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摘 要:本文研究了近五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规律,并对2024年命题趋势做了预测。中考作文题目在测试内容方面重在引导学生记述生活经历,关注社会热点,展现阳光心态,传递正向力量。试题命制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彰显“立德成人”“品格第一”的育人导向,为培育时代新人助力。
关键词:中考作文题 思维品质 试题命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9.017
近五年中考命题,试题设置方式与赋分比例较为稳定,在测试内容方面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
塑造阳光心态,传递正向力量;
养塑诗意根基,增强文化自信。测试材料注重营造情境,考查学生将个体生活与作文题目对接的能力,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不断驱动学生反思个体生活,收获精神成长。
一、近五年中考作文题考查内容的变化趋势
近五年作文题不仅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辨当下现实,肩负成长使命,追求卓越创新。
1.记述生活经历,表达情感体验
记述生活经历,在写作中表达对个体生命经历的关照与反思,是作文命题考查的重点。新《课标》对于“写作”任务有较为明确的界定,要求学生结合已有语言经验,初步选取自己生活的经历,书写入文,在表达的过程中明确表现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展示出自己对于语言、文学、文化、生活的理解。因此,作文的测试内容往往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他们的心灵,考查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理解。
题目中,2022年吉林省卷“这里,我写下最美诗行”一题写作建议的情景定位于教室、家庭、生活中,不断提示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择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寻常平凡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诗和远方”,有哪些如歌如诗的美感。学生用诗意的眼光看待生活,就会在生活中收获不一样的体验,这种种成长,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内容。命题所指,亲切可感,容易提高学生的表达热情。
2.展现阳光心态,传递正向力量
语文课程要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助力,要在学生“三观”养成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写作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立德树人”也是作文命题的重要指向。“言为心声”,正如“人在说话,话也在说人”,从青少年群体的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社会的主流心态。因此,在作文评价及教学中,我们要着力突出积极与正向的影响,从而使得学生的发展趋势为“向好、向上、向善、向前”,塑造未来社会的积极心态。近五年,中考作文命题实现了展现阳光心态,传递正向能量的价值导向,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风雨雨。2019年江苏省无锡卷“你是我生活的阳光”,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卷“_____________是我的启明星”这两个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在引导学生以阳光心态成长,并要求学生探寻自己成长的关键节点,找到自己生命中如“阳光”,如“启明星”一般的重要他人或重要事物,写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这对学生的正向思考认知能力提出了要求。这个“影响力”的载体,可以是自然,可以直接作用于作者,对作者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也可以是文章、经典书籍中的先贤达人,他们呈现出不同的人生范式,让我们追慕,也让我们被“照亮”,让我们拥有新的人生力量。这些积极向上的生命样态,强化着作文评价中的正向思考与个体生命的成长思考,是中考命题的着力点。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卷材料的核心词为“韧战”,对于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对于最后的胜利”有确信,会让人拥有不断向前的动力。然而,成功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永不停息的脚步,更需要在“求而不得”之时的一种韧性,一种顽强,而这种“韧性”往往是最持久也最可宝贵的力量。“韧战”一词,代表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也应当成为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生要有必胜的信念,也要有向命运追索的“韧性”,哪怕山重水复,哪怕道阻且长。了解革命先辈、先进人物、奋斗者的事迹,可以让我们品其精神,承其志向,拥有“韧战”的力量,在个人的成长轨迹中历尽远征的艰辛,用生命的至诚去完成一次次跋涉与追寻。
综观五年样本卷写作题目,有多套样本卷作文试题涉及展现阳光心态,传递正向力量,激励青少年要成为内心强大的人,成为未来社会积极心态的塑造者。
3.养塑诗意根基,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中,“文化自信”居于首位。我们要引导学生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淀丰厚底蕴,养塑诗意根基,增加文化自信。近五年中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文化底蕴的考查,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选取对学生有启迪意义的元素,引导青少年“沉潜涵泳,成己达人”。
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卷从经典《礼记》中选择精神养料,引导学生在塑造完整人格的路上收获启迪。“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首先强调的是“做好本分的事”,强调的是“尽己责”,做好应该做的事。其次,强调不做不符合所处位置的事,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角色,从积极的角度做好心理定位,安时处顺。这是与自我的和解,安顿己心,在内心和外部世环境之间找到平衡,把握好处世的分寸感,自知、自洽、自律,行有所止,才能行稳致远,进而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发挥作用,有所作为。传统文化经典往往会培养我们的“社会认知”能力,经典,往往是源头的“水”,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2021年福建省福州市卷“我与传统文化”,希望考生从传统文化中有所习得,进而成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也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
二、考查内容变化趋势的原因探析
近五年的写作试题,在测试内容方面都回应了政策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测试内容强化语文学科素养的考查,彰显“立德成人”“品格第一”的育人导向,为培育时代新人助力。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育人导向
2021年4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中也要彰显育人导向。2022年山东省临沂市命题材料为:“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站在青春的门口,你有怎样的思考?你有怎样的展望?勤奋,合作,实干,创造……你将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青春的画卷。”“用 绘就青春”也是希望考生能够脚踏实地,以更好的姿态学会成长,在不远的未来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命题者希望借助题目启发大家为成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而不懈努力。
2.关注社会热点,思辨当下现实
在育人角度方面,我们希望培养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栋梁之材,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判断和解释,面对现实,有思辨力,懂得何去何从。命题材料中借助测试内容不断启发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如2022年四川省乐山市题目中就有:“一年11000多单,乐山市网约车司机杨顺怀从全国300多万名司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十大跑单王;
立克拢拢,从大山走出去又回到大山的彝族青年,乘着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春风,追逐梦想,成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这些榜样的力量都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寻找榜样力量,进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
3.体认中华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中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政策导向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体认优秀文化,并不断继承和弘扬。了解文化可以有多种途径,而阅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路径。五年命题中,涉及文化、阅读素养的题目较多。如北京市2023年作文题目之一是“我眼中的北京”,“北京是一本读不尽的书。阅读作品,读到北京的风物与精神;
走进建筑,读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参加活动,读到北京的习俗与礼仪……翻开北京这本书,你读到了什么”。这道题要求学生从文化的视角看待每天生活的地方,“文以化人”,正是能够从书籍、建筑、活动中读到北京的文化内涵,才可以称得上超越了“自然生命的中国人”“社会习俗的中国人”,直至成为“有文化意识的中国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2024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以及国家政策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中考作文命题未来将在测试内容上持续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在着力培养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同时,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考作文命题将努力发挥写作测评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真诚融入生活,表达生命体验,展现才华和创意。
1.传递精神力量,培育完美人格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让一个生命变得更伟大,更有意义。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有风骨的人”“精神明亮的人”是教育的目标所在。教育评价的意义也在于发挥育人功能,凸显价值导向,传递精神力量,引导考生为塑造完美人格而不懈努力。类似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作文题目导向的题目还会成为测试内容的主流,题目从《昆明的雨》入手,谈及作者汪曾祺的话语:“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润泽,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引导学生对生活真实、美好、富有诗意的东西予以关注,予以捕捉,是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所在。我们希望考生们能够拥有生活中的文字情怀,能够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都心怀“诗和远方”。除了对“美”与“温暖”的捕捉外,预计会有一批命题体现“育分先育德”的育人理念,在作文命题中考查学生的思想境界与胸怀格局。一如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的命题,一个“燃”字,既唤醒生活中的温情,更唤醒了青年人应当有的斗志与朝气。“一个小小的物件燃起尘封的往事;
一个鼓励的眼神燃起高昂的斗志;
一段隽永的文字燃起生命的感悟;
滚滚浑河、巍巍长城,燃起我们对家乡和远方无限的热爱;
‘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燃起青年立志报国的豪情……‘燃不仅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价值追求,理想情怀……”预计这类体现命题人社会责任感的题目会更多涌现。在青少年价值观塑形的时期,我们尤其要通过评价等教育手段培育他们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先人后己”“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知易行难,当我们面对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明确认识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怎样高远的境界与情怀。我们阅读古典诗文,最紧要的是感知先贤的人生境界与人格范式,以不断塑造我们自身的完美人格。“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把集体“大我”置于个人“小我”之上的孩子,拥有了不起的精神境界。我们也希望在当代青年的文字中看到更多的责任感,看到更多内心的庄重,看到文字流露而出的“灼灼君子意,皎皎明月心”。我们期待更多的孩子在未来成为有风骨的人,成为“精神明亮的人”,为国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智,成为不负韶华,无愧时代的“大气之才”与“大器之才”。
2.创设表达语境,注重得体妥帖
教育“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语文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孩子在未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口头表达而言,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交际语境中,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与表达需要,说出得体的话语,是“表达力”的重要体现。就写作而言,学生能否“拥有表达自己的能力”至关重要,而表达的方式是否合宜,是否紧紧围绕中心表达,文章详略安排是否合理,整体表意是否清晰等都是考量“表达力”的因素。
如2023年陕西省考题,形式是“征稿启事”——“2023年的春天,梅香拂柔波,烟火满人间。又看到久违的笑颜,又听到兴奋的呐喊,又感受到青春的跃动……为记录这些美好,校文学社面向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征稿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这一题目给定校园征稿启事的形式,主题锁定的前提下,征文的文学性也成为命题的隐形要求。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考题形式为《给铁凝教师的一封信》,考生需围绕“真诚生活”或“赤子之心”,给铁凝教师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现点、畅谈感悟。写信的形式限定了表达对象,学生需要明确“读者意识”,在与铁凝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注重用得体合宜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或思索。2023年重庆市A卷以招募“小小选书师”为题目情境,“选书师”要为全校学生挑选、推荐有价值的书籍,在这一特殊情境下书写“自我推荐信”,无疑要关注语境要求,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服务情怀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介绍。
2023年的几份样卷,都对新《课标》中对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做出回应。预计2024年会有更多样卷在这一路径中持续探索,也会有样卷将大作文的情境与整张试卷的情境融合,在更综合的视域中考查学生的表达素养。
参考文献:
[1] 荣维东、杨鸿霄《“任务群写作”怎么教》,《语文建设》2019年第8期。
[2] 周子房《程序支架:构建写作学习的有效流程》,《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34期。
[3] 何捷《搭建“支架”,写作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学通讯》2016年第8期。
〔本文为“北京市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基地)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命题中考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1年12期)2021-12-31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3期)2021-06-09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8年11期)2019-01-31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7年10期)2017-04-23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下一站命题少年博览·小学低年级(2016年10期)2016-11-24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18期)201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