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时间:2024-08-27 17: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杨丽芳,何 涛

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 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体育公园不仅能够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是对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价值[1]。重庆市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市发展形态与平原城市具有差异性,同时,其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的核心城市以及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截至2021 年1 月,重庆市依靠独特的自然资源已建成92 个免费对外开放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并产生了超乎预料的效果。然而,由于山地城市地形地势的独特性,社区体育文化空间分布是否合理,未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都有待论证。鉴于此,本文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对重庆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从“社会公平”理论以及山地城市特征提出相关优化配置的建议,为后续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等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是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基础之上,增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相关元素。早在1847 年的英国就已经出现社区体育公园的雏形,伯肯黑徳公园(Birkenhead Park)是世界上第一座免费向公众开放,且设有体育设施的城市公园[2]。社区体育公园的发展导向主要以服务对象满足和内部空间优化为主,其中服务对象满足包括满意度评估、主观幸福感影响以及社会互动增强等[3-4],内部空间优化则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理解与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等[5-7]。在实践探索方面,我国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落地最早在广东省珠海市。2012 年,珠海市率先启动社区体育公园建设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直接促进了《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的颁布。《广东省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指引》的颁布实现了各地规范有序地开展社区体育公园规划与建设工作,并提出场地功能要素需要包括体育健身设施、文化休闲设施、配套服务设施以及绿化与环境设施四大类[8],这也是首次在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基础上提出增设文化相关元素。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首次提及是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实施方案》。2018 年8 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在2018—2020 年,利用主城建成区边角地建设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环境。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紧紧围绕“社区”“体育”“文化”三大主题展开,具备“民生、公共、开敞”等属性,并根据群众需求,设置多种特色活动场地,同时在此基础上还结合地方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非遗文化等。如位于渝中区通远门附近的“巴将军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毗邻巴蔓子墓,沿用通远门城墙的立面元素,打造巴将军塑像等,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位于江北区石子山立交附近的“石子山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以应急安全为主题,针对重庆常见的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合理利用场地高差地势设置消防训练塔、防灾互动科普体验园、灾害防御指引步道等设施。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社区周边体育场地匮乏的难题,还能让居民了解该区域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拓宽休闲娱乐公共空间,显著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2.1 研究方法

2.1.1 核密度估算

核密度估算(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是密度估算分类方法之一,作为一种非参数估算模型,它将落入研究区域的点赋予不同的权重,靠近格网中心的点或线会被赋予较大的权重,随着与格网中心距离的增大,权重降低,计算结果分布较为平滑[9]。本研究以2018—2021 年建成的重庆市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为例,通过核密度估算方法获得其空间密度指数,并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点要素进行连续模拟来分析重庆中心城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聚集区域和聚集程度[10]。核密度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f(x)代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核密度估算值,x为参与核密度估算的样本数据,k为核密度函数,h>0 为设定的带宽,x-x1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x到已知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之间的距离,n为带宽内样本数据的数量。

2.1.2 最小阻抗法

最小阻抗法是将起始点至目标点的最小阻抗作为中心点可达性的评价指标。可达性是居民克服空间阻力,从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是评判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与服务公平性研究的重要标准[11]。其中,交通可达性则用于反映出行者利用给定交通从出发地点到达目的地的便利程度[12]。本研究将中心城区一级道路提取用于构建交通网络节点,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2014)》中规定的各等级公路行车速度的倒数设置为公路的车行单位路程时间之后再设定OD 成本矩阵中的起始地与目的地,具体表达式如下:

式(2)中Ai表示目标节点的可达性;d表示最小阻抗;i和j表示基于节点i与节点j之间的距离、时间或费用等。

2.1.3 空间插值法

空间插值法是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内其他未知点的计算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是基于“彼此距离较近的事物要比彼此距离较远的事物更相似”这一假设进行,即假定每个已知点带有一种局部影响,而这种影响与距离成反比,当超出某一范围之后便认为该已知点和预测点不相关。本研究根据最小阻抗法计算出的交通节点可达性反距离插值出整个研究区的可达性,其表达式为:

式(3)中Zx代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人口密度的估值,Zi代表社区人口密度真实值,di代表已知点与未知点x之间的距离,k为已确定幂值,s代表总体已知点数量。

克里金插值法则是利用区域化变量原始数据和变异函数的结构特点,对插值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线性无偏最优估计,本研究使用克里金插值法主要为分析房价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之间关系,其表达式为:

式(4)中Z(S0) 为未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区域的房价预测值,Z(Si) 为已知未知i的实际值,λi为已知房价区域i的加权系数;n为已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点位数。

2.1.4 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一种揭示地理要素空间分异性及其背后驱动力的空间统计方法,其理论核心是通过空间异质性探测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以此度量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度。借助因子探测器模块,明晰具有统计显著性的自变量及其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利用生态探测器模块,进一步判断自变量之间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因子探测的表达式为[13]:

式(5)中h=1,…,L为变量Y或因子X的分层;Nh和N分别为层h和全区的单元数;Nh和σ2分别是层h和全区Y值的方差。q值域为[0,1],q值越大表示自变量X对属性Y的解释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生态探测则用F统计量衡量,其中零假设为“影响因子对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特征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如果在0.05 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则说明两个影响因子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14],表达式为:

式中,NX1与NX2分别表示影响因子样本量;SSWX1和SSWX2分别表示影响因子形成的分层方差之和。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为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其中渝中区5个、江北区4 个、渝北区11 个、两江新区10 个、九龙坡区3、大渡口区6 个、南岸区10 个、巴南区25 个、沙坪坝区8 个、北碚区10 个。其中,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数据来源于公开地图(Open Street Map,OSM)(openstreetmap.org/)、重庆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ghzrzyj.cq.gov.cn/)以及重庆市统计局(tjj.cq.gov.cn/);房价数据来源于重庆链家二手房网(cq.lianjia.com/);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全球人口数据(worldpop.org/);海拔数据来源于地理空间数据云(gscloud.cn/)。

3.1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

以ArcGIS10.4 为数据处理平台,对重庆中心城区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核密度估算绘制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核密度分析图(图1)。结合图像分析发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聚集在中心城区的西部,整体上呈现“中西分布、南多北少”等特征。其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庆“西扩”的发展态势相吻合,大部分在中轴线与偏西方向,且具有较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具体在南岸区、渝中区、巴南区以及大渡口区的交汇处以及长江附近呈集群分布,其余地区则没有呈现明显的聚集性,而是呈零星分布状态。

图1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密度分布Figure 1 Density distribution for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parks in Chongqing

3.2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差异的特征分析

3.2.1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通可达性分析

可达性用于评价不同群体对于特定社会服务的接近度是否公平,由此可以确定应该关注的区域[15]。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通可达性是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参考因素,本研究基于GIS 网络分析模块平台对重庆市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绘制出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交通可达性分析图(图2)。通过分析最短出行时间发现,整个中心城区中轴线向西的区域交通可达性优于东部区域,其中北碚、渝中、沙坪坝、大渡口、渝北西南部的最短出行时间较小,控制在1 h 左右,而渝北东部、江北、南岸、巴南东部出行时间较长,均在1 h 以上。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为方便的区域,以60 km/h 的车速为例,有5%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能在20 min 内到达,90% 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45 min内可以到达,并且所有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都坐落于60 min 以内可以到达的区域,说明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整体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

图2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交通可达性的关系Fig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parks and traffic accessibility in Chongqing

3.2.2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人口特征分析

重庆市已建成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主要居住区域,用于解决辖区内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空间与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根据World pop 提供的2020 年重庆中心城区人口数据绘制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与人口密度分布特征图(图3)。研究发现,重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为0.3 778 万人/km2,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所在区域人口密度为0.6 583 万人/km2,是总人口密度的1.74 倍,说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集中分布在人口密集区域。从整体来看,重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呈现出“西高东低,中间高周围低”的特点,研究区域中轴线以西人口密度比东部高,其中渝中区的人口最为密集,而渝北区、江北区和巴南区东部的人口密度较低。因此,可以推断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重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特征具有正相关性。

图3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分布Figur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distribution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parks and population in Chongqing

3.2.3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房价特征分析

房产价格是反应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的社会经济背景。房地产市场一般由新房市场、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组成,新房价格相较于二手房价格受土地拍卖价格、周边开发情况(包括学校、医院、超市、商场和休闲娱乐场所)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二手房价格波动更为平稳,更适用于本研究。因此,研究选取房价数据为2021 年8 月重庆中心城区二手房价格,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数据进行插值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

经计算,重庆中心城区二手房均价为1.065 万元/m2,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所分布区域二手房均价为1.099 万元/m2,是总均价的1.03 倍,其中南岸区弹子石街道弹子石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所在区域房价最高,为1.598 万元/m2;九龙坡区华岩镇华岩体育文化公园所在房价最便宜,为0.709 万元/m2。所有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区域中,约69%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所在区域二手房价过万,55%超过重庆中心城区的二手房均价。

3.2.4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地势特征分析

重庆中心城区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以山地为主,根据地理空间数据云的相关数据绘制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地势特征(图4),并把重庆中心城区海拔划分为200 m 以下、200~500 m 和500 m 以上3 个范围。分析发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总体修建在地势较缓的地方,其中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海拔200 m 以下的有6 处,占比6.5%;200~500 m 的有85 处,占比92.3%;500 m以上的只有1 处,占比1.1%。海拔最低为巴南区龙洲湾的梨子湾北体育文化公园,为180 m;海拔最高为北碚施家梁的同畔北体育文化公园,达到535 m。由此可见,虽然重庆属于山地城市,但是在公园选址上,规划建设者充分考虑地形地势劣势,92%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均处于海拔200~500 m的区域,便于社区居民参与日常体育锻炼。

图4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地势关系Figure 4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parks and topography in Chongqing

3.3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分析

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受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房价和地势等影响,影响因子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分布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主要利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和生态探测进行深入研究。

3.3.1 因子探测

因子探测器是探测影响因子对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q,q∈[0,1],q值越大说明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影响越大,p则是检验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本研究使用因子探测器探究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房价和地势4 个影响因子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房价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地势对其影响相对较小,4 个影响因子大小排序为:房价(0.314) >交通可达性(0.248) >人口密度(0.197)>地势(0.052)。由此可见,地产商在开发房价较高区域时,为了使利益最大化而适当弱化修建满足社区居民锻炼和游憩的区域的想法,为满足社区居民日常锻炼,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修建首要考虑房价高的区域,且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突出的是便利性,因此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基本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地势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空间分布影响相对较小,原因主要在于房价高、交通便利和人口聚集的区域本身地势就较为平坦或坡度较缓,因此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也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或坡度较缓的地带。

3.3.2 生态探测

生态探测是用于比较两个影响因子对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中使用生态探测主要探究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房价和地势之间对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发现,交通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和地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与房价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口密度与房价和地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房价与地势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交通可达性与房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交通可达性和房价对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具有相似性,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集中的区域,其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同时房价也相对较高;人口密度与交通可达性和房价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则说明在重庆中心城区范围内,交通可达性较好和房价较高的区域未必会出现人口密度较大的情况。文中计算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区域的人口密度是重庆中心城区的1.74 倍,但其具体分布与交通可达性较好和房价较高的区域存在一定差异,也进一步说明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修建主要考虑因素为交通可达性和房价,也就是经济发展较好区域,而对人口密度的考虑还存在一定欠缺。

重庆中心城区已建成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整体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状态,在中西部长江水系发达的地区分布更为密集,但是在东部地区建设仍然匮乏,渝北、江北、南岸、巴南等东部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说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受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房价以及地势的影响,其中交通可达性和房价影响较大且具有相同的空间影响特征,人口密度次之,地势相关性最小。

4.1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交通可达性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交通可达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对休闲娱乐场所的选择。通过对绘制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交通可达性关系图进行分析发现,5%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能在20 min内到达,90%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45 min 内可以到达,所有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均能在1 h 内到达,说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具有良好交通可达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为发达的区域。但本研究是在行车速度为60 km/h 的假设下进行的,还有诸多影响因素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自身吸引力(建设面积、类型以及基础设施)以及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服务对象的出行方式等。同时,实际道路坡度、路况复杂程度和道路密度等要素也会对交通可达性产生一定影响,重庆作为山地城市,路况比其他城市更为复杂,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交通建设模式也造就了重庆市交通体系的飞速发展,成熟的交通体系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4.2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服务对象,对其选址和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分析探讨人口密度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对今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绘制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人口密度关系图分析发现,越靠近渝中区人口密度则越高,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需求也越迫切。由此可见,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选址和建设时首先满足大多数人的休闲娱乐健身需求,但生活在重庆中心城区东部区域的居民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广,这些区域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普及程度不高甚至处于空白状态,这为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后期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4.3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房价

房地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房子作为生活必需品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满意度,房价也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绘制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房价关系图发现,重庆中心城区的二手房均价为1.065 万元/m2,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区域的二手房均价为1.099 万元/m2,目前已建成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在房价较低的区域覆盖率较低,分布区域的房价均价整体高于重庆中心城区。由此可见,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选址目前主要考虑在房价较高的区域,居住于房地产市场开发更为成熟区域的居民的休闲健身需求能够被优先满足。

4.4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地势

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山地城市普遍面临着建设区域内公共游憩空间缺乏和分布不均的发展困境[16],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作为满足居民健身娱乐需求的重要场域,分析其建成的地势特征有助于科学指导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实现服务质量提升。重庆作为典型山地城市,地形地势、空间特性和设施建设等都有别于平原城市,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具体表现在东部较高,中部和西部较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通过绘制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与地势关系图发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位于海拔200 m 以下的有6处,占比6.5%;海拔在200~500 m 的有85 处,占比92.3%;海拔在500 m 以上的只有1 处,占比1.1%,说明重庆中心城区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时充分考虑居民参与健身的便捷程度,最大限度地选择在地势较缓的区域修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但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地形地势复杂,因此在后期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规划建设时既要满足居民健身的便捷性,又要充分考虑山地城市的城市特征,以独有的城市形态优化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整体空间结构。

在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日益显著、公民权益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政府资源分配是否具有公平性,已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公平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重要政策目标,其核心是所有居民应被平等对待[17]。重庆作为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受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房价和地势的影响,其中,交通可达性和房价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影响特征,交通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其房价也高,城市空间演化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之处。因此,未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建设上,需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全方位考虑,让锻炼真正成为每个公民应有的权益,同时,在整体国土规划和内部空间项目设施布局上应兼顾城市特征与社会公平,使整个城市的资源分布与空间布局更为合理有效。

5.1 以区域发展水平为着力点,建设多层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分析发现,重庆现已建成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这与其建设初衷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重庆市在后期规划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时应摒弃“规划建设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这一现实特征,而应凭借丰富的城市更新经验和综合实力促进社会公平,满足居民就近参与健身锻炼的重要需求。已建成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分布在重庆市一级道路和房价较高区域,后期的规划建设可以依附于区域发展水平,构建多层级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其中,分布在城市一级道路和房价较高区域的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为“一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其主要作用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多元化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因此“一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需要形成一定规模,同时拥有更加丰富的基础设施。而在二级或二级以下的城市道路和房价次之的周边则可以建成“二级”“三级”等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其主要作用为满足特定区域内社区居民日常锻炼需求,其规模和基础设施相对简化,但总体数量上多于“一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并与其形成紧密的空间层次联系。通过建设不同层级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能够充分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需求以及实现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

5.2 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亲民”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秉持“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需要“亲民”,包括空间分布的“亲民”以及内部空间布局的“亲民”,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首先,空间分布的“亲民”表现为社区居民进入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场域的便利程度。分析发现,人口密度对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次于交通可达性和房价,说明已建设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不是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第一要素。具体来看,包括渝北中部、江北东部、巴南中部以及沙坪坝北部等多个区域呈现出人口集聚效应,但未有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坐落于此,居民无法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就近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在后期规划与建设时需要从整体布局出发,尤其是加快重庆中心城区中轴线以东的人口聚集区域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实现空间分布的“亲民”。其次,内部空间布局的“亲民”表现在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设施和整体布局满足区域居民的特定需求。具体而言,不同区域的人口特征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建设时应以居民的特定需求为重要导向,尤其是以“人口”为定位器,根据不同区域居民人数、年龄、性别以及运动项目偏好,不断创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场景,科学合理地分配和管理场地,并完善一系列的配套设施[18],建成“亲民”社区体育文化公园。

5.3 以山地城市独有的城市形态,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空间结构

山地城市具有复杂的山地垂直地貌特征,其城市的建设、布局与发展有别于平原城市,能形成独特的垂直分异、分台聚居和组团式布局的人居环境空间[19]。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规划建设于山地之上,其立体化的地理特征,造成了空间形态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因此,可以通过独有城市形态增加规划的空间层次,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内部空间结构。同时,通过对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的地势特征分析发现,以地势为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考虑因素可能会造成整体空间分布的不合理,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空间结构以优化其空间分布特征。第一,山地城市立体化的地理特征能够有效促进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运动项目的多元发展,尤其是户外运动项目开展。户外运动最早起源于登山,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独特的内部环境能够有效支持户外运动发展,因此,在后期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建设中,可以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登山、攀岩、定向和徒步等运动,以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第二,山地城市垂直的地貌特征能够有效优化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中不同元素间的空间关系。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除“社区”表达为主体对象以外,“体育”“文化”和“公园”都是内部空间所需呈现的相关内容,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则能够通过“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效呈现,如在地面呈现自然元素并在墙上加入文化主题壁画以及设置攀岩项目等。总体而言,通过“纵横结合”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山地城市的城市形态,极大地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空间结构。

本研究采用了核密度估算、最小阻抗法、空间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等地理空间分析法,结合Arc-GIS10.4 软件,深度剖析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特征与交通可达性、房价、人口密度以及地势等变量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较为新颖合理,数据信息来源于官方统计及权威研究机构,准确可靠。然而,自然资源条件关系到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本次研究中只讨论了地势与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选址、建设与山脉走向是否相关以及从社会公平角度如何优化配置,本研究并未进行深入论证。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可以以此为重要研究内容,并通过多学科结合的方法,深入探究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区域空间分布与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人口密度房价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唯实(2022年4期)2022-05-06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孙子研究(2021年5期)2021-03-22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房地产导刊(2020年11期)2020-12-28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公民与法治(2020年21期)2020-03-11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中华建设(2019年8期)2019-09-25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小主人报(2018年11期)2018-06-26高速铁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4期)2017-04-21关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思考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厦门市流动人口分布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6期)2016-05-31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

推荐访问:重庆市 信息技术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