾国、曾侯乙与曾侯乙墓

考古发现证实,曾国是西周早期的诸侯封国,其与《左传》记载的“随国”是一国两名。曾国始封国君南宫适(括)曾先后辅佐周文王与周武王,后因功绩显赫而受到周成王分封。最初,曾国的疆域仅限于随州漂水流域,后扩展至汉北及河南新野一带,成为汉东第一大国。直至战国中晚期,曾国被楚国吞灭,不复存在。

曾侯乙是曾国的国君,姬姓,氏南宫,名乙,史籍无其人記载,生卒年不详。有关学者根据考古发现推定,曾侯乙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433年,在位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53—公元前433年。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城西擂鼓墩东团坡上,1978年被发现并挖掘,故也被称为擂鼓墩1号墓。墓葬总面积约220平方米,共出土文物15000余件,包括金器、玉器、乐器、青铜器、兵器、车马器、漆木用具、竹简等,其中青铜器有6239件。

曾侯乙墓青铜器特点

曾侯乙在位期间是曾国国力鼎盛时期,因而他被称为曾国的“中兴之君”。曾侯乙墓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是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艺术风貌的集中体现,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反映了当时的礼制。据《周礼》等文献记载,周代的礼制对礼器组合有明确的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鼎簋之中盛放多样的肉类和粮食,这就是“列鼎列簋”制度。曾侯乙墓的礼器组合为“九鼎八簋”,这是诸侯国君不应享有的礼制规格。这充分说明,在曾侯乙所处的时代,周王室已日渐式微,“礼崩乐坏”的局面已然出现。

二是带有明显的楚文化青铜器特点。在铸造工艺方面,工艺繁复的失蜡法被广泛采用,使得一些复杂的镂空、立体浮雕纹饰得以铸造成型,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反映出古代失蜡法铸造的高峰成就,如曾侯乙尊盘;
在装饰技艺方面,采用镶嵌的装饰技法,特别是绿松石的镶嵌,使得青铜器的器型更具华丽质感,如镶绿松石青铜鉴缶;
在造型的题材方面,较多地采用了动物题材;
在艺术的表现手法方面,整体表现出一种灵动和浪漫的主基调。

三是青铜器上的众多铭文揭示了曾国及曾侯的诸多历史信息,有着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四是注重功能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许多青铜器设计之精巧、制作之精妙,让人叹为观止。

五是曾侯乙墓出土的许多体量大的青铜重器,反映出曾国拥有充足的铜料,可见曾侯乙在位时期曾国国力之强大。

曾侯乙尊盘:巨型“保温杯”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曾侯乙尊盘是最为著名的中国古代青铜重器之一,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其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该青铜器由一尊一盘组成,即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前者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千克,后者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千克,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千克。尊颈部和盘底部皆刻“曾侯乙乍持,用冬(终)”7字铭文,故得名“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的纹饰极为复杂精美,共装饰有84条蟠龙和80条蟠螭,蟠龙纹和蟠螭纹盘旋环绕,多层叠加,形似云朵,气韵生动,华丽异常。尊的颈部是4只造型奇特的豹子,豹子头朝后背吐舌,向上爬行,既与尊沿的镂空纹饰形成承托之态,又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同时营造出一种狞厉的神秘感;
盘口沿是4组多层镂空蟠螭纹,铸造难度极大,盘的4个扣手由镂空蟠龙纹组成,玲珑而繁复。据相关资料显示,曾侯乙尊盘的铭文是经过修改的,其本是曾国先君之用器,传到曾侯乙手中,已历三代。

关于曾侯乙尊盘的铸造工艺,历来学界争议颇多,特别是尊沿多层镂空蟠螭纹饰的铸造工艺一直成谜,后经专家反复研究,确定为失蜡法铸造。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接在一起,尊颈附饰镂空纹样用失蜡法铸造。经过多年的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曾侯乙尊盘目前已经被成功复制。

在功能设计方面,曾侯乙尊盘可谓匠心独具。按照青铜器的功能分类,尊一般是盛酒器,盘一般作盛水器。曾侯乙尊盘两者组合,冬天盘内可盛装热水,用于加热尊中酒水,夏天盘中可以盛冰,起到冰镇作用,所以被人们誉为2000多年前的巨型“保温杯”。

青铜冰鉴:古代“冰箱”

《周礼·天官·凌人》载:“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曾侯乙青铜冰鉴是古代青铜冰鉴的代表性器物,其体量较大,长76厘米,宽76厘米,高63.8厘米,纹饰精美,功能设计精妙,制作工艺复杂。曾侯乙墓共出土青铜冰鉴两件,分别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与曾侯乙尊盘一样,青铜冰鉴也是两件青铜器的组合,即一个方鉴和一个方尊缶的组合。方尊缶放置于方鉴的内部,其底部两侧共有3个长方形榫眼,与方鉴内部的3个弯钩扣合,起到固定作用。木作的榫眼被应用到青铜器的制作上,十分巧妙,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智慧。

在功能上,这件青铜器是用来冰酒的器物,被誉为中国2000多年前的“冰箱”。尊缶内盛酒,鉴和缶壁之间空隙放置冰块,以实现冰酒的功能。可见曾侯乙的生活十分讲究且奢华。

青铜缶:分段铸造法代表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酒器,其高124.5厘米,口径48.4厘米,重300余千克,体量巨大,这一青铜器出土时有两件,分别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青铜缶的形质特点是:底部是平的,腹部鼓起,盖部和腹部均铸有4个相对称的环钮。缶表面装饰有涡纹、蟠螭纹、三角纹,形成纹饰带,纹饰细密且十分规整,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范模制作能力。其肩部有两行铭文:“曾侯乙乍持,用冬(终)。”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铜重器还是中国古代分段铸造青铜器的重要物证。其内壁上有清晰的凸起箍带,器表面又有4条纵向的外范接合痕迹,上下接范的痕迹不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以推证器身分两次铸造,先铸造上半部分,然后再铸接下半部分。这种铸接工艺,又被稱为镶嵌铸造或铸焊,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艺。

建鼓座:高等级乐器附件

建鼓是两周到汉代时期重要的高等级礼仪乐器,主要用于祭祀和行军打仗。《隋书·音乐志》记载:“植而贯之,谓之建鼓。”简单来说,建鼓就是立于青铜座上的鼓,但它并非直接与青铜座连接,而是通过一根木柱。木柱贯穿于鼓中央,上端冲天而出,下端嵌于鼓底座,鼓两面均可击打出声。建鼓底座是用于承插贯柱、稳定建鼓的附件。中国目前考古发现了多件建鼓座,著名的有山西博物院收藏的鼓座(太原金胜村674号墓出土)、盘蛇形底座,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出土的铜鼓座,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座等。

曾侯乙建鼓座通高54厘米,底径80厘米,重192.1千克,出土时尚存木质鼓腔、2件鼓槌及插杆。鼓座中部为一根空心铜柱,8对盘绕的圆雕龙紧紧围绕着铜柱,动感十足。该文物装饰华丽,龙身上和底座的外圈都装饰有绿松石,可惜出土时已经脱落。底座内部布设有网状铜棒,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外壁装饰浅浮雕龙纹。其特别注重功能设计,外壁布设4个相对称的圆形提手,方便建鼓的移动。中心铜柱的口沿上铸造有5字铭文“曾侯乙乍持”。

曾侯乙建鼓座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制作,先分段铸造,再焊接起来。鼓座上群龙环绕,制作难度极高,最后成形非常不易。

走戈:迎接往生者明器

曾侯乙是曾国的一代中兴之君,他发愤图强,使曾国国富兵强。所以兵器在曾侯墓出土的青铜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许多兵器带有铭文。曾侯乙墓出土兵器戈66件,其中29件刻有“曾侯乙之走戈”铭文。

所谓“走戈”,也叫“走器”,属明器,有迎接死者从阳界到阴界的作用。曾侯乙墓出土的“走戈”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的走戈类明器。曾侯乙之走戈出土时均只剩戈头,戈头通长21.2厘米,援长13.9厘米,胡长10.2厘米,具有鲜明的楚地风格。其援宽短,援部上仰,中脊起棱,横截面呈菱形;
胡部、内部相对较长,援刃与胡刃过渡较为圆缓,援胡部后侧起阑,胡末部有下齿;
援根一小方穿孔,胡部3个长方形穿孔;
内(尾)部呈长方形,近乎平伸,内中部设一长条形横穿,后下角有齿缺。

曾国虽不见于文献记载,但是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个鲜活的曾国逐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特别是曾侯乙墓的发现与挖掘,不仅揭示了曾侯乙在位时曾国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彰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和青铜文明,这些出土文物成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最为耀眼的巨制之一。

胡春良,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曾国曾侯乙铭文曾侯乙的音乐之声红领巾·探索(2022年5期)2022-06-02曾国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新进展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2期)2021-08-30汉皎光镜铭文释考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曾侯乙编钟军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Special Focus(2019年11期)2019-12-17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东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曾国七百年:历代曾侯青铜器精品展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2000多年前最大的组合乐队——曾侯乙编钟金桥(2018年5期)2018-09-22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大众考古(2015年1期)2015-06-26破解“曾国”和“随国”之谜大众考古(2014年7期)2014-06-26

推荐访问:曾侯乙 吉金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