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导读】贵州地区流传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其中“老变婆”故事尤为经典。这些故事以家长离开、孩子单独留下为背景,老变婆以不同方式接近孩子,最终都被孩子们的机智勇敢所识破。老变婆故事在贵州各地广泛流传,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信仰,是当地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引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关于“老变婆”的民间故事也有多个版本。本文以丁乃通故事类型索引为基础,对收集的15个“老变婆”故事的文本进行母题梳理,并对其主要母题的内涵及功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贵州民间流传的《老变婆》故事与欧洲的小红帽的故事相似,它们的故事情节从属于世界范围内流传的狼外婆故事类型,但各地域的经济、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差异,使得该故事在各地间的版本有所区别。西方的学者主要立足于欧洲的故事文本,但此类故事在亚洲大陆的中国西南地区和日本本州及九州的大部分地区也广泛流传,因此,目前研究对亚洲文本的关注尚显不足。国内学者也对此类型故事有所研究,比如对中、欧同类故事的比较研究;
对“狼外婆”故事源起的分析;
从类型学角度梳理多民族“狼外婆”母题;
从弱势儿童群体的视角探讨故事的伦理规范;
以及进行的相关文化的保护研究等。笔者将从母题的角度出发,对贵州境内《老变婆》类故事的异文进行分析。
二、故事母题
汤普森指出,“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刘守华先生在大量研究中国民间故事的基础上,提出母题是“就民间叙事作品而言,它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情节要素,或是难以再分割的最小叙事单元,由鲜明独特的人物行为或实践来体现”。丁乃通则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中将此类型故事归为333C型。
(一)家长离开,孩子单独留下
在这一母题中,对于家长的描述仅用寥寥几句简单交代。除故事11中的家长为爷爷、故事12与14中并未提及孩子的家长之外,其余家长均是孩子的父母或母亲。无论家长是哪一个,最终都是要离开孩子,使孩子身边的保护者缺席,为孩子与变婆的周旋做下铺垫。
一般来说,孩子有两个,一男一女(姐姐和弟弟)或是两个女孩,还有一些是三姐弟的(两个姐姐一个弟弟),黔南的《阿楠与猩猩》比较特殊,只有一个女孩,参见文后表1《故事基本情况表》。
(二)老变婆进行伪装接近孩子
当老变婆知道孩子的监护人离开后,就会变成孩子的女性亲人,其中变为外婆的次数最多,共计9次,有一次是变为孩子的大娘,其余5次均没有变,仍以老变婆的本来形象接近孩子。老变婆的出现总会引起孩子们的警觉,但无一例外都会被它巧妙地化解。比如为了隐藏自己的尾巴而坐在鸡笼上,为了让自己的毛发不被发现,而哄骗孩子们将烛火熄灭,找借口解释自己的声音为何沙哑等。在老变婆没有假扮为任何人的几则故事中,它则采用了暴力或者潜伏的方法。无论是否伪装,最终老变婆都成功地接近了孩子们。
(三)孩子发现老变婆真面目
在老变婆进行变化接近孩子们的10个故事中,最小的孩子均在晚上睡觉时被老变婆吃掉,当大的孩子发现异常时,它会辩解是在吃一些脆脆的特产,如豆子、爆米花等,大孩子主张要吃时,便会发现最小的孩子已经被吃掉了。其他的几则故事由于变婆没有伪装,在刚接近时就直接被发现了,因此没有人被吃掉或受伤。无论老变婆是否进行伪装,其真面目最终都会被发现,以便在接下来展示孩子们的聪明、机智与勇敢。
(四)机警逃脱:逃上楼、爬上树
在13个文本中,孩子谎称要上厕所或直接逃跑,她们或爬上树或爬上楼,准备伺机逃脱,在文本4中,阿白谎称下水抓鱼,随即跳入水中乘机逃跑。在文本14中,孩子借助戴在手上的竹筒成功将老变婆刺死。在以上文本中,孩子都暂时摆脱了老变婆的控制,得到了短暂的自由。
(五)变婆追来,孩子智斗变婆脱离险境
在孩子们暂时逃离一会或一晚上后,老变婆终究会发现她们的藏身之处,这一母题在流传的时候,由于语境的不同和人为主观因素,出现了许多的异文,有以下四种变体:
1.老变婆追来,孩子们骗说用绳子拉其爬上树,结果中途弄断绳子将其摔死。
2.老变婆追来,孩子们假意给变婆梳头,将其头发缠绕于树上,趁机逃跑,老变婆见状追赶,最终被困住无法离开,活活饿死。
3.老变婆追来,孩子们利用它的愚蠢,先是诱骗她泼棕油在树上,使其更加无法爬上树,最后又假意摘果子给她吃,实际上趁机用尖锐的刀、尖枪或竹竿将她刺死。
4.老变婆追来,孩子们骗其雷公来了,让它躲进容器里(衣柜或空的水缸),用滚烫的水将其烫死。或者是告知大人,集体将它打死。
(六)老变婆死后幻变为其他物体
大多故事到上一阶段就已经结束,还有6个故事继续讲述老变婆死后的幻变,主要有以下三个变体。
1.老变婆死后肉变成了泥土,骨头变为石头。
2.老变婆死后变成一团赖红麻(学名:荨麻或藿麻)。
3.老变婆死后变成一片马齿苋。
三、几个问题的分析
(一)变婆的原型
关于故事里女妖的原型,不同的地方说法各异。四川、安徽、北京、江苏、河北、山西、河南等许多地方认为是狼,在浙江、福建的畲族故事中叫“粗尾巴野狼”。一些外国的故事也将其认定为狼,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西班牙、波兰和芬兰等。中国的狼外婆类型故事是否与国外小红帽故事的源头相同,至今并无确切的材料佐证,我们只能暂且称它为一种巧合的相似性。江苏把它称为“秋狐老妈妈”“老秋狐”或“秋狐外婆”。浙江、山东、湖南的一些地方称为“老虎外婆”。最开始的时候,野人是“狼外婆”型故事的动物形象,但很多地方却认为是老虎、狼和狐狸等动物,这或许是受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野人多出现于南方,因此南方故事中的说法多为人熊、猩猩和野人等,而北方地区基本没有发现野人,所以倾向于用贴合的动物取而代之,这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老变婆”是贵州独有的叫法,铜仁市由于临近四川和重庆,也称其为嘎婆。关于老变婆的原型,纵然存在其他说法,但是“老变婆”是野人的观点仍然有一定依据,无论野人是否真实存在,这个独特的野人形象都在贵州的民间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老变婆”这个形象是贵州独有的。据《贵州通志》的“杂识”记录,若女人八十还不死,有的就会走进森林,全身长毛,屁股上长出尾巴,变成老变婆。任可澄的《且同亭笔记》中也有类似的说法。
(二)孤儿角色与成长转变
在古今中外的民间故事中,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故事可谓层出不穷。孤儿不只有简单的无父无母、流浪在外的无家型孤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类型,即失去家庭和父母庇护的失家型孤儿。在“老变婆”故事中的孩子们就属于失家型孤儿。成长的标志之一是独立。离开父母的庇护,经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考验,才算是真正的成长。民间故事中孤儿角色的原型即成年仪式的受礼者,老变婆类型故事中的孩子在失去家长的庇护之后,遭遇了被老变婆吃掉的危险,这是对智力和勇气的考验。一般被吃掉的小孩可以被看作是还未达到成年的转折点,尚不具备接受考验的能力,而稍大一点的孩子在成功逃脱危险之后,便成功步入了人生的下一阶段。
四、老变婆故事的教育意义
老变婆的故事通常是由家里的奶奶、外婆或母亲给小孩子讲述,夜晚明月当空,院子里摆上几张小凳子,小朋友整齐地坐着,听着长辈讲故事。现在,长辈给小辈讲故事的传统渐渐不复存在了,但有一些村落还流行着这一传统。老变婆的故事曾是许多贵州人的童年阴影,老变婆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她会幻变成任何人的模样,让人放松警惕,但一旦相信她所说的话,就会落入它的魔爪被吃掉。农村家庭都需要做农活,当大人去做农活,留下孩子独自在家的时候,大人往往会反复叮咛孩子不要随便开门。老变婆的故事给孩子们传达了这个重要的道理:不要随便相信陌生人、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陪同时,要注意安全、保持警惕,哪怕躲不掉也要保持冷静,找机会逃跑。这个故事既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也能教育孩子们不要轻信他人,谨防落入圈套。
如今,讲故事的传统虽不再流行,但老变婆的形象仍在一代又一代贵州人记忆里深刻地存在着。在互联网时代,新的“老变婆”走进了网络世界,它不仅承袭了民间故事里“老变婆”的善于变化和阴险狡诈,并且还用更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来骗取信任。浏览器欺骗、没有安全认证的、貌似正常文件的恶意程序和木马软件等事物,就是网络上的“老变婆”。现实生活中,许多不熟悉网络的用户,又或是安全防范意识缺乏的用户常常会沦为老变婆血腥獠牙下的牺牲品。我们要像故事中的大孩子一样保持警惕,不要轻信并且点开陌生的应用程序以及链接。除此之外,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一些基础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知识,例如至少在电脑上安装一款优秀的反病毒工具和防火墙。
五、结语
通过上文叙述不难发现,贵州的“老变婆”和其他地区的“狼外婆”故事具有可比性,两者都是同属于一个概念体系的民间口头文学,两者的故事母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老变婆”并非单纯的“狼外婆”,贵州的“老变婆”有它独特的故事形象、角色设定和故事结局,充分展现了贵州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老变婆的故事体现了贵州人民的集体智慧,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它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了大人启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处事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晓舒. 中西狼外婆(小红帽)童话的比较[D]. 华中师范大学,2003.
[2] 斯蒂·汤普森.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郑海,等,译.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3] 刘守华主编.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丁乃通. 中国民间故事索引[M]. 北京:民间文化出版社,1986.
[5] 韦世柏.“狼外婆”故事的起源[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S1).
[6] 李颖. 新时期小说中的孤儿形象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7] 陈玉平.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J]. 民族文学研究,1996(4).
猜你喜欢 母题民间故事孤儿 论巴尔虎史诗中的提亲母题西部蒙古论坛(2022年4期)2023-01-19说说民间故事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10期)2021-11-02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小学生学习指导(高年级)(2021年10期)2021-11-02漫话民间故事幽默大师(2019年4期)2019-04-17复仇母题的现代嬗变长江学术(2016年3期)2016-08-23浅析《西游记》的两大母题及其象征意蕴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孤儿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孤儿也感到好幸福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论明代《梅山图》中的“生殖崇拜”文化母题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6期)2012-04-16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中国火炬(2009年11期)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