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中国成就

时间:2024-04-09 09:54: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时代中国成就,供大家参考。

关于新时代中国成就

成就释义指成绩,业绩,成就非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新时代中国的成就【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1

  成就1

  “复兴号”领跑世界

  开启中国高铁新时代

  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2017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能够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就闪耀在世界舞台。

  成就2

  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

  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成就3

  C919成功首飞

  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

  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成就4

  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

  201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传出“石破天惊”的声音:第一个经由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灵长类动物被成功克隆。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长尾猕猴,分别在八周和六周前诞生于中华大地,它们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成就5

  嫦娥四号着陆月背

  中国航天奇迹让世界惊讶

  今年年初,从遥远的太空传回了一则喜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着陆,并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行者”。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说,嫦娥四号着陆并探索的这个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通过此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

  的确,之前全球已进行过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动,但从来没有一个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犹如一个“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人们探索。

  而此次嫦娥四号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还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成为了中国航天能力快速发展的又一力证。

  成就6

  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

  成为一项革命性创举

  2018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成就7

  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

  中国“绿色奇迹”惊艳世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几”字弯里南岸。南非新闻网站“独立在线”曾这样描述治理前的库布其沙漠:“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曾因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而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科学治理,这片“死亡之海”已然变成了一处“希望之地”。库布其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也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的窗口。

  成就8

  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播音员

  世界上第一位人工智能播音员的脸、声音、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是以新华社的真人播音员为原型的。这款人工智能播音员是由新华社和搜狗共同研发的,在2018年11月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据称能够和人类播音员一样播报新闻,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正如一些中国网友所说的,新闻业似乎面临着被高科技瓦解的命运。

  成就9

  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2017年6月16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赫然出现,格外吸引眼球。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

  近百年前,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解”。由于当时缺乏检验能力,他认为,或许是量子理论“还不完备”。中国科学家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

  成就10

  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2017年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今日之中国,1小时能创造超百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大约1.5亿斤粮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铁路,处理约600万件快递,往来货物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

  70年沧桑巨变,有一种奇迹,叫“中国速度”。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2

  6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新中国70年建设成就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和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建设与外交活动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及宝贵经验。来自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等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解放生产力是历史主线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中国在诸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举世瞩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认为,回顾当代中国建设的历程,总结当代中国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对于我们科学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表示,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扫除发展的制度障碍;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开展民主改革,解放了城市生产力。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跨越了“贫困陷阱”。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硬道理”,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中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中国人民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升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中国70年的伟大发展成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运用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张星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既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深入研究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时代课题。

  武力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中国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衡量经济体制和上层建筑的优劣,最根本的标准是能否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70年的生产力发展成就向世界证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不是只有资本主义一条道路。

  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与会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界亟须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

  河南大学副校长孙君健提出,当代人写当代史,这是当代学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作为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亲历者和贡献者,当代学者要以今天的眼光看待我们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提出我们的认识与见解,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张星星提出,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使国史研究适应国家、社会和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要求;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以世界历史大势变迁为坐标,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以大国兴衰经验教训为鉴戒,鉴往知来,防微杜渐;
以完善国史学科体系建设为基础,拓宽视野,固强补弱;
以适应时代的政治文化需求为着眼点,更新观念,勇于创新。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3

  一、“复兴号”领跑世界开启中国高铁新时速

  说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国的“复兴号”高铁。20**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

  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能够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就闪耀在世界舞台。

  二、中国超算天河一号成绩斐然

  首台千万亿次超算“天河一号”,运算1小时相当于13亿人同时计算340年以上;有关专家认为,“天河一号”的诞生,是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大型基础科技装备研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能力从百万亿次到千万亿次的跨越,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国家。

  三、C919成功首飞,国产大型客机“零突破”

  20**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四、世界首批疾病克隆猴诞生在中国

  2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传出“石破天惊”的声音:第一个经由体细胞核移植产生的灵长类动物被成功克隆。两只名为“中中”和“华华”的长尾猕猴,分别在八周和六周前诞生于中华大地,它们的“故事”登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五、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中国航天奇迹让世界惊讶

  今年年初,从遥远的太空传回了一则喜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着陆,并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来了首个“地球行者”。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报道说,嫦娥四号着陆并探索的这个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通过此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

  的确,之前全球已进行过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动,但从来没有一个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于人类而言,月球背面犹如一个“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人们探索。

  而此次嫦娥四号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还通过“鹊桥”中继星首次实现了地球和月背间的中继通信,成为了中国航天能力快速发展的又一力证。

  六、港珠澳大桥落成通车成为一项革命性创举

  20**年中国一项革命性创举就是港珠澳大桥落成,这项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程项目把香港、澳门和珠海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时间。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设计到建设完工历时14年,它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七、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中国“绿色奇迹”惊艳世界

  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脊线以北,黄河“几”字弯里南岸。南非新闻网站“独立在线”曾这样描述治理前的库布其沙漠:“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曾因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当地居民一贫如洗的经济状况而被称为‘死亡之海’。”

  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科学治理,这片“死亡之海”已然变成了一处“希望之地”。库布其成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范,也成为世界观察“美丽中国”的窗口。

  八、世界上首位人工智能播音员

  世界上第一位人工智能播音员的脸、声音、姿势和面部表情都是以新华社的真人播音员为原型的。这款人工智能播音员是由新华社和搜狗共同研发的,在20**年11月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亮相,据称能够和人类播音员一样播报新闻,而且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正如一些中国网友所说的,新闻业似乎面临着被高科技瓦解的命运。

  九、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

  20**年6月16日发布的美国《科学》杂志封面上,一颗来自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赫然出现,格外吸引眼球。6月1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宣布成果:他们将量子纠缠分发的世界纪录从百公里级提高到千公里级,并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两个地面站间建立量子纠缠。

  近百年前,作为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解”。由于当时缺乏检验能力,他认为,或许是量子理论“还不完备”。中国科学家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爱因斯坦的“百年之问”。

  十、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20**年6月11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宣布,中国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可燃冰被科学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新型洁净能源之一。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均对可燃冰的研究开发高度重视。

新时代中国的成就4

  1.两弹一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世纪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2.恢复联合国席位

  1971年10月25日,在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得到恢复。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重回联合国,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3.载人航天

  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该项目命名为“921工程”。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之后,从“神州六号”到“神州十一号”,中国航天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

  4.港澳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了英国在香港一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在澳门442年的殖民统治。

  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大大推进了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5.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整个工程分两期建成,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成功解决了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施工环境和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

  6.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也标志着中国在经过了15年的歧视待遇之后,终于享有了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

  7.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改革开放30年风雨历程,中国在世界人民的印象中更多的是一个蓬勃的新兴经济体。北京奥运会则把“文化中国”传递给了世界,“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深深地融进了传统奥运理念之中。

  8.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日本内阁府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当年名义GDP为54742亿美元,比中国少4044亿美元,中国GDP超过日本正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壮观增长,中国终于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9.国产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前身是苏联海军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中国购买了因苏联解体而建造中断的“瓦良格”号,并继续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正式更名为辽宁号,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002型航空母舰在大连正式下水,它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海上作战平台自主设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1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的第四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2017年11月5日,中国第三代导航卫星顺利升空,它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我国陆续发射了多颗“北斗”全球组网卫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服务范围正式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推荐访问:新时代 中国 成就 关于新时代中国成就 关于新时代中国的成就【四篇】 新时代的中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