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强 张军 刘佳佳
【摘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旅游业能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解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该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研究构建了贵州省2010—2019 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算,从而测出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最终在2019 年两者的耦合协调性达到了优质协调。文章基于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对策,从而帮助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的过程中找到两者的良性互动,为贵州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關键词】旅游产业;
旅游环境;
耦合关系;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
X322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系统观念,要运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和指导旅游业发展,注重旅游业内部各子系统的协同,以及与外部各系统的衔接,推进旅游业结构性优化和提升”。旅游产业能否迅速发展取决于旅游当地的资源与自然环境的景观,同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旅游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极限的双重制约,一些学者认为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可以较好地迎接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挑战,而如何以合适的环境容量合理配置区域资源要素并实现优化提升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旅游环境集社会经济环境与生态服务环境于一体,事关旅游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发展。因此,加强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贵州无论在自然旅游地还是在人文风情方面都是全国旅游地种类丰富和聚集度高的区域之一,并具有明显特色。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不免会有为了提高旅游效益而无序开发破坏其旅游资源的完整性。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走新路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筑牢长江、珠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宏伟目标而进行努力。可见在做好旅游业的同时也要联合旅游环境系统不断加强改善,平衡好旅游业与旅游环境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设计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研究区域的调研,遵循指标选取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原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然后以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为一级指标,旅游环境由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经济环境等4个二级指标构成,并以此为基础对三级指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具体指标见表1。
(三)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2010—2019 年《贵州统计年鉴》和EPS 数据网站。
三、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实证分析
(一)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
在生物学、地理学、经济和旅游学等领域耦合系数有着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从物质条件的耦合系数出发是反映系统间相互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已有的研究结果,构建一种耦合协调度模型D,来反映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
其中:D 为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
C 为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度,0 ≤C ≤ 1,当C=1 时,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状态达到最优;
T 为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综合性协调指数;
PT 和PE 分别为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α、β 为待定系数,考虑到两个系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故此处借鉴通行的做法α、β 均取0.5。
本文所采用的评价分级标准为耦合协调度“十分法”如表3。
(二)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发展水平分析
根据熵值法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熵值,得到2010—2019 年的贵州省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以及旅游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从图1 可以看出,在贵州省旅游产业系统的演变过程中,综合发展指数呈现出逐步提升的趋势,从2010 年的0.010 逐步攀升至2018 年的0.899。贵州省的旅游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在经历了从2010 年的0.143 到2019 年的0.906 的演化过程后,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
(三)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特征
通过表4 可以得出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变化。从整体来看,贵州省旅游产业和旅游环境间的耦合度是不断提升的,但是在2010—2014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仍处于失调状态,表明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是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综合发展水平还比较低;
另一方面是贵州省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旅游从业人员相对较少,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较为滞后。当然从系统性耦合协调度D值来看,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从2010 年的0.1 升至2019 年的0.973,表明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达到了高度耦合。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通过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利用熵值法和权重计算得出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并利用SPSS 软件对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都呈现出一种整体向上的态势,而且旅游产业的水平指数增长的幅度整体大于旅游环境的发展水平指数增长的幅度。
(2)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度都在0.846 ~ 1.000 之间,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两者之间高度耦合。
(3)2010—2019 年,贵州省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2010—2014 年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性失调。然而这种失调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旅游环境的保护建设得到明显的改善。从2010 年两者的严重失调,到2015 年达到勉强协调,再到2018、2019 年达到优质协调,表明贵州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关系。
(二)建议
从整体上看,2010—2014 年间贵州省旅游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仍然较低,直至2016 年才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尽管2018—2019 年间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协调,但是要保持高质量的协调还是要加强旅游环境建设,同时要发展旅游产业。
从2019 年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指数和旅游环境综合发展指数来看,贵州省在旅游环境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相对滞后,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旅游环境的优势,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
1.丰富文旅业态,创新旅游形式
近年来,全国的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旅游选择,包括观光旅游、研学旅游、房车旅行、康体疗养、避暑、滑雪、野营等多种多样的业态。贵州省在旅游环境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优质协调的情况下,应当不断创新旅游形式,凭借贵州省的自然风貌、历史名胜古迹、城市风光、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新的旅游产品。
2. 借助网络媒体,宣传旅游资源
贵州省的旅游景区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涵盖了9 个5A 级景区、143 个4A 级景区、18 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32 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8 个,旅游资源丰富,但景区旅游效益不明显,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贵州、来到贵州,首先要加大宣传贵州省旅游资源,应当和各个网络媒体平台合作,让更多人了解贵州新开发的旅游产品,其次可以加大建立省内外涉旅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和跨界跨业合作,以“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让贵州旅游产业能够得到大力宣传。
3.提升内部结构,完成产业升级
从景区、住宿、餐饮、商品、演艺娱乐、业态创新、文旅融合7 个方面推进产业升级,不断促进贵州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新领跑新跨越,服务质量也应加快提升,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进一步优化公路网络布局,增强路网密度和安全性;
强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配套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改善通行条件,满足游客出行需求;
健全与之相衔接的铁路枢纽及相关设施。积极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集团。
4.建设环境系统,促进持续发展
在推进旅游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重视旅游环境的管理,实现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各个环境子系统也要不断完善。在生态环境方面,提倡游客文明出游,旅游景区和贵州省政府共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重视并推动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G?ssling S.Glob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tourism[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2,12(4):283-302.
[2]Petrosillo I, Zurlini G, Grato E,et al. Indicatingf r a g i l i t y o f s o c i o - e c o l o g i c a l t o u r i s m - b a s e dsystems[J]. Ecological Indicators,2006,6(1):104-113.
[3]Holden A. Tourism and the Green Economy:
A Placefor an Environmental Ethic[J]. Tourism RecreationResearch, 2013,38(1):3-13.
[4]nisimov A P, Ryzhenkov A Y.Specially ProtectedN a t u r e T e r r i t o r i e s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Ecological Tourism[J].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Law,2013,43(6):325-333.
[5]Belloumi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receipts,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growth in Tuni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Tourism Research,2010,12(5):550-560.
[6]Tang C F,Tan E C.Does tourism effectivelystimulate Malaysia"s economic growth?[J].TourismManagement,2015,46:158-163.
[7] 黃震方, 袁林旺, 葛军连等. 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 地理科学,2008(04):578-584.
[8] 肖建红, 于庆东, 刘康等. 海岛旅游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评估—— 以舟山群岛为例[J]. 地理学报,2011,66(06):842-852.
[9] 王群, 吴春柳, 邓洪波, 杨兴柱. 旅游地水足迹测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 地理科学,2015,35(04):448-455.
[10] 黄元豪, 陈秋华, 修新田等. 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鹏溪风景区为例[J]. 生态经济,2018,34(07):201-207.
[11] 庞闻, 马耀峰, 唐仲霞.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41(06):1097-1101+1106.
[12] 张琰飞, 朱海英.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54-59.
[13] 方叶林, 黄震方, 段忠贤等. 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12):195-201.
[14] 庞笑笑, 王荣成, 王文刚.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耦合研究——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03):130-134.
[15] 李锋, 郭振江. 中国省际“旅游环境—旅游收入”的耦合协调度差异研究[J]. 旅游论坛,2014,7(04):57-64.
[16] 王兆峰, 霍菲菲, 徐赛. 湘鄂渝黔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J]. 经济地理,2018,38(08):204-213.
[17] 杨春梅, 李威, 郑继兴. 冰雪旅游经济与城市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J]. 企业经济,2018(01):179-184.
[18]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19,39(03):496-505.
责编:险峰
猜你喜欢旅游产业协调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商(2016年33期)2016-11-24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商(2016年33期)2016-11-24北京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7期)2016-11-19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商(2016年27期)2016-10-17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企业导报(2016年10期)2016-06-04基于SWOT分析的泰安市旅游资源分析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