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考察了文化距离对国际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选取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计算机及办公设备、通信设备、电子组件及配件、各种电器设备和用品6个行业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从美国SDC Platinum数据库选取2010—2019年参与跨国战略联盟的中国企业作为初始样本数据,并具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绩效均呈正U型关系,当文化距离处于较低水平时,不利于联盟企业创新;
当文化距离处于较高水平时,有利于促进联盟企业创新。
关键词:文化距离;
战略联盟;
创新绩效;
交易成本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
本文索引:帅旭鑫.<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3):-059.
中圖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7(a)--04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其中创新是不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独自创新不仅需要承担巨大的研发成本和风险,还缺乏足够的基础技术知识支持,战略联盟正是在适应这一形势的过程中产生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跨国战略联盟来获取技术知识进行创新,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虽然跨国战略联盟的优势明显,但面临着很多风险和难题,比如固有的文化距离会导致互动问题,阻碍了信息及技术知识在联盟企业间的流动,同时不利于联盟内组织之间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难度。然而,部分学者认为,企业间文化距离意味着认知多样性,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可以贡献更多不同的观点及解决问题的风格,不同的视角让更多独特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创新性的想法浮现出来,从而促进联盟企业的创新绩效[1]。
出现以上不同观点的原因是,其仅在单一地讨论文化距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而未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理论机制。鉴于此,本文从组织学习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视角出发,考察文化距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在企业选择战略联盟伙伴时,联盟企业之间的国家文化距离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现有文献中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文认为,现有观点相互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尚未深入探讨文化距离对跨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大多数研究只是将其潜在的影响机制视作一个黑匣子,并未基于一个合适的理论来探究文化距离对联盟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文化距离增加了联盟企业的创新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创新。首先,文化距离会增加联盟企业间的信任成本和沟通成本。其一,文化距离的归类理论认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某些标签将群体进行归类,并倾向信任和扶持同类成员、排斥异类,联盟企业成员间的不信任程度由此加深,进而给组织之间的技术扩散或经济交流带来负面影响。其二,不同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使企业成员的话语体系和沟通方式有较大差异,工作人员更难走到一起交流和分享想法,阻碍了交流,给知识的获取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其次,文化距离会增加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成本[2]。其一,文化距离阻碍了知识的可获得性,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成员,由于不信任和沟通困难,不仅会排斥与对方的深入交流,还不利于对成员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解,从而抑制技术扩散。其二,文化距离阻碍了知识的可理解性[3],文化距离会带来理解问题的偏差,它是通过根植于社会环境的路径依赖建立起来的,对文化的不熟悉使其对知识功能属性和益处的理解更加困难。
文化距离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多元化有利于探索性活动的探索、变化、实验和发现[4],从而促进企业创新。首先,文化距离带来认知多样性,认知多样性定义为群体成员在专业知识、经验和视角上的差异程度。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可以贡献更多不同的解释、观点及解决问题的风格,不同的视角让更多独特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案浮现出来[5],并结合形成更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过去的研究标明,即使是短暂地接触不同的文化或观点,也可能产生更高的创造力。其次,较大的文化距离会带来不同的知识、技术和管理理念,异质性知识的互补,鼓励企业的新探索和实现创新。最后,文化距离的存在会增加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学者认为,文化距离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成为企业创新的动力。
随着与国外市场心理距离的增加,企业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为解决不确定性,该企业会不断改变研究计划及战略选择,进而提升绩效和创新水平[6]。
因此,本文在考虑文化距离对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时,不仅要考虑文化距离带来的成本、信息流动及知识理解等问题,即创新成本机制,还要考虑文化距离带来的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知识、资源互补等有利于创新的好处,即创新可能性机制。所以,本文合理推断文化距离可能通过创新成本机制和创新可能性机制交互影响战略联盟的创新绩效,且两者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本文认为,当文化距离较小时,文化距离所带的创新成本机制占主导作用,此时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企业创新成本逐渐增加,而文化距离较小,其所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不够丰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较小。当文化距离较大时,文化距离的创新可能性占据主导地位,此时较大的文化距离意味着丰富的异质性资源,企业的创新机会更多、创新动力更大。参与跨国战略联盟的高新技术企业本身有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且其不断开发和创新是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当有更大的创新机会时,企业会努力克服困难并抓住创新机会。所以,本文提出以下
假设:
H1: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企业渐进式创新呈U型关系;
H2: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企业突破式创新呈U型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美国SDC Platinum数据库获取了跨国战略联盟数据,并从国泰安和中国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系统获取了联盟企业2010—2021年的专利数据。检索方法为专利的申请日期来查询每一年的专利数,其中分别检索并记录发明专利申请数、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另外,衡量文化距离的六个文化维度的数据来源于Hofstede官网。
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企业专利申请数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其中创新绩效可分为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7],分别用发明专利申请数、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之和来衡量。考虑到研发活动投入与产出的滞后性,本文采用联盟宣告日t+2的专利申请数量作为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
3.2.2 解释变量
文化距离作为本文的解释变量,在文中指联盟伙伴所在国与参与联盟的中国企业国家层面的文化距离。在涉及文化距离[8]的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 Hofstede(1984)所提出的六个文化维度理论,在此基础上,Kogut and Singh提出了文化距离测算指数 KSI,该指数提供了一种计算文化距离的简单方法:
= ∑ [(-)^2/]/6
其中,i代表六个文化维度;
j代表联盟企业所在国家;
V代表第i个文化维度得分的方差;
是基于Kogut和Singh指标修正的文化距离指数。
3.2.3 控制变量
影响创新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选取企业规模、吸收能力、企业年龄、冗余资源、联盟经验、年份、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如表1所示。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上述搜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研究有194个观测值。突破式创新绩效的最大值是102.653,最小值是0,说明不同企业之间的突破式创新绩效有较大差异;
文化距离的平均值为2.832,标准差为1.246,说明各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距离差异较大,也能反映出探究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必要性。
4.2 回归结果分析
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突破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为基准模型,仅加入控制变量联盟经验、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冗余资源、吸收能力、所有权性质。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解释变量文化距离的一次项,结果显示文化距离与联盟突破式创新绩效之间是正向关系且显著性水平一般(β=0.057,0.1>P>0.05)。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文化距离的二次项,回归结果显示,该模型的R?较模型2得到提升,说明文化距离二次项对联盟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解释力度更强,且其系数显著(β=0.006,P<0.01)为正,初步支持了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为正U型这一假设。为了检验U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用STATA中的utest命令进行正U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历史绩效落差的极值点为2.056,处于95% Fieller区间[1.278,2.722],且正U型的显著性P = 0.000893 < 0.01,即检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突破式创新绩效的正U型关系,假设H1得到验证。
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同样地,模型1为只加入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模型2引入了文化距离的一次项,结果显示文化距离与联盟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并不显著(β=0.001,P>0.1)。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了文化距离的二次项,回归结果显示,文化距离的二次项系数(β=0.002,P<0.01)显著为正,说明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关系为正U型。同理,再次用STATA中的utest命令进行正U型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历史绩效落差的极值点为2.542,处于95% Fieller区间[1.393,3.204],且正U型的显著性P = 0.00386 < 0.01,即检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文化距离与跨国战略联盟渐进式创新绩效的正U型关系,假设H2得到验证。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验证结果是否稳健,本文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检验:第一,更换吸收能力的测量方式,用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吸收能力,文化距离与战略联盟渐进式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正U型关系未改变。第二,补充控制变量联盟企业行业相关性,联盟企业行业相关性会影响企业间沟通的难易程度,同时会由于知识的异质性而影响企业创新,其中同行业用1表示,其他用0表示,结果支持H1和H2。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文化距离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跨国战略联盟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在跨国战略联盟中,文化距离对跨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是单一正向或单一负向的,这是因为文化距离带来了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在这种环境中更易激发创新灵感。第二,当文化距离低于某一阈值时,文化距離越大,越不利于企业进行渐进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当文化距离超过这一阈值时,文化距离越大,企业越有机会进行渐进式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5.2 研究建议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对跨国联盟企业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跨国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除了需要考虑联盟伙伴的行业性质、发展规模等因素,还需要关注联盟伙伴所在国家的文化对联盟的影响。文化距离在带来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所以企业希望通过联盟来达到创新的目的,就必须先评估自身可以承受的创新成本,从而充分利用文化碰撞带来的创新灵感。
第二,面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压力,我国企业期望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资源进行创新,可以跟文化距离较大的国家的企业进行战略联盟,进行技术和研发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文化距离会带来多样性和多元化,但需要企业自身有足够的能力感知并整合这些信息,真正意义上把这些外在资源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优势。
参考文献
HOFSTEDE G H, HOFSTEDE G, ARRINDELL W A.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The taboo dimension of national cultures [M]. Sage, 1998.
STAHL G K, VOIGT A. Do cultural differences matter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 tentative model and examination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8, 19(1):
160-76.
WEBER Y, TARBA S Y.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Israel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0, 20(3):
203-11.
HOFSTEDE G. Cultures consequences:
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 [M]. sage, 1984.
WEBER Y. Corporate cultural fit and performance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 Human relations, 1996, 49(9):
1181-202.
SCHWARTZ S H. Are there universal aspects in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s of human values?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94, 50(4):
19-45.
RONEN S, SHENKAR O. Clustering countries on attitudinal dimensions:
A review and synthesi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3):
435-54.
BEUGELSDIJK S, NELL P C, AMBOS B. When do distance effects become empirically observable? An investigation in the context of headquarters value creation for subsidiar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17, 23(3):
2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