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策略

时间:2024-08-29 18: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分析了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一是班主任以身作则,日常言行皆教育;
二是通过创设多元情境进行情境体验式德育;
三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的品格引导;
四是鼓励集体参与制订班级公约,民主决策,以明确是非观念;
五是构建家校联动机制,确保品德教育的连续性与一致性;
六是借助古今典范人物事迹启发学生心灵;
七是强调知行合一,通过校外实践服务社会,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
班主任;
班级管理;
德育

作者简介:魏爱霞(1975—),女,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蔡河小学。

德育不仅是学生人格形成和品德塑造的关键环节,还深深根植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价值观念中,有助于构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班级文化氛围。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应注重将德育理念融入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以身作则、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多种策略,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德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德育内容既符合时代要求,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

第一,德育是人格塑造的关键环节。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班主任通过实施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热爱集体、勇于担当等美德的养成,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德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在班级管理中,德育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懂得遵守纪律、公平竞争、互助友爱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有效提升班级凝聚力,也有助于学生成为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素养的人。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策略

(一)日常渗透:以身作则立榜样,言行举止皆教育

班主任的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塑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使自身的言行举止成为生动、直观且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实践。为此,班主任需以高标准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保证自己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公正公平地处理问题、每一次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都成为对学生实施德育的素材。比如,班主任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待他人的友善和包容、对待错误的坦诚和勇气等,都在无形中向学生传递勤奋进取、团结友爱等价值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德育无处不在,如课堂纪律的维护、课间活动的组织、集体生活的引导等,都可以巧妙地融入德育内容。例如,通过公平分配任务,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通过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他人;
通过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此外,班主任还应当注重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启发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践行道德。比如,在公共场合的遵守秩序、对校园环境的爱护、对他人的尊重和帮助等,都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讨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道德的力量,从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总之,班主任要将德育融入日常生活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体验和学习道德,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情境体验:创设多元情境,寓教于乐显真谛

情境体验式德育是一种新颖且有效的德育方式,它充分利用了情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活动中,既能深刻理解和感知道德规范,又能锻炼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与道德判断力,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

例如,在关于“诚实守信”的主题活动中,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店主、顾客、小学生等。剧情设定为:一名小学生在商店里无意间打翻了商品,面对无人发现的情况,他可以选择隐瞒或者主动承认并赔偿损失。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亲身体验到了面临道德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决策过程。打翻商品的小学生会认识到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而扮演其他角色的学生则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诚实守信的价值。同时,这种情境模拟也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在安全、无压力的环境中探讨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分析各个角色所做出的行为的利弊,深入剖析诚实守信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影响。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还能锻炼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借助情境体验式德育,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剧中感知道德规范的内涵,从而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差别引导树品格

小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发展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德育不能“一刀切”,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并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在潜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促使他们自觉遵守与内化道德规范[3]。

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特长以及他们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上的特点。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但乐于助人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进而强化其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
而对于勇于表达自我,但有时可能过于争强好胜的学生,可以组织公平竞争的活动,并在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反思讨论,引导他们理解并践行公正、宽容等道德品质。

例如,有些学生在艺术方面有天赋,但在团队协作上表现欠佳。这时,班主任可以策划一场主题为“共创美丽新世界”的美术创作活动,让这些学生与其他乐于协作的同学组队,共同完成一幅画作。每个学生负责不同的部分,这样,每个参与者都能意识到协作对于完成作品的重要性,进而积极配合,慢慢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创意,变得更加包容。

因此,在小学德育中,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人格特质。

(四)制订公约:集体参与定规章,民主决策明是非

师生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守则是素质教育下渗透德育的重要实践形式,体现了尊重与民主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规则的一方,而是作为主体参与到规则的制订过程中,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决策的能力,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首先,班主任要构建一个开放、包容和公平的讨论环境。班主任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公约、守则的制订过程中,无论学生的观点如何,都应认真倾听并表示尊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大胆提出对班级规则的独特见解和建议。

其次,班主任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既要确保公约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又要兼顾班级实际情况。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引导他们将这些价值理念融入班级公约的具体条款中,比如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奋进取等,从而使公约更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最后,公约制订完成后,关键在于落实和持续优化。班主任应将公约当作班级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让所有学生自觉遵守并互相监督,以此创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同时,要定期回顾与评估公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公约内容,使之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发挥指导作用。通过这种方式,班级公约不仅能有效引领班级文化的发展方向,还能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在遵守公约的过程中提升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素质教育下的德育渗透目标。

(五)家校联动:家庭和学校共建桥梁,做好品德教育衔接

家校搭建沟通桥梁,能够打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壁垒,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品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双向交流中,家长能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理念与方法,从而在家庭中配合实施,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全面影响学生[4]。

实现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并深化德育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班主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能够及时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容及实施策略,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互动交流机制。第二,创新沟通渠道。班主任需打开德育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通过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或使用家校通平台等工具,来实现家校信息的实时共享,这样才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成长动态。第三,开展亲子活动。班主任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亲子活动,如亲子阅读、志愿服务等,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德育实践中,这样既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又能在实践中强化德育效果。第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即设立家校联络员,定期进行家访或者电话访谈,关注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及时给予家长指导和帮助。第五,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或培训课程,引导家长科学育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支持和补充。

(六)学习典范:挖掘古今楷模,利用故事启迪心灵

道德楷模的行为和品质是社会公认的良好道德标准,通过向他们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树立起道德标杆,明确自身行为是否符合规范。而且,这些道德楷模的生动事迹能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班主任而言,引导学生学习典范人物,能够使德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有效提升德育的效果。

具体实施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挖掘各类道德典范人物的故事,如雷锋做好事、孔融让梨等,涵盖诚信友善、尊老爱幼、爱国奉献等多个德育主题;
二是将故事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在晨会、班会、课堂讨论等环节,以讲故事、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呈现,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典范的精神内涵;
三是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分享自己发现的道德典范人物及其事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四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从典范人物身上学到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关心集体、帮助他人、勇于担当等,以此来逐步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崇高的道德目标。

(七)知行合一:校外践行品德,服务社会增价值

对于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参与校外公益实践活动,能使他们在亲身实践中理解和感知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提升道德认知水平。而且,参与公益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其形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在参与这类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团结他人,从而实现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为此,教师可进行如下引导:一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校外公益活动,如环保清洁、敬老院志愿服务、社区公益宣传等,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多样且富有教育意义;
二是提前进行活动培训,向学生讲述活动的目的、规则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参与活动;
三是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服务,亲身体验道德行为带来的价值与满足感;
四是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开展反思分享会,引导他们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对道德理念的理解,从而将活动中的所学所得内化为个人的道德素养;
五是将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纳入德育评价体系,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不仅关乎学生个体健全人格的塑造,更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核心手段,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日常渗透、情境体验、因材施教、师生共制班级公约、家校合作等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策略的实施,需要班主任具备高度的教育敏感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文佩.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学周刊,2021(22):169-170.

戎伟宾.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1(6):165-166.

王财儿.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0(87):20-21.

王敏.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德育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4.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素质教育小学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7期)2016-05-20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研究(2016年21期)2016-02-28

推荐访问:德育 素质教育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