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实现路径

时间:2024-08-24 10:54:01 来源:网友投稿

郭江槐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或其他长辈对孩子进行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培育、引导和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会将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以活动为途径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得到培养和发展。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以父母为教育者的家庭德育,对青少年的道德品质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家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但结构和功能上有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说,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和高质量的教学队伍,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活动,侧重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家庭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表现为父母对孩子施加的影响,同时,家庭教育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品德教育。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形成了密切的亲子关系,孩子对父母有崇拜感、认同感。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除此之外,实施家庭教育并不是灌输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而是以生活经验为依托,以家庭成员交往为契机,让孩子受到潜在的影响,从而助力孩子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的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前者的基础性、直观性都要强于后者。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古代就有“育善在家”的观点,即认为孩子良好的品行是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以及父母的悉心教导下形成的。《周易》中有“教先从家始”的思想,《说文解字》中对“教”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换言之,古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教育者,孩子作为受教育者,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的言行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一个人出生后,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奠定了其成长根基。同时,家庭也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摇篮。

另外,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性、持久性的特点。具体来说,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步入社会前,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部分人甚至在走入社会后仍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中的德育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关键作用,还会影响孩子步入社会后的为人处事方式、劳动观念、生活观念、审美素养等。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家庭教育一定要与德育结合,以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二、德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实现路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知

德育是当前教育界的重点任务,大部分学校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甚至将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然而,一些父母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更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片面地认为德育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自身的关系不大,这种错误的理念使德育局限在校内,德育效果始终得不到增强。针对这一情况,父母应积极转变观念,提高对家庭德育的认知,在教育孩子时树立“成才先成仁”的思想,并积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将自己从“生活保姆”转变为“德育导师”。

举例来说,为了促进孩子道德品质发展和进步,父母应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认识到自身对孩子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性。首先,父母应认识到自身的言行、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并结合以往的家庭教育活动,明确自身的不足。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客观评价,能对后续家庭教育理念的形成和转变起到积极作用。其次,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自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或报名参加“家长学校”,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最后,父母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能力,并在家庭教育中合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保证家庭教育形式以及德育内容更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能力。

(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部分父母错误地认为,只有与孩子交谈或教育孩子,才算得上是教育活动。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家庭教育中的教育活动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包括父母的衣着打扮、与他人的谈话语气和对待他人的态度,都是教育孩子的重要素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偶像,孩子会不自觉对父母产生亲近、信赖的意识,会不由自主地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因此,父母在任何時候、任何场合都应规范自身的言行,谈吐要有涵养,行为要规范,不要因为一时得意而忘乎所以,也不要因为暂时处于困境而自暴自弃,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榜样形象。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味要求孩子要如何做,却做不到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这种单纯的说教缺乏说服力,孩子很难信服。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应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努力做到,不允许孩子做的事,自己也坚决不做,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更有说服力,这就是身教的力量。

举例来说,一些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若不及时纠正将会变成不良品行,导致这些孩子在未来很难成为负责任、正直的人,父母应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孩子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某学生喜欢阅读,但在阅读中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喜欢阅读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但注意力不集中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对此,父母要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首先,父母可以设计亲子阅读活动,在客厅中准备舒适的座椅,选择各自喜欢的图书,将手机放在一旁,关掉家中的电视,与孩子共同享受悠闲的阅读时光。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阅读活动,能让孩子不受手机和电视的影响认真阅读,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在阅读活动结束后,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沟通,相互分享所看图书的内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重视。最后,为了合理渗透德育,父母还可以向孩子推荐《趣说中国史》《名人的成才故事》《狼王梦》等优秀书籍,在孩子阅读这些书籍后,与其讨论书中的人物和事件,让孩子从阅读中明白道理。如《名人的成才故事》能让孩子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努力和奋斗才是获得成功的捷径。父母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能指导孩子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道理,并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三)严爱得当,掌握德育分寸

当前社会,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爱有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娇宠放任,为孩子提供优渥的生活环境,一手包办孩子的衣食住行,导致孩子生活奢侈、好逸恶劳,不具备劳动意识和坚定意志;
另一种则是过于严厉,表现为经常打骂训斥孩子,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理念,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粗暴,导致很多孩子抵触父母、疏远父母。这两种方式均存在较大的弊端,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父母要将德育引入家庭教育,转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严爱得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关爱,也有要求,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在这种家庭教育下,父母既要对孩子的不良言行加以批评,又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鼓励和关爱,助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举例来说,在“严爱得当”理念下,父母一是可以从生活习惯入手,在监督孩子学习后,与孩子一起边聊天边整理书桌,当书桌收拾整洁后,父母可以用手机拍下照片,记录孩子参与劳动的时刻。二是可以在做饭时,邀请孩子帮助处理食材,完成淘米、洗菜等简单的工作,并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与孩子讲述蔬菜的营养价值等知识,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提出想要尝试炒菜的时候,父母可以在一旁给予孩子指导,一段时间后,孩子既能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菜式,又能在家人的鼓励和赞扬中获得成就感。三是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与“孝”相关的古籍名篇,通过阅读前人的言论和充满哲理的故事,让孩子认识到尊重长辈、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此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帮扶”活动,让孩子懂得关爱弱小、乐于助人。

(四)遇物则诲,灵活进行德育

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相比,教学场所和教材都不固定,多是在生活交往或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向孩子灌输道德观念,以提高其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遇物则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即将所见所闻视为重要的德育资源,对孩子进行教导,如在吃饭时教导孩子要理解耕种的艰辛,在扔垃圾时教导孩子要爱护环境等。父母应充分利用与孩子相处的契机,灵活运用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

举例来说,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灵活性,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父母一是可以在每天晚饭后,设置固定的观看新闻的时间,与孩子一同观看新闻节目,了解时事,让孩子对我国的发展状况和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认识,助力孩子爱国意识的形成。二是可以指导孩子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让孩子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还可以制定鼓励措施,与孩子一同设计节约计划并在未来的生活中付诸实践。三是为了拓展孩子的视野,丰富生活经历,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参观革命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场所。让孩子在革命教育基地观看抗战影片,激发孩子的爱国情感;
让孩子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下,了解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父母在与孩子日常相处中,合理运用“遇物则诲”的教育方式,随时随地开展德育活动,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以显著增强德育效果。

(五)从一而终,家庭德育可持续发展

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助力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努力。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長期且连续的家庭德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父母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融入德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助力孩子的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不断提高。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结合孩子的成长需求,制定持续性的教育计划,以促进孩子综合能力与道德品质的不断提高。在幼儿时期,父母应立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利用绘本、动画片、短视频、睡前故事等多种形式渗透德育,使孩子在阅读、观看和聆听中,从人物、情节来认识道德,让孩子在潜意识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规范并约束自身的行为。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后,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父母应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指导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形成相关能力,如在朋友遇到困难时,父母应鼓励孩子伸出援助之手,形成乐于助人的意识。父母应针对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设计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孩子的品质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结语

家庭是全面落实德育的重要阵地,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作用,父母绝对不能轻视。父母要以客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孩子,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向孩子传递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观念以及道德行为,以助力孩子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在未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德育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德育要在“善”处留白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题解教育『三问』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教育文汇(综合版)(2020年4期)2020-06-15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7期)2019-05-28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1期)2018-01-29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

推荐访问:德育 家庭教育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