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萍
摘 要:特殊教育以助力学生克服身体、智力或情感障碍为己任,致力于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成为积极贡献社会的成员。语文教学在此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技巧,更能深刻塑造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特殊学校 语文教学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4
特殊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的孕育和滋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内容多样性和教学方法上仍显著不足,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能。因此,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灵活而高效地融入特殊学校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特殊教育概述
特殊教育是一种以专业化手段针对具有智力障碍、学习困难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干预的教育形式。通过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其核心目的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全面挖掘其潜能,并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特殊教育在多个维度上呈现出其独特性和挑战性。
首先,特殊教育的受众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涵盖了智力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异质性学生群体。这些学生面临着各种学习上的难题,如有限的认知能力、社交障碍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因此,教育者要具备充分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以提供精准的支持和引导。
其次,特殊教育在内容设计上要体现精细化与个性化的特点。鉴于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教育内容的设计既要涵盖基础的学科技能,如阅读、写作、算数,又要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和兴趣进行扩展。特别是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育,对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适应未来职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学生在特殊教育中获得最大收益,教育者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特性和目标进行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定制。
最后,特殊教育要求教育方法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进度存在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无法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教育者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视觉辅助、动手实践和角色扮演等,以适应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风格并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教育者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契合,从而推动他们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这种灵活性和创新性是确保特殊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者需要不断追求的重要方向。
二、特殊学生心理分析
1.性格
特殊学生的性格特质与一般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常展现出过度的敏感,对微小的环境变化或他人轻微的言行举止都能产生强烈反应。这种超敏反应与他们在学业和社交方面的困难有密切关系,这些困难常常导致他们陷入焦虑和自卑情绪,内心承受沉重负担。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可能采用固执和抵触的行为作为自我保护,以掩饰内心的脆弱。此外,特殊学生在自信和自我认知方面普遍不足。他们可能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持怀疑态度,并对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感到困惑。然而,这些性格特点并非学生的过错,而是他们所经历的学习难题和社交困境的自然产物。这些困境使得他们难以像其他学生一样轻松适应环境并自如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2.心理
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呈现出独特的复杂性。他们经常承受着更为深重的挫败感和自我怀疑,因为所面临的学习困境和社交难题常常超出其应对能力,引发的持续压力可能导致他们深陷焦虑、沮丧的情绪,甚至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然而,深入探索其内心世界时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种尤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种欲望坚定而执着。尽管生活中充满了种种困难,但他们对某些特定的主题或技能仍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愿意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当面对挑战和逆境时,他们往往能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坚韧毅力和决心,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克服难题并坚定追求自己的目标。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体现了他们内在的力量,更是他们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他们最终能够迈向成功的重要支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1.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要,尤其在塑造和强化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于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提升语文知识水平,更能引导他们深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从而树立对民族文化的坚定自信心和强烈自豪感。这种文化自信心的树立,将对学生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将更加珍视和承传中华文化,自觉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显著作用。鉴于这些学生所处环境和经历的特殊性,他们更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然而,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邃智慧和思想犹如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指引。通过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们能够汲取到正确的生活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以及应对各种挑战的勇气。传统文化的弘扬不仅能唤醒他们内在的力量,更能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四、特殊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丰富语文教学方案
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适应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应当对教学方案进行丰富和创新,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具体而言,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兴趣,筛选出适合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巧妙地将其融入语文教材中。以经典诗文为例,可以选择简短易懂、意境深远的古诗作品,如《春晓》或《咏鹅》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节奏和韵律,同时通过生动的意境描绘,引导学生深入领略诗中的自然美景和人情味。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成语故事也是智力障碍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之一。以“井底之蛙”为例,在讲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同时,可以辅以生动的图片、动画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背后的深层哲理和寓意。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和讨论,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成语所蕴含的道理,并将其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2.采用新型授课方式
教师可以探索创新性的授课策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并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精髓。具体而言,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特定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可以运用富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呈现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帮助他们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外延的掌握。
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例,可以通过播放精彩的春节短片,生动展示庙会的热闹氛围、丰富的年货以及人们欢庆佳节的场景,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春节所蕴含的喜庆和祥和。此外,还可以展示与春节相关的图片和物品,如红色的对联、五彩斑斓的灯笼以及各式各样的鞭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互动来增强对春节文化的深入理解。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可以播放欢快的春节音乐和歌曲,并组织富有趣味的角色扮演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模拟春节拜年的情景,或者让他们动手制作与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和装饰品。这些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春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3.结合语文教学特点
教师需要紧密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此举的核心在于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策略性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以丰富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内容。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为协助智力障碍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宜选择简化版的古代故事、传说及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材。这些作品的内容务求简明易懂,并辅以生动的图片,以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古代文化的内涵。以《愚公移山》为例,可通过展示描绘愚公挖山的图片及播放相关音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传统价值观所强调的勤奋和毅力精神。此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推动他们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同时,亦可结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省思其中所蕴含的简单道理,如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克服困境以及持之以恒地追求成功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文化理解,更能塑造他们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其次,在写作教学中,可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性,由简单的句子和段落着手,引导他们学习和运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以对联为例,可以教授学生运用基础的对仗技巧,如字数相当、意义相对等,让他们尝试创作简单的春联。借由教授对联的韵律和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并鼓励他们运用简单的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身的思想。务必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在持续的尝试中逐步进步。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领略古代文学的特色和魅力,如押韵、对仗等,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更能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组织集体活动
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地融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进行集体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参与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知。
首先,鉴于智力障碍学生对物体的直观感知通常较为敏锐,可以将组织一场传统文化触摸体验活动。活动中,精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品,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结、书法、传统服饰和茶具,供学生们亲身触摸与感受。以中国结为例,学生们将通过亲手摸索,直观地感受到其独特的质感和编织工艺,同时,教师将详细解读中国结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帮助学生们深化理解。
其次,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性,可以开展一项传统文化简单手工制作活动。可以选择折纸、串珠等兼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手工制作项目,通过教授基本的折纸技巧和串珠方法,引导学生们创作出传统的折纸作品和简单的串珠饰品。为确保学生们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制作步骤,可以提供动画或视频教程以辅助学习。此活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能使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与成就感。
5.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殊语文教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当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时。智力障碍学生常常面临着学习、日常生活和社交等多重挑战。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自强不息、和谐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可以为他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支持。首先,通过强调对他人的友善与尊重,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树立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价值和尊严的观念。无论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进而塑造出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心。这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交互动至关重要。其次,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智力障碍学生注入了持续努力和自我完善的动力。他们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导他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并坚定不移地努力,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这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和谐观念强调了与环境和他人的和谐共处。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学会适应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解决冲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授社交技巧、冲突解决方法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来帮助他们达到这一目标,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最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对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培养自己的品德、管理情绪和行为,智力障碍学生可以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成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还能塑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社会环境。这一理念对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特殊学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深刻影响着学生个体的成长轨迹,更是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基因的一种继承和延续。在特殊教育的细致关怀下,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学生不仅能够习得坚实的语言知识,更能深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价值,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蒋亦楠《国学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路径研究》,《汉字文化》2023年第20期。
[2] 林雪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与策略》,《华夏教师》2023年第25期。
[3] 马珊《情境教学法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堂中的实践研究》,《甘肃教育研究》202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智力中华障碍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跨越障碍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4期)2017-06-15智力闯关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智力闯关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年1期)2016-07-10“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发明与创新(2015年21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