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以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时间:2024-08-31 08:18:02 来源:网友投稿

山东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271100) 公长青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核心素养内涵”中的“政治认同”包含“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家国情怀”三大维度。其中,家国情怀这一维度,旨在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学生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情感,进而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是历史主题单元,介绍了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前仆后继、奋勇抗争的历史。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作用。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渗透着编者意图。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把握编者的教学意图,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把准单元教学之魂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教学时,教师应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通盘考虑,弄清编者编排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有哪些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什么,以及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有哪些。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从小在学生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

2.明确单元教学之重

本单元共有6 课,分别是《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国有了共产党》《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教学本单元时,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1)培育民族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中“不甘”“奋勇”“推翻”“觉醒”等词语都是中华人民民族心的具体表现。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对过去的那段历史进行了解,让学生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精神和力量,激发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育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指的是中华人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本单元《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些课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凭借,抓住课文中的核心内容来培育学生的中国精神。

3.把握单元教学之纬

本单元的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的,思路非常清晰。借助历史时间轴,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过去的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晰的感知,而且有助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系统学习。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本单元课文中所介绍的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些时间?呈现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历史事实?”这样,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对这些历史事件进行梳理,以使学生明白历史的缘由,为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奠定基础。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历史主题单元。教师要深入研读单元课文,深挖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逐渐生成家国情怀。

1.读懂文本,知晓编者意图

要想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知晓编者意图。如《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教师先借助影视资料让学生对旧中国的样子有一个初步了解;
再引导学生学习国旗、国徽及国歌方面的知识;
最后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多个“第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心。

2.分析教材,明晰历史逻辑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排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从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再到富起来强起来,充分展现了我国从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历程。教学时,教师要从教材中事件的前后联系入手,精准把握单元教学目标,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受到家国情怀的熏陶与教育。

3.善于追问,明了教材价值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编排的历史事件只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个缩影。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感受教材蕴含的教学价值。如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事件本身,并没有告知学生“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与价值。要想让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的了解,就要依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追问:“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从此开始传播?”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能够从当时共产党在思想上的准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事件的本质特点进行深入感知,形成深刻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中的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历史资料、借助影视作品再现情境以及讲述历史故事等方式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1.资料补充,引发学生共鸣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只不过是历史长河的冰山一角,要想使学生对教材的相关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就要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事件的图文资料,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时,对当下的小学生来说,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只是发生在电视剧里或者大人口中,他们并没有深刻的感受与体会。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一些抗日战争或者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图片资料,并向学生补充拓展“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相关资料,借助这些图片资料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认识到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2.情境再现,唤醒历史感知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学生的体验感受不深。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影视资料,通过情境再现的方式唤醒学生的历史感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如教学《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时,学生虽然对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的历史有所了解,但是对鸦片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危害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感受并不深刻。为了使学生对那段屈辱的历史有所了解,教师先把《虎门销烟》的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直观感受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有多大,以及为什么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再把100 多年后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明白了《南京条约》的签订让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
香港回归祖国则彰显了祖国的强大和中华民族的实力。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祖国强大了、繁荣了,屈辱的历史才不会重现,从而在心中升腾起浓浓的家国情怀。

3.复活人物,激发爱国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编的历史事件中的人物都是一些名人,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教学本单元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树立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意识。如《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中,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不幸被捕后严守党的机密,虽然经历了种种酷刑,但是仍然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还有伟大领袖毛主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朱德元帅、为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总理等,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些人物的故事,让学生在讲述、聆听这些人物故事的同时真正触摸到历史的厚度,从而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兴我中华等,都是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以史为鉴,结合课文内容特点,采取恰当的方法,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1.利用数据,以小见大

比起单纯的文字,数字给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更真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怎样才能将厚重的历史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既体现历史的凝重与深刻,又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教育呢?利用数据来说明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如教学《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旧中国老百姓面临的现状,教师把4000 多箱鸦片、2100 万银圆、150 万件文物这些数据呈现出来,让学生直观感受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以及当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事实。这样带领学生学习,以小见大、直观深刻,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愤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对话思辨,观古问今

本单元中编排的内容都是过去真实的历史。当今的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思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并能够以史为鉴,在观古问今中生成家国情怀。如《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孙中山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知道《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民族危机产生,只有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才会有出路。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回想一下影视剧中清朝男人的头发是什么样的,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们不再留长发而是留短发。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男人留短发是在清政府灭亡的时候。教师再提出思辨话题:“辛亥革命时期,男人们剪掉的仅仅是辫子吗?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从头到脚的革命?辛亥革命之后出现了哪些新风气?”通过思辨,学生明白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家国情怀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3.对话乡土,提升认识

地域资源是最鲜活也最有说服力的教学资源。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历史主题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当地历史资源的挖掘,以激发学生作为当地人的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如《富起来到强起来》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科技兴国的道理,了解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新举措。教学时,教师可以把深圳市40 年前的图片与现在的图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本地的博物馆,了解新中国成立前与新中国成立后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图片资料的对比探析和实地的参观体验,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树立了强国信念,对家国情怀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史为镜,带领学生穿越历史,了解中国历史中那些鲜为人知的过去;
要以史明志,通过我国的兴衰史,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之情。只有这样,才能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培育 赣鄱情怀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家国两相依音乐教育与创作(2020年1期)2020-05-13家国情怀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18年10期)2018-12-18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略谈“家国情怀”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4期)2015-12-01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五老”情怀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推荐访问:为例 下册 五年级