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泰山
摘 要: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连接教师、学生、家长的重要纽带。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班主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而共情是班级管理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结合共情的相关理论,提出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共情教育的策略,以期让共情教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可行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共情教育;
班主任;
教学策略
所谓共情教育,是指教育者能够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处境,理解与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情感上的愉悦,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措施,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共情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开展共情教育的必要性
1. 教育转型的需要
中小学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中间环节,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的纽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进入新时代,教育转型需要班主任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深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这些要求与班主任的工作密切相关,也对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更好地适应教育转型的需要。
2. 学校发展的需要
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在管理工作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共情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尤其是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贯彻共情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学校需要改进对班主任的评价方式,把学生在班级的表现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共情教育可以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使学校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3. 班主任成长的需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学生进行共情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并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共情教育是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应对,是对学生情感需求的满足,更是对学生人格完善、健全发展的关注。班主任要学会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共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使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班主任不断学习和探索。
4.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域下全面落实共情教育,不仅能够尊重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何为共情”,使学生掌握共情的核心内涵,进而在与他人交往中也能够在共情理念的指导下,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培育学生的人际理解和关爱之心,促使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二、开展共情教育的要点
1. 认知取向
共情的认知取向是指共情的认知方式。在心理学中,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心理地图”,即个体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看法。例如,当学生犯了错误时,班主任如果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学生犯错的原因,会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从而减少抵触情绪,这是一种“心理地图”式的共情。第二类是“投射”,即个体将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态度、想法等投射到他人身上。例如,当班主任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如果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会让自己处于学生的地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这两种认知取向都能够让班主任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从而提高班主任的共情能力。
2. 情感取向
情感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主体,经主体的感知、体验、思考而形成的。它受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主体。在班主任工作中,共情就是要使班主任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进而达到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接纳,使教育得以顺利进行。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班主任与学生在心理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班主任作为一种教育者,应该以共情的情感取向去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换位思考。共情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只有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学生的感情状态和内心世界才能进入班主任所创设的情境中,更好地实现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共情教育,要求班主任以真诚、平等、尊重、理解和信任去接纳学生,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开展有效的共情教育,提高教育的實效性。在此基础上,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共情感受他们心灵深处所蕴藏的情感要素。
三、开展共情教育的策略
1. 建立有效沟通
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沟通是不容忽视的一环,而共情就是建立这种沟通桥梁的关键。班主任需要通过共情去理解每名学生的情绪和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这样才能深入地了解他们,从而有效地与他们沟通。
在开展共情教育时,班主任要学会放下自我,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同样,当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问题时,班主任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感受,而不是仅从规则和道德的角度进行一味地批评。有效的沟通,离不开真诚和理解。当班主任展现出对学生的理解和接纳时,学生才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建立有效的沟通。而这样的沟通是基于共情的,它让班主任更深入地理解学生,更精准地回应他们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2. 鼓励个体发展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各自的潜能、特长和兴趣,班主任需要通过共情教育的方法认识并尊重他们的差异性,进而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首先,班主任需要展现真挚的共情,理解每名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困惑,而非仅仅依赖成绩和行为的表象。例如,当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表现不佳时,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兴趣偏好等因素,以更具体化、个性化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班主任需要提供适合每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尝试。例如,可以设计多元化的课堂活动和学习项目,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最后,班主任需要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进而增强自信心,持续自我发展。例如,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进步时,即使这个进步很小,班主任也应该给予他们认可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3. 引导家长参与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在开展共情教育时,班主任要有效引导和动员家长积极参与。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普及共情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让家长理解共情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共情教育意识。例如,班主任可以分享一些共情教育的成功案例,使家长真实感受到共情教育的效果,增强他们实施共情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其次,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持密切的联系,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听取家长的看法,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可以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引导家长用共情的方式理解和帮助孩子。最后,班主任可以推动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亲子活动、家长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家长在活动中体验孩子的感受,让家长有机会实践共情教育,增强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共情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共情教育。
4. 创造支持性环境
在共情教育实施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创造支持性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倡导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共情教育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让每名学生都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首先,班主任可以制订班级规则,明确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求,营造一个包容和尊重的班级氛围。例如,班主任可以制订一些明确的班级行为准则,如听别人说话时不打断、用平和的语言表达不同意见等,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其次,班主任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共情,体验换位思考。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共情能力。最后,班主任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班级是一个安全、积极的环境,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也愿意去理解他人。
四、开展共情教育的实例
1. 个案研究:通过共情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困扰
在开展共情教育时,班主任可以借助个案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扰。以“不合群”的小明为例,作为班级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小明无论是学习、就餐还是运动都是一个人,从不与班级内其他学生交往。班主任针对小明存在的问题开展以下共情教育:首先,与班级内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小明的真实看法;
其次,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小明不与班级内其他学生相处的原因;
最后,与小明父母沟通,了解小明在家时的行为表现。综合调查信息,班主任确定小明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班级学生认为小明喜欢独处,因此不敢打扰小明;
二是小明认为自己不受班级学生喜爱,所以不主动与同学交往。班主任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解决措施:首先,理解与认可小明,告知小明出现的认知是人们正常情况下均会出现的想法,以消除小明认为自己较为异常的错误认知;
其次,将其他学生的真实看法转述给小明,让小明认识到班级学生并非不想与他相处;
最后,为小明提出“破冰”建议,鼓励小明主动与同学进行互动。
2. 实践探讨:以共情為基础的班级和课堂活动
以感同身受的角色扮演活动为例进行说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以“我在你的位置”为主题的角色扮演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学生需要扮演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在一天时间内尽可能地理解和模仿被扮演者的行为、语言和情感反应。在活动结束后,每名学生都需要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在扮演过程中的感受和理解。这个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深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经历。同时,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理解和接纳他人的不同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也可以引入共情元素,如在讨论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视角去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共情能力。这些以共情为基础的班级活动和课堂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共情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共情教育的目标。
3. 效果分析:共情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积极效果及其影响
在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共情教育,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果,不仅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上有所体现,还在整个班级氛围和校园文化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学生个体层面,共情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通过班主任的共情沟通,学生更愿意表达自我,勇于面对内心的困扰和挑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共情教育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各种以共情为基础的活动,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和需求,使得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更具包容性和理解力,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班级氛围和校园文化层面,共情教育塑造出了更为和谐、尊重、包容的环境。在共情的氛围下,班级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冲突和矛盾的处理也更加有效,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以共情理论为指导思想,提高自身的共情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从情感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实现班主任工作开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结合与统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刚. 班主任的共情能力对中学班级环境的影响[J]. 校园心理,2021,19(4):322-325.
[2]刘小兵. 共情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23(22):44-46.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10-28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写话教学策略初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夸夸我的班主任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2期)2020-03-12《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江苏教育(2017年79期)2017-12-14班主任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