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与陶瓷装饰艺术的结合运用

时间:2024-08-27 18:54:01 来源:网友投稿

基金项目:山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跟岗实习研究”(课题编号:GH-19296);

山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园林专业新形态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GH-230295);

山西省2023年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202303075)。

作者简介:范伟伟(1985.10-),女,汉族,山西偏关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生理生态。

摘 要:本文以太原市公共园林景观为例,分析了当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一性问题,并提出了与本地陶瓷文化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升级的策略。文中通过分析陶瓷装饰在太原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从空间、时间和形式三个维度探讨了陶瓷元素与植物配置的互动设计方法,包括图案化的陶瓷装饰引导植物布局、主景雕塑与花卉植物的点景搭配、仿生陶瓷构建立体绿化等。研究认为,运用富有地域特色的陶瓷材料与园林绿化实现创新融合,不仅丰富了景观语言,也提升了公共空间品质,为城市打造鲜明的文化个性。

关键词:陶瓷装饰;
植物配置;
园林景观;
互动设计;
空间品质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中,园林绿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生态环境、优化视觉效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一直以来比较重视公共园林绿地建设。但随着城市发展,仅仅依靠传统方式的植物配置已难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如何开发地方特色资源,实现园林绿化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是当前城市景观建设值得探索的方向。基于此,本文选择太原市作为典型案例,对当前园林植物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陶瓷艺术元素在其中的创新应用,并提出陶瓷装饰与植物配置的结合策略,为太原乃至其他城市的公共园林景观建设提供借鉴。

2太原市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

2.1太原市园林植物种类与分布

太原市现有公共绿地面积约45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区及各区县。根据植物学分类,太原市目前园林绿化所用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和藤蔓植物5大类。

乔木类常见物种包括杨树、柳树、国槐、榆树、白蜡、银杏、油松、栾树等。其中国槐、银杏是太原市主要行道树种,占行道树总数的80%以上[2];
榆树以垂直榆和金叶榆为主,主要分布在公园绿地;
白蜡和银杏多用于庭院园林绿化;
油松和国槐等乔木常用于打造主题性公园绿地。

灌木类常见植株有碧桃、紫叶李、榆叶梅、丁香、紫玉兰、金银木、海棠、连翘等。其中碧桃、榆叶梅、海棠等花期较长、变化丰富的灌木常用于公园及居住区绿地的点景;
玉兰、樱花等观赏价值高的灌木,除了用于公园绿化点缀外,也常结合乔木、花草植物组成主题花坛。

草本植物以各种花卉为主,常见类型包括百日草、郁金香、鸢尾、玉簪、万寿菊等。其中,百日草和鸢尾构成了太原市主要的庭院花卉品种,鸡冠花、万寿菊等则更多用于公园、道路中央分隔带的花坛搭配。

地被植物主要为各类草皮,广泛应用于屋顶屋面的种植绿化;
道路两旁和街角小公园常配有爬山虎、紫藤等藤蔓植物。

2.2当前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太原市目前园林植物配置总体呈现出植物品种单一、分布零散、空间布局相对缺乏变化的特点。

从单一品种来看,乔木以国槐、白蜡、银杏等几个行道树为主,种类较为单一;
灌木以观赏性较高的丁香,连翘等花灌木为主;
草本植物也主要集中在鸢尾、鸡冠花、百日草等少数品种。这导致不同公园和绿地在植物选择

上差异不大,整体景观效果趋同。据统计,太原市主要公园的乔木树种重复率超过60%。从分布零散性看,受市区人口密度大、绿地面积有限的影响,现有绿地面积较小,分布相对分散,很难形成规模性的植物配置效果。此外,绿地内部植物间隔距离也较大,导致连续性较差。如汾河公园内乔木间距在15米~25米,难以实现树冠间连成盖景。

从布局相对单一看,道路和公园绿地的植物布局多为网状或随机分布,较少体现主题性元素。乔木、灌木、花草的组合也较为单一,主从关系不明显,层次感较弱。一些重要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公共空间缺乏代表性的植物景观,特色不突出。

综上所述,在不断丰富城市园林植物种类的同时,加强主导景观的打造、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优化布局组合,是提升太原市园林绿化效果的当务之急。

3陶瓷装饰艺术在太原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3.1陶瓷装饰艺术的地域文化表达与园林景观的融合

作为中国五大名窑之一,晋中窑在山西乃至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汲取和运用当地悠久的陶瓷文化元素,实现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有机融合,能够丰富景观语言,增强空间特色,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现实需要。晋中窑烧制的陶瓷以造型简朴、色泽清雅、釉色浓重著称[3],其中,木叶青、天蓝等釉色尤为典型。太原市区内,已建成和规划中的多个公园选取了这些色调元素,融入园林景观点景造型、小品、地面的装饰物中。如某大学校园内的陶瓷彩绘柱、太原市迎泽公园前的陶瓷元素景墙等,这些点景小品中陶瓷的质感、色彩与周边园林植物和环境整体协调统一。此外,一些大型综合公园通过在建筑主体上大面积运用陶瓷材质进行装饰,打造特色主题区域。这些特色区域不仅集中展示了陶瓷元素的饱满运用,也成为新的景点打卡地,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体验。

3.2陶瓷材料在太原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太原市在运用陶瓷元素装饰园林景观的同时,也对陶瓷材料进行了植物载体的创新探索,实现植物配置的升级。

首先,采用质地轻盈、颜色丰富、造型多变的陶瓷作为空心植物栽培容器,植入灌木、花卉等[4]。这种陶瓷容器与植物一体的点景造型,色彩和质感鲜明,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已有的设计案例包括晋中窑黄瓷和青白瓷两色釉截然不同的组合容器等,呈现出质朴和雅致并存的美学特点,备受市民喜爱。统计发现,太原某大型公园自引入这类陶瓷-植物点景6个月来,参观量提升了20%以上。

其次,将陶瓷元素应用于屋顶屋面和垂直绿化墙的建造。比如,采用筒状和规则马赛克形状的釉面陶瓷片,拼接制作为绿化墙和屋顶植物的生长架,大面积植入各类爬藤植物。陶瓷板与青绿的植物形成强烈对比,充满动感的垂直“墙画”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实现了立体绿化的升级改造。

最后,可以创造性地运用陶瓷材质营造具有矮景意味的“盆景园”。比如,设计迷你园林,选用造型小巧、色彩鲜明的陶瓷器皿作为盆景树木的容器,搭配各类微景观要素,营造出风格独特的景色。这种高度概括的绿化艺术手法不仅节约空间,也别具匠心。

3.3陶瓷装饰艺术对提升太原市公共空间品质的影响

陶瓷装饰艺术元素的引入丰富了太原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语言,提升了整体审美品质和文化品位。一方面,陶瓷装饰借由其质感、色彩的丰富多变,为太原市原本相对单一的公共园林空间增加了多样性。如采用不同釉色、不同厚度和工艺的陶瓷材料,制作成景墙、雕塑、地面铺装等,丰富了景观要素的层次感[5]。与植物配置互动结合后,更形成空间的“亮点”。另一方面,晋中窑烧制的陶瓷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蕴含东方雅致气质。这种地域文化符码与现代主义风格的公共景观空间实现荟萃,打开了传统与时尚的对话,提升了整体艺术品味。

此外,陶瓷艺术所展现的审美理念与公园园林空间的理性、秩序、均衡特质不谋而合。这使太原市在现代都市公园建设中融入陶瓷文化元素显得信手拈来。陶瓷装饰艺术既丰富了空间语汇,也成为城市园林景观提质的重要推手。如太原市龙潭公园中,通过规整有序的几何陶瓷布局,与周边自然山水景观形成互补,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总体来说,在公共景观建设中采用富有地域特色的陶瓷装饰元素,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也提升了空间艺术品格,值得在更多公共园林空间中推广应用。

4陶瓷装饰艺术与植物配置结合策略研究

4.1空间布局视角下陶瓷装饰与植物配置的互动设计

从空间布局的视角,可以通过陶瓷装饰艺术与植物配置的有机互动,实现园林景观效果的提升。

首先,陶瓷装饰可作为绿地空间的组织元素,引导植物配置的节奏感。如采用色彩丰富的陶瓷彩绘或拼贴,设计成富有韵律感的波浪形、漩涡形等图案装饰物,

安放于草坪区。再围绕装饰物布局点景灌木、花草等,形成植物配置的节拍与集散点。这种图案化的陶瓷装饰与植物的和谐渗透,可打破绿地空间原有的规则划分,增添趣味性。

其次,重要景观节点可设置陶瓷主景装置,结合特色植物营造场景。如公园重要入口、广场中心点以及景观廊道的转折处,可设置象征主题内涵的陶瓷雕塑,并配以花期长、颜色鲜艳的特色花卉,强化空间的中心性。这种陶瓷装饰物的品格与植物的柔美特质实现高度统一,可优化空间的结构性。

最后,沿步道和建筑物布置陶瓷装饰线性元素,丰富运动视线。如庭院式小公园内可利用各类造型新颖的陶瓷瓶盆,放置或挂置于建筑外墙及迂回曲折的步道两侧,并配以爬藤植物。运动中景色变幻带来的惊喜可加深空间的体验感。通过这些手法的综合运用,陶瓷元素与植物可实现从点到面、从静到动的和谐互动,共同提升公共园林的审美品质和使用体验。

4.2季节性植物搭配与陶瓷元素的时空融合策略

四季变迁是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为丰富公园园林的时空体验,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季节景观植物与陶瓷装饰的有机组合,实现立体、多维的景观呈现。以太原迎泽公园为例,园区入口广场中心设置了高大的陶瓷装饰雕塑,通过色彩丰富的人物、动植物形象,表现了四季景象的变化。在这座雕塑四周,园林设计师布局种植了按花期顺序变化的常绿灌木、落叶乔木和多种花卉植物。从早春到深秋,植被的变化与雕塑主题呼应,四季景观与陶瓷艺术的高度契合,营造出立体、多层次的视觉盛宴。

此外,在一些重要景观的廊道两侧,采用了色彩与造型类似的陶瓷栏杆装置,不同季节搭配不同特色花卉,以线性手法演绎年复一年的四季更替。这种跨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艺术呈现,既丰富了景观语言,也加深了游客的文化体会与季节感知。可见,通过精心挑选花期变化规律与季节内涵契合的植物材料,并与陶瓷装饰艺术元素实现时序上的高度一体化,得以构建起立体丰富、变化多端的公共园林景观,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美学体验。这种策略值得在更多都市公园的空间建设中推广应用。

4.3形态、色彩与功能整合的陶瓷-植物一体化配置方案

形态、色彩与功能性的综合考量,能够设计出更富创意的陶瓷-植物一体化方案,实现园林景观空间的升华。例如,可以在公园的一隅搭建仿传统桥型景观的陶瓷景观装置,两边设有阶梯式的花坛,种植形态流畅、姿态优美的紫薇和海棠等景观灌木,与桥身迂回蜿蜒的线条呼应;
桥下则设计浅水池,池中撒落数件造型抽象的青白釉陶瓷装饰,点缀其间。这种桥、水、林、花多要素的融合,既丰富了主题内涵,又能成为新奇的照相打卡点,深受游客喜爱。

也可以在公园的儿童游乐区入口处设置色彩鲜明的陶瓷装饰拱门,并在拱门两侧种植适宜的绿篱与花卉。拱门由欢快色系的青黄釉与木叶绿釉拼接而成,与周边植物愉悦的色彩形成呼应;
拱门上还可以装饰晋剧脸谱及吉祥图腾等装饰品,体现区域的功能定位,这一景观整体既富童趣,又具备导向性。此外,还可以运用多种陶瓷装饰材料构建仿生植物墙或绿色“树篱”,并在其上、下布置真实的植被点缀。这类形态上融合草木景致的立体园林配置方案,既有很强的装饰感,又可优化景观空间的边界处理,提高复合功能性。

5结论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创新园林植物的配置手段,提高空间效果和使用体验,是景观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太原市为例,探索了运用陶瓷文化元素实现园林植物配置升级的策略路径。研究表明,富有地域特色的陶瓷装饰艺术与现代都市园林的融合互动,可丰富景观语言,增强空间识别性,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现实需要。展望未来,可以继续扩大陶瓷元素与植物、水系统、建筑等要素的创新融合,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立体园林,打造城市特色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天宇.基于陶瓷装饰元素的园林景观设计[J].佛山陶瓷,2023,33(10):162-164.

[2]刘国卿.陶瓷装饰中园林题材融入方法分析[J].佛山陶瓷,2023,33(6):131-133.

[3]罗文.园林景观中装饰陶瓷艺术[J].陶瓷研究,2023,38(1):68-70.

[4]廖靓雯.园林题材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5]杨式斌.藏在园林框景艺术中的——陶瓷"开光"装饰[J].陶瓷研究,2019,34(6):64-66.

猜你喜欢 植物配置园林景观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7期)2021-07-16作品六丝路艺术(2018年11期)2018-09-21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基于概念设计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研究现代园艺(2016年7期)2017-01-09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探讨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9期)2016-12-29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科学与财富(2016年18期)2016-12-22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20期)2016-12-20论述适用性原则在植物配置中的重要性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推荐访问:园林 陶瓷 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