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愈发突显。该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不仅有利于教师深化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还对强化数学课程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关键能力、发展其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用的意义阐述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析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效、推进新课程改革彻底落地提供参考。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教学学情、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检验与思考的教学方式,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找到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实现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提供有效依据。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应牢牢抓住“反思性教学”这一教学途径,积极探求创新教学模式,升华教学理念,把握求新、求活、求实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和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课程育人效果注入新活力。
一、“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理念,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在新课改影响下,中学教师纷纷采取“反思性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这不仅对教师改革教学课堂,提高教学创新性、实效性有积极作用,还对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有裨益。
一方面,教师积极探索“反思性教学”应用融合的有效策略,有助于探究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难题,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课程育人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随着“反思性教学”应用的逐步加深,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教学理论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有效提升。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使其由经验型教师逐步转变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师资支持,还有助于教师找到自己的教学优势,为今后教学打磨、提升,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提供助力。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中学数学的教学总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养成自我反思、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中学教师积极探索“反思性教学”的应用新路径,不仅对落实新课改有显著效果,还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和反思的能力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助力。在“反思性教学”推动下,学生能够紧跟教师思路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和结论,继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新课改中应用的策略
(一)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奠定反思性教学应用基础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在新课改中应用的价值并在课堂上积极践行,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学习和了解“反思性教学”,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应对新课改,并在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确保其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与融合。
其次,教师可以在深入解读“新课标”基础上,深挖教学教材,找到“反思性教学”的切入点,为教学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途径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汲取其“反思性教学”经验,完善自我反思教学手段和过程,为打造高质量“反思性教学”课堂夯实基础。
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因式分解”一课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可以从“新课标”入手,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解读进行反思,了解自己在讲解“因式分解”概念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理想化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涉及较多概念、公式以及运算律,这些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已经遗忘,对教学造成一定困扰。因此,教师应当增强“反思性教学”应用意识,逆向推理出学生在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参考进行补充,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
第二步,教师对“新课标”、教材理解、学生学情以及自身教学能力等进行总结反思,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反思性教学”应用意识的增强,对教师寻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找到针对性解决问题方法有良好促进效果,便于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能随时随地应用融合此教学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创设多元化反思情境,促进反思性教学的开展
1.在问题情境中实施反思性教学。
“新课标”提出,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生内动力。因此,中学教师可以以“新课标”为导向,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实施“反思性教学”,促进其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融合,保证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反思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深挖教材内涵,领悟教材编写意图,精准把握教学大纲和重难点。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组织学生回顾前期学习的知识,掌握学生知识储备和知识运用的情况,继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解决方法,为学生搭建新旧知识联结体系搭建有效的桥梁。
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分式方程”一课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论。教师可以从课程设计方面进行反思,了解课程设计的水准和对学生发展作用的大小,为教学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教材分析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经历“实际问题情境—建立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简单复习分式的概念、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等知识;
二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思路探索分式方程;
三是小组讨论,利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四是例题练习、讲解,巩固基础。
第二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节奏、需求等设置适当的问题,帮助学生跟上教师思路,提高其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类比探索,培养独立思考、反思总结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从讲解到提问、从授课到教学问题渗透,教师以“反思性教学”思路打开教学大门,并与“新课标”对比,既有效保证了教学效果,还对课堂教学优化产生积极的作用。
2.在生活情境中融合反思性教学。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培养“四能”“四基”。因此,教师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在生活化情境中融合应用“反思性教学”,确保充分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价值。
首先,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问题、情境中进行反思性学习,并将其转换为“反思性教学”应用的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导向,组织生活实践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体验、猜想、验证、反思中成长收获,使其能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反思性教学”,找到生活情境教学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保障教学效果。
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心对称”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创设生活化情境,然后提出问题展开教学,并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总结该环节中生活化情境运用的实效性和学生发展情况。教师可以在该环节中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蝴蝶举例,让学生从中感悟中心对称的特殊性,探索其定义。教师应当回顾自己在该教学环节中案例运用情况和学生掌握情况,反思教学成效,并以此为参考对接下来的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习需求,保证教学效果。
3.在解题情境中应用反思性教学。
解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巩固学生“四基”,培养学生“四能”,还能为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解题情境中积极应用“反思性教学”,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推进教学高质量发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理解题意”的掌握情况来反思、调整教学。学生只有在教师循循教导下不断反思探索、深层次理解题意,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数学本质,把握数学题目的核心和关键,找到解题思路,培养解题能力。
其次,教师应当反思解题教学过程,优化解题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对自己在引导学生回顾原有知识和解题思路方面展开反思,探究是否方法得当、效果显著、环节简练、过程清晰,以此不断反思总结、简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可以从解题方法的讲授方面展开反思,对比不同教学方案,提取最佳教学方案。
最后,教师可以从解题结果方面展开反思,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为后续教学方案的完善提供参考。
例如,在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数据的离散程度”一课教学中,第一步,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个例题,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知识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快捷的解题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反思,了解是否真正让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有效方法以及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结是否到位等,以此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优势所在,并根据问题实施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法。
第二步,教师应当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是否真正能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少走弯路,保证教学过程清晰、简练。在此次例题讲解中,教师通过“射箭”游戏让学生直接从游戏中感知数据的离散程度,感悟生活中需要通过比较数据的离散程度来作出判断。教师通过反思发现,此教学案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据离散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教学趣味性,为后续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通过反思还发现,有的学生对平均水平理解有难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例题练习,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
第三步,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回顾,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充分利用实践后反思,拓展反思性教学应用路径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理念也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对于中学生而言,其面临中考的压力,需要克服新课改带来的新挑战和新难题。因此,中学教师应积极思考利用“反思性教学”推进教学改革和新课改落地的有效途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提供助力,为学生中考铺平道路。
首先,教师可以从自身出发,以身作则,在教学结束后主动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态度表现和教学效果等情况,为其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提供参考,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提升。
其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主人翁意识进行课后反思,明确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保留的部分,为其核心素养发展注入新动力。
最后,教师还应当遵循“以生为本”原则,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设计层次性、递进式反思问题,引导不同水平学生完成不同的反思任务,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师生共同自我反思,进一步优化“反思性教学”方案,推动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融合,为教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反思性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贯穿应用,既是教师与时俱进,探寻新课改下新教学形式、新教学理念的有力体现,亦是教师不断反思教学,深化对数学教学、学生学情、自身能力了解的重要途径,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应在新课改导向下,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式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反思性教学”优势,推进新课改落实,为实现高质量教学、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发展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 反思性教学反思性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中学数学杂志(2022年6期)2022-11-18《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中学数学杂志(2022年6期)2022-11-17《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中学数学杂志(2022年6期)2022-11-14《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中学数学杂志(2022年6期)2022-09-05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年2期)2022-05-10摭谈数学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10期)2016-11-16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中的探索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8期)2016-11-10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