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人平
猴子擅长爬树,鱼擅长游泳,鸟擅长飞翔,大象力气大,但如果考试就是爬上这棵树的单一评价标准,那只有猴子能行,其他动物都会成为失败者。
一元思维,可能制造更多新问题
孩子不听话、爱玩儿手机、不爱学习……面对孩子成长的种种问题,父母习惯性给出的答案就是一个:打一顿就好了。这是典型的“一元思维”,即以一种单一、线性、自我中心的视角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然而,教育实践证明,一元思维会导致我们忽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不仅解决不了原有问题,还会制造出更多新问题。
在一元思维下,我们很难看到问题全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也会大打折扣。孩子成长中无法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不同问题需要不同解决方法,即便是同一个问题,成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两个孩子都很叛逆,一个孩子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乡下外婆带大。他的叛逆可能是长期被父母忽视进行的报复,也可能是为了博得父母的爱和关注,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所以,父母要多陪伴、交流,重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另一个孩子从小在父母身边,被无微不至地呵护。父母事事包办代替,习惯从孩子身上刷存在感、掌控感和价值感。这个孩子的叛逆则可能是对父母过度严厉管控的抗争。父母需要学会放手,给孩子更多尊重、信任和空间。
一元思维容易导致我们固执己见,在解决分歧时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比如孩子踢足球时摔了一跤,妈妈担心孩子受伤,让他马上休息,爸爸则希望孩子能坚强一些,坚持踢下去。你说谁对谁错?我觉得都没错,只是妈妈、爸爸的关注点不同。
分歧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分歧才是问题。家庭成员处理分歧的方法和过程,正好给孩子示范如何积极倾听、理性沟通,如何文明表达、尊重多元,如何妥协礼让、达成目标和表达爱意。即便双方最终达不成一致也没有关系,真实但不完美的父母比完美但虚伪的父母更值得信赖。让孩子看到人与世界的多样性,听到不同的理念和观点,比只让孩子听到一种声音,接受一种教育,秉持一种观点,更有建设性和启示性。
一元思维忽视了孩子生命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很容易限制天赋的发展和自我的构建,也阻碍了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和包容。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一样,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唯一、原创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秉性、气质类型、潜能特质。我们都知道,玫瑰、百合、牡丹等花的形状、颜色、气味都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美,更何况人呢?哲学家罗素曾说过:“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愚蠢的鱼。”猴子擅长爬树,鱼擅长游泳,鸟擅长飞翔,大象力气大,但如果考试就是爬上这棵树的单一评价标准,那只有猴子能行,其他动物都会成为失败者。
一元思维容易导致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和观点,阻碍孩子同理心和社会性的发展。我们常说,这个世界上最难沟通的人,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满脑子标准答案的人。
最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孩子被教育得思维过于单一,观念过于狭隘,不能理解和包容差异,缺乏应对分歧和冲突的能力。学校习惯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去定义孩子;
父母习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要求孩子听话,对于叛逆的孩子以“教育”之名予以惩罚。这些导致孩子逐渐形成自我中心的一元认知,与同学产生分歧或冲突时模仿父母,把暴力视为解决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对同学实施欺凌。如果孩子能建立起多元思维,具备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就会对不同观念、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同学多一分理解、尊重和包容,也更可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元思维会抑制孩子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减少其未来的选择和可能性。正是因为缺乏多元思维,这些从小就不断被父母灌输“考不上大学,将来只能送外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育观的孩子,逐步形成了“考不上大学,我就是失败者”“考上大学,就可以功成名就”的自限式思维模式。直到大学毕业后,孩子们才发现,没有标准答案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于是,迷茫的他们又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考公考编上,导致路越走越窄,最终无路可走。在一定意义上,孩子的诸多心理问题和人生困境,如焦虑、抑郁、绝望,甚至自残、自杀,源于“我只有一条路可走,走不通就意味着我是失败者,这辈子完了”的一元思维。
多元思维,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认识到一元思维的局限性,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学科和多种文化背景中获取知识,构建全面、深入和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和解决问题。那么,该如何发展多元思维呢?
任何一个问题,至少找到三个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厌学,可能有不同原因。可能是基础知识差,跟不上教学进度,可以着手给其补补课;
可能是课业过重、要求过高、压力过大,可以给其减减压,降低一些要求;
可能是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从满足其自主、胜任和连接的基本需求入手;
也可能是孩子很努力,但不会学习,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还可以从专注力、情绪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家庭学习环境等角度去思考。唯有运用多元思维,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认定,孩子厌学就是因为懒惰和不努力,并为此惩罚或逼迫他,非但解决不了厌学问题,反而可能会导致孩子厌世。
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不给唯一标准答案,是培养其多元思维的基本方法。对于文史,尽可能问孩子开放性问题,像“如果让你续写这个故事,你会如何发展情节”“如果这个事件没发生,历史进程会如何改写”;
对于数理化,尽可能鼓励孩子一题多解,锻炼其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孩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因为做研学营的关系,我经常带着孩子们一起观星。每次仰望星空,我都会从文学角度给孩子讲述那些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以及与明月繁星有关的古典诗词;
从科学角度讲光速、黑洞、引力波、暗物质等天体物理学的概念;
从哲学角度聊聊人在宇宙的位置、人与自己的关系,该如何赋予生命意义。从不同学科认识星空,有利于孩子更深入地认识浩瀚的宇宙和生活在地球上的自己。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启蒙,而启蒙的重要标志是构建起作为个体的“人”的独立意识和理想思考,破除任何权威迷信和唯一选择。单一就会狭隘,如果我们教育孩子时,总习惯给孩子一种答案,让孩子听到一种声音,不允许孩子质疑,不给孩子思辨的空间,无论看似多么正确,都是在禁锢孩子的思维,减少孩子的选择,削弱孩子的力量,本质上都是对孩子的摧残。好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增加孩子的选择,增强孩子的力量,让孩子既能靠自己的独立思考、理性精神作出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同时又懂得包容生命和世界的多样性,尊重他人的观念和选择。
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思考,会更好地促进多元思维的形成。每个学科都意味着一种独特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掌握的视角越多,看问题越全面、透彻。类似于盲人摸象,如果我们只往大象的一个地方摸,会认为大象长得像一根柱子、一把扇子或一堵墙。但如果能把大象都摸一遍,那么,就能更接近于大象真实的样子,不会太片面。特别是进入AI时代,孩子们更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在不同领域间建立联系,解决复杂问题。所以,父母要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学科、跨学科地学习和思考,不再受文理科划分的局限。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一个孩子得以自由飞翔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属于那些能将人文和科学很好融合在一起的人。
走更多的路,读更多的书,为孩子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一个人行走和阅读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通过去不同的地方,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与不同的人交流,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世界。我曾多次带着孩子们在腾格里沙漠徒步。大多数孩子去之前都认为沙漠寸草不生,结果走下来发现,沙漠中不仅有着梭梭、沙棘、胡杨、蜥蜴、野兔、骆驼等动植物,还有美丽的绿洲。在沙漠中所能感受到的生命力量,甚至比我带孩子们去热带雨林感受到的更震撼和深刻。可以说,行走是帮助我们感受生命多样性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但受制于时空,每个人终其一生能通过“行走”抵达的地方终归有限。好在,还有书籍、视频、网络资源等让我们阅读、观看,在思想和精神上抵达那些脚步抵达不了的地方。了解不同的观点和文化,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包容世界。
猜你喜欢 思维孩子 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6期)2022-08-17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5期)2022-08-15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4期)2022-07-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3期)2022-06-16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2期)2022-06-01思维跳跳糖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1期)2022-04-26孩子的画孩子(2017年2期)2017-02-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5期)2016-05-06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4期)2016-04-13孩子的画孩子(2016年3期)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