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本学期的芭蕾教学法展示课,教学对象为北京地区综合类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把下中间部分有目的性的训练,主要解决学生的重心移动和转换能力以及整体动作的表演性和表现力。
关键词:重心转换;
表现力;
训练价值;
内容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1-0-03
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在综合类大学开设是有必要的,这主要针对未来即将成为舞蹈教师、舞蹈演员或编导的人群而设置的专业课,它强调“开绷直立”的规范性,通过芭蕾舞系统的训练体系,可以科学地增强身体的肌肉素质,提高协调性、稳定性和表演性[1]。
一、芭蕾基础训练的课程设计
芭蕾基础训练(以下简称“芭蕾基训”)以北京地区综合类院校舞蹈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教师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理论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包含芭蕾基训的训练目的、学情分析、课程理念等。
(一)芭蕾基训的训练目的
传统的古典芭蕾集训一般分为把杆部分、中间部分、跳跃三个部分的训练,这三个部分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其中,中间部分的训练对于学生的稳定力、表现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稳定力包含了重心转换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能力。因此,在芭蕾基训的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开、绷、直、立”以及动作细节的要求,为之后具有技巧性、表演性的动作打下坚实基础。
芭蕾基训作为基训课程,需要达到练功的目的,就是为其他任何舞种打下基础,其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毋庸置疑。芭蕾基训是保证所有舞种、所有舞蹈动作表演效果的基础,以此为目标,提升芭蕾基训质量是重要的第一步。现阶段高校舞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芭蕾基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开设芭蕾基训课程。
(二)北京综合类大学学生学情分析
在生理特征上,学生年龄大多数在18岁到23岁之间,骨骼已经发育完全,处于这一阶段学生肌肉能力在此年龄阶段提升空间较大,因此在控制重心、核心以及四肢时完成质量应更好,但是因为在综合类院校中,中专毕业基础扎实的学生较少,普通高中毕业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为大多数,因此,教师应注重在芭蕾基训中的规范性训练。同时,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应该循序渐进、探寻符合学生生理特点的训练方法。
在心理与智力方面,学生的理解力较强,此时若不断强调动作方法、重点要求及细节并加以训练,学生可以尽己所能表现出来。
在审美表达方面,作为高校本科的学生,对于舞蹈中的情感表达由于自我概念的强化以及生活经历的不断丰富,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来。尤其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虽然在身体能力方面相比中专生较弱,但是在情感表达方面要优于中专学生,在芭蕾基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合训练中具有肢体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以北京师范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的芭蕾基训课程设置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1.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舞蹈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立了在“开放式教学理念”引导下的当代舞蹈教育、科研及实践体系,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注重专业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集表演、教学、编导、管理“四位一体”式的高级舞蹈创意型人才。在本科四年专业必修课中,与芭蕾舞相关的课程在每一学期都有设置。其中,芭蕾基训课贯穿在本科前两年和四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中,性格舞课开设在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学习,芭蕾教学法开设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
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芭蕾基训”作为必修课三学年总课时量达320节(每学年平均128节,周课时4节)。由此看出,芭蕾基训课及相关芭蕾课程的设置受舞蹈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训练身体素质能力基础上熟练掌握芭蕾教学的训练方法和要求,为未来的教学实践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2.首都师范大学
学校以舞蹈创编理论为依托,在创作、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注重艺术实践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芭蕾基训”课程的课程安排上,大一第一学期主要练习把上部分,第二学期加入把下部分的练习。到二年级时基本是把下练习,最后的结业课程增加了《天鹅湖》第二部分的“四小天鹅”的片段学习。相关芭蕾课程开设了芭蕾教学法,通过学习芭蕾专业知识,掌握动作要求和方法,并讲授给学生。学校的多数学生为普高生,对于芭蕾课程并未经过系统性学习,因此芭蕾教学法课程除了训练学生的讲授能力,还提高了芭蕾的专业技能。
以两个学校开设的芭蕾基训及相关芭蕾课程来看,北京师范大学的芭蕾基训基本贯穿了本科4年的时间,以训练学生的规范性为主,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为学生的“开绷直”的规范性、身体综合能力、审美观念等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其开设的性格舞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专业性,对于芭蕾课程有更深入的探索与学习。首都师范大学在芭蕾基训的课程中加入了足尖部分的训练,加大了课程难度,对于学生的重心转换、肌肉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芭蕾课程中融入经典作品与实践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古典芭蕾美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并培养了古典芭蕾的身体质感。综合来看,两校根据本校舞蹈系学生的情况,制定与舞蹈本科生身体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与训练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芭蕾教学,培养舞蹈师范本科生对芭蕾规范性、系统性的认识,增强其芭蕾审美的意识。
(三)课程理念
综合类大学专业芭蕾基训课程的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等方面与艺术院校专业芭蕾舞训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芭蕾基训课程训练使学生的头脑与身体,使二者同时达到练习效果。学生能够在组合的呈现中看到教师对练习方向的侧重以及组合之间的内部联系。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综合能力和芭蕾表演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芭蕾教学能力、编创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芭蕾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组合编创、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基于学生现状进行中间部分组合设计
(一)Port de bras
第一个组合“Port de bras”的特点是更加强调手臂的艺术表现力,使训练组合不仅具有技术性还加强了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表达性。通过脚下“Glissade”和“Temps lie”的移动训练脊柱灵活性和重心的移动。
组合主要通过手臂的呼吸和脚下的重心转换,充分唤醒四肢和脊柱的感知。重心的移动重点在拎胯,只有中段核心收紧、骨盆拎高,才能使得重心灵活转换。另外,在骨盆正确摆放的前提下,脊柱可以更好地充分伸展活动,四肢末梢也能够在稳固的框架内不断延伸,实现骨盆与脊柱的协调运动。
(二)Battement tendu
把下“tendu”组合通过五位“tendu”方向的变换训练学生两腿外开的意识和脚后跟带动快速转换重心的能力,并通过节奏和动作质感的变化增加组合脚下的表现力。例如,加入“Port de bourree、développé”等。
组合在把上“tendu”组合的要求下进行编排,需同样强调外开出腿和收腿、主力腿保持向下踩的力,身体高度不能改变。在基本要求基础之上,方向的改变需要强调动力腿胯的意识、两侧后背发力意识、头与手配合的意识。
(三)Battement fondu
“fondu”组合较为规整,加入了前“Attitude”经过“Fouetté”到“Arabesque”的编排,训练学生在半脚掌上的重心转换、肌肉的控制能力。
“foudu”意为“融化”,在动作质感的处理上强调连绵不断的、有对抗力的处理。组合中强调保持外开时双腿同时到达和同时收回到“plié”的位置、后背收紧的意识、头顶尖与脚下的对抗力、舞姿美观性(“Arabesque”后背收紧,头和脚尖向上翘;
“Attitude”头的角度)等。
(四)Adagio
“Adagio”组合的编排较为新颖,流动性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同时,也是中间部分难度较高的组合。组合加入了“Tournant”大舞姿转、“Pirouette”小转以及之前组合中出现过的“Arabesque”“Fouetté”等舞姿感较强的动作。其中,组合难点动作是“Renversé”需要强调在后“Attitude”的舞姿上的胸腰及后背的表现力。经过二位“plié”借力,重心推到主力腿上形成“Attitude”舞姿,留胸腰和头旋转。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己找到舞姿中最好看的角度和位置,形成肌肉记忆并反复练习。
“Adagio”的每一个大舞姿的动作要贯穿这一小节或者两小节的拍子,感觉是连绵不断的。在重拍上,快速到达“arabesque”“Relevé Lent”这种舞姿感和美感较强的动作,这对于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和软度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慢板当中的舞姿造型对于学生的乐感也有较高要求,在弹奏音乐时注意配合动作的韧性和延伸的感觉,每个音符的时值弹充足,旋律完整连贯。音乐的处理有助于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找到控制训练的意义所在。
组合具有表演性质,需要学生在舞姿上有停留的过程。例如“Piqué”上步到“Attitude”或“Arabesque”的大舞姿上,需要强调重心迅速踩在主力腿上,以增加舞姿停留的时间,从而在舞姿上延伸以增强表演性。“Renversé”也是如此。
在综合类大学中“Adagio”组合训练首先强调的是舞姿的准确性和线条的舒展性,通过简单的训练组合激发学生的表现力;
对于水平较好的班级或是结课班级,训练可以强调动作的整体性、技术技巧与优美舞姿的融合度,可通过不同流派的风格激发或强化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五)Pirouette
“Pirouette”组合训练加入“Balancé”增加组合的表演性和脚下重心的移动。“Pirouette”需要找到重心的立点,不要强调转的力量。“Chaines”要快速上步到五位上,后脚跟要快,重心不断向前推。
“芭蕾舞的难就在于,要在‘重心与‘外开的相互作用中求平衡,在‘垂直与‘放松的彼此牵引中做运动。”[3]从训练价值来看,“Pirouette”可以作为整合身体、增强协调性的基础训练,“Pirouette”既要注重舞姿的标准,又要考虑平衡和协调,身体在旋转时既是收紧的,又不能过于僵死而丧失调节平衡的能力。该动作在训练中无形地增强学生对身体多部位、多肌群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4]。
(六)Grand battement jeté
本组合在把下进行训练,一方面检验学生在把上练习的发力方式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在重心不断转换的不稳定情况下的完成情况。通过五位“Tendu”的衔接方式找到动力腿外开以及主力腿踩地的力量,在这一过程中后背收紧的力量需保持平衡。在做“Grand battement jeté”时,需要找到脚尖带动腿部向上的意识,同时保证胯部的正和外开。
(七)行礼
通过最后的行礼,强化学生的审美认识,增强学生动作的表演性。同时,了解西方古典芭蕾的礼仪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西方人行礼与中国人或者东方人的不同,他们保持整个脊椎的相对垂直,上身整体微微前倾,下颌微含,显得高贵典雅。女生一位站好,右手二位至七位,右脚旁擦出,移重心至右腿,左脚点地,左手二位到七位,左脚收于右脚后,双手翻腕落于体前两侧,屈膝行礼,然后收左脚于一位还原。男生一位站好,前面相同,只是左脚不用置于右腿后交叉,而是并于右脚,鞠躬行礼。
三、重心转换及表演性在芭蕾基训中的重要性
(一)重心转换
“重心”在芭蕾舞中并非自然的平衡,而是在动作中的动态相对平衡,能够让动作流畅而优雅。训练学生重心转换能力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肌肉素质,如“Fouetté”动作的重心变换需要后背肌肉的收紧、主力腿从“Relevé”状态持续外开到“Plié”状态、动力腿保持在一个高度上旋转等需要全身肌肉的控制。另一方面,舞者正确运用“重心”可以避免因不正确的“重心”而导致的不规范舞姿,减少动作中的紧张感,降低疲劳度,使训练更加有效,技术能力提高更迅速[5]。
(二)表演性
“芭蕾是一门美的艺术”,从审美角度说明芭蕾对于审美的要求严谨。芭蕾中的“美”指动作规范性以及视觉上给人的美感。“开、绷、直、立、轻、准、稳、美”这八个特征可以直接称为芭蕾基训的美学“要领”,只有在具备了芭蕾基训动作的八大“美学要领”后,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展现给观众舒展、延长、挺拔、轻盈、准确、稳健、和谐的动作美感。
四、结束语
芭蕾基础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在学生的身体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上看到有明显的提升。在课程实践中,可以改变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对于稳定性与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则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结合他们的个人能力,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从而使教学更具深度与广度。当然,在选择教学对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教学方法、学生情况以及地域文化不同,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徐梦婕.芭蕾舞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施璐瑶.高师舞蹈学专业《芭蕾基础训练》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3.
[3]郭俣浩.我形我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
[4]吴铭.提升Pirouette能力的辅助训练方法研究[D].北京舞蹈学院,2022.
[5]樊迪.芭蕾中“外开”对于“重心”的意义[J].大舞台,2012(04):121+244.
作者简介:赵一乔(2002-),女,北京人,本科,舞蹈学专业。
猜你喜欢 内容设计表现力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6年11期)2017-01-21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东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11期)2016-12-27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音乐传播(2016年2期)2016-12-01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仓储与配送实务综合实训开发中国市场(2016年28期)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