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倩
读书时,大考后总有好事者从老师那里找来排名册,除了看自己的分数,还总忍不住在同学和自己的名字间跳来跳去:语文我比他高两分,数学他胜过了我,好吧,总成绩还是他领先……成年后,这份排名册也没有消失:他事业发展不错但还没结婚,她结婚了但还没生孩子,那他呢?天呐!为什么这儿还有一个“人生赢家”?
只从“赢家”这个词就能看出我们是多么热爱比较。其实,比较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我们需要通过比较来确认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从而决定自己是否需要采取行动。但比较又是“偷走幸福的贼”,可能催生嫉妒和自我怀疑。
社交媒体的出现为我们制造了一个“方便可即”的“比较场”。那些早该被你遗忘的老同学,那些原本再也不会出现在你身边的人,用清晰的照片展示着他们的旅行、婚礼、升职加薪。如果你这阵子恰好生活不如意,这些强加来的比较足以摧毁你的平和内心。
但社交媒体上的照片不能代表真正的生活。朋友上传的自拍可能是从100张照片里精心选择的,他们当然不会把加班熬夜和被老板批评的信息发在网上。这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嫉妒的往往是有弱关系的人而不是亲近的朋友,因为你了解后者真正的生活。
更多时候,我们热衷比较只是因为个人状态不佳,而不是对方展现出的优秀特质。这时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马上关掉网页,停止接收信息。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些“自我关怀”的行动,比如出门晒晒太阳,双手环抱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小腹,感受自己的呼吸,或者好好地洗个澡,和喜欢的人交谈,看一场沉浸的电影。这些微小的举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你感知和放大自我的存在。
另一种做法是积累自己的“情绪急救包”。我们可以在平时自我感觉较好的时候记录生活中的小进步和小惊喜,在达成目标后,记录自己的做法,详细描述成功后的体验。当再次进入过度比较的怪圈时,就可以把这些积极的体验从“急救包”里“取出”,闭上眼睛重新感受自我实现的感觉。熟练后你会发现,即使是非常细微的成就感,比如给自己做了一顿完美午餐的感受,也可以匹敌朋友的游轮旅行照片。
最后,当我们实在难以排解比较带来的痛苦时,可以求助那些理解和爱我们的人。我最近看到一位朋友的豆瓣广播,说有段时间他因为准备考试情绪不佳,有的朋友鼓励他“加油,你是最棒的”,有的朋友说“好好休息一下”,而真正治愈他的却是一句“没那么好也不要紧”。是啊!人生那么长,就算一时不如人,也不要紧啊!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猜你喜欢 赢家旅行社交 社交之城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社交距离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没有赢家的战斗NBA特刊(2018年21期)2018-11-24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真正的赢家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不可能旅行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7年4期)2017-06-09小黑的旅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夏日旅行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8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