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守正创新

时间:2024-08-28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杨 畅 尤世豪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摆在了“六个必须坚持”的首位,提出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品格。毛泽东历来强调,“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8页。,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40页。,进一步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动摇,坚持树牢群众观点和践行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评判标准不动摇三个方面,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理论品质。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
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管子·版法解》)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毛泽东和习近平始终强调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

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到习近平阐述“坚持人民至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深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有服务人民、献身使命的政治意识,这是思想觉悟先进的体现。

在毛泽东和习近平的领导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一以贯之。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1934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着重强调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问题,并指出:“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4)《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反复强调国家政权的人民性,他提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5)《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5页。新中国成立后,中南海新华门的影壁上,熠熠生辉的是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同样,执政为民是习近平首要的政治品格。习近平在当选党的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页。,宣示了执政为民的坚定决心。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7)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4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解决了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责任担当。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省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8)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践行“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执政承诺。

(二)忠于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

从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9)《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3页。,到习近平提出“永远做人民公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公仆”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角色定位。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是对其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毛泽东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10)同上,第243页。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始终把当好人民公仆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给自己的粮食定量只是一线普通战士的3/4。延安时期,埃德加·斯诺这样记载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生活: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
周恩来睡在土炕上;
彭德怀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延安处处呈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政治气象。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一切国家机关都要“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1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6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子女没有享受到任何特权;
亲友想进京谋事,亦被他一一劝回。毛泽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公仆意识。同样,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公仆”(12)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54页。,“心无百姓莫为‘官’”(13)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页。。20世纪60至70年代,习近平在陕西梁家河插队时,为增加农田面积,寒冬农闲时节,时常赤脚站在冰水中凿冰清理坝基,还把北京奖励给先进知青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等农用工具供乡亲们使用。在谈及七年知青生活时,习近平说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14)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再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忠于“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2012年12月,习近平当选党的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视察时,就指示工作人员沿途不封路、不清场、不铺红毯,下车后与群众结伴而行,入住普通酒店普通套房,吃自助餐,为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作出表率。2013年在湖南十八洞村,习近平向石爬专老人这样作自我介绍:“我是人民的勤务员”。2017年习近平在新当选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展现出“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1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169页。的公仆情怀和赤子之心。

(三)牢记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

从毛泽东指出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1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到习近平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8页。,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的政党标识。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镌刻着深深的人民印记。毛泽东将有无群众观点看作是共产党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他着重指出:“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18)《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7页。他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绝对不能“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9)《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5页。,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动舍弃个人利益而服从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深入论述了“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20)《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1096页。的观点。新中国成立后,他多次告诫全党和全体干部:“我们的人民政府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1)《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5页。在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这一问题上,习近平与毛泽东一脉相承。习近平强调:“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3页。在2021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69页。习近平号召全体党员要向雷锋、郭明义、罗阳、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优秀党员、干部学习,向获得“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的英雄模范学习,用自觉行动践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之,毛泽东和习近平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的根本立场,始终倡导和践行“人民公仆”和“人民勤务员”的政治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价值立场。习近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创新性话语表达,进一步充实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与价值意蕴。在新时代党的政治话语中,人民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强调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和服从人民这个“中心”展开,时刻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为人民谋利益的要求更高: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利益的内涵不断拓展,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利益的奋斗进程永无止境;
执政为民的意味更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表明,“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所围绕的中心,是党领导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基准所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从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群众路线提升至“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23页。的高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断依靠人民力量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一)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从毛泽东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2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到习近平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2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698页。的重要论述,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强调要保持共产党员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本色,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有可能正确地执行任务、政策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他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
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27)《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5页。毛泽东还强调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廉洁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他对贪污腐败严惩不贷,1932年依规处决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1940年支持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肖玉璧死刑的判决,1951年亲自督办刘青山、张子善案件。这一系列举措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与贪污腐败现象、贪污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坚强决心,使党风政风更加清朗,保持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深刻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集中教育活动,以引导广大党员做到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面”倾听民情民意,“点对点”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常态,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更加明显、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取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二)强调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从毛泽东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29)《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0页。,到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9页。,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性力量。

依靠人民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人民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党始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进而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31)《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只有依靠人民,积极引导人民群众投身革命,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32)《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814-815页。的感人场景,党依靠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一遍又一遍地高呼“人民万岁”。可以说,共和国的巍峨大厦是人民群众用一砖一瓦砌起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成就也是靠人民群众奋斗出来的。习近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人民力量的观点,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33)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8页。。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缅怀革命英烈,讲述人民英雄事迹,向人民英雄致敬。中华民族能够经历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主要是因为在大灾大难面前有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挺身而出、勇毅前行,不论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还是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和一些安全事故,人民群众总是在其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他们毫无疑问是真正的英雄。“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34)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求是》2022年第22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35)《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273页。。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从毛泽东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9页。,到习近平提出“时代变化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37)《团结动员亿万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 开创我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0月30日。的重要论断,调查研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最好的工作方法之一。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只有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项决策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群众认可和贯彻执行。而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38)《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09页。。毛泽东曾多次深入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进行调研,形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具有中国特点的正确革命道路与革命观点相继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经济出现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专门就经济建设问题听取国务院34个部门和国家计委的汇报,在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论十大关系》报告,提出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习近平充分继承了毛泽东的调查研究思想,每到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深入调研。习近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39)习近平:《摆脱贫困》,第14页。;
要“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千万不能夸夸其谈、陷于‘客里空’”(4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06页。。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走遍所有乡村,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四下基层”,在浙江工作期间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首要规定就是要改进和加强调查研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为更好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进而制定科学正确的扶贫战略,习近平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等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的新要求。2022年,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854.2万条(41)《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人民日报》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要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做法,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42)同上。2023年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体现了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与群众路线这个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充分结合。

(四)善于总结群众实践经验

从毛泽东总结推广“枫桥经验”到习近平强调“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逐步推广。

人民群众富有无穷的创造力,正确的斗争策略往往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产生的。毛泽东曾专门指出要向群众的实践学习,强调“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43)《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3页。。在毛泽东的指导下,通过总结人民群众在闽西土地革命斗争中的经验,中共闽西一大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为根据地建设提供了“抽多补少”等方针政策。在领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过程中,毛泽东亲笔批示对于“枫桥经验”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4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416页。,逐步把“枫桥经验”推向全国。习近平同样十分重视总结群众实践经验。习近平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4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页。在福建任职期间,习近平六年内七访晋江,深入调研晋江由“高产穷县”踏上“再造新晋江”快速发展道路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给予高度关注,进一步深化新的历史条件下“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坚持和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治理理念,成为新时代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先后提出的“九个必须坚持”“五个坚持”“九个必须”,在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的“七个坚持”,《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概括的十条历史经验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五个必由之路”和“五条重大原则”,无不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智慧。

(五)警惕脱离群众的危害

从毛泽东提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46)《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4页。,到习近平强调“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4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8页。,作风建设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

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关键所在。毛泽东强调,“无论是官僚主义倾向或军阀主义倾向,其毛病的性质都是一样,就是脱离群众”(48)《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34页。。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就必须做到反对特殊化,警惕和批判官僚主义等脱离群众的危险行为。1939年秋,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接毛泽东来作报告,毛泽东严肃指出这样做是要不得的,万万不能沾染官僚习气。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用自己栽种的蔬菜和一只老母鸡招待陈嘉庚一行,与蒋介石花800大洋宴请陈嘉庚形成鲜明对比。他严厉告诫党员领导干部,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反对浪费,禁止贪污,自觉抵制外界不良诱惑以维护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将紧密联系群众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将其贯穿于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之中。习近平同样高度警惕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危害,把提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长期的奋斗目标,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49)《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第427页。,“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发生因脱离群众而最终失去群众的现象”(50)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求是》2022年第20期。。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出台“八项规定”。2022年10月,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强调必须始终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新时代的前十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立案审查调查553名中管干部,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各级“一把手”20.7万人。全面从严治党使党保持优良作风和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总之,毛泽东和习近平都始终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
始终遵循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观点和根本要求;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根本原则,要求练好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都深刻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产生宝贵经验的不竭源泉;
都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党和群众的关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身作则长抓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又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思想,作出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新论断 ,开创了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格局。新时代以来,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题的活动持续开展,从2013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2019年开展的旨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再到2023年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党开启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新局面,对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方式不断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效。在这一过程中,习近平提出“网上群众路线”的新概念,要求通过网上听取民声了解民意和线下办实事解难题相结合,实现了群众路线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强调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5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全部活动和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从毛泽东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5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09页。,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01页。,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54)习近平:《坚持人民至上》,《求是》2022年第20期。。“人民利益标准”是人民评判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最高准绳。

(一)解决人民群众最实际的利益问题

从毛泽东指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55)《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7页。,到习近平提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的重要论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心系群众的最朴实而生动的体现。

群众事,无小事,要始终把事关群众生活的问题当作大事、要事去办。毛泽东强调:“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57)《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6页。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将“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58)同上,第139页。看作是共产党人的两大任务。1933年在瑞金时,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毛泽东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勘探水源、垫沙石、铺木炭,为群众挖了一口被亲切地称为“红井”的水井,也为当地群众留下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佳话。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群众生活问题时时牵挂在心。1953年,他收到沈钧儒反映血吸虫病流行的信件后,复信指出:“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59)《毛泽东年谱》第5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第171页。他多次派人前往灾区调查研究,亲自领导消灭血吸虫病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习近平充分继承了毛泽东为人民解决实际利益问题的思想观点,强调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每到一个地方考察,习近平都要看看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怎样。1991年,习近平得知平潭渔业资源枯竭,渔民打不到鱼,生活困难,立即召集民政等有关部门下拨60多万斤粮食给平潭,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关注群众生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更多精力用在民生问题上,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6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134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6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二)强调人民群众是最高评判者

从毛泽东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2)《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到习近平提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6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8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终是衡量中国共产党人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虚心向人民学习,诚恳接受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意见是每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树立的正确工作态度。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64)《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6页。1942年,陕甘宁边区老农的一句“为甚不让雷公劈死毛泽东”,让毛泽东高度重视。在调查后发现是由于边区政府征收公粮过重,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立刻作出了减少公粮的决定,同时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实际行动赢取群众拥护。同样,习近平也将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绩效的根本标准。习近平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65)《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9页。2015年,习近平在贵州花茂村考察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66)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第117-118页。。在谋划“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习近平在湖南长沙召开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专门听取了村支书、乡村教师、扶贫干部、农民工、货车司机、快递小哥、餐馆店主等基层代表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评判者。

(三)交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从1949年毛泽东与周恩来关于“进京赶考”和“决不当李自成”的对谈,到习近平提出的“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重要论断,“人民满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把进驻北平、完成新中国建国大业,形象地称为“进京赶考”,并提醒全党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将一个饱受列强欺凌和宰割、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旧中国,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主、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6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5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6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第151页。。新征程上,习近平再次提醒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6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从合格到满意,一词之变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70)《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338页。创造出来的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指出,“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7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612页。

总之,毛泽东和习近平都非常注重为人民群众谋取实惠、增进福祉;
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用人民利益是否得到保障和党是否得到人民拥护来评判党的一切工作成效,都强调要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习近平进一步赓续和弘扬了毛泽东“进京赶考”的精神,以“三个务必”的要求提高了考评的标准,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为人民群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以更精准的问题意识回应了人民的诉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以突出的成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国外机构和学者在中国所作的多次民调显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满意度和支持率高居世界榜首。美国知名公关公司爱德曼2022年发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高达91%,在受访国家中排名第一。(72)《美国信任度调查报告: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达9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2022年1月21日,网址https://www.gov.cn/xinwen/2022-01/21/content_5669735.htm。

综合来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实践,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民观。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是群众史观在中国大地上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习近平人民至上论是群众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延续、升华与创新,彰显了群众史观的价值意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夯实了党的领导的深厚群众根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党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伟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云治理”要贴近群众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

推荐访问:为人民服务 新时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