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结合”中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时间:2024-08-26 18:36:01 来源:网友投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事关党的教育方针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明显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杂音频发,教育效果不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历史经验总结,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铸魂育人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论指导。新形势下,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从“两个结合”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探寻更加科学高效的新路径。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在后续的一系列重要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提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这些也充分表明了“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践行的根本遵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决贯彻执行的根本指南。面向新的征程,高校既要赓续原有优良的思政教育传统,又要从“两个结合”中汲取丰富的思想资源,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完善,切实做到铸魂育人,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将“两个结合”的重要内容与实践要求有机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为此,高校需要在吃透弄懂弄通“两个结合”的内涵要义下,围绕新时代新要求,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科学有效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契合,从中精准挖掘出丰富的育人资源,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这个过程,牢牢把握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有助于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做到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同向同行,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新时代的逐梦人。

(一)“两个结合”的深刻思想内涵

回顾百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蓬勃发展是无比正确的。通过什么论据来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好,为什么行,其中最核心的答案就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各项实践,始终在践行好“两个结合”的重要理论要求。这个过程也就是“两个结合”的重要内容。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的重要讲话中,我们可以得知,面对当下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始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正确无误地回答时代与实践之问,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继续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主动作为,在认真领会“两个结合”的重要内涵的基础上,融合“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切实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之路。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方向问题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途命运与兴衰成败,高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其中的必然要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如何在信息多源的时代下,面对泛娱乐化、历史虚无主义与西方腐朽思想等的侵蚀,确保大学生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切实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做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忠实建设者与接班人。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务必确保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高校得到贯彻落实,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正如我们所熟知也是一直坚持的原则:高校的发展必须要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与我国的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明确得出一个重要依据,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而言,高校的各项工作必须做到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做到守正创新,不断推动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共同之处与契合点,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并以此来指导大学生更加正确客观和更加全面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达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从现代高等教育的兴起历程来看,西方的高等教育是先行者,其发展模式也为后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也造成了现代高等教育等同于西方高等教育的错误认知。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可能割裂传统另起炉灶,而是要对自身文化进行必要的赓续。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及丰富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也是我们中国人民不能丢掉的根与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展示出其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更是要不断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进而更好地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重要时代课堂奠定好各项基础。

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高校不仅仅是创造、涵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机构,更是为国家培养知识分子与人才的前沿阵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公平正义、协和万邦、仁爱之心,诚实守信以及天下大同等传统理念与民族精神对中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内化于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高校而言,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始终做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之处,挖掘出其中的融通点与契合点,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的再造与发展,以达到两者在内容上的联结、方法上的契合、价值上的融合,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要求,又具有中国特色风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两个结合”为指引,

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拔节孕穗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又是强基固本的工作,具有铸魂立本,统率全局的重要作用。新形势下,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努力探寻“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培养好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就显得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不仅事关大学生个人发展,更事关国家长久治安、党的前途命运。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内容与形式存在一定教条与固化的现象,与新形势下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强调要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要求与呼声越来越高,党和国家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各个重大场合与会议中,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都成为了其中的重要议题和重要内容。[2]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正确的思想指引,否则很容易在各种错误思想中迷失方向。

“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与讲授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具体而明确的理论遵循与教学指导。立足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应对新问题,高校必须明确“两个结合”融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切实做到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建立好机制,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助推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中,达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而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将“两个结合”重要理论融入思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汲取其中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不断优化思政教学内容,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学好本领,积极投身强国伟业。

(二)优化师资队伍,选好配齐思政工作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曾明确指出高校必须践行“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领域,主要由思政教师与学工队伍开展。思政教师更多是在思政课堂这个主阵地,学工队伍则更多是在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贯彻执行。就当前各高校的情况而言,思政工作队伍总体有了很大提升,无论是学科背景还是职称学历方面较之前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近年来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中出现的部分不良现象,也给予我们警醒。此外,还有相当部分的高校,不仅仅辅导员配备达不到1∶200的基本要求,连思政教师的配备与教育部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为此,高校还需要继续提升师资力量,选好配齐思政工作队伍,以达到思政工作队伍必须具有较好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要求。

高校要提升师资力量,首先思政工作队伍就要秉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的理念,积极研究“两个结合”的重要内涵,真正做到学深悟透“两个结合”的理论精髓,在学生面前把“两个结合”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引导学生对“两个结合”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对“两个结合”的内涵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精准把握其核心要义,达到能够梳理清楚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历史脉络,进而更好地为大学生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课题。此外,整个思政工作队伍要严格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讲清楚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重要意义,讲清楚在当下阶段,实现“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逻辑关系以及蕴含的价值意蕴。

(三)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

根据教育部202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校务必要认真做好其人才培养体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其中,通过深化“三全育人”的改革,构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其中明确要求课程思政就是要切切实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的各类教学教材以及各门专业的教学过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同时还需要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融合。

为此,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要坚持正确导向,充分挖掘“两个结合”的丰富思想资源。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可以通过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进入学生社区,利用课余及假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中探寻符合当下大学生需求并易于大学生所接受的各种形式,开展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清楚认识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许多多丰富的素材,可以帮助思政工作队伍更好开展专项课题研究。通过组织大学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社会的一线,更好了解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思政元素,提升大学生的认知与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将思政课这门小课堂与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教育。最后,思政工作队伍还应该多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分享课程思政教学的心得体会,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工作,而是应该形成所有课程均要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体现“两个结合”的要求,达到各课程通力合作,共同发力,构建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的大格局。

(四)统筹谋划,以新技术创新思政教学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政工作队伍的事情,更是整个高校各部门必须参与的工作。高校应该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通过统筹谋划,不断开拓创新,确保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够切实取得扎实有效的成效,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多元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原有的很多手段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高校应该要与时俱进,通过优化整合,拓宽思路,充分各种新媒体新技术新载体,在各类思政相关的主题教育的开展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育人,活动开展,进而达到“两个结合”切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高校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假期等时间积极投身到基层,到社区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过程中,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以“两个结合”为理论指导,结合“两个结合”的理论要求,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学生群体中所关注的热点内容,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口,鼓励大学生真正学懂弄通“两个结合”的重要理论意义,并以此指导大学生的个人发展,真正做到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结合,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教条式的方式,而是应该是以一种贴近大学生生活,为大学生所易于接受,并且是一种较为清风拂面式的方式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将“两个结合”融入思想的血脉中,并以此激励大学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的强国伟业中,在社会实践中,真正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真谛,“两个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多开展与“两个结合”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以及学习经典著作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认真开展相关经典著作的学习,更加深入体会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以及“两个结合”在新时期的重要意义。

高校还应该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实现思政教学融合方式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通过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促进各类教育信息实时更新、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践行“两个结合”的重要要求。[3]

结 语

“两个结合”重要理论观点的提出,不仅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所做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总结,更是对新时代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二者深度的融合的又一重大理论突破与创新。“两个结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更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资源,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必须遵循的科学指南,是抓落实的科学方法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将“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坚持守正创新的基础上,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助推高校的铸魂育人工作,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为培养堪当时代重任,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大学生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中亮、刘青玉:《“两个结合”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和实现路径》,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9)页。

[2]龚旗煌:《大学要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载《光明日报》,2023-08-16。

[3]杨蓉蓉:《“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逻辑理路、时代价值、实践路径》,载《林区教学》,2023(08)。

作者简介

陈惠玲 广州航海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中国绿色画报(2017年9期)2017-09-16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年3期)2017-09-04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

推荐访问:探寻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