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瞬间影像不负“国家摄影队”的使命

时间:2024-08-27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 黄宗治

在秋分节气的夜晚,绵雨暂歇,在一场穿越历史文明,展现江南气韵与现代发展活力的文艺表演之后,超过1亿多“数字火炬手”和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一起点燃亚运之火,历经8年筹备,杭州亚运会在钱塘江畔的“大莲花”完美开幕,继北京、广州之后,中国第3次举办的新时代亚运盛会就此启航。

看着亚运圣火在“潮涌”造型的火炬塔熊熊燃烧,我的脑海闪回到6月15日(亚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圣火采集仪式现场,我“猫”在草丛中透过一片盛开的金鸡菊,拍摄白衣使者手持火种棒徐徐向前……开幕式传稿结束,与分布在看台10余个不同点位的同事在媒体工作间会合,“终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我长舒一口气。经历了2014年仁川亚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这是我第3次参加亚运会报道,这次就在家门口,意义特殊,也是一次难得的业务历练。

杭州亚运会是我国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举办的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也是杭州自2016年举办G20峰会之后又一次站在国际的聚光灯下。作为驻地分社多年从事体育报道工作的摄影记者,我和同事意识到要提高政治站位,将这项亚洲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报道当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尤其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杭州亚运会的前期报道上,承担场馆建设与筹备、各项“韵味杭州”测试赛、圣火采集、火炬传递等重要节点报道,将体育与城市人文相融合,全力以赴,当仁不让,让每一个瞬间影像不负“国家摄影队”的使命。

2018年9月2日,我有幸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18届亚运会闭幕式现场报道会旗交接仪式后的“杭州时间”文艺演出,自此,亚运进入了杭州时间——新建、改建竞赛场馆、亚运村、地铁、车站、城市快速路等各项赛事配套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率先进入攻坚期。我的采访足迹遍及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体育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桐庐马术中心、合杭高铁湖杭段、杭州西站、连通机场的地铁、钱塘快速路、协办城市绍兴智慧快速路等工地,记录建设一线的热火朝天,留下大量影像资料。

因遭遇新冠疫情影响,亚奥理事会在2022年5月6日宣布杭州亚运会推迟一年举办,开幕日由原计划的2022年中秋夜改为2023年秋分时节,杭州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报道节奏也随之调整。

在倒计时一周年、100天、30天、临近开幕式等重要节点,在新华社摄影部体育室、浙江分社总编室的指挥调度下,我们始终紧盯杭州亚组委的筹办进展,多维度全景记录,推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竞赛场馆全部竣工并完成赛事功能验收》《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正式发布》《杭州亚运会体育图标发布》《杭州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在良渚古城遗址举行》《新华社记者探营杭州亚运村》《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赛会志愿者出征仪式举行》《从北京、广州到杭州,在亚运场馆里锻炼是什么样的体验》《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启动》《天空之眼瞰祖国——飞阅“亚运之城”杭州》《杭州亚运村开村 盛迎八方来客》……这些图片被传统媒体版面、新媒体平台、手机客户端、公众号等广泛采用。

□ 9月24日,中国队选手张雨霏在杭州亚运会游泳女子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颁奖仪式结束后展示“破茧成蝶”的T恤(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 9月27日,中国选手张雨霏在杭州亚运会游泳项目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以55秒86的成绩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每一个重要的报道节点,都是媒体激烈竞争的舞台,每一次采访都必须提前进行周密的准备,拍摄时聚精会神,以获取兼具客观属性与美感的高质量画面。以6月15日杭州亚运会圣火采集仪式的报道为例:当5月底获悉火种采集仪式选址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的方案,我意识到此项活动意义重大,提前联系报名、争取多角度拍摄点位,多次到现场参与仪式演练。因仪式现场面积较小,媒体拍摄高台容纳人数较少(最终仅有7名摄影师能在现场拍摄),还受制于电视直播的要求,经反复与亚组委协调、争取,我与同事江汉代表新华社在现场拍摄,我们多角度对采集仪式进行拍摄,经过团队作战获得的图片一经播发,取得“震版刷屏”的效果。当天上午8时50分,以良渚文化为元素的文艺节目《良渚之光》拉开仪式序幕。仪式后10分钟内记者将现场图片入库,9时41分经新华社播发,被人民日报公众号在10时01分采用刊出《成功采集!》,点击量迅速突破10万+。当我还在收拾器材准备返回时,大量亲朋好友已经留言:看到新华社照片了,你就在现场啊!是的,不仅如此,为了做好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报道,同时为新华社摄影报道团打前站,从8月底到9月上旬,经与开闭幕式团队接触、协调,我在不同的拍摄角度,4次观看了开幕式全要素演练。

面对信息发布从“纸媒”到“屏媒”之变,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媒体传播成为新态势,进一步要求摄影师在重大事件中须以工匠的精神投入到拍摄中,像战士一样冷静、果敢,抓住“决定性瞬间”,获取高质量的图片品质,才能随着时间的积累,沉淀为经典的定格。

6月初,距离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还有100多天,新华社摄影报道团队就计划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周围建筑物高层、顶层高点及钱塘江岸边部署拍摄点 位,我一同参加了踏勘,协调登写字楼、走工地、进小区拍摄样片,确定了8个点位。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于9月9日、9月15日按照演练的模式上高点进行验证,为拍摄团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3日开幕式当晚,除了场馆内的美图,同事在“大莲花”外围拍摄的夜景照片也同样惊艳世人,新华社摄影报道团队全景展现了在钱塘江畔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盛况,作为前期“默默做了一点微小工作”的东道主,我不免有些欣慰与骄傲。

亚运会期间,按照报道分工,我主要在游泳等水上项目上拍摄、采访,亚洲各国的运动员历经了艰苦的训练、拼搏,才走上这个舞台中央,作为记录者,唯有专心、专注、专业,才能捕捉高品质的视觉瞬间,传播至赛场外,感染人心。

猜你喜欢 圣火良渚开幕式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作文小学高年级(2023年1期)2023-03-13水下圣火哈哈画报(2022年8期)2022-11-23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军事文摘(2022年16期)2022-10-28良渚保护大事记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3期)2020-06-29“玉”见良渚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运动会开幕式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6期)2016-05-14圣火传递意林(2010年24期)2010-11-22看我的08奥运中学生英语高效课堂探究(2008年9期)2008-11-17

推荐访问:使命 不负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