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言
公益,不是单一向度的“热心肠”,而是探索先行的“燃灯者”。2023 年,公益人从痛点中反思,在行动中联合,在一次次的主动迎击与自我反思中,公益的维度与内涵不断延展,不断走向更加透明、有效的人人向善。
01 《慈善法》新修订下,公益组织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立法修法能够充分加强公益慈善顶层设计。我国现行慈善法自2016 年施行以来,在保护慈善参与者权益、规范慈善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背景下,慈善被赋予新的功能定位。2023年12 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慈善法修改决定草案进行审议,并于12 月29 日全票表决通过。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修改的慈善法将自2024 年9 月5 日起施行,回应了不少关键问题:民政部门难以对慈善事业统一调度,因此明确建立慈善工作协调机制;
过去不少组织无法被登记认定为慈善组织,这次删除了时间限制;
新增“国家鼓励开展慈善国际交流”一条;
新增应急慈善专章……慈善法修订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对社会影响深远,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值得公益人认真思考。
02 互联网筹款平台力求“破圈”,草根公益组织能否跟上发展步伐?
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 亿人,较2022 年12 月增长110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
互联网的飞速普及与发展,让公益筹款模式发生变革。《中国公益慈善数字化发展研究报告》指出,从2017 年到2021 年,中国每年通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筹集到的善款已经从25.9 亿元上升到了100 亿元。
腾讯“99 公益日”已持续9 年,今年公众参与人数超过1.2 亿,较去年翻了一倍;
爱心符号“小红花”互动量超过3 亿,公益共创迎来新高潮;
公众筹款超过38 亿元,接近2/3 的善款关注乡村振兴类项目。
此外,阿里公益、字节跳动公益、新浪微博等多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纷纷推出相关主题活动。在此背景下,草根机构还有机会“破圈”吗?
03 公益传播的品牌建设,如何做得更好?
公益慈善是一项社会事业,建构正确的认知,对于推动议题改善,达成组织使命至关重要。公益传播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同时,社会组织也面临着专业人才短缺、资源不足、资金短缺等诸多挑战。
2023 年初,幻方量化公司员工“一只平凡的小猪”个人捐赠1.38 亿元,用于乡村教育、职业教育、医疗救助等项目,其捐助项目多是传播影响力大、项目运行稳定的品牌项目。
善达网发文认为,此事的启示为:一是如何打造机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如何打造品牌公益项目。“不传播,无公益”,公益的本质是倡导,是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某社会问题的解决,“酒好也怕巷子深”,如何做好传播,应该成为公益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
摆脱“自嗨”,力图“破圈”,这是很多公益人在传播上努力的目标。
04 扎根基层,公益组织的独特优势在哪里?
慈善事业下沉社区,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新修改的慈善法鼓励发展社区慈善,培育社区慈善组织,支持设立社区基金会、慈善信托,鼓励“五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
近年,全国多地积极推进社区慈善发展,以社区为轴心,以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等为枢纽,积极开发社区慈善资源,以社区力量解决社区需求,推动基层治理。其中,社区基金会是基层慈善的重要组织形式。截至2022 年底,我国社区基金会共有275 家,主要分布在浙江省(106 家)、上海市(87 家)、广东省(37 家)等地。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社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主体,起着激活乡村活力、提供服务供给、培育社会资本的重要作用。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社会组织振兴,有效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要求“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民政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和《“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都对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做出了具体部署。
05 破解管理难题,“公益人才”这关怎么闯?
公益,是一份看似“门槛低”,但实际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才能做得好的工作。选对人、用好人、留住人是社会组织永久的工程,也是社会组织人才管理中必须闯过的三道关。
在人才主要来源方面,社会组织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2022 年7 月,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通知,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9 月,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介绍,民政部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指导各地补齐社区治理和服务短板,筑牢疫情防控社区防线,引导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创业。北京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陈涛认为,以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依托的社区社会工作和其他领域的专项社会工作服务发展很快,有大量需求,不仅面临数量的缺口,还面临结构性不匹配的问题,比如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薪酬待遇方面的滞后等。
在公益人才发展方面,社会组织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留人,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打造“个人品牌”,提高专业竞争。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说:“对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组织来说,拥有长期的战略规划、使命愿景和管理机制,只是做好了组织规范化保障这一环。真正推动组织前进的动力,永远是稳定、专业、强有力的人才梯队。所以,比选对人、用好人更重要的,可能是留住人。”
06 数字化赋能公益慈善,是振臂高呼的口号,还是行业发展的机遇?
如今,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催生了数字化应用,公益领域受益于数字化赋能也得到长足发展。低门槛、富场景、趣味性的公益对公众变得触手可及。一些小众的社会议题也因数字化运用逐步走入大众视野,更接近公益的本质。
腾讯营销洞察联合瞭望智库发布的《2022 公益行为数字化洞察报告》,对公益人群的认知观念、公益行为和偏好等维度的洞察及分析显示,年轻化、视频化、生态化已成为公益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更多公众的数字化公益方式提供了参考。
现如今,公益数字化吸纳着社会多元主体参与,部分公益平台为参与项目的输出提供场域和载体,共同向着解决社会议题的方向进军。
正如中国互联网基金会秘书长杨春燕所言,数字鸿沟正在消弭,不让一个人在数字时代落伍,公益事业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也将更为强劲。数字化与公益正在深入嵌入融合,富场景、低门槛、多创意成为数字技术助力公益事业发展的标志,让每一名公众都能享受数字化发展带来的成果,成为信息时代的标配。
07 面对气候变化,公益组织如何推动“变革”?
气候变化危机正在加剧。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导致全球气温未来进一步升高,全球温升幅度的最佳估计值会在2021 年至2040 年内达到1.5℃。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会导致危害多发、并发。深度、快速和持续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使全球变暖在近20 年内明显减缓,并在几年内使大气成分出现明显变化。
目前,全球超过130 个国家和地区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中国也力争于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减少碳排放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问题,这不仅需要政府多部门协同、企业加大力度革新,也需要社会组织发挥号召、倡导、聚集和建议的功能。
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社会组织能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委会秘书长王卫权认为,首先,社会组织可以预测中国、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关注新能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问题;
最后,对于风电和光伏机组退役后,退役的风机叶片和电池组件等处理不当也会带来环境问题,社会组织可以关注如何解决此类问题。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倡导环境保护议题,对于社会组织而言,挑战不小。
08 在应急救灾领域,社会力量能发挥何种作用?
当意外来临时,身边有“既敢救、又会救”的“应急第一响应人”,会让人瞬间安全感满满。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以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社会应急力量共计2300余支、骨干救援队员4.9 万余人。这些社会应急力量以覆盖面广、贴近基层、组织灵活等优势,积极开展灾情报送、生命救援、灾民救助和科普宣教等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不过,光环之下,逆行而上的“平民英雄”也面临“成长的烦恼”:身份认定难、经费及装备匮乏、缺少行业支持……也因此有媒体指出,从最初的野性生长到如今的规范化发展,应急救援社会力量已走过“黄金15年”。目前,国内部分民间救援队通过社会捐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作经费不足的问题。面向未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将成为社会救援力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09 “善因营销”会成为公益慈善下一个利器吗?
《2023 年中国公益消费报告》发布,2121位消费者参与了调研,整理他们对品牌做公益营销的态度发现:Z 世代(1995—2009 年)的女性消费者对“公益消费”议题更为感兴趣;
80.20% 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含有“环境保护效益”“慈善捐赠信息”“社会包容互助”相关宣传的产品或服务;
84.63% 的消费者在过去一年中至少参与过一次公益消费活动。
消费者对企业期望值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品牌需要独特的价值主张方能脱颖而出。善因营销在国内外的众多成功范例证明,它不仅是竞争中塑造差异性的利器,也能使企业和社会同时受益。
2022 年6 月,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Jean-Pierre Dubé 在芝加哥大学第534 届布斯商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提到:我们已经进入善因营销的时代。MKTforGOOD 创始人程艳青在汉正家族办公室“商业向善的趋势洞察”座谈中也表示,“善因营销可能更能提高营销投入的效率”。
10 中国参与国际交流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慈善组织如何更好地在境外开展活动,跟境外组织合作,发挥慈善在民心相通的上功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慈善法”本次修订中,回应了现实呼吁,在“促进措施”的章节中加入一条“第一百零八条 国家鼓励开展慈善国际交流。慈善组织接受境外慈善捐赠、与境外组织或个人合作开展慈善活动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批准或者备案程序”。同时,为了规范境外活动和组织合作,将原《慈善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作了修改,明确要求“与境外组织或个人开展慈善合作”在每年的工作报告中体现,接受社会监督。
国际协会联盟出版的《国际组织年鉴(2021—2022)》显示,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总数为74250 个,其中非政府间国际组织66425 个,政府间国际组织7825 个。但我国目前按国际性社会组织批准的国际合作组织刚刚超过40 家,严重影响和限制了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猜你喜欢 慈善公益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公益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公益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公益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慈善之路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慈善义卖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5期)2019-01-06公益阅读(低年级)(2018年3期)2018-05-14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