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雨
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善良是一个人的品行。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人最高贵的体现就是,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情商,是一种善良。潘天寿、沈从文、钱钟书这些大师都能为他人着想,从他们点滴的细节中,可以折射出他们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善良是一个人身上最闪闪发光的品质,是最好的人品,有颗善良的心,是最贵的黄金。
潘天寿是现代国画大师、教育家。擅长画花鸟、山水,兼善指画,亦能书法、诗词、篆刻。他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肩而立的“四大家”。他为人实在,富有仁爱与善良之心。
在他的住所,街坊邻居哪家有困难,只要他知道,就会送一幅小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一开始,他的夫人也埋怨他:“自己辛苦创作的作品就这样白白送人,有时一天就送出好几幅,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白辛苦半天。”潘天寿却是和颜悦色地说:“谁家没个急事,帮人家渡过难关,我心里就高兴。”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价值,他心里自然有数,但他送人救急从不吝啬。对那些街坊邻居来求画,从不拒绝。遇到邻居家里有急事需要钱的,更是有求必应。
有一次,一个邻居家的孩子生病,缺钱去医院,潘天寿得知后,主动送给邻居一幅画。这幅画被一个华侨以400元的价格购走了。最后,孩子在医院总共花了100元。于是,邻居拿着剩余的300元钱给潘天寿,潘天寿怎么也不肯收,让他给孩子买点吃的。邻居感慨道:“潘先生真是一个大好人呀!”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潘天寿对于街坊邻居和穷人求画有求必应,但政府官员过来求画,他却断然拒绝。对此,他的儿子潘公凯很是不解,潘天寿则铿锵有力、器宇轩昂地说:“政府官员衣食无忧,求画只为了炫耀;
而穷人不一样,是为了生存。我不会阿谀逢迎官员去献画,也不会因为求画的是穷人而吝啬我的画!”潘天寿对有困难的街坊邻居和穷人是那样慷慨大方,而他自己与家人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在担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时,经常穿着一身褪了色的蓝色工作服,不知情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环卫工人呢。而他的儿子上大学时,还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
潘天寿身为国画大师、社会名流,他艰苦朴素,过着简朴的生活。他高风傲骨,刚正不阿,热诚为有困难的街坊邻居和穷人排忧解难,充满了善良和爱心,必然受到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他做人诚实,为人实在,就对朋友的帮助来说,达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
一次,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大弟张宗和来沈从文家做客。吃过午饭后,张充和与张宗和准备上街去买一款时尚衣服。正当他们要出门时,沈从文的一个朋友找上门来,向沈从文借钱。当时沈从文家里没钱,但他又不想让朋友失望。于是,沈从文对张充和与张宗和说:“四妹、大弟,衣服暂且别买了,把钱借给我,我有急事,等我得了稿费,马上就会还给你们。”张兆和把沈从文拉到一边说:“你就不会说现在家里没钱吗?家里没钱,还要靠借,我看就不要勉强自己了。”沈从文却弱弱地说:“人家没钱,才来找我,你要站在人家的角度上想问题才对。我能帮他一把,解决朋友的困难,我心里舒服,要不能借钱给他,我的心里会很难受。”沈从文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似乎有些像在请求。
张兆和一看沈从文为帮朋友借钱竟是这样着急。于是,她对妹妹张充和、大弟张宗和说:“以后再买吧,晚穿几天没什么,现在就把钱借给你姐夫吧。”二人相视一笑,便把衣袋里的钱都掏给沈从文。沈从文接过钱,感激地说道:“谢谢你俩,我拿到稿费就还给你们。”说完,沈从文把钱交给朋友。朋友见此情景,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他握住沈从文的手怔在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做人诚实,为人实在,不论什么时候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是世间难能可贵的美德,更是一种善良。沈从文身为文学大师、社会名流,却能放下身段,借钱为朋友排忧解难的善良,不仅让对方感佩,而且让别人也肃然起敬。生活中,唯有善良最可贵。善良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我们应该学会珍藏这份礼物,并用它去温暖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不仅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而且在为人处世中充满了真诚和善良,尽显一个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1972年,钱钟书回到北京居住,隔壁是他在北大的老邻居——曾任北大西语系英语教研室主任吴兴华一家。其时,吴兴华已过世,家中只有吴兴华的遗孀谢蔚英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女儿。
谢蔚英没有正式工作,只能找一点零活干,收入少又不稳定。但谢蔚英自尊心极强,从不接受好心人的帮助。钱钟书看在眼里,很想帮助她们,但深知谢蔚英敏感自尊的个性,钱钟书一时陷入左右为难之中。他在想,怎样做既能帮助她们一家渡过难关,又能让谢蔚英接受帮助的好办法呢?
经过认真思考,钱钟书让夫人杨绛去找谢蔚英同她商量,让她的女儿吴同给他们做助手,誊写《堂吉诃德》翻译稿。杨绛说明理由,谢蔚英果然答应了。就这样,吴同每天放学后及过礼拜的时候,誊写《堂吉诃德》翻译稿。这样钱钟书和杨绛就名正言顺地付给她钱。杨绛还多次夸赞吴同,誊写得特别清晰认真。就这样,帮她们渡过了难关。
时光荏苒,长大成人后的吴同在《追忆钱钟书伯伯的点滴往事》中写道:“那时,我每天帮杨先生誊写《堂吉诃德》翻译稿。她给我的报酬远远超过我实际劳动所得,时不时给我20元、30元,甚至40元。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对于生活极其窘迫的我们一家来说,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杨先生根本用不着我帮忙誊写《堂吉诃德》翻译稿,是钱钟书伯伯和杨先生他们,为了顾全我们的脸面和尊严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帮助我们的。这样的善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最好的善良,是不动声色,不露痕迹,不求人知,在别人不知不觉中悄悄地呵护受助者的尊严。高调地帮助,居高临下地付出,那不是慈善,而是施舍。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来自钱钟书内心深处的善良,没有声张,悄无声息,却让人心生暖意,为之动容。他不仅有令人仰望的学术成就,更有令人敬重的人品人格。◎
猜你喜欢 街坊邻居张充潘天寿 读潘天寿《雨后千山铁铸成》有感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百姓生活(2020年10期)2020-11-20尊重小小说月刊(2020年7期)2020-07-27祥子在2018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8年25期)2018-10-16张充和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生活PLUS(2018年5期)2018-05-14我眼中潘天寿的画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潘天寿在历史中,在眼前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纪念潘天寿诞辰120 周年诗书画(2017年2期)2017-06-23别让串门成了“奢侈品”民生周刊(2016年22期)2016-12-08别让串门成了“奢侈品”民生周刊(2016年28期)201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