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3篇

时间:2023-11-19 15:18:01 来源:网友投稿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3篇

在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五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的文章3篇, 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第十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喀左发展历史上特殊艰难的一年,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砥砺拼搏的一年。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考验,县人民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及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积极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稳住了经济社会基本盘。2023年,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6亿元,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70.4亿元,同比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同比有所下降;规上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下降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7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8元,同比增长3.5%。

  回顾2023年工作,呈现五个方面“最”显著的特点:

  ——最振奋的是: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新思路,产业基础更加巩固

  特色农业激发新活力。始终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肉牛、肉鸡、蛋鸡、有机食品、优质土特产五大产业链条有力构建,兴源食品、宏发食品、韩伟蛋业、海辰宠物食品、禾顺有机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引育建设。各类龙头企业达到11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5家。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达到7家,关联基地突破1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达到15万亩。“化石鸟”小米荣获2023年世界高端米业大会优质品牌奖。

  工业转型增添新动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天宇科技、鹏达铸造等“老字号”改造升级加快,宝理塑研、隆年华瓷业等“原字号”得到深度开发,通美晶体、亚新双冠等“新字号”不断培育壮大,72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累计完成投资43.7亿元。实现“个转企”55户、“小升规”15户、“规升巨”3户。累计实施半导体新材料“一县一业”上下游项目11个、总投资30亿元,通美晶体上市步伐加快,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和集聚效应加速凸显。

  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气象。全年实施物流项目4个,总投资6.8亿元,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顺利通过评审验收。全年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6.62亿元,同比增长4.83%,实际利用外资完成240万美元。全域旅游魅力彰显,文旅集团作用突出,签约落地旅游项目6个。温泉小镇项目稳步推进,凌河第一湾景区提质升级,浴龙谷房车营地、东蒙文化园开放运营,利州古城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水泉镇南亮子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草场乡芳草地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取得新突破,实现“一部手机游喀左”。与“中国移动无忧行”平台合作,开启旅游推广新模式,曝光量达3.7亿次,喀左旅游走向全国。

  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创新主体稳步壮大,新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雏鹰”企业〔1〕3家、“瞪羚”企业〔2〕3家,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03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31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35亿元,创历史新高。通美晶体、巨东铸工、金牛机电等6家企业获批“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1家,实施“揭榜挂帅”〔3〕科技攻关项目10个,引进“带土移植”〔4〕人才团队5个。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县验收。建设5G基站127座,政府大数据中心、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凸显。成威实验室、中玻玻璃、志远铸业等15户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数字化建设实现新提升。

  ——最喜人的是:我们抢抓对外开放新机遇,项目引建成果丰硕

  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平整场地1000亩,新建道路10.4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网10.2公里,改造电力线路10公里,建设日处理3000吨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日处理500吨污水处理站提标改造。京津冀产业孵化园、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仓储物流园建设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34家。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新增供电能力3万千伏安变电所1座,启动建设日处理2.5万吨污水处理厂1座,完成核心起步区“三横五纵”8.6公里道路铺设,修建雨污分流管网15公里。成功入驻宏发牧业、宏发食品、兴源食品3家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全市立标打样。

  招商引资高质高效。“3+4+20+22”〔5〕全员专业招商模式和“一聘任两奖励”〔6〕激励机制有力实施,开展“走出去”150余次、“请进来”480余次。全年共引进项目111个,总投资149亿元。引进域外资金50.52亿元,同比增长15%。积极参加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辽洽会等省市大型招商活动,洽谈推进东营华洋数字化精密制造产业园、北京汇柒鲜食品加工、国能辽宁新能源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15个。神草医药仓储物流、同位素高纯气体等70个项目落地开工,总投资89.42亿元。

  项目建设提质增速。“高质量项目建设年”扎实推进,专班作用充分发挥,“书记县长直通车”“项目管家”制度有效落实。“标准地”改革〔7〕领跑全市。硕美再生金属镓、协利新材料、乾晟科技等高质量项目加快建设。亿华新材料、江丰保温、九州国泰方矩管等35个重点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鑫美高纯砷、宝塑新材料、亚冠新能源等77个项目达产见效。雍德府、博望新城、翡翠公馆等15个房地产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明显。全年开复工项目187个,总投资285.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数位居全市前列。

  营商品牌擦亮叫响。“1+4”〔8〕改革纵深推进,打造了“8+6”〔9〕喀左特色营商品牌。52个单位的648项政务事项实现整合,“集中进驻最全、功能最完整”的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成功打造,便民服务站实现县域全覆盖。审批事项划转工作高质量完成。12345服务平台群众诉求办结率94.7%,即时转办率100%,按时反馈率100%。“一门一次一窗”改革深入推进,受理事项1500余件。不动产登记更加便捷,首创“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同窗出证”工作模式。助企纾困政策全面落实,为企业留抵退税及减免税金2.28亿元,积极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协调贷款4.6亿元。

  ——最直观的是:我们致力生态成果新转化,城乡环境日新月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群众信访举报案件整改销号任务全面完成。2023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重点时段空气质量有力保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8天,优良率达到86.76%。河长制全面落实,清理河道垃圾1.17万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标准以上。增减挂钩、土地开发、综合整治等新增用地2776亩,乱占耕地建房和卫片违法图斑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连续28届荣获辽宁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1015亩废弃工矿土地整治完工率达到70%,946亩闭坑矿山治理恢复基本完成,创建省级绿色矿山企业2家,非煤矿山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不断巩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城市品质跨越提升。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擦亮城市名片。新建雨污分流管廊11公里,治患提升“百年工程”有力实施。翻建道路11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方砖5万平方米。于洪河和吉利玍景观桥完成改造升级。供热企业有效整合,铺设供热管网1.6公里,供暖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实施房地产开发94.6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2000年以前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栽植各类乔灌木16万株,建设城市口袋公园3个,国家园林城成果更加巩固。持续开展静态停车、市容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位居全省同类县前列。大北线全线亮化提升,安装节能路灯832盏。高铁广场加快建设,高铁新村实现入住。凌绥高速顺利开工,征拆工作加速推进。修建国省干线公路49公里,306国道喀左段修复养护工程荣获省级品质工程,国家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取得明显进展。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化,引入国企推进常态化保洁,垃圾清运和环境管护水平全面提升,农村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拆违治乱有力开展,清理私搭乱建257处。乡村绿化美化提档升级,新建村庄口袋公园13个、公共绿地22处,栽植乔木6.9万株,灌木2.1万株,沿路种植花卉66.4公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修建“四好农村路”150公里,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78.1%。新建省级美丽宜居村10个。我县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度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水泉镇、公营子镇等8个乡镇获得市政府奖励。

  ——最欣慰的是:我们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民生改善颇有成效

  乡村振兴基础性更牢。全县种植粮食作物85万亩,产量达到10.32亿斤,种植经济作物10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4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11.8万吨,禽蛋产量达到5.85万吨。争取省以上衔接资金1.12亿元,县级财政投入2088万元,新发展产业项目58个、乡村建设项目120个。全年入库各类项目288个,总资金2.81亿元。“23551”〔10〕动态监测帮扶模式全面推进。“1233”〔11〕扶贫资产管理模式落实落细,形成扶贫资产480项,总规模2.52亿元,累计收益406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创新高,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46.5%。累计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8万人次,建成全省首家乡村振兴学校。成功举办乡村信用体系建设暨“道德银行”上线发布会,“道德银行”模块上线“辽事通”。

  民生保障普惠性更高。财政支出保障有力,“三保”支出21.48亿元,占比达到62%。发放养老保险金4.64亿元、工伤保险金1982万元,救助残疾人、低保户、特困供养对象等弱势群体2.62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8708万元。投入各类助学资金1072万元,惠及学生1.17万人。医疗保障持续加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3.62万人,城乡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均提至10万元,职工大额补充保险提至45万元。30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平台集采。稳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349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36人,扶持创业带头人12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余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四级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体系搭建完成,省级“双创”基地复审通过。全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在我县举办。昌盛社区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社会事业均衡性更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0%,普惠率达到97%。“双减”工作稳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持续规范。13个教育联盟辐射40所学校,集团化办学成果不断深化。实施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项目14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及能力提升、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项目建设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实现基层全覆盖。妇女儿童、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社工站获得省级奖补资金。全国健康县创建取得明显进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进入中期评估阶段。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467场。辽宁大学田野考古实践基地建成投用。我县运动员在省民运会创2金2银2铜佳绩。“巾帼建功行动”深入开展,获评“全国最美家庭”1个、“辽宁省最美家庭”1个。

  ——最难得的是:我们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风险防控精准到位。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各项措施有力落实,年度政府债务化解完成。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进度在全省名列前茅,现金清收全市第一。安全生产工作扎实推进,国务院十五条硬措施落实落细,“三级”包保责任全面覆盖,隐患排查治理不断深入,城镇燃气、自建房、醇基燃料等专项治理行动有力开展,全县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国“两会”“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维稳安保任务圆满完成。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信访形势持续稳定,领导包案和常态化接访、下访制度有力落实,“千件化访”行动成果显著,化解率达到98%。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调解成功率达到99%。根治农民工欠薪工作扎实开展,追回工资1619.6万元。已售商品房“办证难”问题有效化解,新台账1882户首登率达到100%。“八五”普法深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打击整治“十大攻坚行动”常态化开展。县公安局获评第一批“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羊角沟镇十八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水泉镇水泉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疫情防控有序有力。“集中统一、快速反应”的应急指挥体系有效激活,“四方责任”全面压紧压实,各项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落细。13个专班作用有力发挥,“6+N”能力建设水平系统提升。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完成87.58%,始终保持全市前列。科学处置突发输入疫情,及时跟进调整防控政策,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回望这一年的战疫历程,45名疾控人员、2665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冲在“疫”线,同病毒短兵相接,205名勇士逆行出征,紧急驰援西藏、沈阳、大连等地,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公安干警、交通执法人员与309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冒着酷暑严寒、不分昼夜,坚守防控岗位,彰显了恪尽职守的为民本色;公安、政府大数据中心与5897名网格员发挥“大数据+脚底板”作用,及时处理协查数据,形成了网格化防控坚固屏障;2009名采样人员、3099名志愿者与社区、村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倾情奉献,主动投身抗疫战场,高质量完成24轮区域全员核酸筛查;社会各界人士广伸援手、传递温情,书写了同舟共济的大爱情怀。善良、坚韧的喀左人民识大体、顾大局,“宅”在家里、守住家门,展现了守望相助的浓浓真情。全县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利州大地奏响了一曲科学战疫、硬核担当的英雄赞歌!

  各位代表!

  压力下的收获弥足珍贵,探索中的突破更为可贵。一年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拼搏笃定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批节点性、标志性、奠基性的全新突破。在县域发展上,我们凝聚共识、勇创一流,科学谋划了高质量项目129个,总投资70.2亿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34.73亿元,全部用于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支出,规模体量再创新高。在民生福祉上,我们勇毅担当、克难奋进,聚力实施了城市提升、凌绥高速、水系连通等工程,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城乡发展底气更足。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我们接续奋斗、善作善成,持续巩固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了100%。民族宗教、老龄、气象、妇女儿童、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新进展,政府的施政水平和工作效能得到了较大提升。

  各位代表!

  成绩来自勠力同心,发展源于合力攻坚。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赢得的每一次掌声,无不体现着县委的坚强领导,倾注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鼎力支持,饱含着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拥护,积淀着商贾贤达的信任投入,凝聚着全县人民的奋勇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喀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指战员和政法干警,向长期战斗在抗疫前沿、乡村振兴一线的广大干部,向关心、支持喀左发展的域外企业家和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虽然县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迸发,但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回暖,企业经营仍面临不少困难,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不够快;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市场化法治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生态环保压力尚存,矿山修复任重道远;统筹发展与安全仍有不足,安全生产存在薄弱环节;城乡区域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治理水平还有欠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大力推进。

  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举措,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跨越赶超、争先晋位的关键之年。2023年,我们将迎来自治县成立65周年。做好明年工作,要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提升站位增强向心力。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执行县委决策,不断增强干事创业向心力。

  二是坚持产业发展增强竞争力。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以产业项目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平台支撑、推动技术革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是坚持协调发展增强支撑力。始终把推动城乡一体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征迁收储上攻坚,在建设管理上提标,在环境打造上着力,不断增强空间支撑力。

  四是坚持和谐发展增强凝聚力。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运用法治思维创新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民生,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

  综合考虑外部形势和我县实际,按照县十五届二次党代会部署,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同步。为此,我们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五大攻坚”,奋力实现“五大提速”,以优异成绩向自治县成立65周年献礼。

  一、聚焦转型升级靶向攻坚,奋力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提速

  集群式推进新型工业。始终突出工业主体地位,以工业振兴带动全方位振兴,以重大项目实施和关键领域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促进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北方电瓷、亚森重工等“老字号”改造升级,推动东晟碳材、红山化工等“原字号”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博宇半导体、翔翼新能源等“新字号”培育壮大。提振特色产业发展信心,推动紫砂、陈醋等产业发展壮大。加快硕美再生金属镓、凯美石英管、同位素高纯气体等项目建成投产,推进金鼎高纯磷、研发检测孵化中心和中试海创基地等项目落地,快速壮大“一县一业”半导体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向“十四五”末实现百亿产值全力冲刺。坚持创新驱动,引育“雏鹰”企业9家、“瞪羚”企业3家、“独角兽”〔12〕企业1家,实现“小升规”15户、“规升巨”1户。

  集成式推进高效农业。突出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和品牌龙头企业招引两个主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以现有五大产业链条为基础,继续抓龙头企业和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推进宏发食品、兴源食品、海辰宠物食品二期达产达效,强力推动韩伟食品、加加禾原冷链物流、禾顺有机食品项目落地开工,不断促进产业集聚,2023年新晋升省市龙头企业5家,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35亿元。建强禾原农业集团,拓展招商引资和对外合资合作能力。不断提升设施小区、养殖场、特色种植基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2023年打造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1500亩。推进公营子镇争创国家级产业强镇。

  集聚式推进现代服务业。全面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增强服务业对县域经济的正向拉动作用。巩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工作成果,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城乡生产、流通和消费高效贯通、提质增效。扩大医药仓储物流园项目集聚规模,推进神草医药仓储物流项目投产见效、邦琪医药仓储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发挥“辽宁老字号”和“辽宁礼物”品牌优势,开展多元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潜能。深入实施“引客入喀”工程,以利州古城、龙源湖、浴龙谷为核心,打造夜间旅游消费集聚群。充分利用文旅集团投融资平台,开展对外招商引资与合资合作,推动利州古城、博物馆小镇等项目做大做优做强,促进文旅产业升级。加快乡村旅游开发步伐,发挥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作用。全面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平台,继续推进凌河第一湾景区提标改造。

  集约式推进数字经济。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和资本流动趋势,提高信息数据整合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夯实数字政府建设基础,发挥好大数据管理局职能作用。按照“集约建设、共建共享”原则,持续推进政府大数据中心、开发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数据的归集、治理和交换,推动政府与企业数据共享,向企业开放信息资源27类53项,调用数据超过100万次。落实支持工业数字化有关政策,加快推进宝理塑研、海辰宠物食品、鑫美高纯砷等1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完成两化融合评估企业10家,打造数字化场景20个。继续加大5G信号覆盖范围,2023年建设5G基站150座。

  二、聚焦开放合作深度攻坚,奋力实现资源优势高质量整合大提速

  招大引强蓄活水。持续发挥“3+4+20+22”全员专业招商和“一聘任两奖励”激励机制作用,完善招商政策,严禁“两高”〔13〕“六小”〔14〕项目盲目上马。坚持南方北方“双区并重”、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领域,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深挖投资信息、延伸招商触角、拓宽引资渠道,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促进深圳星玥、辽宁盛邦环保筑路材料、金鼎高纯磷等企业项目对接签约,推进久秉AI餐饮机器人、天津银河高端阀门等项目落地开工。全年新签约项目140个以上、落地开工项目80个以上。

  扩充项目壮筋骨。聚焦“四个一批”,继续完善专班负责、滚动实施、压茬推进的项目建设机制,坚持清单化管理、工程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全面落实“项目管家”制度,着力破解手续要件、资金、土地、用电等瓶颈问题,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落实“双碳”要求,着力推动“绿电”消纳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紧盯国能辽宁新能源抽水蓄能、国盛电力增量配电网暨风光储氢一体化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重点推进华沣精密金属、通美晶体磷化铟晶片、凯美石英管等项目在一季度开工,推进华腾新材料、协利新材料、海辰宠物智能制造工厂扩建等项目半年投产。全年开复工项目170个以上,新建开工70个以上。

  夯实平台筑根基。坚持“三园”并进,全方位加强要素保障。经济开发区以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仓储物流园为牵引,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年完成修建道路19公里,铺设给排水管网14公里。完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和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服务配套,持续提升项目入驻吸引力、承载力。进一步建强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新铺设道路8公里、给水管网14.8公里、污水管网18.7公里、通讯管网3.3公里,安装路灯346盏,完善配套设施和绿化景观,不断提升园区品质,积极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储备争取增后劲。紧盯国省政策走向,高标准谋划包装一批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动开发区道路及配套设施更新改造、龙源湖体育公园、新博物馆装修布展等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推进行业部门、国有公司与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深入实施城市提升、矿山植被恢复、高铁广场、龙凤山景区改造提升等工程。加大“跑部进省”工作力度,力争更多政策、资金、项目向喀左倾斜。2023年包装储备项目100个以上,争取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优化环境强信心。持续深化“1+4”改革,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力。提升“放”的含金量,加强县乡村智能智慧服务体系建设,向基层服务站点赋权办理事项210项,全面提高服务效能。提升“管”的实效性,开展营商环境常态化监督,紧盯“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提升“服”的满意度,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三化”〔15〕建设,推动“一网通办”再提标,实现网上可办率100%。企业开办、职工退休等34项政务服务做到“一次办”,电子印章使用率达到100%。落实助企纾困各项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三、聚焦生态建设系统攻坚,奋力实现城乡环境高质量改善大提速

  持续实施生态治理。强化系统治理,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任务清零销号。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减排目标,高质量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突出气、水、土污染共治,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开展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重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管控整治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修复生态肌理,完善河长制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大凌河流域生态治理扩面提升工程,确保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全面实行林长制,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编制完成县乡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矿产资源管理职责,深入推进石灰石、碎石企业有效整合,推进1189亩矿山恢复治理,继续争创省级绿色矿山。

  持续提升城市品位。着力建设创新、绿色、智慧高品质城市,继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道路翻建工程,节能改造路灯3815基、新建智慧灯杆224基,易址新建日处理4万吨污水处理厂。加快滨江悦府、金泰新华府、雍德府四期等项目建设,实施房地产开发60万平方米。推动腾龙市场北侧、原一小学周边等棚户区改造。推进园林绿化扩容提质,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85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6处,增加景观小品10处。持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行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保持城市井然有序。全力保障凌绥高速顺利建设。修建国省干线公路4.9公里,实施路基改造23公里。积极争取凌兴线瓦房店水库段改造和北外环路项目。全力争创国家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开展以“拆违治乱”“三清一改”〔16〕“五化”〔17〕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村庄周边延伸。新建村庄口袋公园8个,公共绿地21处,每个乡镇建设1个重点示范村。全面完成行政村户厕试点工作,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00个。明确乡村、部门和运行管理单位责任,不断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继续抓“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好路率达到79%,积极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四、聚焦民生保障合力攻坚,奋力实现发展成果高质量共享大提速

  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持续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优化完善网格员摸排和部门筛查预警联动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抓好第三次土壤普查,着力强化粮食生产,完成粮食种植85万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万亩以上。优化实施植保、土肥等农技推广项目,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培育提升一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完善一批新型养殖小区,2023年创建省级合作社3个、省级家庭农场6个,新改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进一步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动态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全力抓好民生保障。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推广应用电子医保凭证,持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能力建设,健全社会监督激励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医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加大对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力度,按时足额发放各类补贴。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开展居家、社区养老建设,提升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推动社工站向基层延伸,实现县域全覆盖。

  全力抓好社会事业。全面完成“双减”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坚持纵向学段有机衔接。创新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职教中心教学楼|水泉镇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乡镇学校塑胶运动场、第三高中塑胶运动场及校舍维修、设备采购等项目。协同推进“三医联动”〔18〕改革,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建设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全力抓好社会稳定。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提升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疫苗接种工作力度,做好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防控。强化医疗体系建设,提升方舱医院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两行”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抓好安全生产,不断完善责任清单,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零访”“清零”行动,扎实做好包案化解工作,确保矛盾问题化解在当地、解决在基层。深化平安喀左建设,持续开展打击枪爆违法犯罪、食药环犯罪、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聚焦作风强化全面攻坚,奋力实现政府效能高质量释放大提速

  聚焦思想强作风,始终做到忠诚履职。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从思想观念和办事效率方面更加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聚焦法治强作风,始终做到依法履职。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广泛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重要事项信息发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聚焦落实强作风,始终做到高效履职。持续推进精文减会,让各级干部拿出更多时间,扑下身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大胆干。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进“图表化”挂图作战、“清单化”台账管理、“模板化”高效运行、“机制化”保持长效的模式,全面提升行政效能。

  聚焦底线强作风,始终做到廉洁履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踩纪律的“高压线”,不打纪律的“擦边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倡导“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政府支出能省则省,把有限财力用到加快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刀刃上。

  聚焦民生强作风,始终做到为民履职。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人民群众“急盼愁”的民生实事作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谋划一批民生改善项目,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新征程期待新作为,新挑战期待新担当。喀左的明天令人向往、充满希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早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喀左而不懈奋斗!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首2023年,我们凝心聚力谋发展

  2023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聚焦“三提三效”[1]、聚力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下同),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77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较好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一年,我们迅速掀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热潮。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中宣讲、庭院宣讲、“擂茶+”宣讲、居民夜谈会等形式,深入乡镇、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举办宣讲班、培训会300余场,引导全县上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2]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3]、坚定“四个自信”[4]、做到“两个维护”[5]。

  这一年,我们着力稳住经济发展大盘。在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快、实、优”要求,密集出台《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等县级配套政策21份,兑现助企纾困资金6000余万元,为各类市场主体“退减免缓”税费2.3亿元。GDP增速连续三个季度居全市第一,以“中等生”条件交出“优等生”答卷。

  这一年,我们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水美经济、露营经济等新业态方兴未艾,推出首批“十大网红打卡地”[6]和“镛城名宴”[7],首次举办金溪水上音乐节,生动诠释山水城的独特魅力。开发碳票项目18个、碳汇总量38.7万吨,金森公司连续两届承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碳中和项目,“碳票”变“钞票”做法在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会上报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分论坛在将乐举办,位列2023年度“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榜首。

  这一年,我们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实事,推动10个小区旧貌换新颜,惠及居民3200户,建设11个微公园、风雨长廊。投入6500万元实施50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热度指数“获得感”前十县、省级森林养生城市。出台养老托育专项政策措施,建设5家长者食堂,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用心托起“朝夕美好”。

  这一年,我们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衰中心在全市县级总医院率先通过国家级认证,成立全市首家超声医学中心,率先实现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业务融合。持续激发林地活力,新发放林票2062万元,人均持股金额708元,全国乡村建设现场会、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在将乐设置考察点。出台教育综合改革“十项机制”[8],探索乡镇学生到城区学校托管共育,首次颁发教育工作“杨时奖”。

  这一年,我们深入推动区域对口协作。把握国家大力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与上海虹口区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拟签订对口合作协议,达成7个意向合作项目,在“进博会”北外滩馆设立将乐县名特优产品展示专区,捐赠110万元抗疫物资驰援上海。深化与厦门思明区对口协作,加强双方互访,乡村振兴数字社会治理智能天网等5个帮扶项目投入使用。

  一年来,我们实干笃行、奋楫争先,全力以赴干好各项事业,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市场主体,不断增强企业活力

  生产运行平稳。加快企业投产达效,南宾集团、煌源金属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苍穹硅业完成第二条生产线建设。助力企业“老树发新枝”,引导25家重点工业企业增资扩产,规上工业企业平均产能稳定在80%以上。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8.8亿元,服务企业335户。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四上”企业[9]39家,增长86%;将5家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库,推动科源新材料由新三板基础层晋升创新层。

  科技创新有力。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规上企业R&D[10]经费支出3.23亿元,居全市第三;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科技项目3个、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0个,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落地将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开发区光伏项目二期投入使用,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850万千瓦时;实施节能改造项目5个,可节约标准煤3860吨,推动金牛水泥公司在全省率先建成超洁净生产示范线。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县内企业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

  产销对接畅通。支持县内企业、在建项目“就地取材”,引导园区内企业开展“手拉手”活动,轻合金上下游企业实现互采7568万元,建材生产企业本地销售量增加5%。助力企业开拓市场,依托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市农林发展集团等平台,竹荪、蜜饯、红糖等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物流业持续发展,新增18家物流企业,客货运周转量增幅居全市首位。

  二、聚焦消费升级,不断释放市场潜力

  文旅市场更加多元。主动融入“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建立“思明·将乐文旅交流中心”,在上海、厦门等地举办文旅推介活动5场次。康养产业亮点纷呈,思明区职工疗休养基地落户将乐,常口、蛟湖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4家经营单位获评“三星级森林人家”,常上湖森林康养慢道成为群众休闲游玩的好去处。露营经济站在“风口”,龙栖山、玉华洞等5个露营地于国庆期间投入运营,日接待游客15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80余万元。延长文旅产业链条,将具有本地特色的玉华洞鸡冠石、将乐窑凤首壶等文化标识IP化,打造新颖时尚的文创产品。“两山学堂”投入使用,被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列为现场教学点。

  体育赛事更加出彩。持续打响“运动之城”品牌,举办全国水球比赛等品牌赛事,国家男子水球队在我县集训,国家蹼泳队训练基地落户将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皮划艇、桨板等亲水运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体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7.2万人。竞技体育再创佳绩,将乐运动员在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青少年蹼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

  电商体系更加健全。搭建农产品出村进城桥梁,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6个乡镇直播基地,培训电商人才1100人次。持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行动,累计投入500万元,举办首届直播带货大赛等促销活动10余场、直播活动3000余场,发放200万元消费券,拉动消费1300万元。第三届福建电子商务赋能县域经济发展峰会在将乐举办。

  三、聚焦项目攻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项目建设干劲足。掀起“百日攻坚大会战”项目建设热潮,深化县处级领导挂包等制度,60个市县重点项目全面完成攻坚任务,13个项目竣工投产。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精准高效供应土地1044亩,审批林地128亩,维生素D3等5个项目列入省集中开工项目。加强项目谋划,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储备库,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格局。

  招商引资氛围浓。完善招商机制,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制定“1+N”招商政策体系,建立招商引资预审、评估、决策和考评四项机制。克服疫情影响,大力开展“云招商”,推动闽台良种繁育中心等12个项目“云签约”,改性重钙母粒体等5个项目集中“云开工”。拓宽招商渠道,成立三明将乐企业商会,选聘27名招商顾问,收集各类招商线索150余条,实现签约项目102个,总投资144.3亿元。

  资金争取成效实。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9505.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4.13亿元,为企业争取研发补助等各类资金2890万元。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用,通过盘活文博小镇二期、城市停车位等存量资产,获得政策性银行资金支持8.8亿元。

  园区发展势头好。开发区四期基础设施和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有序推进,投入1.8亿元,建成化工事故应急池、化工污水处理厂等项目,扩园工作开始启动。着力化解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有效保障国有资本合法权益。“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252亩,园区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开发区获评全省首个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

  四、聚焦“三农”转型,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量质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播种面积18.28万亩。大力开展抛荒地整治工作,复垦抛荒地6572亩,“认田种粮”230亩。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与谢华安院士等专家团队合作,制种面积2.7万亩,增长52%,“福香占”等优质稻种推广面积达1800亩,全国首个麻竹组培苗扩繁项目落地将乐。抓好烟叶生产,烟叶产量7.8万担,增长35%,烟农户均售烟收入突破20万元。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利用树蔸种植茯苓3100亩,全省首个红菇人工保育扩繁试验取得突破进展。培育农业新动能,引进永诚生猪核心育种场等8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温氏集团新建养鸭大棚50栋,肉鸭产能达600万羽,牲畜屠宰及冷链物流项目投产。壮大现代农业生力军,新增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家。大力发展竹木产业,成立竹产业协会,启动竹林FSC[11]认证工作。“山水将乐”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授权合作企业达28家,建立含百余种产品的农特产品体系。

  乡村面貌不断改善。严格农村建筑风貌管控,完成60个村庄规划编制,整治违法图斑65亩,存量裸房整治基本完成。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乡镇污水管网18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6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治理水土流失2.3万亩,“水美乡村”后扶示范区和万全、南口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建设完成,漠源乡下村水厂水源地保护等项目有序推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南口镇、白莲镇和26个村被评为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村民企合作造林6000亩、林权抵押贷款1.7亿元,普惠林业金融贷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拓宽碳票应用场景,建立福建金森碳票展示平台,县内新开发碳票项目9个村16.6万吨。深化“生态司法+碳汇”机制,11个案件认购碳汇1.4万吨。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一林一警”机制,建设10个“六绿”[12]工程示范点。启动农村宅基地改革,以蛟湖村、马嘶村为试点,盘活闲置房屋近1600平方米。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做法,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五、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提升规划质量,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13]。提升居住环境,投入1500万元完成水门街、南门街、人民路等沿街立面美化,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4部。提升基础设施,打通华南路等3条断头路,黑化改造东门街等3条道路并向16条背街小巷延伸,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投入使用。提升城市形象,华山公园完成生态步道、立雪广场等重要节点建设,实施绿化彩化亮化20万平方米。提升古县魅力,着力重塑南门历史古街、水南宋代古渡口遗址等老城风貌,找回城市历史记忆。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规范清理中心城区流动摊点,拆除“两违”[14]建筑约900平方米,完成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

  系统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与省协和医院等合作共建,4个名医工作室入驻县总医院,积极创建“无陪护”“无红包”医院,妇产儿科大楼和卫生应急大楼建成投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实验幼儿园、白莲中学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学位750个,中考平均分居全市第四,高考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与中科院、社科院合作成立县博物馆院士工作站、生物考古实验室,游浆豆腐制作技艺等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记柴窑荣获第六批“福建省老字号”,完成黄潭范氏宗祠、安仁东方军第六兵站旧址、光明禊俚乡革命委员会旧址的修缮工程。

  多层次完善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保障,开发158个公益性岗位,发放各类稳就业奖补资金448.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35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15]要求,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420万元。全力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发放各类救助资金累计2858万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投入使用。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出台教育医疗等4项人才专项政策,柔性引进各领域院士、专家20人。

  全方位筑牢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会议、活动期间的安定稳定。打好抗击疫情阻击战,扎实开展人员排查、健康管理、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等常态化防控工作,妥善处置多起阳性疫情突发事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燃气、危化品、自建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工作,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深化“平安将乐”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禁毒、反电诈等重点工作,“e体+”智慧赋能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中央交办的15件信访案件全部化解,县看守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严防严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六、聚焦政府建设,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重要著作,做到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

  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坚持依法决策,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县政府“三重一大”[16]集体决策议事规则。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依托“e三明”等平台,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不断提高群众知情权。增强统计法治意识,坚守依法统计底线。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较好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兑现惠民承诺,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年度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比例达94%,“一趟不用跑”比例达96%,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居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新路径、新举措,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县“九连冠”。

  廉政建设贯穿始终。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扛起巡视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全面抓好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审计、涉粮专项巡察、上级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动态管理等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完成87个政府性投资项目审计,节约资金8655万元。

  与此同时,密切与工商联、党外人士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退役军人、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移民、档案、老干部、邮政通讯、气象水文、人民武装、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经受住各种考验,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深知,这一年的成绩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离不开全县人民的艰辛付出。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将乐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龙头企业偏少,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有待完善;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保运转面临较大的压力;高层次人才缺乏,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较弱;部分领域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还不到位。对此,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展望2023年,我们团结奋斗擘新篇

  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明年县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四个更大”[17]重要要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构建“一核两翼三组团”[18]发展布局,全力建设宜业、幸福、生态、活力、人文、平安“六个将乐”,努力为革命老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探新路、作示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出口总值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揽,聚力建设“一核两翼三组团”

  以学促思明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结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五个牢牢把握”[19],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重要嘱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擦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孕育地、实践地金字招牌。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学促干谋发展。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做大做强“一核两翼三组团”,努力当好全市发展的中坚力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延续千年古城文脉,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做强开发区、乡镇“两翼”,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将乡村打造成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加快推进环县城工业组团、南北片农业组团、沿金溪河文旅组团发展,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

  以学促廉守底线。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20]。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积极回应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切。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构建健康政商关系。坚持开源节流并举,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用好用足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清理低效投资,拓展业务空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和审计监督,强化国有资产、工程建设、财政专项资金等领域监管。坚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坚定的法治践行者。坚持依法统计,做到科学统计、应统尽统。

  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力打造宜业将乐

  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实功。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做长产业链条,以主导产业新突破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梳理产业脉络,聚焦轻合金、精细化工、特色农林、文旅康养等支柱产业,绘制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图谱,梳理特色优势、行业龙头、配套企业、发展趋势,理清产业链“四梁八柱”,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工业产业,加快推进富远铝业、水木海清等项目投产达产,推动南宾集团集群发展,支持金牛水泥研发生产高性能混凝土等特种建材制品,力争规上工业新增产值30亿元。拓展县内科创平台功能,支持企业深耕优势领域,力争落地转化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以上,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健全以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紧缺型人才扎根将乐。做特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复垦抛荒地5000亩以上。依托福瑞华安建设中国稻种基地核心区,争创国家制种大县,力争制种面积达3万亩。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畜禽)产业园为抓手,加快温氏饲料厂、民天保供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旭牧联蛋鸡核心育种场建成投产。支持蜜饯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与大型电商平台、连锁商超等中高端市场合作。全力争创省级食用菌产业园,建成良种繁育基地、液体菌种生产线等项目。做大服务业,进一步调优结构、促进转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推进“工贸分离”“农贸分离”,支持总部经济良性发展。大力推动企业“入规入统”,力争发展规上服务业企业、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0家以上。依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培养一批电商人才,孵化一批电商企业,吸引一批电商大咖来将投资。健全县乡村物流体系,谋划建设农村物流产业园,力争引进大型物流企业3家以上。

  在招商引资上出实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以高质量招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好招商资源,发挥商会、协会、招商顾问等作用,依托基金公司信息和资本优势,推进以商招商、乡贤招商、委托招商,力争引进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发挥人才专业优势,联动开展招商推介、项目洽谈,推动以才兴产、才产互融。加强招商政策宣传解读,跟踪评估政策实效,及时完善政策举措。坚持招商选资,健全招商项目预审、评估等机制,发挥投资顾问、法律顾问作用,提高招商引资质效。严把项目准入关,注重能耗效益,开展节能审查,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以亩均、效益、能耗、环境、创新论英雄,实施用地指标、地价优惠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进矿产资源往产业集中、往园区集中、往深加工拓展,加快方解石产业园建设,争取落地卫浴产业园。积极引进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建筑企业,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强招商载体,加快扩园进度,完成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化工园区公共管廊、污水零直排区,推动化工类“双超双有”[21]企业列入省内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有序推进集中供热二期、污水处理厂三期等项目建设,完善园区智慧安环平台功能。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前瞻性布局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园区企业“两化”[22]融合,助推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畅通园区内循环,搭建产供销对接平台,引导企业互采互购、抱团营销。谋划建设园区综合运输服务站,整合公交客运、快递物流、充电桩等功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扩大内需上求实效。抢抓机遇、着眼长远,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韧性。狠抓项目建设,紧扣“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上级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积极争取预算内资金和政府债券资金,扎实做好立项、可研、初设、资金拼盘等前期工作。坚持“一线工作法”,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健全项目挂包、手续代办、问题协调等机制,实行竣工阶段“多测合一”[23],推动项目早日落地动工、建成投产,力争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激发消费活力,大力开展“乐购三明”促消费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商家合作,发放组合式消费券,引导重点商贸企业围绕家装家电、汽车等领域开展促销活动,鼓励群众扩大消费。持续培育“山水将乐”公共品牌,融入生态元素、文化元素,申请进入全省“万福”品牌系列。推广“镛城名宴”品牌,引导餐饮从业者共同参与将乐特色美食技艺传播,带动消费增长。优化营商环境,动态调整助企纾困政策,确保“及时雨”精准直达。引导券商开展上市辅导服务,推动东南新材料等后备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积极搭建融资对接平台,在丰富抵押品、简化贷款手续等方面创新信贷业务。组织企业参加林博会、进博会等展会,对接省市供需合作平台、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模式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试点经验,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提供“保姆式”精准服务。探索开发“综窗系统”[24],推动业务从分类办理向集成办理转变。坚持市场平等准入和公平统一监管,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

  三、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聚力打造幸福将乐

  增强中心城区核心力。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推进“五大品质提升工程”[25],全力以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规划中注重山水人城融合,树立“精明紧凑”城市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编制工作,科学设计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建筑整体风貌,把握好格局、色彩、高度、样式等要素,与青山绿水相融交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设一批“微广场”“微公园”,打开城市空间,构建和谐人城关系。在建设中注重历史与现实融合,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将千年古县文脉融入城市建设肌理,增添城市人文魅力。加快推进南城门、古渡头地标建设,推动古县风韵历久弥新。实施城市夜景提升工程,进一步把金溪河沿岸打造成为城市会客厅,精心布局南门头、文博小镇的商业业态,以特色产品、传统工艺、精致文创、休闲饮食等为主,打造游购食娱为一体的核心商圈。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完成金溪农贸市场改造并启动扩建工程,推动城乡重点区域5G基站全覆盖,改造提升13个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新建充电桩100个以上。在管理中注重智慧化与精细化融合,深入推进智慧将乐平台建设,加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汇集,系统对接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水利、智慧园区等平台,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稳步推进城区社区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升“12345”“e三明”平台服务效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力争诉求件办结时限缩减10%。加强交通、城监等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健全柔性执法机制,展现文明城市的包容和温度。

  做实乡村振兴大文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促进共同富裕,搭建农产品“电商+基地”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上行”[26]渠道。探索组建农村资产收储经营公司,通过“村集体+收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乡土科技特派员作用,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提供技术服务等形式,拓宽农民致富渠道。加快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推开美丽乡村建设“六种模式”[27],力争每个乡镇打造1-2个示范样板村。统筹推进三条乡村振兴示范线建设,积极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扩大城乡客运一体化覆盖面,健全统一规范的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力争新建“四好农村路”[28]15公里,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力争完成投资5000万元,提升农村饮水保障能力。健全人才回引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乡贤助力乡村发展。加强乡村治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总结提升“创十星评十户”活动,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深入实施移风易俗行动,破除陈规陋俗,树立良好风尚。发挥村规民约的自律规范作用,动员村民主动支持乡村发展、参与乡村管理。深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增强村民法治思维,依法表达诉求。

  找准民生保障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谋划建设“零工市场”,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大力实施“安薪工程”,保障劳有所得。关注“一老一小”,落实好促进养老托幼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婴幼儿照护等服务机构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城市。强化住房保障,完善购房优惠政策,探索实施“房票”安置模式,做好东门三期、大理石厂等地块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强社会救助,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困难群体精准帮扶,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探索留守儿童“1235”[29]自主管理工程,保障身心健康发展。

  四、以绿色发展为基调,聚力打造生态将乐

  强化源头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快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防治大气污染,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恶臭异味治理等管控,综合治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工地扬尘等专项治理,提高建筑施工标准化水平,确保空气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健全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加快增设园区大气环境监控点。防治水污染,深化河湖长制,建立村级河长工作室,加大日常巡查、联合执法力度,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推进智慧水利管理平台建设,建立“一河一网一平台”,实现“一屏看水、管水”。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畜禽、牛蛙、鳗鱼等养殖污染整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加快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新建污水管网10公里。通过“一企一管”“一企一池”,实时监测园区企业废水质量。防治土壤污染,实施安仁、大源、万安等5个乡镇耕地安全利用工程,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落实土壤普查工作,积极推进秸秆等农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稻草溶田机制,有效改善土壤肥力。深化城区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健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谋划建设大型垃圾压缩站、建筑垃圾填埋场。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居民小区覆盖率达60%。

  强化系统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力实施森林抚育,持续推进“六绿”建设,力争完成造林绿化1.6万亩、中幼林抚育9万亩。提升竹林质量,实施竹林生态化改造10万亩,完成竹林FSC认证20万亩。扩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促进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双提升。深化林长制工作,强化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大林业执法力度,让青山常在、绿树成荫。全面推动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池湖溪“幸福河湖”示范点项目,完成安福口溪积善段等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启动龙池溪永吉段、余坊乡隆坊溪、漠源乡漠村溪等3条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推动河清水畅岸绿景美。按照“一站一策”开展水电站清理整治,确保生态下泄流量合格率达90%以上。推动矿山生态修复,重点推进山体修复、环境绿化,力争新增1家省级、4家市级绿色矿山。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科学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快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鼓励高耗能企业采取认购碳票、营造碳中和林等方式减排,助力实现“双碳”[30]目标。支持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进23个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力争6个项目新纳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循环化改造,力争创建绿色工厂2家以上。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启动低碳社区试点创建工作。

  强化价值转化。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绿色优势,努力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示范区。拓展文旅业态,融入“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力争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20%以上。办好“两山”学堂,加强与省委党校等合作,着力打造学习研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基地。发展研学产业,引导县内研学机构优化课程设计,丰富研学内容,承接省内外研学团队,拓展夏令营等社会性研学市场。策划好音乐节、美食推广月等活动,探索多样化“露营+”产业,开展文旅嘉年华活动。做活水美经济,加强与专业体育公司合作,依托国家女子水球训练基地、国家蹼泳训练基地等,积极组织、承办水球、蹼泳、皮划艇、桨板等专业性水上运动赛事,不断提高赛事规格。大力支持俱乐部建设,开发群众性、大众化的亲水项目。积极引进运动装备生产、运动体验等上下游产业,打造水上运动全产业链,让金溪碧水流金淌银。发展康养产业,落实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沿金溪流域康养产业布局,提升龙栖山森林康养小镇建管水平,积极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开发梅花谷、鹭鸣湾。培育民宿经济,引入专业民宿开发运营主体,引导村民流转闲置房屋,打造一批诗意栖居地。加强宣传推广,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立体化展示将乐文旅产业发展成果,打响“镛城名宴”“网红打卡地”等知名度,让“甜味的空气”成为将乐旅游新品牌。

  五、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力打造活力将乐

  持之以恒深化医改。深入实施“六大工程”,加快推进县总医院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推动将乐医改继续走前头、作示范。聚焦“治未病”,加快“两师两中心”[31]项目建设,加强慢性病一体化管理,推动医防、体卫、妇幼等深度融合。谋划建设总医院医养结合科,推行“医疗、康复、护理、安宁”四个层面的健康服务。发挥将乐道地药材多优势,推动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建成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服务平台。聚焦“看好病”,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搭建“云门诊”“云会诊”系统,建成血透中心、静配中心、内镜中心等项目,完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改造、9个乡镇标准化延伸卫生所建设。加强与省市医院合作共建,重点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十大中心建设,积极培养本土优质医学人才队伍。聚焦“大健康”,依托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开展本地常见多发病研究,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持续推进“三高”[32]人群早筛,探索高龄老年人健康干预措施,完成重点老年人群健康状况基线调查,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开展“健康教育进万家”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持之以恒深化林改。主动融入三明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努力促进林兴民富。壮大林业经济,推进竹产业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设立3个以上竹木笋加工区。依托华田家俱、缘福生物质等企业,推动竹木小家俱出口、竹纤维加工等有新突破,力争竹业产值达24亿元。依托国有林场、盘古中药材公司,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林菌、林药等特色种植业,力争种植茯苓1000亩、黄精500亩。做优碳汇产业,支持金森公司拓展市场、扩大业务,力争开发林草碳汇项目5个、面积500万亩,打造全国碳交易评估核定中心。依托金森公司建立森林经营、毛竹经营推广示范基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林业碳汇研究实验基地,推动碳汇价值多元转化。加大村民企合作造林、托管经营力度,探索预分红分配、制发收益证等合作模式,稳步推进天然林收储,力争新增合作造林7000亩,发行林票金额500万元,开发碳票15万亩、碳中和项目10个。创新绿色金融,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天然林停伐补助收益权、碳排放权等抵质押融资探索,拓展“福林贷”“碳汇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多元化信贷需求。积极引入保险业长期投资资金,开发林业生产全周期和交易各环节保险产品,稳定林业生产、分散林业风险。

  持之以恒深化教改。主动融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全面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十项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体制机制,创新“1+M+N”[33]总园制,扩大总园辐射范围,推动总园二级分园共培共育,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资源共享。深化教师编制“周转池”“县管校聘”等改革,完善“1+7”正向激励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落实义务教育“双减”[34]政策,推动中小学课后服务提质增效。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提前预判学位需求,加快推进一中教学楼、四中教学楼、县文体中心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协调发展。深化和省人资公司合作,积极引进高职院校,培养本地职业技能型人才。打造教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本地优秀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扎实推进一中创建省一级达标校工作。推动教育数字化,加强与头部科技企业对接,搭建AI教研平台、学业分析质量平台、大数据教育平台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持之以恒深化对口合作。把握国家支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对口资源,引进先进理念、优质资本。加强与上海虹口合作,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用好联席会议制度,依托上海商会、在沪乡贤,推进“对口合作行动计划”7个领域24项具体任务落到实处,重点争取在产业基金投资、农特产品直供、疗休养团队推送、体育赛事联办等方面取得突破。持续跟进对接上海锦江集团、上海农科院、上海蔬菜集团等单位,争取嫁接更多高端资源。支持金森公司与上海环交所对接,联合开展林业碳票团体标准制定。加强与厦门思明区合作,以区域协作为纽带,加强乡村振兴、教育卫生、文旅康养等方面交流合作,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用好帮扶资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孵化园、数字影业等项目建设,打造山海协作样板。加强与福州、泉州合作,主动承接一批契合将乐发展、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在上下杭历史街区设立“将乐窑博物馆”项目。加强与省自然资源厅、九三学社等挂包单位沟通对接,建立更紧密的合作联系机制。

  六、以凝心铸魂为核心,聚力打造人文将乐

  厚植红色文化。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保护红色资源,将红色遗址保护工作融入城乡建设规划,完成17个革命旧址修缮方案编制。落实革命文物“四有”[35]工作,修缮肖坊红三军团第六师工作团、光明际下阻击战指挥部等旧址,推动余坊乡苏维埃旧址列入省保单位。征集民间散落文物,采集口述史、回忆录、音像等资料,健全红色资源库。讲好红色故事,整合学界力量,围绕革命人物、革命文物、革命事件,挖掘将乐红色文化深度。发挥县乡两级苏区纪念馆作用,培养专家型讲解员队伍,创作编排本土红色剧目、红色教育情景课堂,以现代化表达、沉浸式体验激活历史场景。发展红色旅游,巩固提升温坊、墈厚、良地等中央红军村、历史文化名村品牌,串联龙栖山中共闽赣省委会议旧址、黄潭闽中特区委旧址等红色印记,推出一批红色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集聚区。推动红色游与乡村游、康养游、研学游等有机结合,形成以红色为主题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传承闽学文化。坚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以杨时文化为引领的闽学文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护“根”与“魂”,系统梳理杨时文化遗存,编制保护发展规划。谋划推进龟山廊桥、龟山书院重建项目,重塑将乐八景“龟山弦诵”。把握“进”与“变”,以杨时诞辰970周年活动为契机,举办杨时文化学术论坛,邀请海内外杨氏宗亲、专家学者寻根谒祖、共叙乡情,阐发杨时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创作杨时主题文艺作品,运用AR、VR等现代科技,建设杨时纪念馆线上云展厅,让杨时文化“活”起来。促进“融”与“共”,主动融入朱子文化发展研究,加强与武夷山朱子文化园、尤溪朱子文化园合作,力争将杨时文化传承工作列入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范畴,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杨时文化与文旅、教育、研学等融合,申请注册杨时品牌商标,设计杨时文创产品,探索与“山水将乐”县域公共品牌互促共建,以时代精神激活杨时文化生命力。

  弘扬客家文化。着力延续客家精神,筑牢共同思想基础。活化传统民俗,依托文化名师工作室,加强将乐南词等传统文艺精品创作,创新活化“食闹音乐”“元宵闹花灯”等民间传统习俗,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群众更具情感寄托。通过植入具有客家特色的墙绘、仿竹篱笆,对乡村进行“微改造”,营造客家文化氛围。保护非遗文化,积极培养柴窑、西山纸、龙池砚的技艺传承人,将时代元素融入传统工艺,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永葆生机。组织申报省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展多样化的非遗宣传推介活动,展现千年古城的文化软实力。积极申请国家考古发掘证照,力争对积善井垅山遗址开展考古调查。汇聚精神力量,弘扬客家人爱国怀乡、重教崇文、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打造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向前的共同思想基础。将优秀客家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为社会和谐提供内在动力。守护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维护瓜溪村、各布村等传统古村落的历史风貌,留住乡愁乡韵。

  七、以和谐稳定为基石,聚力打造平安将乐

  抓牢风险防控。落细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畅通就医渠道,保障医疗秩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严守财政金融风险底线,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加强政司银企联动,推动银行机构加大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力度,确保不良贷款率保持在全市低位。加快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抓实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燃气、危化品、工贸、消防、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煤矿和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等工作,完成11个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救援队伍建设,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常态开展应急演练,支持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处突保障能力。

  抓细社会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制度,统筹做好扫黑除恶、打击电诈、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保障社会安定稳定。依托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深化“网格化”工作机制,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能力。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助推基层治理互联互动。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以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为契机,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大化解。巩固禁毒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全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商联、退役军人、老干部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风劲帆满海天阔,砥砺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推动将乐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精彩合集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灵璧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县委全面领导,紧密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复杂局势中把握主动,县域经济逆势回升,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本完成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

  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30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35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17011元,同比增长4%、6.5%。受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等5项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增速高于全国、快于全省、好于全市。

  这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防疫情、促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强化联防联控基层“三长”作用,科学应对“6·30”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人民健康保卫战。坚持把保市场主体、服务实体经济纾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综合施策援企稳岗,设立2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提供政策性融资担保贷款220笔、金额9.7亿元。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累计退税减税4.23亿元,占年度税收总额的46%。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扎实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等5个项目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平台。新签约项目22个,利用省外资金95.8亿元,同比增长73.5%。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1.19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48亿元,发行地方专项债20.28亿元,报批项目用地6285亩,汉浩制造二期、S224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破土动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县国资集团、交投公司获批AA级主体信用评级。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4.8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全市第二。获得全省首轮投资“赛马”激励,奖励用地指标150亩。

  (二)抓集聚、强动能,新型工业化开创新局面。坚持龙头引领提质,修订《灵璧县加快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轴承产业园标准化厂房面积突破50万平方米。成功举办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灵璧高端轴承论坛。轴承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获批市级“战新基地”。灵璧“小轴承”转动实体经济“大产业”获得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产业集聚扩量,园区入驻轴承企业42家,设计产能突破百亿元。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入选企业7家,攀望科技获评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称号。市场主体保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成效明显,新增个体工商户12682户、民营企业2088家,总数分别超8.7万户、1.5万家。民营经济考核位列全省同类县(市、区)第5名。坚持科技赋能增效,深化“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雨鑫木业“5G+MEC新型数据中心”入选首批国家典型案例。完善“产学研检”一体化架构,“牵手”洛阳轴承研究所建成灵璧轴承研发(检测)中心,成功组建安徽轴承研究院,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高新”企业9家、“战新”企业6家。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三)补短板、提品质,新型城镇化绽露新形象。强力推进安徽省第六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园亭路、罗河路、磬山中路、凌山中路、虞姬大道南延等5条道路完成“白改黑”,安装路灯905盏,新建、改造城区公共厕所36所、节点游园9万余平方米,新增公共休闲绿地19.5万平方米,改造并免费向社会开放足球场、篮球场9处,新建隅顶口、来璧桥、中安广场、阳光小区等便民停车场18处,增划城区停车泊位21275个,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如厕难、停车难、“城市牛皮癣”等“老大难”问题,让群众锻炼有场地、休闲有去处、出行更方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55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2亿元。启动棚户区改造26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收18万平方米,科苑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得到改造,龙車世纪城、罗河花园等9个小区、8061套安置房交付使用。滨河路二期三期、汴河西路等15条道路建成通车,双河路等9条“断头路”全线贯通,钟灵大道、迎宾大道、奇石大道等道路综合改造工程如期竣工,城区路网更趋完善。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成“三区三线”规划编制,新增建设用地4.95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朱集、大路撤乡设镇,凤仪、鹿鸣、磬云3个街道申报待批,灵璧即将迈入“镇街时代”。

  (四)重衔接、育产业,农业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投入产业发展衔接资金1.6亿元,实施到村项目35个、到户项目6075个,新增小额贷款2163户1.05亿元,“三保障一安全”持续巩固,实现零返贫、零致贫“双零”目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培育建设名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考核获得“好”等次,灵璧-南陵县域结对帮扶考核全省第一。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位居全省32个持续攻坚区第7名。积极推进“两强一增”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规模全省最大。完成“一块田”试点改革11.5万亩,下楼、朱集“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7000余亩。孵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小麦、大豆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冯庙镇后朱村大豆单产实测全省第一,粮食总产稳定在21.6亿斤以上,实现“十九连丰”。超额完成生猪存栏、出栏任务。“灵璧黄牛肉”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杨疃镇入选全国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复查认定。入选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录,全市唯一。

  (五)治污染、促转型,和美灵璧绘出新画卷。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持续向好,PM2.5均值同比下降7.4%;空气优良天数273天、优良率78.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创成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5个,完成人工造林520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3%。10条城区河道治理初见成效,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幸福河新汴河》原创微视频荣获全国第四届“守护美丽河湖”短视频公益大赛三等奖,新汴河灵璧段工程列入省级幸福河湖名录。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稳步推进,农药、化肥使用量实现“八连降”。2023年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深入,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8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投运,治理农村汪塘267面,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8000户,5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全部投入运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100%,获评全省“2019年以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的地区”。我县牵头编制的《农作物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建设技术导则》被认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

  (六)暖民心、解民忧,社会事业得到新提升。民生保障全面加强,深入推进“暖民心”10项行动,20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保持在85%以上。就业促进提速提效,开发就业岗位2028个,新增城镇就业6207人。老年助餐暖胃暖情,广泛发动第三方餐饮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建成运营老年助餐点69个。虞姬村被评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安心托幼普及普惠,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托位2051个。社会事业全面促进,师范学校、技工学校、第二中学、一初中龙山校区、六中凤山校区、实小园亭路校区等投入使用。维修改造校舍195个,新增学位21500个。县职高通过省级职业教育A类办学水平评估,跻身全省中职院校18强。我县运动员孟新宁、刘瑶瑶在全省第八届残运会上斩获4枚金牌。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9个,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213所。县人民医院与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合作,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灵璧医院挂牌运营。奇石文化园、钟馗文化园向社会免费开放。社会治理全面深化,完成特困供养审批权限下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两项补贴”提标扩面。医保基金运行平稳,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常住人口参保率全市第一。扎实推进“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开通6660000热线,累计受理各类诉求1578件、办结1550件,办结率98%。建立信访联动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信访积案攻坚,信访总量持续下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问题突出的行业领域得到有效整治,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扎实推进,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统计基层基础全面提升,“12345”工作模式和“四周工作法”获国家统计局、省统计局推广。民族、宗教、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科协、红十字、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外事、侨务、气象、供销、邮政、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提升公职人员市场意识、开放思维、办事能力、工作水平。聚焦“走基层、防疫情、促发展、惠民生”工作,广泛组织12702名公职人员深入群众和市场主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816个、企业“难点堵点痛点”问题1934个。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50件、政协委员提案182件、网友留言和县长热线3.5万余件。“八五”普法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清理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11个。厉恩重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坚决落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妥善化解城西地表水厂、灵璧中学、旧改3号安置房等历史遗留问题。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加强公职人员工程项目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县直机关单位和重点股室社会满意度评议。广泛开展“优环境、稳经济”现场办公活动,加力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各位代表!不忘来路艰辛,方能踔厉前行。回首2023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立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艰辛付出、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灵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灵璧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客商、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县域经济总量小,高质量发展动能不足,人均生产总值靠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新型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制造业比重低;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业态不丰富;园区发展速度不快,亩均效益不高;城镇化建设滞后,城市管理粗放,经营城市理念亟待提升;一些干部对新发展理念领悟不透,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意识不强,抓落实的本领不高,统筹协调的力度不够,状态上不来、思路打不开、措施盯不紧、责任压不实、打法不出新、工作不出彩,等等。对此,我们将不回避、不遮掩,逐一分析、逐一解决,并将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加以改进,以更好适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

  二、2023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中坚之年,也是灵璧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保持经济增长的“稳”、放大产业爆发的“势”、实现区域竞争的“进”、托住社会民生的“底”,无不考验着我们的能力与韧劲。我们必须更好统筹:经济发展与民生共享、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结构重塑与绿色转型、跨越赶超与筑牢底线“四个关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闯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灵璧路径,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劲拼出高质量发展的灵璧图景。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关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筑牢团结的基础、凝聚奋斗的力量,持续锚定“全市争先、全省晋位、争创一流”发展目标和“两县两区一基地”建设任务,聚力经济发展“增速争第一、总量争第二、人均争靠前”的奋进目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融合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灵璧新篇章。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工业化率达到20%以上,城镇化率再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9万元/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左右,主要动态经济指标全市靠前,粮食产量、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驰而不息扩投资,增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以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创新项目推进机制,致力招强引优,聚力“双十双百双千”目标,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厚植动能。

  以更大力度“双招双引”。树牢全县“一盘棋”思想,深化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基金委托招商三条主路径,优化政府扶持政策,着力形成“以点、连线、带面”的滚动效应和集群效应,用市场化的思维推动招商引资由“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向“资本运作、基金支持”为主转变。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广泛招才引智,培育行业尖兵,通过挂职交流、专题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精通产业政策、熟悉行业市场、擅长商务谈判的“政府投行队伍”。树牢“筑巢引凤”意识,瞄准四大产业,配强四大专班,探索项目共享分成机制,精准考核有效信息数和签约、落地转化率,点燃部门、园区、各镇招商激情。树牢“项目为王”意识,加快推进海光金属铝、工业铝型材、新能源换电站等单体投资超5亿元的大项目签约落地,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不低于20个,利用省外资金同比增长30%以上。

  以更高强度保障要素。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完善要素保障周会商机制,强化信息共享、靠前服务、容缺办理、限时办结,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打好“标准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创新牌,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建成运行灵城110千伏变电站,启动黄岗110千伏变电站和县供电公司生产综合用房建设。完成固镇-灵璧天然气长输管道敷设和加压工程。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谋划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各类专项债项目20个、争取资金25亿元以上。强化政银企对接,新增贷款超75亿元,让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产业“良田”。

  以更快速度推进项目。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对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社会化投资项目等进行联合审查。建立重大项目管理库,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决杜绝以小充大、前后不一、有始无终现象,谋划推进重点项目200个以上,总投资超1000亿元。狠抓产业类投资项目建设,确保轴承产业园五期、广鑫轴承等20个亿元以上项目全面开工,万东轴承、儒特二期等1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实现投资量、实物量、纳统量“三量齐升”。圆满完成山南棚改项目、张氏园亭项目等11个地块约67万平方米征收任务,高效推进67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年内完成城建类投资95亿元以上。

  以更广维度对外合作。紧盯“一年初见效、两年求突破、三年大变样”目标,加大跨区对接频次,打造结对帮扶和省际毗邻区建设新样板。健全与杭州临平合作机制,高位组建灵璧-临平合作产业园管理机构,开展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双向交流,实现两地产业发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高对接,引进项目10个以上,到位资金超20亿元。加快推动灵璧-徐州空港新区省际毗邻区2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承接淮海经济区产业转移项目10个以上,到位资金12亿元以上。

  (二)凝心聚力抓工业,筑牢现代化产业发展基础

  聚焦工业“123”上台阶计划,做大轴承产业,做强实体经济,做优承载主体,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工业投资增长20%、技改投资增长30%年度任务。

  大抓轴承强引领。立足轴承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走好主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引领两大工业发展路径,加快推进轴承产业园四期AB区、五期标准化厂房建设,精准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引进1-2家轴承行业头部企业,新落地轴承企业15家以上,形成以轴承产业为主导,智能装备、纺织服装、现代农机协同发展的“1+N”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中直单位帮扶作用,积极对接西北工业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推动灵璧轴承研发(检测)中心申创省级研发机构,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落户灵璧。

  大增实体夯基础。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强化国资“造血”和融资功能,支持县投资集团利用九顶山-堌子山矿权对冲融资,培育或引进1家上市公司;推动县国资集团向新型基础设施、“战新”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拓进,力争国有企业实际营收超5亿元。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儒特实业率先完成“股改”,加大诚润食品、汉浩制造等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为2024年实现灵璧企业首发上市奠定基础。民营经济考核争取全省同类县前列。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新增“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1个、绿色工厂1个。扎实推进“双创”行动,新增发明专利60项,完成科研成果转化50项,科研成果转化率30%以上。坚持用链式思维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支持企业完成技改投资11亿元。培育制造业“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2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新”产业产值、“高新”企业产值分别增长15%。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行优惠政策“免申即享+秒速直达”,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分别新增18000户、3200家。

  大建园区塑格局。优化“一区多园”布局,坚持以经济开发区北区为重点,建成迎宾大道北延、唐河路西延等园区主干路网,释放发展空间,布局银行、宾馆、餐饮、商超等服务业态,着力发展以轴承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轻工业为基础,提升南部纺织产业园;以飞松机械等为重点,打造冯庙现代农机产业园;以磬石工艺产品、青石板材、绿色建材为特色,着力建设渔沟绿色建材产业园;以光大生物质发电项目为龙头,壮大尹集循环经济产业园;积极承接徐州产业转移,实质性建设下楼省际毗邻区示范园。聚焦园区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剥离社会事务,健全机构功能设置,试行“管委会+平台公司”新体制,全面加强融资能力建设,提升园区发展经济、服务企业水平。力争园区工业项目100%“标准地”出让,进一步缩短前期手续,加速项目落地。着力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实行“正向激励+反向倒逼”模式,盘活工业低效用地400亩以上,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打造强劲活跃的经济增长极。

  (三)以人为本抓城建,建设现代化中等宜居城市

  坚持“东进、西展、南扩、北连,坐山拥河”发展思路,立足“12345”建设路径,做好山水文章,加快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步伐,打造独具特色的皖北山水园林城市。

  倾力打造“一带”靓点。高质量建设新汴河生态景观带。在左岸景观的基础上,接续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修复岳洪河生态缓冲湿地,提升奇石文化园商业街,盘活水街,启动建设拜石古街,形成10公里亲水景观,打造集自然、生态、休闲、健康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公园,让灵璧百姓乐享生态美景、拥抱健康生活。

  致力构建“两轴”格局。明晰以政务中轴线为骨干的纵轴和以大运河遗址公园为脉络的横轴。纵轴,改造完成并开放政务中心北部景观带,建成钟灵广场南延至园亭路工程。横轴,因地制宜改造大运河遗址公园城区段,突出以汉、唐、宋风格,点状布局休闲广场、公共厕所等公共配套设施,传承历史记忆,让文化自信融入日常生活。

  接力推进“三区”联动。高水平建设西部凤凰新区、南部滨河新区、东部龙車新区。依托凤凰山以南、新汴河以北“双阳”地段,以商务休闲为特色,积极建设活力迸发的凤凰新区。以改造提升为方向,保留南部园区纺织产业,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滨河新区。以集中居住为主导,植入高质量全周期教育资源,依托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稳步筑造舒心宜居的龙車新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全力实施“四园”建设。下大力气推进凤凰山、龙車山、红石山3座公园和张氏园亭建设。突出城区自然山体优势,统筹生态廊道、城市绿道、观景视道和大气通道,完成凤凰山公园、龙車山公园、红石山公园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城市绿芯、天然氧吧。加力推进张氏园亭复建项目地块征收,加快项目建设,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把公园建到居民家门口,实现景观效应、民生效应、生态效应辉映相交。

  着力培植“五种”理念。坚持规划引领,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高质量编制道路、消防、地下空间等61个急需实施的国土空间和城市功能性专项规划。坚持系统建设,科学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明晰城市天际线,凸显城区主色调,推进“环境、设施、市容、立面”四位一体综合整治,建成奇石大道、迎宾大道两条示范路。坚持精细管理,以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强力推进小区物业管理提升工程,常态化整治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无物业小区等重点部位,持续推进七大重点创建任务。坚持科学经营,盘活城市闲置公共资源,推动公共绿地、停车场、社区闲置办公用房等公共资源市场化运作,提高经营城市含金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坚持数字赋能,强化城区信息化工程项目审核把关,严格统一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110个,集成共享智慧城管、智慧公交,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四)持之以恒促振兴,闯出农业现代化灵璧新路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农业稳产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增能,建设美美与共的和美乡村。

  让农业更强、更有效益。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以服务业方式经营农业,全面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实施“旱改水”项目5000亩,因地制宜推广“小田变大田”及“大托管”服务改革30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种植面积340万亩以上。依托产粮大县基础,引进1-2家粮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以冯庙为核心、以粮油加工为主导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突出品牌粮油、食用菌、肉牛“一主两辅”特色产业,新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个、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5家以上。抢抓预制菜、绿色食品等产业“风口”,加快推进兴程预制菜、绿兴科技、冷链屠宰等项目建设,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前延后伸”。推动灵璧黄牛肉、食用菌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开拓市场、做响品牌,向全国餐桌端出更多“灵璧味道”。

  让农村更美、更有活力。秉承经营集镇理念,坚持“整片征迁、集中安置、综合开发、平台运作”,支持下楼、渔沟等镇积极推进综合性小城镇建设试点,高质量打造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现代化小城镇,加速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县域城镇化率显著提升。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8公里,申创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系统谋划、分步推进农村地区骨干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完成户厕改造7000户,逐步消除农村旱厕、污水直排、垃圾乱堆等现象。深化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持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打造省级美丽乡村6个。做实文化惠民工程,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村2个、省市级文明镇村10个。

  让农民更富、更有奔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健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统领,全面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发挥省委宣传部等11家省直单位帮扶优势,持续拓展深化结对帮扶合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发展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不低于100个,其中百万元以上强村达40个。支持更多科技人员下乡、大学生回乡、农民工返乡,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探索多种类型庭院经济,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五)突出特色抓三产,构建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立足灵璧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要、群众生活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适应居民消费升级,提高服务业质量和效益。

  释放特色旅游魅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编制灵璧县文化旅游规划、民宿发展意见。依托奇石文化园、钟馗文化园、虞姬文化园等旅游资源,打造非遗展示、文创商品、休闲简餐、商务会展为一体的文化街区。加快推进钟馗文化园4A级景区创建,稳步推进磬云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加大旅游营销力度,让灵璧奇石文化节、“五·廿八”古会等精品活动人气更旺、名气更响,打造灵璧旅游形象IP、皖北网红打卡地。筹办首届灵璧大运河遗址文化博览会。持续推动乡村旅游“421”行动,实施乡村旅游“双微”示范项目40个,建成精品民宿、“后备箱工程”基地各2个,打造省级精品主题村、特色美食村、旅游风景道各1个。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加快推进渔沟龙山渠修缮工程。支持渔沟镇和垓下村、虞姬村创建省级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积极申创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挖掘生产服务潜力。探索培育共享车间、共享设备,推动灵璧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新引进1家规上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完善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灵璧物流产业园,构建高效顺畅的物流体系,提高要素流动效率,降低物流商流成本。加速推进S223、S224改扩建工程,贯通县域两条南北主动脉,构建北接徐州、南连蚌埠的便捷交通网络。着力推进颐高电商创业小镇建设,培育壮大电商主体,新增电商企业15家,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30亿元,农产品网销额突破5亿元大关。根据轴承企业发展需要,适时打造“线上+线下”轴承专业市场。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发展,优化消费空间布局,在城区打造“一核两心三条街”的商贸服务体系。优化升级隅顶口商业核心区。加快翔茂商业综合中心建设,确保10月份正式投入运营;在凤凰新区布局一座集商贸、娱乐、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中心。支持特色餐饮提质提档,积极培育莱迪尚街、奇石文化街、颐高新天地等3条特色商业街。推动新建小区和老旧改造小区布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配置蔬菜直销、日用百货、快递药品等基本便民服务。谋划建设镇政府驻地农贸商业综合体8座,逐步完善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村级便民服务网点承载力。

  (六)用心用情抓民生,提高现代化社会生活品质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好就业先手棋。坚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就业创业培训7000人次以上,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推进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社会劳动者尤其是新业态从业者的权益保护。积极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建设,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6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练好教育基本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双创”引领、“五育”并举,编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优化义务教育学区布局,新建幼儿园10所、义务教育学校3所,实施幼儿园、义务教育维修改造项目63个,新增学位7500个。加快推进105所农村闲置教学点资产盘活利用,完成2所民办学校置换外迁。扎实推进县域高中提升计划,将灵璧一中、灵璧中学2座省级示范高中打造得更有特色、更高质量、更出经验、更加现代化,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大力推进县职高、技工学校争创国家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推动升格专科职业院校,争取省政府督查激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三名”工程,强化师资力量全县统筹,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让学生回归本真、让教师回归本业、让教育回归本质。

  打好健康保卫战。依托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借助优质医疗资源、技术力量和人才资源,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动镇级卫生院挂牌护理院、托管养老院试点,加快县精神病院专科医院建设、提供床位300个,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风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

  写好民生大文章。认真开展10项“暖民心”行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统筹衔接各类社会救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等各类保险参保覆盖面。全面保障退役军人权益。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稳妥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政策,促进全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成交付中央广场二期、乐居春风里等安置房3200套以上。连通双拥路、汴河路、闫河路等18条“断头路”,加快构建“十横八纵”城区主干路网。全面开放体育馆,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布局新增一批群众身边的球场、健身设施,引导群众健康文明新生活。抓实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七)放眼长远抓生态,加快现代化绿色转型发展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绿色转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动发展,加快实现生态环境“三降三升”目标。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持续巩固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突出整治工地扬尘,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深度开展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治理和源头替代。PM2.5、PM10指数持续下降,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79%。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扎实推进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完成6个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确保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持续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完成拟出让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大对非法倾倒固废、危废巡查执法力度。

  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高质量连通城区10条河道水系,提高河水、雨水、中水回收利用率,大力推进何山水库建设,基本实现城市水生态自主循环。科学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600亩。完成50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农村黑臭水体比例持续下降。加快推进“百村万树”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22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让绿色成为灵璧最美的底色。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能发电、屋面光伏发电,建成国能灵璧浍沟风电场一期项目,加快推进二期工程;实施轴承产业园屋面分布式光伏项目,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大幅提升。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启用城西地表水厂,封停城区地下水取水井,实现地下水位由降回升。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强化基层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完善精准发现处置问题工作闭环,持续降低群众环保问题投诉。开展全民节约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生活。

  (八)守土有责敢担当,推进现代化社会治理

  强化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夯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准确把握、全面执行党中央各项优化防控措施,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用好《基层防疫参考手册》(第一版),把防疫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强化分级分类收治,加强医疗防疫物资储备,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继续普及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对老年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严格落实《灵璧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试行)》,强化安全事故、意外事件、网络舆情、极端天气等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演练,加强流程磨合衔接,补齐工作短板,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成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库。加强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筑牢应对突发事件基础支撑和组织保障。

  提升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成县级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铸安”行动,实施城市安全生命线一期工程,持续推进乡村道路、重点水域、老旧桥涵、高层小区、农村消防等领域安全整治。压茬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体化建设,创建三级标准化企业20家。从严抓好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力争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首创首成。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稳妥化解银行风险和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

  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基层社会治理升级版。坚持“四加”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带案下访、阅批群众来信、领衔包案化解等制度,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切实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强力推进信访积案攻坚,真正把“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做实做好。深化平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抓好行业乱象整顿,加强社会面巡逻防控,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灵璧。支持工会、妇联、残联、共青团、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人防、双拥、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历史的使命、发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胸怀“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赤诚,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干起,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强化政治引领,打造“有责”政府。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慎重决策、慎重用权,站稳人民立场,用心用情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二)强化工作效能,打造“有力”政府。紧扣县委重大决策部署,健全扁平、直达、强力的落实机制。坚持重点工作“一事一工单”,明确具体目标、完成节点、责任人员,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有督查”的高效工作闭环。坚持“一周一调度”,把“周”作为最长的时间节点,强化一线思维、问题导向,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小事不过夜、问题不过周。坚持“一季一考评”,健全奖惩激励机制,提升政府系统效能,激发“扛旗夺牌”的干劲,焕发“比学赶超”的激情,为实干撑腰、为发展聚力,推动更多工作走在前列、争当标兵。

  (三)强化履职担当,打造“有为”政府。紧跟新时代步伐,提升专业素养和数字化思维,提高政策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想得透、说得清、干得实。坚持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努力把各方面的“金点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招数”。严格落实政府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遵守行政执法程序,严格兑现政府公共政策,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

  (四)强化作风建设,打造“有信”政府。切实以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文件、会议均再压减5%。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规则、程序、标准意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让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推深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做到”“十禁止”,常态化举办“企业家接待日”活动。深入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巩固、提升三年行动,高标准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深化机关单位和重点股室社会满意度评议,重手整治“中梗阻”现象,倒逼干部摒弃衙门风气、强化服务意识,保持清正廉洁、务实担当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征程再启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全县人民,用激情和担当、智慧与坚忍,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好灵璧而团结奋斗!

推荐访问:合集 政府工作报告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